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光学探究实验.pptx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544993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格式:PPTX
  • 页数:27
  • 大小:335.8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光学探究实验.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初中 科学 中考 二轮 复习 专题 光学 探究 实验 下载 _ 二轮专题_中考专区_科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初中初中科科学中考二轮复习学中考二轮复习专专题:光学探究实验题:光学探究实验一一、实实验探验探究究题题1实验一:如图 1 所示,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 1 做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的;一个凸透镜有个焦点,它们位 于凸透镜的两侧。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 ;这个实验说明了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如图 2 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 A 部分相当于,从 A 处射出的光为 (填“发散

    2、”“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 A 的处。2实验二中纸上(填“能”或“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凹透镜 对光有作用。2小莉同学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 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 16 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丙中的(填“”“2”“3”或“4”)。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

    3、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丁所示,光屏上原来 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3在进行光学实验的探究过程中:1小明同学用如图a 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这个光屏在实验中除了能呈现光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2如图 b 所示,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中,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 (填“能”或“不能”)得到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这一结论。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小华观察到如图 c 所示的现象,其中 B 是跳棋子 A 在“平面镜”中的像,C 是一张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绘有相同方格的纸,

    4、OO是方格纸的中线。由此现象得出的下列实验结论中,说法不可靠的是 (填字母)。A.像的大小与物体不相同B.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D像与物分别在平面镜的两侧小明将一枚跳棋子放在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后,镜面、物和像的位置如图 d 所示,产生这一现象 的原因是。补救的措施是按图中箭头(填“甲”或“乙”)的方向适当转动镜面。4小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15 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 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

    5、“右”)移至某一位置,才 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制成了。3在实验时,突然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了透镜上,遮住了一部分透镜,则光屏上的像是 (填字母)。A苍蝇放大的像B苍蝇缩小的像C蜡烛的像,但一部分没了D整支蜡烛的像,稍微变暗了些5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 A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其原理为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2移去

    6、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正 立的像。3实验中,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且 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 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 是。6 探索发现是小科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暑假期间,小科在家观看节目。(1)妈妈提醒小科不要长时间在电视前观看节目,不然会加速近视眼的形成。下图中能说明近视眼成像原理和近视眼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2)小科对科学探究也有浓厚的兴趣。如图是他模拟探究有关视力缺陷的部分活动,在凸透镜的前方放置老花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

    7、清晰的像。取下老花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动, 为了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7如图是某科学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 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多选)。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 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 15cm 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 立的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

    8、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 在光屏上看到(填字母)。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8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 其中以上说法中(填字母)正确。(2)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 表:实验序号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光屏上的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14013.3230153202041530510

    9、光屏上没有像68光屏上没有像分析与论证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3)如图所示,光屏应移至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4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填“左”或“右”)观察。5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 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9小明把烛焰先后放在如图所示凸透镜左边的 a、b、c、d 和 e 点,同时调整光屏,则:1当烛焰在a 位置时,移动光屏找到像,此时屏上成的是一个 的像。2移动烛焰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烛焰的位置可能在图中 点。(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出现烛

    10、焰的像,则烛焰的位置可能在图中 点,此 时眼晴透过凸透镜朝看,可看到一个的像。(4)把烛焰从a 点移到d 点的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0小金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 18 cm 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小片不透明的物质黏在凸透镜上,则光屏上的像 (填字 母)。A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不变 B像是完整的,像的大小变小 C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黑点D像是不完整的,像中间有一个不透明物质的像(3)

    11、小金同学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1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能确定像的。如果有 1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2取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能比较像与物的。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 能是。12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小柯将点燃的蜡烛 A 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在薄 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 B 与

    12、蜡烛 A 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在图乙中帮助小柯找到蜡烛 A 像的位置。(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13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 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 小。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填“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13、。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 板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成的;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 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填“实”或“虛”)像。4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 cm,再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 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

    14、ON 转 折的 E、F 两部分组成。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1实验时,小明先使E、F 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 F 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2改正错误后,人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上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 同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 F 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 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 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 。(4)用三条不同

    15、角度的人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 是。15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当入射角为 40时,反射角为。2小科将纸板 F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请分析原因: 。(3)实验时,从纸板的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填“漫”或“镜面”)反射。16.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板会反射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请写出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每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1方法一:;其原理是:。2方法二:;其原理是: 。1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

