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口规模预测方法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口 规模 预测 方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城市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与变革人口规模预测的方法与变革2009年12月14日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汪光焘,全面贯彻中央精神 切实搞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在全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2005年7月21日张文奇 靳东晓等,城市用地结构和人口规模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城市规划资料集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8邵爱云 马赤宇,关于我国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问题,2005年张勤 曹传新 王明田等,关于改进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与预测工作的研究 ,2005年城市规划原理其它有关文章、书籍等提纲提纲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传统工作方
2、法及其不足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 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 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 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 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人口预测的难点改进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思路改进人口分析预测工作的思路 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1)“城市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镇发展建设的重城市规划是政府引导和调控城镇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手段”遏制城市规模盲目扩大、规范各类开发区、稳定房价、规范拆迁管理。“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市长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人口规模的分析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
3、的重人口规模的分析预测,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内容”。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参数,影响规划布局结构、各类设施的数量和标准、交通方式的选择等。城市规划法规定: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万以上、不满万的城市。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万的城市。另,特大城市指100万人以上,超大城市指200万人以上。目前,有70万人的镇,也有10多万人的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2)人口规模是判断城市区域地位的重要指标。 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以人的社会经济活动为基础,合理配置空间资源,有序安排城市的各项建设,
4、协调城市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制定公共政策,维护公众利益。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为城市规划工作确立了新的目标,对城市规划中人口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预测人口规模的意义(3)2、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传统工作方法及其不足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人口的内涵人口的内涵一定地域、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预测的理论依据城市人口预测的理论依据计划经济时期,城市规划的主要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空间落实展计划的空间落实”。这一时期的城镇人口预测模型较好地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劳动平
5、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是这一时期普遍采用的具有代表性的预测方法。马克思指出“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城市发展对劳动力的需要量,决定了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2)工业职工 基本建设职工 农林水气职工 基本人口 指在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其他不属于地方性的行政、财经、文教等单位中工作的人员。它不是由城市的规模决定的,它却对城市的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 交通邮电职工 生产性劳动人口 商业服务系统职工 城市公用职业职工 科教、文化卫生等部门职工 金融部门职工 服务人口 指在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商业服务机构中工作的
6、人员。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 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职工 非生产性劳动人口 未成年人 老年人 丧失劳动能力不能从事社会劳动的成年人 被抚养人口 指为未成年的、没有劳动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它是随职工人数而变动的。 其他不从事社会劳动的人 非劳动人口 劳动人口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分类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城市人口预测的方法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3)劳动平衡法、劳动比例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时间序列法、相关分析法、区位法、类比法、环境容量法方法一:劳动平衡法方法一:劳动平衡法 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基本人口数、服务人口及与总人口的比例关系来确定人口
7、规模。公式为: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4)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基本人口的百分比基本人口的规划人数1(服务人口的百分比被抚养人口的百分比)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 分析年龄构成确定,4550分析生活水平、城市作用、特点确定,1220,大城市高3040大城市低,小城市高劳动平衡法依据城市经济基础理论,将城镇人口划分为基本、非基本人口两个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和地方政府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进行项目分配,在此背景下,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划分
