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简单机械.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简单机械.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科学 第一轮 专题 复习 简单机械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科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中考科学第一中考科学第一轮轮专题复专题复习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一一、单单选题选题1如图所示,在轻质杆 OB 的中点 A 处,悬挂有重为 G 的物体 M,在端点 B 施加方向始终跟杆垂直的拉力 F,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拉力 F 逐渐变大B.拉力 F 跟它力臂的乘积变小C.拉力 F 始终大于 1/2G、小于 G,该杠杆是省力杠杆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2如图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最大起重机“宏海号”龙门吊,它可吊起 22000 吨的重物。它主要由 主梁和支架构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下图左是其工作示意图。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 的过程中
2、,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 F 与重物移动距离 s 的关系图象是(梁自重不计)( )ABCD3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 O 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吊臂是一个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逐渐变小4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如图所示,甲图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 :胖和 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水桶向后倾,为保持水平平衡,
3、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前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向后倾,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往后移动一点距离 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 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5.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臂一定是杠杆上的一部分 B力臂就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C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D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总是相等的6.如图所示,有一斜面长为 L,高为 h,现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 F 把重为 G 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 拉到顶端。已知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f,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A
4、100%B100%C100%D100%7如图所示,用同样的轻绳(不计绳重和摩擦)和滑轮分别安装成甲乙两种装置(G 物G 轮) 。在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的过程中( )AF1F2、 甲 乙BF1F2、 甲 乙CF1F2、 甲 乙DF1F2、 甲 乙8在使用下列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如果不计机械自重、绳重和摩擦,所用动力 最小的是( )ABCD9.下列有关杠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等臂杠杆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B用来剪断铁丝的钢丝钳是省力杠杆C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D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平衡,则两人的重力和他们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10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
5、,司机按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法拉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滑 轮自重)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省力B甲省力,乙不省力C甲不省力,乙省力D甲、乙都不省力11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下列日常工具,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独轮车B开瓶器C钓鱼竿D大铡刀12小华在做实验时提出了如图所示两个模型,两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甲杠杆上平衡的是两个密度相同但体积不同的实心物体,乙杠杆上平衡的是两个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物体的密 度都大于水) 。如果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两杠杆将( )A仍保持平衡B都失去平衡C甲仍保持平衡,乙失去平衡D甲失去平衡,乙仍保持平衡13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
6、的是( )A起子B钢丝钳C剪刀D镊子14如图所示的简单机械,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BCD1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密度均匀的长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竖直向上的力,使其一侧抬离地面,已知长方形水泥板的重力作用点在对角线的交点,则( ) 。AF 甲F 乙,因为 F 乙的动力臂长CF 甲=F 乙,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 2 倍DF 乙F 甲,因为 F 乙的阻力臂短16下列四幅图是起重机将倒地的一棵大树扶起时的四种方案,其中拉力最小的是( )。ABCD17.推门时,在门把手附近用力,很容易把门推开,而在门轴附近用力,要把门推开就很费劲了。这说明在转动杠杆时( )。 A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可以省力
7、 B需要的动力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 C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就越大 D需要的动力都与支点的位置有关18.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位置到位置,再到位置。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19如图所示的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 A 处的钩码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重新恢复平 衡,则必须( )。A.在 B 处钩码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B.在 B 处钩码下再挂一个同样的钩码并向左移动一格C.在 B 处钩码下再挂两个同样的钩码并向右移动一格D.把 B 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20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在水平位置
