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重点虚词讲解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言文重点虚词讲解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重点 虚词 讲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实词实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重点的虚词考查范围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虚词虚词 与实词相对,没有实在意义的词我们通常称之为虚词,如“乃”“而”等,一般而言,古代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和部分代词。 18个重点虚词 之、乎、者、也、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一、之一、之 “之”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三种用法:代词、动词、助词。(一)(一)用作代词用作代词1代词词。可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译为“他(他们们)”、“它它(它们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1)作师说以
2、贻之。(师说) 之:代人,作宾语。 (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 之: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 之:代词,他们。(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之:代词,这件事。(5)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之:代事理,作宾语。2.指示代词词,表近指。可译为译为这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1)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 。 (2)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3)君子疾夫舍曰欲知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4)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之:这。(二)用作助词词1.结构结构助词词,定语语的标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
3、语(名词)之间,可译为译为的,有的可不译。(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2)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2.结构结构助词词,补语补语的标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结构结构助词词,宾语宾语前置的标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1)宋何罪之有?(公输)(2)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结构结构助词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独立性的作用,
4、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2)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5.音节节助词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调整音节节的作用,无义义,译时应译时应省去。(1)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三)动词,到去。(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3)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牛刀小试:1.太后盛气而揖之。(触龙说赵太后) 之
5、:人称代词,他。2.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之:助词,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后面无实际意义。二乎(一)用作语气语气助词词。1.表疑问语气问语气。可译为译为“吗吗”、“呢”。(1)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2.表示反问语气问语气,相当当于“吗吗”、“呢”。(1)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鸿门宴)(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商量或推测测,可译为译为“吧吧”。(1)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