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二氧化碳.pptx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544766
  • 上传时间:2022-05-03
  • 格式:PPTX
  • 页数:28
  • 大小:446.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二氧化碳.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 科学 第一轮 专题 复习 二氧化碳 下载 _一轮复习_中考专区_科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中考科学中考科学第第一轮专题复一轮专题复习习: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一一、单单选题选题1下图中分别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验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制取B干燥C收集D验险满2.下列选项中,常用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A葫芦藓B肾蕨C月季3.通过右图各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D松树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既可说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2: 1既可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又说明了二氧化碳具有酸性ABCD4如图所示,装

    2、置气密性良好,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向试管中加入下表中的物质,挤压胶头滴管 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能使气球 a 明显鼓起的是( ) 试管内物质胶头滴管内物质A氢氧化钠固体水B铁粉稀盐酸C氯化钡溶液稀硫酸D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AABBCC5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DA干燥 CO2B收集 O2C验证 CO2 性质D观察气体流速6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色变红色 C图丙实验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图丁实验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7.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

    3、的是( )A能供给呼吸B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物C不能与水反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8.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负面影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大量使用煤做燃料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D直接在稻田中焚烧秸秆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表述逻辑合理的是( )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火柴熄灭,能使火柴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 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1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臭氧层能吸收大

    4、部分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B酸雨指的是酸性降水,主要有害物质为硫酸和碳酸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城市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11.科学研究有许多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没有体现“转换思想的是( )A研究人呼吸运动B研究二氧化碳可溶于水C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D证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12.目前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PM2.5 等)、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对这些物质认识正确的是( )A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化学方法)可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 BPM2.5 是粒径小于 2.5mm 的颗

    5、粒物,能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C臭氧能吸收紫外线,近地面的浓度越高越好D形成 PH 小于 5.6 的酸性降雨,一定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13小金按如图方法做有关 CO2 的实验,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紫色石蕊试液会变蓝色B.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C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极易溶于水14今年全国两会上,“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 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这里的“碳”指的是( )A碳元素B碳单质C碳酸盐15某同学根据如图几个实验,获得如下认识,其

    6、中不正确的是( )D二氧化碳A图 a 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B.图 b 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C.图 c 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D.图 d 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16.下列对二氧化碳的四个方面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D用途: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17.如图所示为某地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下列叙述与报告内容不相符的是( )A.该日空气首要污染物是 PM10B

    7、.该日空气质量等级属于轻度污染 C污染物 O3 可导致酸雨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 SO2 和 NO2 的来源之一18如图所示,将充满 CO2 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将出现( )A.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B.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不变色 C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D试管内液面不上升,烧杯中溶液变红19.如图中甲、乙、丙、丁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B该实验用于探究分子不断运动,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还可达到节约药品,减少对空气的污染C该实验用于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可证明只有二氧化碳

    8、生成,该实验有利于石蜡充分燃烧,实验现象更明显D该实验用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既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20.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用于灭火B气体肥料C供给呼吸二二、填填空题空题D化工原料2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用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 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2若用上述所给的仪器制取和收集 H2,则选取的仪器和正确连接顺序为 (填字 母) 。22.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 NaHCO3 受热分解的实验。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2实验结束时

    9、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A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液体23.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时间长了产生的一层白色物质是 (化学式),形成该物质的 化学方程式为:.24.含硫的物质在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出现下列图示的转化:1实验室中,将少量单质硫置于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物质 A,A 是工业排放物中一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可将 A 转化成 Na2So3,你提供 的试剂是。2在硫酸工业中,将A 在一定条件下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得到 B,B 与水结合得到硫酸。B 与A 的组成元素相同,B 中硫元素与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相同,写

    10、出 A 转化成 B 的化学方程 式:。3上述物质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4若回收工业排放物A32 吨,理论上可生产硫酸吨。25小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其实验步骤如下:用大号针筒抽取 200 毫升二氧化碳气体;试剂瓶中加入 300 毫升水(恰好加满) , 塞紧双孔橡皮塞;连接大号针筒和试剂瓶,缓慢推动活塞,将二氧化碳注入水中。(1)试剂瓶中加入的液体最好选用。A自来水B蒸馏水C河水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3向水中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50 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实验表明在该条件 下,1 体积水中