8、平衡,此时( )。 A两个小孩的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定相等 C两个小孩对跷跷板的压力一定相等D两个小孩的重力和他们各自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定相等二二、填填空题空题21我国古代记录传统手工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一种捣谷用的舂,“横木穿插硾头,硾嘴为铁,足踏其末而舂之”,如图甲所示。若硾头质量为 20 千克,不计横木的重力和摩擦。1图乙为脚用力向下踩舂时在某一位置的示意图,O 点为支点, F2 为阻力,请在图中作出阻力臂,此时春属于(选填“省力”、“等臂”或“费力”)杠杆。2若每次硾头上升的高度为 0.6 米,1 分钟撞击臼中的谷粒 20 次, 则人克服硾头重力做功的功率
9、为瓦。22如图为小柯制作的“杠杆力臂演示仪”,杠杆 AOB 可绕 O 点(螺母)转动,OA=0.2m, OB=0.1m, G1=2N。杠杆自身重力和摩擦不计,固定装置未画出。1当杠杆处于甲图所示水平位置平衡时,G2 的重力为N。2松开螺母保持 OA 不动,使 OB 向下折一个角度后,再拧紧螺母形成一根可绕 O 点转动的杠杆 AOB(B点对应 B 点) , 保持 G1 位置不变,要使杠杆在图乙位置保持平衡,则 G2 应该移动 至AB点处B点处C点处D点处23某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 150N 的木块在 10s 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 4m,此装置是 滑轮(选填“定”或“动”),该工人拉力的功率为
10、W(滑轮和绳的重力、摩擦均不计) 。24如图所示是农家乐摆放的古代“舂米”的装置,该装置实质是。当游客用力将此装置的右端踩下后,舂球上升,舂球的重力势能将。25如图 AB 为一可绕 O 点转动的杠杆,在 A 端通过绳子作用一个拉力,使杠杆平衡。1在图示位置平衡时,整个装置的总重心位于。 (选填“O 处”、“OA 之间处”或“BO之间”)2保持重物不动,而使绳绕 A 点沿图中虚线缓慢逆时针转动,则 F(选填“先变大后变小”或“先变小后变大”或“不变”) ;26安全阀常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如图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锅炉安全阀示意图,阀的横截面积 S 为 6cm2,OAAB=12,若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
11、为 5.81105Pa,大气压强为 1.01105Pa,则在 B 处应挂N 的重物。若锅炉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应将重物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27一座高达 40 米的大桥,总长为 8350 米其中正桥只有 850 米,而两侧长度相等的引桥总长却达 7500 米。为什么一座大桥要有这么长的引桥呢?小明很奇怪,请教老师后,他明白了引桥相当于 一个斜面。1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斜面进行模拟实验。在保持斜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斜面的长度。他发现斜面越长,拉动小车匀速上升的力 F 越小。业由此他得出了结论:很长的引桥,在汽车上桥时 能起到(选填“省力”或“省功)的作用。2一辆总质量为
12、 2000 千克的汽车以 10 米/秒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侧引桥,需要的时间为 秒 ,所做的有用功为焦。(g 取 10 牛/千克)28有重为 10 牛的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匀速提升 260 牛重物,最多可省 牛的力。29.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无法达到 100%,这是由于使用滑轮组时,必须克服和 而做一定量的功。30.某人用一个动滑轮把一袋 1000 牛的沙子匀速提到 9 米高的脚手架上,所用拉力为 600 牛,历时20 秒,该过程中他所做的有用功为 ,总功为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为。三三、解解答题答题31杆秤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小金尝试做了如图所示的杆秤。在秤盘上不放重
13、物时,将秤砣移至 O 点提纽处,杆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将此处标为 0 刻度。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2kg 的物体时,秤砣移到 B 处,恰好能使杆秤水平平衡测得 OA=5cm,OB=10cm。(1)计算秤砣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2小金在 B 处标的刻度应为kg。若图中 OC=2OB,则 C 处的刻度应为 kg。3当秤盘上放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时,若换用一个质量更大的秤砣,移动秤砣使杆秤再次水 平平衡时,其读数(选填“”)2kg,由此可知一杆杆秤不能随意更换秤砣。32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 480N 的物体 G 匀速提升 3m,所用的拉力 F 为 200N,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滑
14、轮组的机械效率;3在绳子承受范围内,此滑轮组机械效率最大 90%,当物体以 0.3m/s 速度向上运动时,拉力 的功率最大 1800W,则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是多少 N?33古代护城河上有座吊桥,它的结构原理如图所示。把桥面看成是长为 10m,所受重力为 3000N的均匀杆 AB,可以绕转轴 B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在 B 点正上方 10m 处固定一个定滑轮 C,绳子通过定滑轮与杆的另一端 A 相连。 (忽略绳子重力、滑轮半径和摩擦,) 则:1请在图中画出阻力的方向和动力(拉力)的力臂;2滑轮 C 的类型为;3在拉动吊桥缓慢匀速升起的过程中,动力和动力臂 F1L1 的乘积变化情况是 ;4若从
15、水平位置将吊桥匀速拉至与水平面成 30角,怎此时的拉力 F2 为N;(5)若在 10s 内从水平位置将吊桥匀速拉至与水平面成 45角,则该过程中人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W34据报道,在杭州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所 示。他动用了吊车、铁笼和长为 10m 的硬棒作为辅助工具。吊车的吊钩在棒上的固定处距弹簧测力 计一端的距离为 9m,距系铁笼处的距离为 9cm,当棒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00N, 若不计棒及铁笼的重量,则该大象的质量为多少?(g 取 10N/kg)35如图所示,工人用 1000 牛的力将 280 千克的货物匀速提升 2 米,若不计
16、绳重和摩擦,且每个滑轮的质量相同,求:(g 取 10 牛/千克)1一个滑轮的重力为多少?2拉力做了多少功?四四、实实验探验探究究题题36下列是某科学研究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本实验均使用轻质杠杆)实验 1:在直杠杆水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进行实验,记录多组数据。得出:F1s1F2s2(注:s1 和 s2 分别表示支点到 F1 和 F2 的作用点的距离)。在直杠杆倾斜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进行实验,也得到 了同样的结论。该结论适用于所有平衡时的杠杆吗?实验 2:科学研究小组用一侧弯曲的杠杆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移动钩码,改变钩码数量,记 录数据如表,分析表格数据发现上述结论并不成立,但
17、发现一个新的等量关系,即:(待填)。实验次数F1/Ns1/cmF2/Ns2/cml2/cm11.010.00.521.320.121.520.01.031.729.832.030.02.525.524.0s 和 l(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这两个量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哪个量才是有价值的呢?研究小组的同学观察到:支点到 F 的作用点的距离(s1)与支点到 F1 的作用线的距离(l1)是相等的。研究小 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实验。实验 3:移动钩码,使杠杆(待填) 。继续实验,使杠杆平衡,记录 F1、s1、l1 和 F2、s2、l2。改变钩码数量,移动钩码,记录杠杆处于平衡时的多组 F1、s1、l1
