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讲习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讲习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材 讲习 PPT 课件 下载 _二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 学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交流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与交流本册教学重本册教学重点:点:“10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和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一) (二)(二)”单元是本单元是本册教学重点。册教学重点。 这三个单元分别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这三个单元分别编排了解决问题的例题,使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题,使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合在一起,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1.1.删减实验版教材中教学统一长度单位删
2、减实验版教材中教学统一长度单位时,用曲别针、小刀、方木块等作为测时,用曲别针、小刀、方木块等作为测量的长度标准来进行的一些较为繁杂的量的长度标准来进行的一些较为繁杂的探究性活动内容。探究性活动内容。2.2. 通过多种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并通过多种感知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并强化长度单位强化长度单位1 1厘米和厘米和1 1米的正确表象。米的正确表象。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长度单位长度单位 例例1 统一长度的必要性统一长度的必要性例例2. 例例3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例4. 例例5 认识米认识米 1米米=100厘米厘米 例例6. 例例7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 画
3、线段画线段例例8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P.2一个活动:一个活动:师生同用师生同用“拃拃 ”量桌子。量桌子。思考同样用思考同样用“拃拃”量,为什么量,为什么结果不一样?结果不一样?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v 建立建立1 1厘米的表象厘米的表象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强化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强化1 1厘米的表象,让学生明确厘米的表象,让学生明确1 1厘米的长度很短厘米的长度很短, ,测量短的测量短的物体可以用物体可以用“厘米厘米”做单位做单位用符号用符号“cm”cm”表示厘米表示厘米P.3P.4v 建立建立1 1米的表象米的表象通过探索操作活动:让学通过探索操作活动:让学生用短
4、尺或粉笔擦等物品生用短尺或粉笔擦等物品来测量黑板,感受测量比来测量黑板,感受测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较长的物体要用“米米”做做单位。单位。在建立在建立“1 1米米”的长度单位的长度单位表象时,可以利用米尺这表象时,可以利用米尺这个工具,让学生双手比划个工具,让学生双手比划和和1 1米一样长,感受米一样长,感受1 1米米 的的长度,建立长度,建立1 1米的长度具象米的长度具象用符号用符号“m”m”表示米表示米P.3P.10v 测量长度测量长度v 介绍用尺子测量物体的介绍用尺子测量物体的方法,强调左端对准方法,强调左端对准0 0刻度。刻度。v建议建议: : 补充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补充断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5、:v数长度单位数长度单位v用计算的方法用计算的方法v 认识线段认识线段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得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到直观感受 得出线段特点得出线段特点:要是要是“直的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注意数学用语的科学性:注意数学用语的科学性:用用“看作看作”或或“看成看成”一一条线段。条线段。P.5P.6v 教学画线段的方法教学画线段的方法v 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一介绍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些测量长度的工具v 建立厘米和米的建立厘米和米的 长度观念长度观念 借助实物借助实物假设假设推理推理 估测估测 反证反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P.7v 练习练习:加强估测意识的培养加强估测意
6、识的培养。 给出标准给出标准 建立表象建立表象 方法方法多样多样 实测、估算实测、估算 初步感知特征初步感知特征 积累活动经验积累活动经验 实物实物估测估测 培养培养四能四能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100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 1. 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计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计算算100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式题。2.2.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使学生掌握
7、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的计算法,能正确、灵活的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题(包括有小括号的)(包括有小括号的)3.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4.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法两位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两位数加减法两位数与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数与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学的价值。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第二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1.1.教学内容更加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内容更加