    11、能溶解体积的二氧化碳。26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来验证 CO2 气体的相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注: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水分和 HCl 气体挥发的影响,且图甲中产生气流缓慢。1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 a (填名称)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 充分接触,然后关闭仪器 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2取下图甲中的三通管,把贴有试纸 A 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如图乙,发生的反 应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7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资料一:早在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 应,其中“白

    12、石”即石灰石,“白灰”即氧化钙。资料二:1754 年布莱克首次制得 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资料三:1769 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就可以制作出碳酸水。1823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1反应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 。28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1图 1 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2图 2 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图 3 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A试管内液体上升 B试管内液体变红 C试

    13、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9.习总书记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2060 年 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 放”。现阶段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其燃烧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针对我国能源结构的 现状,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是降低化石能源在消费能源中的比例,提高可再生、非化石能源比 例。路径之二是捕集、利用和封存二氧化碳。1植树造林这一措施,实际是利用绿色植物的 作用,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封存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将二氧化碳送入到海面以下 3

    14、000 米的深海里,进行二氧化碳海 洋封存,但此举可能会造成海洋酸化,原因是 。利用二氧化碳的技术之一,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30小科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小科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 A 内溶液的颜色呈 色,烧杯 C 中 (选项“上面”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三三、解解答题答题31.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

    15、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 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 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 (答出一点即可) 。(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实验序号123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3.03.03.0反应前总质量/克193.8194.6193.6反应后总质量/克192.6193.6192.5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

    16、分数。32教材中写着“二氧化碳通入水时,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小宁为了研究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 液变红色,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分别按下图进行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问题:()()()()现象 紫色纸花变红色紫色纸花不变色紫色纸花不变色 分析实验()验证了。实验()验证了。通过实验()、 (),可验证酸的一条化学性质 是。实验()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发现纸花又变成紫色,说明 碳酸,并写出文字表达式。33温室效应加剧是导致自然灾害持续肆虐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1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 1880 年到 2000 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I、III 三条直线则分

    17、别表示了近 120 年来、60 年来和 20 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2小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 侧液面 (选填“低 于”、“等于”或“高于)b 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3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342019 年 6 月 5 日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杭州举行,2019 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聚焦空气 污染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汽车给生活带来便捷也造成了环境污染,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在降水过程中容易形成,腐蚀建筑、损害林

    18、木。目前,杭州已开辟“零排放、零污染”的纯电动公交路线超过 100 条,纯电 动汽车是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2)2018 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已陆续在全市 144 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小微空气自动监测站,实时 接收监测数据。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除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还有(选填序号)。二氧化碳;颗粒物;氮气;近地低空臭氧;一氧化碳(3)全面开展“五星达标 3A 争创”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尾气达标排放, 避免二次污染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措施。当焚烧温度低于 800时,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烧,极易生成有毒物质二恶英( C12H4O2Cl4),为降低尾气中二恶英

    19、的排放量,垃圾发电厂可以采取的措施 是。A减少通入焚烧炉内的空气量 B焚烧过程中要不断搅动垃圾 C减少垃圾在焚烧炉内的停留时间 D升高垃圾焚烧炉内的温度35在两组质量均为 2.0g、顆粒大小不同的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盐酸(假设杂质不与酸反应) , 用数字检测仪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体积随时间的变化线如图所示。甲曲线表示粉末状大理石与 10% 的盐酸反应过程,乙曲线表示块状大理石与 10%的盐酸反应过程。己知:该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 1.98g/L;CaCO3+2HCl=CaCl2+H2O+CO2一般来说,其他条件相同,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1根据图中信息,反应速率快的是(选填“甲”

    20、或“乙”) 。2求大理石中碳酸钙的百分含量。 (写出计算过程)3再取上述块状大理石 2.0g,请画出其与足量 6的盐酸反应的大致曲线。四四、实实验探验探究究题题36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图方案进行实验: ( 制得的 CO2 中常含有 HCl 和水蒸气)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2描述 A 中发生的现象: 3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你认为 A 装置和 装置相连并产生的现象时就足以说明鸡蛋 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4该同学想要收集瓶纯净干燥的该气体,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 (填写各接口字 母)。37科学兴趣小组通过学习知道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却发现铜片