    16、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2若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透镜应该移到厘米刻度处。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图甲所示的位置。下列操作可以让像重新 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填序号,多选)。光屏上移一段距离蜡烛下移一段距离透镜下移一段距离(4)研究好成像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图乙中,小敏给透镜 A(焦距为 f)戴上 “眼镜(凸透镜 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如图丙所示。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则应将蜡烛向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一 段距离。若只将凸透镜 A 换为焦距为 f1 的凸透镜使像再次

    17、清晰,则 f1(填“”)f。若只通过移动凸透镜使像再次清晰,则透镜应该向 (填“蜡烛”或“光屏”)移动一段距 离。18小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首先按图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 F 点是 1 倍焦距处,H 点是 2 倍焦距处。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 , 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选填“上”或“下”)调;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 像,应把光屏向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3她再次把蜡烛移到B 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此成像规律在实

    18、 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 是。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的 A、 O、B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1将蜡烛向移动,可以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填“上”、“下”、“左”或“右”)2此时所成的像是像。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 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相比将(填“变大”、“变小”、“不变”)。20下面是对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的探究实验。实验一:用平面镜引入一束日光,通过狭缝照到三

    19、棱镜上,如图所示。调整棱镜的方位,在白色 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过棱镜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带。把白纸放在棱镜前,让学生看到照到棱镜上 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实验二:在狭缝前放置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用白纸显示出照在三棱镜上的光是红光(或蓝光); 通过三棱镜后,光改变了传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红光(或蓝光)。请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A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通过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 B棱镜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阳光通过时各色光分散出来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据是什么?3由实验现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哪种光的偏折最大?

    20、哪种光的偏折最小?太阳光发 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21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A250ml 易拉罐 2 个B50m 矿泉水瓶 2 个C铁皮两片F.温度计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D火柴E蜡烛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填编号)。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骤: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出 的结论:。22为了研究影子长度与哪些

    21、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水平地面 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光源 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 条始终低于光源 A ) 。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将光源 A 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数据 如下表:光源高度 h/厘米2030405060影子长度 l/厘米3015107.561实验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2该实验要验证的假设是越大,影子长度越小;3分析实验数据还可推断:若光源高度为 70 厘米时,影子长度可能是(填字母) 。A4 厘米B4.5 厘米C5 厘米23科学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时,发现像的大小不

    22、同,亮度也 不一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 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 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 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1验证猜想 1 时,应固定小孔和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 孔,同时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化情况。2验证猜想 2 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 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3为验证猜想 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圆孔的直径/mm小于 1.01.01.52.02.54.0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较模糊模糊像的明亮程度-逐渐变亮实

    23、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选填“越亮”、“相同”或“越暗”)24为了探究小孔成像,小陶同学将两个长度均为 50cm,直径为 5cm 的直筒套在一起,做成如图的仪器(M 筒的直径稍大,可以在 N 筒上并能前后移动) 。1如果观察蜡烛的火焰,小孔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 ( 填“有关”或“无关”)2若直筒 M、N 位置不动,让物体远离 N 筒,像距 ,像的大小 (以上两 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5.小科了解到电视机遥控是通过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来传输信号的。他想进一步了解 红外线是否具有可见光的某些传播规律。进行了探究:实验一:在遥控器前面分别用相同厚

    24、度和大小的硬纸板与玻璃板遮挡,保持遥控器方向、遥控器 和电视机的距离相间,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发现用硬纸板遮挡时不能控制电视机,用 玻璃板遮挡时能控制电视机。实验二:将遥控器对准天花板,调整遥控器的方向并多次按下遥控器的“开/待机”按钮, 发现遥 控器处于某些方向时能控制电视机。1小科进行实验一所探究的问题是:?2实验二现象能证明。 A红外线遇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B红外线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2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厘米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

    25、晰 的像。3由于蜡烛变短,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要使像重新成在光屏的中心,把凸透镜往 调(选填“上”或“下”)。(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16cm 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处(填“A”或“B”或“C”)能观察到烛焰的像。27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小科用光具座、凸透镜、“F”形光源和不透明光屏等器材进 行探究,过程如下。1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打开光源,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F形光源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2为便于比较在光屏上所得实像与发光体“F”的大小关系,小科在光屏中心用黑笔画出一个与 光源等大的比较物“F”,请你帮他画出光屏上比较物“F