8、重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教学 例例1.2.3为例,教材中增加了图例与文字的说明)为例,教材中增加了图例与文字的说明)2.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以内的加、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部分,部分,增加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和竖式的写法的例题增加了有小括号的算式和竖式的写法的例题内容。内容。3.注重数学思维,大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数学思维,大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4.4.解决问题的教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连续两问的一步应用题,增加了连续两问的一步应用题,为解决两步的问题作好铺垫;为解决两步的问题作好铺垫;第二单元内容(12个例题) 100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二)以内加法
9、和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例例1、例、例2 不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 例例3 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例例1 不退位减法不退位减法 例例2 .3 退位减法退位减法例例4 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例例1 连加连加 ,例,例2 连减,连减, 例例3 加加减混合减混合 ,例,例4 带小括号带小括号例例5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连续两问整理和复习整理和复习加加 法法结合图示教学结合图示教学 竖式竖式写法,突出对位的要写法,突出对位的要求求 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10、从个位加起P.12加加 法法 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不不强求从十位加起强求从十位加起 结合图示教突出对位结合图示教突出对位以及计算顺序的教学以及计算顺序的教学P.13加加 法法 个位相加满十,个位相加满十, 向十位进一向十位进一 强调从个位算起强调从个位算起的必要性。的必要性。理解进位理解进位1 1的写法的写法 通过三个例题的教学,新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自通过三个例题的教学,新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要点己总结算法要点P.14 通过左右两边算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加强做题通过左右两边算式的对比,引导学生加强做题方法交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方法交流,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简单的推理
11、能力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同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P.16减减 法法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算法要点结合图示教学减法的竖式写法,结合图示教学减法的竖式写法, 强调算理的理解强调算理的理解P.18-19解决问题解决问题v 求比一个数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 几的数的问题几的数的问题 画图画图理解数量关系理解数量关系 渗透线段图思想渗透线段图思想P.23解决问题解决问题 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用线段或方框表示)逐步抽象(数据很大用线段或方框表示) 为线
12、段图作铺垫为线段图作铺垫v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2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v 竖式写法竖式写法v分步列式分步列式v简便写法简便写法P.27-28P.27P.27v 连减竖式写法的教学连减竖式写法的教学v 简便写法简便写法v生活中在计算时,能口算的可以不写算式生活中在计算时,能口算的可以不写算式P.28P.28v 没有简便写法没有简便写法v 计算结果正确。计算结果正确。v调整了加数的位置调整了加数的位置改写成的简便写法,改写成的简便写法,原题没有简便写法。原题没有简便写法。P.30解决问题解决问题v 连续两问应用题连续两问应用题强调两问之间的
13、关系,强调两问之间的关系,第一问的答案是第二问第一问的答案是第二问的需要的数学信息,要的需要的数学信息,要解决第二问必须先解决解决第二问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为为 两步两步计算计算的问题教学的问题教学作铺垫作铺垫P.32 给出整理的线索给出整理的线索 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P.35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
14、步认识直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钝角。3.3.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第三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第三单元教学内容的变动1.1.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从二年级下册(从二年级下册移来),方便学生从分类的角度认识角。移来),方便学生从
15、分类的角度认识角。2.2.学会学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钝角3.3.用角的知识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主题图主题图例例1 1,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例例2 2,画角,画角例例3 3,认识直角,认识直角例例4 4,画直角,画直角例例5 5,认识锐角、钝角,认识锐角、钝角例例6 6,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单元内容(6个例题)P.38-39结合大量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角的特征。结合大量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角的特征。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经历对角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经历对角的感性认识过程,并以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空间观念
16、过程,并以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形成空间观念 结合生活实例结合生活实例 实际操作活动实际操作活动P.40 判定直角的方法判定直角的方法 画直角画直角 新增新增 借助直角比较借助直角比较 判定方法判定方法 进一步认识三角尺进一步认识三角尺认识直角、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P.40 实际操作实际操作 推理推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P.42 体现有序思考体现有序思考 推理说明推理说明不需全部拼出不需全部拼出P.43 直观演示,引导观察:直观演示,引导观察:打开扇子时,角的两条边张开程度越大,角越大打开扇子时,角的两条边张开程度越大,角越大 。收拢扇子时,角的两条边张开程度越小,角越小。收拢扇子时,角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