    21、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与浓硫酸反 应,铜片溶解,产生气泡并闻到刺激性气味,溶液呈蓝色,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蓝色溶液的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猜想一:CuSO4;猜想二:CuSO4 和 H2SO4。(1)【进行实验】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进行稀释,并分装在 A、B 两支试管中,然后进行下列 实验,并完成如表: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步骤一在试管 A 中加入少量的 CuO粉末 溶液中含有H2SO4步骤二在试管 B 中加入过量的 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溶液中含有CuSO4(2)【探究结论】通过实验,猜想二正确。写出步骤二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反思评价】小明同学设计制取

    22、硫酸铜的两种方案:方案一:铜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2H2O方案二:通过以下流程:从环保角度,同学们认为:工业上不适宜用铜和浓硫酸反应来大量制取硫酸铜,理由 是。(4)同学们继续通过计算分析制取硫酸铜的两种方案:“方案一”硫酸和硫酸铜比为 196160; “方案二”硫酸和硫酸铜比为 98160。由此得出:制取相同质量硫酸铜所需的硫酸质量“方案一”是“方案二”两倍,所以采用“方案二”更节约原料。同学们的分析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说实际上用“方案一”制取相同质量硫酸铜 所需的硫酸质量远大于“方案二”两倍。请你帮助分析说明理由: 。38化学实验需要不断改

    23、进和创新,请分析以下实验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段烧石灰石并检验气体产物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1【实验一】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分解”或“化合”)反应;B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三】同时打开弹簧夹 K1、K2,一段时间后,C 烧杯中的现象是,E 中液体变为色,接着同时关闭 K1、K2,D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用字母 a、b、c 对下图排序)39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资料卡片: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1若装置 B 中溶

    24、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2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 A 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装置中 A 溶液的溶质是什么?(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 CaCl2; 小崔认为除 CaCl2 外,可能还含有 HCl;(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 A 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 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40我校科学兴趣小组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盐

    25、酸反应,测 定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测定二氧化碳 的质量,他们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请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方案一: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选填“增大”或“减小”)量。方案二:称量吸收二氧化碳前后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容器质量的(选填“增大”或“减小”)量。方案三:选用图中(填“甲”或“乙”)装置可测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再根据此时 二氧化碳的密度,可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答案答案解解析部分析部分【解析】【分析】根据对化学实验操作的认识分析判断。【解答】A.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选择“固液常温 型”,且长颈漏斗的

    26、下口要浸没在液面以下,故A 错误;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将导气管伸到液面以下,故 B 错误;C.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气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故 C 正确;D.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时,应该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而不是伸入瓶内,故 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容易受有毒气体的危害,我们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 程度的指示植物,据此解答。【解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 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葫芦藓 属于苔藓植物,肾

    27、蕨属于蕨类植物,月季属于被子植物,松树属于裸子植物,可见 A 正确。故选:A。【解析】【分析】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根据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过程和结论分析;根据现象机械能分析判断。【解答】甲烷燃烧生成时,会看到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这说明甲烷肯定含有氢元素,但是无法 确定它含有碳元素,故错误;将二氧化碳从集气瓶中向下倒,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 于空气,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正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氧气体积的 2 倍,即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故正确;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倒入水后,瓶子变瘪

    28、,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但不能说明它具有酸性,故错误。则正确的是。 故选 A。【解析】【分析】气球 a 明显增大,肯定是装置内气压减小所致,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 A 不合题意;B.铁粉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放出热量,使装置内气压增大,故 B 不合题意;C.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装置内气压几乎不变,故 C 不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装置内气压减小,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解析】【分析】将实验装置与实验目的对照,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让气体从长

    29、导管进入,故 A 错误; B.收集氧气时,应该让氧气从短导管进入,而水从长导管排出,故 B 错误; C.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应该让其从长导管进入石蕊试液中,故 C 错误;D.观察气体的流速时,让氧气从长导管进入水中,根据气泡的生成速度观察氧气的流速,故 D 正 确。故选 D。【解析】【分析】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答此题。【解答】A、从管子通入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图甲实验可观察到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A 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在紫色石蕊试液中会形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因此图乙实验可观察到液体由紫 色变红色,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软塑料

    30、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 物理性质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 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向大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现 象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次蜡烛火焰后熄灭,因此图丁实验不单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也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D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能供给呼吸,故 A 错误;B.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而不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故 B 错误;C.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 C 错误; 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D