    26、”的形状。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物距 u/cm2125303742像距 v/cm4237302420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该凸透镜焦距为 。(4)小科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材料做了一个实验。把光源放在光具座上的 10cm 刻度线, 凸透镜放在 30cm 刻度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至 a 处位置找到像。结合表格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a 处 位 置 所 在 刻 度 线 大 于 72cm C如果要使像变得更大,则向右移动光屏即可28.天台始丰湖公园的郁金香开了,吸引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游玩时小柯看见了一些现象;1阳光下,小柯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

    27、,可以用光的知识来解释。2来到湖边,小柯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看 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3正常情况下,能看清远处美丽的郁金香,主要是因为眼球中3 受到睫状肌的调 节会变 (填“薄”或“厚”) , 使像落在6 ,最终在 产生视觉。小 柯在现场看远处郁金香时,所成的像如图甲所示,两种矫正方案如图乙,你认为小柯选择 方案。(4)小柯去眼镜店配眼镜,商家采用了如图方法给她检查视力,请根据图中的数据找出正确选项( )A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 2.1mB视力表的像距离小柯 4.6mC小柯距离她的像 5mD小柯的像距离视力表的像 0.4m答案答案解解析部分析部分【解

    28、析】【分析】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对焦点和焦距的认识分析解答。从凸透镜的焦 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2)使用同样的方法对凹透镜进行研究发现,白纸上不能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而是一个周围亮 而中间暗的光圈。这说明光线都从凹透镜的边缘经过,即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解答】 (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一个凸透镜有 2 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焦距;这个实验说明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如图 2 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 A 部分相当于凸透镜,从 A 处射出的光为平行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 丝位于 A 的焦点处

    29、。(2)实验二中纸上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解析】【分析】 (1)跟甲图确定物距,然后与焦距比较,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答。当凸透镜成 实像时,如果同时将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对调,那么照样成清晰的实像,只是成像的大小发生改变。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确定成像特点和像的位置即可。3根据近视镜对光线的作用判断像的位置变化即可。【解答】 (1)根据甲图可知,此时的物距 u=15cm-10cm=15cm,即 fu2f,则在光屏上看到倒立、 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为 v=55cm-25cm=30cm,将像距和物距对调,仍然成清晰的实像,即此时 物距变为 30cm,则凸

    30、透镜所对的刻度为:10cm+30cm=40cm。2当凸透镜在 16cm 处时,物距 u=16cm-10cm=6cm,即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们利用这个原理 制成了照相机。3在实验时,突然飞来了一只苍蝇,停在了透镜上,遮住了一部分透镜,这时不会影响成像的完 整性,只会减小会聚的光线,即仍然成整支蜡烛的像,只是稍微暗一些,故 D 正确,而 A、B、C 错 误。故选 D。【解析】【分析】 (1)光射到物体表面后,改变传播方向继续在原来介质中传播,这是光的反射;光 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2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够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31、,不能成在光屏 上;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如果玻璃板不与水平桌面垂直,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 么成在桌面下方,于是蜡烛 B 不能与像完全重合,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 到 A 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蜡烛 A 的像是光线射到玻璃板上发生反射形成的,而蜡烛 B 是其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故选 D。2蜡烛 A 在玻璃板内所成的像是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光屏上不能成正立的像。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玻璃板的厚度等于两个像之

    32、间距离的一半,即:0.8cm=0.4cm。4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则会导致的后果是: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 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解析】【分析】根据光线交点的位置确定眼病的种类,进而确定矫正方法。(1)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面,为了使所 成的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就要使光线发散,因此应该用凹透镜矫正。(2)远视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取下远视眼镜,则光线比原来发散,像会远离凸透镜, 所以应使光屏远离凸透镜。【解答】 (1) 近视眼的晶状体在水平方向上太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太强,因此成像在视网膜前 面,为了使所成