8、是相对确定的。因此,采用劳动平衡法就能较好地预测城镇人口规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城市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是市场竞争(招商引资)的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方法二:劳动比例法方法二:劳动比例法用生产性劳动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来确定人口规模。 城市人口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5)适用于将有较大发展、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比较具体落实、人口统计资料比较齐全的中小城市和新兴工业区。 生产性劳动人口的规划人数生产性劳动人口占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占总人口一般在4560左右一般在6085之间方法三:职工带眷系数法方法三:职工带眷系数法根据职工人数与部分职工带眷情况
9、来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带眷职工人数(1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该方法更多的应用于新建工矿城镇的人口规模估算。其社会经济背景是计划下的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管理。带眷职工和单身职工的划分、职工数量的确定都带着明显的计划经济和户籍管理的时代特征。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6)方法四:综合平衡法方法四:综合平衡法根据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来推算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城市现状人口规划期内自然增长人数规划期内机械增长人数 适用于难以确定基本人口(或生产性劳动人口)的城市。需要有历年来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方面的调查资料。 2.1传统
10、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7)方法五:时间序列法方法五:时间序列法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该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8)方法六:相关分析法方法六:相关分析法(间接推算法)(间接推算法) 找出与人口关系密切、有较长时序的统计数据,且易于把握的影响因素进行预测,如就业、产值等。 该方法适用于影响因素的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2.1
1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9)方法七:区位法方法七:区位法根据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作用来对城市人口规模进行分析预测。如有确定城市规模分布模式的城市首位率、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则、“断裂点”分布等模式。该方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里思泰勒中心地理论模式地区的城市。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0)方法八:类比法方法八:类比法选择发展条件、现状规模和性质相似的城市进行对比分析,从已知的城市人口规模来推算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 此方法只适用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校核。对某个城市进行人口规模预测时不能用这种方法。 2
1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1)方法九:环境容量法方法九:环境容量法(门槛约束法)(门槛约束法) 根据环境条件来确定城市允许发展的最大规模。昌平人口规模的匡算: l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152.4万人l绿色空间人口承载力 124.4万人l水资源人口承载力 6284万人有些城市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如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开发城市用地困难、断裂带穿越城市、地震威胁大、有严重的地方病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解决的,或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城市人口的增长而增加的经济效益低于扩充环境容量所需的成本,经济上不可行。 2.1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
13、(传统城市规划的人口预测方法(12)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存在的不足与问题(1)对人口构成分析研究不够对人口构成分析研究不够目前城市规划编制中,人口研究的重点是人口规模总量规模总量的预测,忽视了人口构成分析构成分析。人口构成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来教育设施、医疗卫生、福利设施、住房设计、社区服务的供给变化;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带来的文化设施、生态健康空间需求的变化;人口收入、阶层差异加大所带来的设施供给标准、娱乐休闲度假需求的变化;家庭规模和家庭构成变化带来的住房标准的变化;流动人口增多带来的需求变化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人口构成更趋多元化,消费取向和需求层次的差异将
14、更加明显。城市人口的构成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年龄构成(分成托儿、幼儿、小学、中学、成年、老年六组,老分成托儿、幼儿、小学、中学、成年、老年六组,老龄化趋势龄化趋势)性别构成(性别构成(需基本平衡需基本平衡)家庭构成(家庭构成(核心化趋势,核心化趋势, 1949年上海平均每户为4.9人,1990年3.1人,2000年平均为2.8人 )劳动构成(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职业构成(职业构成(从事劳动行业占总人口的比例从事劳动行业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构成情况。)等构成情况。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存在的不足与问题(2)对人口就业问题研究不够对人口就业问
15、题研究不够 城市产业与人口是互动关系,劳动力数量和素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人口规模预测要充分考虑城市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城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转化也要考虑城市和相关地区的就业需求。一些城市一方面在规划中提出要做大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又强调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发展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目标与城市人口规模脱节。 就业岗位的普遍减少引发城镇集聚人口的能力就业岗位的普遍减少引发城镇集聚人口的能力下降,导致城镇化步伐缓慢下降,导致城镇化步伐缓慢( 1997年以来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来看,全国年均增长1.44个百分点,而吉林省年均增长0.78个百分点,只及全国增长速度的一半)。吉林
16、省各地从业人员变化情况(19952003年)03年非农经济空间分布LegendLegend03非农03非农.00 - 10.0010.01 - 13.9013.91 - 20.0020.01 - 30.0030.01 - 40.0040.01 - 50.0050.01 - 70.0070.01 - 80.0080.01 - 500.00500.01 - 1000.002.2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存在的不足与问题(3)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不够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不够 由于不同地域城市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在维持一定生活质量的条件下,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也不一样。超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规模
