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 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 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主讲:李宏辉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 (法律的涵义法律的涵义) ) 是是调节人们行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的规范( (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 ) 是以是以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主体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的社会规 范范( (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内容) );是最终是最终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规范的社会规范( (法律具法律具 有的强制性有的强制性) )。权威性一经立法任何人无权改变,任何人无权超越。法律问题,谁说了都不算,只有法律条文说了算。法律条文的解释权归立法机构,司法部门只能作司法
2、解释,学术界只能作学术解释。没有人可以说他处理的法律问题,一定是正确的;只能说他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认识的。强制性以国家力量保证其实施法律没有不知者不罪法律在定性阶段,只讲有合法证据支持的法律事实和相关条文法律只有在量刑时,才会情与理公平公正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立法可以倾斜,司法必须公正1 1、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直接体现了法律的本、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直接体现了法律的本质质 确保统治阶级根本确保统治阶级根本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和和政治统治政治统治;2 2、社会职能保证了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理。、社会职能保证了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理。3 3、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是对社会安全生产、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是对社会
3、安全生产 的有效管理,其职能主要表现为的有效管理,其职能主要表现为社会职能社会职能。(1 1)通过规定安全生产相关方的安全生产职责,)通过规定安全生产相关方的安全生产职责,确立确立 安全生产法律关系安全生产法律关系;(2 2)通过规定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相关)通过规定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义务,规范相关 法人、公民的安全生产行为,建立法人、公民的安全生产行为,建立安全生产法律安全生产法律 秩序秩序;(3 3)通过明确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约束违法倾向,惩)通过明确安全生产法律责任,约束违法倾向,惩 戒违法行为,戒违法行为,维护安全生产法律秩序维护安全生产法律秩序;(4 4)保障生产经营活动
4、安全运行,)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财产安全财产安全。国国际际公公约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立法机构地方立法机构宪法宪法基本法律基本法律其他法律(普通法律)其他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地方法规部门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 生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与军队、生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国家行政机关与军队、 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社会团体、企
5、事业单位以及公民之间相互关系的 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六、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六、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1、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概念(1)权利:表示权利享有者按法律的规定具有自)权利:表示权利享有者按法律的规定具有自 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己这样行为或不这样行为,或要求他人这样 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行为或不这样行为的能力或资格。(2)义务:表示义务承担者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表示义务承担者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责任。责任。(3)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总是相对的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总是相对的:如:如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有危害知情权
6、,规定从业人员有危害知情权, 那么企业就有告知的义务。同样,对从业人那么企业就有告知的义务。同样,对从业人 员进行培训教育是企业的法定职责,那么员进行培训教育是企业的法定职责,那么,接接 受企业的培训教育是从业人员法定义务。受企业的培训教育是从业人员法定义务。2、违法与犯罪、违法与犯罪(1)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含狭义违法和犯罪)违法:指违反法律的行为,含狭义违法和犯罪.(2)狭义违法:包括民事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狭义违法:包括民事和行政侵权行为。指除犯 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政治罪外所有非法侵犯他人人身权、财产权、政治 权利、精神权利、知识产权的行为。权利、精神权利、知识
7、产权的行为。(3)犯罪:由)犯罪:由刑法刑法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达到明文规定的,危害社会达到 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的行的行 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A、社会危害性;、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C、刑罚惩罚性。、刑罚惩罚性。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就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就一定违法。3、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1)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指行为人违反法)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律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既成事实行为既成事实。(2)违法行为的客体:指
8、被违法行为侵害了)违法行为的客体:指被违法行为侵害了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即法律所调整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即被侵害的被侵害的对象对象)。)。(3)违法行为的主体:指)违法行为的主体:指实施违法行为的公实施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民、法人或其他组织。(4)违法的主观方面:指违法主体实施违法)违法的主观方面:指违法主体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有的心态(即行为时所具有的心态(即故意或过失故意或过失)。)。4、违法行为的分类、违法行为的分类(1)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依:指违反行政管理法规,依 法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法应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9、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依: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依 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其典型形态是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其典型形态是 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指触犯刑法,依(犯罪):指触犯刑法,依 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4)违宪行为:指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宪行为:指违反宪法的行为。5、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1)行政责任:)行政责任:行政过错责任、职务过错责任;安全行政过错责任、职务过错责任;安全生产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中,大部分违法行为应承生产法所规定的法律责任中,大部分违法行为应承担的都是行政
10、责任;如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不担的都是行政责任;如违反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等。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等。(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财产责任,以补偿受害人主要表现为财产责任,以补偿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失为目标。所受到的损失为目标。(3)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刑法刑法规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罪名规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罪名有有24种,如失火罪种,如失火罪、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重大责任事故罪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消防责任事故罪、滥用职权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玩忽职守罪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法律效力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法律效力 一、一、宪
11、法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 第第42、 43、 48条条 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 劳动法劳动法 消防法消防法 质量法质量法 三、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三、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保护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条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四、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四、有关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广东省社会工伤保险条例 广东省企业职工劳动权益保障规定五、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五、有关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工作场
12、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管理规定 第三节第三节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一、安全第一的涵义一、安全第一的涵义(一)(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的涵义内容的涵义内容:(1)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第一(2)危险识别第一)危险识别第一(3)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生产条件安全化第一(4)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对劳动者的安全教育第一和安全操作第一(5)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生产的安全保障第一(6)安全是评价的第一标准)安全是评价的第一标准(二)(二) “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在生产工