    33、的像向后移动到视网膜上,就要使光线发散,因此应该用凹透镜矫正。故选 。(2) 透镜的前方放置老花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下老花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 置不动,为了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凸透镜。【解析】【分析】 (1)根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的过程分析判断;2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根据成像规律解答;3凸透镜的面积大小不会影响成像的性质,只会影响成像的亮度,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 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像成在光屏的外面;物距小于透镜的一

    34、倍焦距此时成正立的虚像;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此时不成像,故选 ABD。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 10cm,当透镜到蜡烛的距离为 15cm 时,此时 fu2f,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时,fu2f,因此蜡烛应该在c、d 点。3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动蜡烛火焰的像,那么应该没成实像,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因 此蜡烛可能在 e 点,此时应该火焰看。4把烛焰从a 点移到d 点的过程中,此时物距减小,根据“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时像距增 大,即像到透镜的距离变大,像的大小变大。【解析】【分析】 (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答;2凸透镜的口径大小,不会影响物体成像的性质,只是会

    35、影响成像的亮度,即口径越大,会聚的 光线越多,则像的亮度越大。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解答。【解答】 (1)当 u=v=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此 18cm=2f,解得:f=9cm。2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一小片不透明的物质黏在凸透镜上,相当于凸透镜的面积变小,这只会 影响像的亮度,而不会影响像的完整性和大小,故选 A。3小金同学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仍能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解析】【分析】 (1)玻璃板是半透明的,不但蜡烛可以在里面成像,还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后面的蜡烛 B,进而通过蜡烛 B 的移

    36、动找到前面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每块玻璃板都有两个面,则光线会发生 两次反射,因此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两个像。玻璃板越厚,这两个像的距离越远,就越难与蜡烛 B 完 全重合,不利于找到像的位置。2两只蜡烛完全相同,而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那么可以得到物体和像大小相同的结论;3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的上方,要么成在桌面的下方,此时蜡烛 B就无法与其完全重合,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能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 1mm 厚和 2mm 厚的两块 玻璃板,应选择 1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原因是:玻璃板两个面所成的像基本重合,便于确定像的 位

    37、置。2取两支相同蜡烛的目的是能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3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无法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和平面垂直。【解析】【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2)根据(1)中的结论分析车内物体在前风挡玻璃中的位置,并与车外路面上人的位置进行比 较,从而得到这样设计的原因。【解答】 (1)通过箭头上的点作玻璃板的垂线,然后在这条直线上根据“物像等距”照到对应像点 的位置;同理,找到物体 A 的下端点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最后将两个像点用虚线连接即可,如下图所 示:(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从安全角度分析这样设计

    38、的原因为:前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的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上方,而路面上的行人在水平方向,可以避免干 扰驾驶员对路况的观察。【解析】【分析】 (1)根据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选择测量工具;2根据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的实验过程解答。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 的前提下,将实际的、陌生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用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 题和物理过程代替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3如果平面镜所成的像由光的折射形成,那么不透明的白板就会挡住折射光线,从而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实像能够用光屏承接,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4)根据平面镜成像“物像等距”和“物像等大”解答。【解

    39、答】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因此 还需要测量工具刻度尺。2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且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 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 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的;

    40、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 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这说 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 cm,那么像也会向玻璃板靠近 2cm,因此蜡烛 A 与它 的像之间的距离减小:2cm+2cm=4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变。【解析】【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且这个平 面和镜面是垂直的。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那么反射光线就不在纸板上,自然看不到。2光线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反射光线和镜面的夹角之和恰好为 90,因此表格中的“

    41、反射角”应该就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与入射角自然不相等;4在科学探究中,往往需要改变实验器材或自变量,从而收集多组实验数据,这样可以保证得到 的实验结论的普遍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实验时,小明先使 E、F 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 但是在纸板 F 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2改正错误后,人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如上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 的方向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 E 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 F 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 大小,实验,所测得

    42、的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则 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入射角(或反射角测量错 误,误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成反射角了)。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人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解析】【分析】 (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3光线在光滑平整的表面上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在一定范围内;光线在凸凹不平的表面上发 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解答】 (1)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为 40。2小科将纸板 F