    31、正确。 故选 D。【解析】【分析】为了减小温室效应,就必须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分析判断。【解答】A.大量使用煤做燃料,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从而加剧温室效应,故 A 错误;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可以增大对二氧化碳的消耗,从而缓解温室效应,故 B 正确;C.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剧树木的砍伐,加剧温室效应,故 C 错误;D.直接在稻田中焚烧秸秆,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故 D 错误。故选 B。【解析】【分析】 (1)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2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3不能燃烧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火柴熄灭;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

    32、分析判断。【解答】A.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它由钾、氯和氧三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故 A 错 误;B.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为两种物质,因此为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 B 错误;C.氮气也能使蜡烛熄灭,故 C 错误;D.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是同种元素,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含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故 D 正 确。故选 D。【解析】【分析】石油燃料的使用造成空气污染,酸雨亦是空气污染引起,近年来,作为代替石油的 燃料,人们越来越倾注的是“生物燃料”,使用生物燃料不仅能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还能减少化石 燃料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解答】A、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

    33、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A 符合题 意;B、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汽结合,使雨水酸化的现象,形成酸雨的主要 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C 不符合题意;D、城市空气污染问题不单单是汽车尾气排放引起的,比如焚烧垃圾,工业气体排放等,因此 城市 里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并不能彻底解决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分析】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得到的解决问题方案并不理想时,通过改变观察思考 问题的角度,改变运用的方法或实施的手段,改变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类属于“转换”思想。【解答】A、该装置是研究人呼吸运动的模

    34、拟实验,其中塑料管模拟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 膈肌,实验没有体现转换“思想”,A 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是否可以溶于水,很难直接观察到现象,可以通过瓶子形状的变化来间接感知,因此该 实验体现“转换”思想,B 不符合题意;C、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有无铁芯,由于肉眼难以观察到电磁铁磁性强弱,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肉眼难以看见,故实验中采用“转换”思想研究通电螺线管磁性大小,C 不符合题意;D、菠菜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采用转换思想探究植物进行 呼吸作用,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类的生活造成了不利的影

    35、响,比如增大煤的消耗,增加二氧化碳和二 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排放,焚烧垃圾和农作物秸秆,产生大量烟尘和颗粒物。汽车尾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解答】A:燃料的使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因此为保护环境可以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化学 方法),以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排放,A 符合题意;B、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25 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B 不符合题意;C、近地面空气中臭氧浓度高会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发 咳嗽等症状,C 不符合题意;D、酸

    36、性降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后,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 硝酸等酸性物质所致,因此酸性降雨不一定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结合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能够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色,故 A 错误;B.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 B 错误;C.气泡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故 C 正确;D.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是溶解度不大,故 D 错误。 故选 C。【解析】【分析】根据温室效应的成因分析判断。【解答】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缓解全球的温室

    37、效应, 故 D 符合题意,而 A、B、C 错误。故选 D。【解析】【分析】 (1)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分析;2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判断;3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判断;4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判断。【解答】A.图 a 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内外气压,防止胶塞弹开,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图 b 中反应结束要等集气瓶完全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图 c 中没有观察到预期实验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塑料瓶质地过硬,故 C 正确不合题意;D.图 d 中集气瓶里预先放少量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防止污染空气,故 D 错误符合 题意。故选 D。【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

    38、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解答】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用途: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解析】【分析】根据图片提取先关信息,从而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该日的 PM10 后面的数值为 194,它是最大的,因此它是空气首要污染 物,故 A 正确不合题意;B.根据左图可知,该日空气质量等级为轻度污染,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臭氧 O3 不会导致酸

    39、雨,而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故 C 错误符合题意;D.汽车尾气是污染物 SO2 和 NO2 的来源之一,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和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由于试管内气压减小, 因此烧杯内的水进入试管,从而使试管内液面升高,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故选 A。【解析】【分析】将实验中的现象与得到的结论进行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解答】A.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的密 度大于空气,还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

    40、支持燃烧,故 A 错误;B.一段时间后,上面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变成蓝色,说明下方的氨气分子向上运动,与水结合成氨 水,而氨水成碱性。则该实验可以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还可证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由于试管体积 很小且封闭,因此可以节约药品,减小空气污染,故 B 正确;C.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实验只能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不能证明有水生成,故 C 错误;D.向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水,一会瓶子变瘪了,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故D 错误。故选 B。【解析】【分析】性质决定用途,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即可。【解答】A.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则可用于灭火,故 A