13、作中的应用:(1 1)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首先首先要确保劳动要确保劳动者在生者在生 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2 2)在计划、组织、指挥和从事生产时,)在计划、组织、指挥和从事生产时,首先首先要全面、准确了解生产中有什么危险;要全面、准确了解生产中有什么危险;(3 3)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首先首先要具备安全生产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条件,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4 4)劳动者上岗作业前,)劳动者上岗作业前,首先首先要进行安全教要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在岗位作业时,育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在岗位作业时
14、,首先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5 5)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生产服从安全生产服从安全”的原则,的原则,优先优先解决安全问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安全才进行生产;题,确保安全才进行生产;(6 6)在评价生产工作时,)在评价生产工作时,首先首先以安全作衡量以安全作衡量标准。标准。二、预防为主的涵义二、预防为主的涵义1 1、预防为主:、预防为主: 是指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做好各是指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放在事前做好各项预防工作上。项预防工作上。2 2、预防工作的形式:、预防工作的形式: (1 1)防止人的
15、不安全行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 2)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 (3 3)防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防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3 3、预防工作的内容:、预防工作的内容: (1 1)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安全素质; (2 2)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3 3)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4 4、“预防为主预防为主”的主要体现:的主要体现: (1 1)安全意识在先)安全意识在先 (2 2)安全投入在先)安全投入在先 (3 3)安全责任在先)安全责任在先 (4 4)建章立制在先)建章立制在先 (5 5)隐
16、患预防在先)隐患预防在先 (6 6)监督执法在先)监督执法在先事后型事故管理事后型事故管理预防型隐患管理预防型隐患管理第二章第二章 主要的安全主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生产法律、法规一、一、宪法宪法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内容中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内容第四十二条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条件”、“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动就业训练”。第四十三条规定: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工的工
17、作时间和休假制度”。第四十八条规定: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利益益”。 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20022002年年1111月月1 1日起施行日起施行(一)法律地位:(一)法律地位: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产的专门法律,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主体法。体法。(二)立法目的:(二)立法目的: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三)适用范围:(三)适
18、用范围: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在中华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二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法的颁布是为了解决以下问题:v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薄弱v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v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v事故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安全生产法实施的重大意义v有利于人民政府加强安全生产的统一领导v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安全生产执法v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v有利于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v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经济发展(四)阐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四)
19、阐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主”的方针。的方针。(五)形成六项基本原则:(五)形成六项基本原则: 1 1、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人身安全第一的原则; 2 2、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 3 3、权责一致的原则;、权责一致的原则; 4 4、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原则; 5 5、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原则;、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原则; 6 6、奖惩原则。、奖惩原则。(六)确立七项基本法律制度:(六)确立七项基本法律制度: 1 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2 2、生产经营单位安
20、全生产保障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制度; 3 3、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 任制度;任制度; 4 4、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 5 5、安全中介服务制度;、安全中介服务制度; 6 6、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7 7、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七)主要内容(七)主要内容1 1、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1 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作保障全面负责作
21、保障 :A.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全事故隐患; ;E.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F.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 2)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保障:)生
22、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保障: 概括为场所、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与技术措施概括为场所、设备、设施、管理组织与技术措施符合安全要求。符合安全要求。(3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保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作保障: 为确保企业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而设立,是为确保企业建立自我管理和约束机制而设立,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织保证。(4 4)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作保障: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全员的:负责人、安全员、基安全教育与培训是全员的:负责人、安全员、基 层干部、技术员、班组长、工人、特种作业人员层干部、技术员、班组长、工人、
23、特种作业人员(5 5)项目建设的安全保障:)项目建设的安全保障: A A、项目建设的、项目建设的“三同时三同时”制度制度 B B、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制度 (6 6)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A A、加强安全设备的管理;、加强安全设备的管理;B B、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警示;、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备、设施安全警示;C C、设备的报废与淘汰;、设备的报废与淘汰;D D、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许可证;、特种设备实行安全许可证;E E、劳动防护用品及工伤保险;、劳动防护用品及工伤保险;F F、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G G、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24、的安全管理协调;、相关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协调;H H、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投入。2 2、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 1)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从业人员享有的安全生产权利: A A、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工伤保险和伤亡求偿权; B B、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危害因素和应急措施的知情权; C C、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安全管理的批评、检举、控告权; D D、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权; E E、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和紧急撤离权。(2 2)从业人员应履
25、行的安全生产义务:)从业人员应履行的安全生产义务: A A、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B B、接受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接受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与培训; C C、报告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报告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3 3、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1 1)安全生产监督主要来自七个方面:安全生产监督主要来自七个方面:A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监督管理;B B、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管理;理;C C、监察机关的监督;、监察机关的监督;D D、社会中介机构的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