2022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空气》复习(课时知识点 目标检测).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空气》复习(课时知识点 目标检测).docx》由用户(大布丁)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空气 青岛版六三制五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空气复习课时知识点 目标检测 青岛 六三制 年级 下册 科学 单元 复习 课时 知识点 目标 检测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青岛版(六三制)(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二 单元空气复习6.空气的成分 9.燃烧7.氧气 10.灭火与逃生8.二氧化碳 11.让空气更清新6. 空气的成分一、重难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中有哪些成分。2.知道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了解氮气的用途。二、知识要点: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一部分气体支持燃烧,另一部分气体不支持燃烧。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剩下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0.03%)、水蒸气(0.03%)等。2.(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3.氮气的用途:(1).用于医疗手术,用作制冷剂。(2).
2、用于保护食品。(3).用于制造氮肥。(4).在灯泡中填充氮气,使灯泡经久耐用。4.研究空气成分实验:把蜡烛放进装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带有刻度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1.蜡烛能够在倒扣的玻璃杯内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它是氧气 。2.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被玻璃杯扣住的蜡烛会熄灭 ,是因为蜡烛燃烧耗尽了玻璃杯内的氧气。3.蜡烛熄灭后,小明发现玻璃杯内的水位上升了,是因为蜡烛燃烧消耗了玻璃杯内的氧气,杯内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变小了,水槽中的水自然就会进入杯内。根据所学知识,玻璃杯内剩下的气体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燃烧。三、目标检测:(一)我是小法官。1.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
3、体积的0.03%。()2.氮气可以用于制造氮肥。()3.人类的活动和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空气。()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是支持燃烧的气体。()5.液氮可在医疗手术中用作制冷剂。()(二)、我来选一选。1.扣在杯子中的蜡烛熄灭了,这是因为杯子中的( )。A.空气没了 B.氧气没了 C.氮气没了2.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3.将打开包装的饼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饼干变软了,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4.将下列气体按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稀有气体 氧气
4、 水蒸气A. B. C.5.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是固定不变的B.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一定是氧气C.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氮气的用途十分广泛7.氧气一、重难点:1.通过实验,知道氧气有哪些特点。 2.了解氧气的用途。 3.知道吸入的氧气越多并不是对健康越有利。二、知识要点:1.氧气的特点: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2.氧气的用途:1、供潜水员呼吸。2.医疗吸氧。3.火箭助燃。4。焊接助燃。2.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氧气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混合,容易引发爆炸。氧气如果与油脂接触,会发生反应,产生热量。热量蓄积到一定程
5、度会引发自燃。3.氧气钢瓶如遇日光下暴晒、高温环境中存放或搬运时受到撞击等情况,会使钢瓶内壁所受压力增大,可能导致钢瓶爆裂。在存放氧气瓶的地方通常会“禁止撞击”“禁止烟火”“易燃易爆”等标识。4.有些人由于机体适应了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会产生一系列不适应症状,如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等。这种现象被称为醉氧。正常人如果吸入高浓度氧气的时间过长,会出现氧中毒,可能造成全身组织伤害。5.实验探究:研究氧气特点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氧气的特点。实验材料:装有氧气的集气瓶、木条、火柴等。实验方法:1.观察氧气的颜色。2.边移动盖在集气瓶上的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
6、一闻氧气的气味。3.移开玻璃片,露出缝隙,插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氧气没有颜色。2.氧气没有气味。3带火星的木条被插入集气瓶后,很快燃烧。实验结论: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三、目标检测:(一)我是小法官。1.氧气本身不燃烧,但能助燃。( )2.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来到平原地区不会有不良反应。( )3.液氧一般加压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4.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是否有氧气存在。( )5.吸入的氧气越多对人的健康越有利。( )(二)、我来选一选。1.“人离不开空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人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中的 ( )。A.二氧化碳 B.氧气
7、 C.氮气2.醉氧的症状不包括 ( )。A.疲倦 B.无力 C.极度兴奋3.下列不属于氧气的作用的是 ( )。A.提高冶炼钢铁的效率 B.供人和其他动物呼吸C.填充在灭火器中,用以灭火4.我们在金鱼缸里种植水生植物,主要是为了 ( )。A.给金鱼提供食物 B.给金鱼提供氧气 C.美化金鱼缸5.氧气与有机物或其他易氧化物质混合后,容易 ( )。A.凝固 B.液化 C.引发爆炸6.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 ( )。A.气焊 B.做燃料 C.医疗急救8.二氧化碳一、重难点:1.知道怎样制取二氧化碳。2.知道二氧化碳的特点。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4.了解二氧化碳在使用或储存二氧化碳时应注意什么。二、
8、知识要点:1.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同体积的空气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的用途:(1)制作碳酸饮料 (2)北京冬奥场馆用二氧化碳作制冷剂(3)提高作物产量 (4)作为灭火剂 (5)制造舞台烟雾3.使用或储存二氧化碳时应注意:(1).皮肤不能直接接触千冰。(2).运送二氧化碳储罐时要远离热源。(3).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接触干冰时,要注意佩戴厚棉手套或其他遮蔽物,否则会被冻伤(4)汽车、船舱等较密封的地方不能使用干冰,因为二氧化碳会挤走氧气,导致人窒息甚至死亡。(5)二氧化碳储罐如受夏季高温、热源或火源等影响,内壁所受压力会增
9、大,可能会引发爆炸。三、目标检测:(一)我是小法官。1.夏天,为了使人感到凉爽,可在密封的汽车里使用干冰。( )2.通常在封闭时间较长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大。( )3.人们可以利用二氧化碳来制作碳酸饮料。( )4.人们利用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的特点,制作了二氧化碳灭火器.( )5.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所以运送二氧化碳储罐时,不必远离热源。( )三、(二)、我来选一选。、1.因为碳酸饮料里含有一定量的( ),所以打开饮料瓶瓶盖后会冒气泡。A. 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2.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这说明该气体( )。A.不支持燃烧 B.能支
10、持燃烧 C.比同体积的空气重3.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盛有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的集气瓶里,摇晃后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的气体B.比同体积的空气轻C.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5.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造舞台烟雾 B.提高作物产量 C.供给人呼吸四、连线题将下列气体与其相应的用途用线连起来。a.用作灯泡填充气1.二氧化碳 b. 用作灭火剂c.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于保护食品2.氧气 d.用作火箭的助燃剂3.氮气 e. 供潜水员呼吸五、二氧化碳的制取:
11、 1.取一只玻璃杯,放入3匙小苏打。2.沿杯壁小心倒入一些白醋。3.待泡沫开始下降时盖上玻璃片。六、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特点。实验材料: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等。实验方法:1.观察二氧化碳的颜色;边移动玻璃片边用手轻轻扇动瓶口的气体,闻一闻二氧化碳的气味。2.烧杯内一侧放入两支高低不同正在燃烧的蜡烛,沿烧杯另一侧把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3.把适量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烧杯中,振荡烧杯中的石灰水,观察现象。实验现象:(1).二氧化碳没有颜色,没有气味。(2).倒入二氧化碳后,烧杯中燃烧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3).振荡后,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