    41、 正确不合题意;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可以作为气体肥料,故 B 正确不合题意;C. 动物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C 错误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制取碳酸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解析】【分析】 (1)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二氧化碳气体 的验满方法解答。(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制取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性质选择对应的收集方法 和装置。【解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

    42、+H2O+CO2 。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 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2)在实验室内,用金属锌和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则制取装置应该使用“固液常温型”,故选 A。 因为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所以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氢气不溶于水,所以可以使用排水法收 集,故选 C 或 E。【解析】【分析】 (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 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结束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撤导管,那么由于气体不再生成和温度降低,试管内气压 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会倒吸进试管,造成试管炸裂,据此分析判断。【解答】

    43、(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导管移出液体,再熄灭酒精灯,故选 A。【解析】【分析】石灰水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它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据 此分析解答。【解答】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的内壁时间长了产生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3;形 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解析】【分析】 (1)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则 A 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 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2)因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则 B 为三氧化硫。A 为二氧化硫,B 为三氧化硫,根据

    44、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写出对应的方程式即可。3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生产硫酸的质量即可。【解答】 (1)根据我学过的知识可将 A 转化成 Na2SO3,我提供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2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反应的方程式为: 2SO2+O2 2SO3 。3;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为化合反应;: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为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化合反应;: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为化合反应。 则属于化合反应的是。4二氧化硫转换为硫酸的方程式如下:2SO2+O22SO3 ;SO3

    45、+H2O=H2SO4;设理论上生产硫酸质量为 x, SO2H2SO4;649832tx;解得:x=49t。【解析】【分析】 (1)自来水和河水中,含有很多可溶性杂质,它们可能会对实验产生影响;2二氧化碳的溶解需要时间,时间越长,溶解的越充分;3用溶解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与水的体积作比即可。【解答】 (1)为了避免水中的杂质影响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试剂瓶中加入的水应是蒸馏水,故选B。2推动活塞时尽量缓慢,其目的是:使二氧化碳充分溶解。3当向水中注入 CO2 气体体积达到 150 毫升时,红色油柱开始向上移动, 说明 300 毫升水中最多能溶解 150 毫升二氧化碳,即 1 体积水中能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

    46、是:。【解析】【分析】 (1)根据甲图可知,锥形瓶内盛放石灰石,分液漏斗 a 内装有稀盐酸。打开分液漏斗 a 的活塞,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二者就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遇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A,与其中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A 试纸变成红色,而 B 试纸则不能变色。(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 (1)如图甲,将右侧三通管横放,打开仪器 a 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接 触,然后关闭仪器 a,观察到三通管内的实验现象是:试纸 A 变红色,试纸 B 不变色。(2)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H2CO3H2O+CO

    47、2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片确定反应产生的气体;2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然后写出反应的方程式;3根据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情况解答。【解答】 (1)反应发生后,可得到的气体为 CO2;2布莱克实验中反应,即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它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3“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在成分上的区别主要是:碳酸水中含有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 酸分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而液态二氧化碳中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解析】【分析】 (1)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随着氧气的含量越来越小,于是蜡烛逐渐熄灭了。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

    48、蕊试液浸泡过的干花变成红色;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气压的变化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解答】 (1)图 1 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被耗尽;2图 2 实验中,H2CO3 使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变红;3取下橡皮塞后,试管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从而使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 下,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体上生,故 A 正确;二氧化碳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 C 正确; 分析发现,试管内的液体不会变红,故 B 错误。故选 AC。【解析】【分析】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 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

    49、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解答】 (1)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植树造林这一措施,能抵消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如果海水中的碳酸含量增加时,能使海洋的表面水体酸性增强,二氧化碳制取甲醇(CH3OH),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故答案为: ( 1 ) 光合(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海洋酸化;CO2+3H2CH3OH+H2O【解析】【分析】 (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酸变成红色;(2)二氧化碳

    50、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1)当小科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 A 内溶液的颜色呈红色。(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通入二氧化碳后,它们会聚集在烧杯底部,然后从下往上 蔓延,则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解析】【分析】 (1)通过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碳酸氢 钠的质量之比,再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出碳酸氢钠的质量,从而得到它的质量分数。2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时会发热,因此在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会带走部分水蒸气,从而使测得 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计算出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偏大,据此分析解答;3首先计算出三次实验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科学第一轮专题复习:二氧化碳.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4476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