18、和 F2、s2、l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弯杠杆的平衡条件。最后,通过科学思维,得出所有杠杆的平衡条件都是:F1l1F2l2。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用于解释 许多杠杆应用,如用图 1 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 2 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出合理解释。 请回答:1实验 2 中,在研究一侧弯曲的杠杆时,发现的一个新的等量关系是。2将实验 3 中的填写完整。3“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科学上被称为“力臂”。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使我们 深深认识到建立这一科学量的价值。用下图中的图 1 方式提升物体比用图 2 方式省力的原因是。3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
19、实验(如图所示) ,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次数钩码重/N钩码上升距离/cm弹簧测力计示数/N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机械效率/%12100.83083.324101.530 3610 3090.91在第 2 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 (保留一位小数)2分析数据可得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填“高”或“低”) 。3根据实验结论推测,使用该滑轮组再次将重为 8N 的物体匀速提升 10cm,此时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可能为。A71.6%B82.6%C92.4%D100%4另一实验小组改变动滑轮的重,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 像。分析图像中的
20、A 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N。 (忽略绳重和摩擦)38某科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他们用弹簧测力计 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出了机械效率,见下表。实验序号斜面的倾斜程度物块重力G(牛)斜面高度h(米)拉力F(牛)斜面长度s(米)机械效率1较缓50.22.4141.7%2较陡50.53.2178.1%3最陡50.74.3181.4%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越缓越力;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 4 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 0.5 米和 1 米,用弹簧
21、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5 牛。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把第 4 次与第次测量结果相比较,还能得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 ,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3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 物块所受的摩擦 力。4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你举出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 例:。39小科在学习杠杆力臂的时候,对力臂的定义为什么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面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产生了疑惑。于是,他设计了一个轻质杠杆探究以上问题,杠杆的支点 O 在上方, 三段硬棒的长度相等(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步骤 1;用弹簧测力
22、计在竖直方向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甲),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 F1 。步骤 2:保持拉力作用点不变,改变拉力的方向,仍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F2。步骤 3:保持拉力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下端的硬棒向上移动至 A、B、C 处,仍让杠杆在水平位置 平衡(如图丙),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分别为 FA、FB、FC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像可知 F1=。2请根据 F1 和 F2 的数值比较说明力臂的定义到底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还是支点到力的 作用点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3比较 F1 和 FA、FB、FC 的数量关系,若发现,则能进一步支持以上结论。40某实验
23、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实验动滑轮重 G 动/N钩码重钩码上升高度 h 物动力 F 动/N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 动/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次数G 物/N/m10.5310.10.70.347.6%220.11.10.360.6%340.120.3 1请在表格右图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并在表格最后一栏写出正确的机械效率。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 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填字母)A.减小摩擦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4)由本实验(填“能”或
24、“不能” )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答案答案解解析部分析部分【解析】【分析】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杆重、动力臂不变,阻力 臂减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解答】A.如图,物体 M 的重为 G 不变,动力 F 的方向始终跟杆垂直(动力臂 LOB 不变) ,由于杆匀速转动(处于平衡状态) , 则 FLOB=GLOC,由于杆从图示位置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至虚线位置的过程中,阻力臂 LOC 逐渐减小,所以拉力 F 逐 渐变小,故 A 错误;B.由于阻力臂 LOC 逐渐变小,物体 M 的重为 G 不变,则根据 FLOB=GLOC 可得:FL
25、OB 的大小(拉 力 F 跟它力臂的乘积)逐渐变小,故 B 正确;C.根据 FLOB=GLOC 可得:;则该杠杆是省力杠杆,故 C 错误;D.B 选项是正确的,故 D 错误。 故选 B。【解析】【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分析即可。【解答】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缓慢移到左端的过程中,以左侧的支柱为支点,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 F 为动力,重物对杠杆的拉力为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G,动力臂为整个主梁的长度,设为 L, 阻力臂为 L-s,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得到:FL=G(L-s);解得:,由关系式知:右支架对主梁的支持力 F 与重物移动距离 s 成一次函数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