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音韵学(二)声母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音韵学(二)声母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音韵学 声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講第九講 音韻學(二)音韻學(二)聲母聲母一一、關於聲母的概念、關於聲母的概念傳統音韻學術語中,聲母簡稱爲“聲”,又叫“紐、聲紐、字母”等。早期沒有聲母概念,同一個聲母可以用很多反切上字來表示,人們並沒有明確意識到它們屬於一類。直到唐代末年,才有人參照梵文給漢語創製了表示聲母的字母。即從眾多聲母相同的漢字中選取一個來作這個聲母的代表。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字母記錄,是唐末一位名叫守溫的和尚寫的,他所記錄的字母共有三十個,始見於敦煌發現的唐代寫卷守溫韻學殘卷(現藏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到了宋代,又有人將守溫三十字母增補爲三十六個,就是傳統音韻學所謂“三十六字母”,大致代表了唐宋間漢語的聲母系統
2、。1.五音、七音、九音五音、七音、九音依據聲母的發音部位分類。五音,就是把三十六字母分爲唇、舌、齒、牙、喉五類。七音,就是把三十六字母分爲七類,即在五音的基礎上,又將“來”母別立爲“半舌音” ,將“日”母別立爲“半齒音”。九音,就是在七音的基礎上,將“唇音”又分爲“重唇音”和“輕唇音”,將“舌音”分爲“舌頭音”和“舌上音”,將“齒音”分爲“齒頭音”與“正齒音”,而將“半舌”與“半齒”合併爲“舌齒音”。2.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次清、全濁、次濁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就叫“清音”;發音時聲帶振動的,就叫“濁音”。又把“清”和“濁”各分爲“全”、“次”兩小類,全次的區別在於送氣與否。全清,指不送
3、氣、不帶音的塞音、塞擦音和不帶音的擦音(擦音都是送氣的),共11個聲母。次清,指送氣、不帶音的塞音、塞擦音,共7個聲母。全濁,指帶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共10個聲母。次濁,指帶音的鼻音、邊音、半元音和鼻音加摩擦音(即日母)共8個聲母。二、三十六字母所反映的中古二、三十六字母所反映的中古聲母聲母面貌面貌三十六字母與現代普通話聲母有不小的差異,據此可以了解到唐宋時期的聲母有以下一些現象:1.輕唇音f尚未出現,“非”組讀爲pf類。2.捲舌音zh、ch、sh、r尚未出現,現在讀爲捲舌音的“知”組和“照”組當時讀爲類和t類。日母讀爲3.“精”組讀爲ts類。4.“見”組讀爲k類。5.衹有一個零聲母影母。
4、6.有一整套全濁聲母。1.古無輕唇音古無輕唇音; f的出現的出現輕唇音“非敷奉微”是後起的,古代只有“幫滂並明”一類重唇音。最先提出這個觀點的是清代學者錢大昕。他就這個觀點舉了許多例證,主要有:1.異文:“伏羲”這個人名,在古代典籍中又寫作“庖犧、包犧、炮犧”等。2.漢魏反切:晉字林:“邶,方代反。” “副,匹亦反。”直到唐宋時的韻書廣韻中,還有“鄙,方美切”、“弼,房密切 ”、“皮,符羁切”等。3.古書注釋:說文:“膴,讀若膜。”周禮春官司几筵:“設莞筵紛純。”鄭玄注:“紛讀爲豳。” 左傳哀公十七年“衡流而方羊”,陸德明經典釋文:“方,蒲郎反。”4.聲訓:釋名:“負,背也,置項背也。”“邦,
5、封也,有公於是故封之也。”“法,逼也,人莫不欲從其志,逼正使有所限也。”“望,茫也,遠視茫茫也。”5.方言:今吳人呼“蚊”如“門”。江西湖南方音讀“無”如“冒”。吳音“亡、忘、望”亦讀重唇。除此之外,還有證據:1.形聲字:非/輩排徘,分/盆扮頒,福幅富副/逼偪,方/彷旁傍,甫/鋪浦圃2.借詞:“風”朝鮮語pu,“方”pa,“文”mun3.佛經翻譯:梵文namas“南無”,buddha“浮屠”,brahm“梵天” ,amitabhah“ 阿彌陀佛”漢民族共同語中輕唇音的產生大約在盛唐即公元七至八世紀。一個證據是,成書於唐貞觀二十年(646年)的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對音用字,舊譯中用重唇對譯輕唇,或
6、輕唇對譯重唇的,玄奘都作了修改,這些更改表明在玄奘的年代,北方方言中輕重唇已經分化。梵文梵文玄奘对音玄奘对音ajitavati阿恃多伐底河 旧曰阿利罗跋提河,讹也。jambu-dvipa赡部州 旧曰阎浮提洲,又曰剡浮洲,讹也。jvaka时缚迦 旧曰耆婆,讹也。nivasana泥缚些那 旧曰涅槃僧,讹也。vaksu缚刍河 旧曰博叉河,讹也。vasubandhu伐苏畔度 旧曰婆薮盘豆,讹也。subuti苏部底 旧曰须扶提,讹也。“非組”剛產生時,念唇齒塞擦音pfpfbv。現代西安、蘭州方言中,還有這類音。到近代漢語(元代以後)中,非、敷、奉才合爲擦音f。2.古無舌上音;古無舌上音;t等的出現等的出
7、現這也是錢大昕提出的:“古無舌頭舌上之分。知徹澄三母,以今音讀之與照穿床無別也。求之古音,則與端透定無異。”也就是說: “知徹澄”三母,中古之前則讀近“端透定”,是塞音而非塞擦音。這也有很多證據:1.異文:漢書西域傳“無雷國北與捐毒接”,張騫傳“吾賈人轉市之身毒國”,後漢書杜篤傳“摧天督”,“捐毒定、身毒、天督端”即“天竺知” 。2.古書註釋:周禮春官太卜“三曰咸陟”,鄭玄注:“陟知之言得端也,讀如王德翟人之德。”3.聲訓:釋名:“棟端,中知也。”“鄭澄,町定也。”說文:“田定,陳澄也。”4.形聲字:竹/篤,奠/鄭,帶/滯,兆/桃5.梵漢對音:梵文Naa譯作“哪吒”, Raktaviti譯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