    43、 绕垂直于镜面 ON 向后转动,在纸板 F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原因:因为反射光 线、人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 F 移动后与纸板 E 不在同一平面内。3实验时,从纸板的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解析】【分析】反射出刺眼的光,也就是反射光线太强,要在灯下继续写作业,要么改变反射光的 方向,要么降低反射光的强度,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方法一: 、调整台灯的方位,其原理是:改变光的反射方向。(2)方法二:在玻璃板上垫(较粗糙的)纸(或布),其原理是:让台灯射到纸(或布)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或将玻璃板拿掉让台灯射到桌上的光发生漫反射)。【解析】【分析】

    44、(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如果像距大于物距,那么成放大的实像;如果像距小于物 距,那么成缩小的实像。2当凸透镜成清晰的实像时,如果将像距和物距的数值交换,那么仍然成清晰的实像。3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4首先分析 B 去掉后光线是会聚了还是发散了,据此确定像的位置变化,最后根据“物近像远 大,物远像近小”确定蜡烛的移动方向;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根据中的方法分析即可。【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因此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2根据图片可知,此时物距 u=30cm-15cm=15cm,像距 v=60cm-30cm=30cm。将二者交换,肯定 成清晰的实像,即物距u=

    45、30cm,v=15cm,那么此时透镜的位置:15cm+30cm=45cm。3根据甲图可知,此时像成在光屏的上端。如果像的位置不动,那么可以将光屏向上移动,故正确;如果光屏不动,那么蜡烛上移一段距离,则像会向下移动,从而回到光屏中央,故错误;如果光屏和蜡烛都不动,那么可以将透镜向下移动,像也会向下移动,从而回到光屏中央,故正 确。故选。4B 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去掉B 后,光线会比原来发散,那么所成的像会远离凸 透镜,即像距增大。如果要使像回到光屏上,那么就要减小像距,根据“物远像近小”可知,蜡烛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就必须使光线会聚,因此

    46、换用的凸透镜的焦距要 更小,即 f1f;根据中的分析可知,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因此凸透镜应该向光屏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解析】【分析】 (1)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既指像的形状改变,也指像的位置改变,即都 与物体相反。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3将物距与凸透镜的焦距比较,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并确定它的应用。【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蜡烛火焰的像成在光屏上部,为了使像回到光屏的中央,则像必须向 下移动,根据“倒立”的特点可知,蜡烛移动的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即向上调节。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 A 点处,则物距减小,根据

    47、“物近像远大”的规律可知,此 时像距增大,即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此时物体恰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应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3她再次把蜡烛移到B 点处,此时恰好在一倍焦距以内,应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 镜。由于虚像与蜡烛在凸透镜的左侧,因此想看到这个像,方法是: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 察。【解析】【分析】 (1)在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中,实像都是倒立的,即形状上和运动方向上的变化相 反。2像距大于物距,成放大的实像;像距小于物距,成缩小的实像;3根据“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判断。【解答】 (1)根据图片可知,像向下移动可以回到光屏的中央,根据“倒立”可知,应该将蜡烛像上 移

    48、动。2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即像距增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这个像 与原来相比将变小。【解析】【分析】 (1)根据光的色散现象的本质分析判断;2将白光和红光、蓝光分别经过三棱镜后出现的不同现象分析解答;3根据图片确定三棱镜对不同光线偏折程度的不同,并据此推测色散现象发生的原因。【解答】 (1)我认为太阳光通过棱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七色光,通过 棱镜后各色光分散开了,故选 A。2我们得到(1)中答案的依据是:因为实验二中,将太阳光用红色玻璃(或蓝色玻璃)过滤后,只有红光(或蓝光)通过三棱镜时,没有得到七色彩带

    49、,而是发现红光(或蓝光)发生了偏折。这说明实验 一中彩带的出现是由于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通过三棱镜时发生了色散。3由实验现象可知,光通过三棱镜时偏折最大,红光偏折最小。由此可知太阳光发生色散的原因 是各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程度不同。【解析】【分析】 (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 等其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解答】 (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 250mL 的易拉罐 2 个,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 的颜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

    50、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3通过实验可知,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 强。【解析】【分析】 (1)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小孔成像、影子、日食和月食 等;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探究的变量是谁;3根据表格确定影子的长度与光源高度的关系,然后将现在的光源高度代入表格进行比较即可。【解答】 (1)实验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2根据表格可知,记录的只有光源的高度变化和影子的长度,而影子的长度是随着光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光学探究实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449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