17、,会破坏人类的生存空间,造成生态失衡和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直接威胁人类生活的安全和舒适。一些城市在预测人口规模时对资源、生态环境等限制条件考虑不够。 3、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市场经济时期的变化与发展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1)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城市人口应是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居住生活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服务的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2)城市人口的内涵城市人口的内涵地域性(实体概念)一定区域,建
18、成区。时间性(阶段性)城市人口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而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类别性(三种人)指建成区内实际居住人口之和,由三部分组成: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暂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3.1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新时期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3)流动人口是城镇人口增长的主体流动人口是城镇人口增长的主体目前我国处于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发展阶段,机械增长取代自然增长,成为城镇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广义的机械增长包括户籍人口的迁移和流动人口的增加。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中的机械增长主要是流动人口,即暂住人口的增加,改变了城镇人口的结构,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1955-2000年人口迁移总量变化0
19、400080001200016000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4 1990 1995 2000迁移人口(万人)1990年全国流动人口3412.8万人,占1990年总人口的3.0%;2000年实际流动人口14439.1万人,占当年总人口的11.6%。10年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了1102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5.5%;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近三倍。 中国正在步中国正在步入移民期。入移民期。所谓移民时所谓移民时期,是指一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个国家或地区的迁移人区的迁移人口占总人口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对的比重相对稳定于稳定于10%10%以上的时期。以上的时期
20、。 2000年78.6%的流动人口迁移(暂住半年以上)至设市城市(663个)。设市城市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例为33,总体上看,规模大的城市吸纳的暂住人口多。影响流动人口的因素较多,且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判断,使得对流动人口数量、流向及时段的预测变得非常困难。在诸多复杂的影响因素中,流入城市的暂住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等级关系和区域背景的关系更为密切。 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改变了我国的人口重心、经济重心和城市体系结构。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流动的进程仍将持续。在为流入地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城市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教育、文
21、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资源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人口流动趋势的判断,成为人口预测的难点。 8416.252801.7364943225.22373.828234.3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沿海中部西部流动人口数(人)地区总人口(人)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58.315.925.38.416.48.40102030405060沿海中部西部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流动人口占本地总人口的比重(%)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17.56.365.24.64.54.143.73.63.43.232.7
22、 2.7 2.6 2.62.52.32.2221.8 1.71.61.51.10.70.50.40.102468101214161820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四川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上海市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湖南省内蒙古云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广西吉林省新疆重庆市贵州省陕西省天津市甘肃省海南省宁夏青海省西藏流动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有流动人口253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17.5%;规模居前5位的还有江苏、浙江、山东和辽宁,合计流动人口5695万人,占全国流动人口的39.5%。流动人口规模最小的5个省区是西藏、海南、青海、宁夏和甘肃,合计流动人口394.3万,占全国的2.8%。 中国流动人
23、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流动人口占本地总人口的比重(%)34.232.829.722.218.717.316.415.5 15.312.912.5 12.311.51110.810.49.69.18.68.38.38.28.17.47.36.96.96.76.2 65.70510152025303540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天津市浙江省福建省内蒙古辽宁省新疆海南省江苏省宁夏山西省吉林省青海省黑龙江省湖北省云南省重庆市山东省江西省西藏四川省广西河北省湖南省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安徽省河南省流动人口占本地区总人口比重最高的5个省区分别是北京、上海、广东、天津和浙江。比重最高的北京为34.2%,每3个人中就有
24、一个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比重在10%以上、已经进入移民时期的省区还有辽宁、江苏、福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海南、宁夏、青海和新疆,加上前述5省,共16个省区。 中国流动人口及其基本的空间分布 中国远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相对集中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大省,流出人口最多的是四川省,其次是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江苏、贵州、浙江和河北,该十个省区远程流出人口3113.9万人,占全国的73.4%。3.2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新时期人口规模预测方法(1)城镇人口增长的根本动因来自于就业岗位的增加,准确把握劳动力的变动趋势,是城镇人口预测的前提。事实上,劳动平衡法等方法也是从就业岗位入手来预测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