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高考文言文各题击破技巧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高考文言文各题击破技巧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语文 复习 专题 高考 文言文 击破 技巧 课件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0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 高考阅读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那么阅读“考什么?”?本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问题入手。结合“课程标准”和“考纲”,助力大家有效击提升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文言文阅读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办(l)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
2、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选材范围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偏重于“二十二十四史四史”。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分值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宋史孙傅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北史来护儿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宋史曾公亮传(人物传记)断句
3、、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明史陈登云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明史傅珪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年份选材、文体考点分布分值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宋史谢宏微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后汉书赵憙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宋史曾公亮传(人物传记)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8新课标全国卷鲁芝传晋书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2018新课标全国卷王涣传
4、后汉书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19四、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四、文言文阅读命题规律 纵观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较以往,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使人关纵观历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较以往,稳中有变,变中呈新,传递出使人关注的诸多新信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的诸多新信息。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命题原则看,试题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符合阅读规律,(一)从命题原则看,试题严格遵守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符合阅读规律,贴近考生实际,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贴近考生实际,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 (二)从选材趋向看,试题取材。这些史
5、传散文,一般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少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人物多为正面的,诸如忠臣、孝子、良吏,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但近两年,史传类材料“一枝独秀”的局面已被打破,试题选材已向多元化方面发展。全国及各省市试卷,(三)从命题内容看,稳中有变。实词含义、文句翻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三)从命题内容看,稳中有变。实词含义、文句翻译、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虚词用法、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往往交错考查。虚词用法、信息的筛选与提取、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往往交错考查。(四)从命题技巧看,错项设置具有相当的迷惑性,
6、其迷惑因素因题而异。(五)从命题难度来看,总体下调。当然,难度下降不等于不要难度。事实上,文五)从命题难度来看,总体下调。当然,难度下降不等于不要难度。事实上,文言文阅读题要全部答对也决非易事。言文阅读题要全部答对也决非易事。(一)明确文体特点(一)明确文体特点1 . .文体特点文体特点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记叙为主的散文的散文,一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和籍贯,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点及其变动情
7、况,传主的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传主的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或特点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2 . .行文思路行文思路纺锤结构纺锤结构头头尾尾细,细,中中间间粗粗开头: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姓名、字号、籍贯等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主体:主体:主要介绍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8、 )结尾: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或死后所作的作的“盖棺论定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有时会有补叙)一、断句答题技巧1.找虚词: 文言虚词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欤)、焉、耶、焉、耶(邪邪)等等等等;出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
9、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也是我们的好“帮帮手手“ 2.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曰”“云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后就只用“曰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3.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
10、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4. 辨句式: 逐题击破逐题击破考题一:文言断句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 A.A.尧禅之尧禅之/ /以位天地以位天地/ /享之百姓享之百姓/ /戴之非有他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惟孝友之德/ /光于上下光于上下耳耳 B.B.尧禅之尧禅之/ /以位天地以位天地/ /享之百姓享之百姓/ /戴之非有他道戴之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惟孝友之/ /德光于上下德光于上下耳耳 C.C.尧禅之以位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
11、天地享之/ /百姓戴之百姓戴之/ /非有他道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德惟孝友之德/ /光于上下光于上下耳耳 D.D.尧禅之以位尧禅之以位/ /天地享之天地享之/ /百姓戴之百姓戴之/ /非有他道非有他道/ /惟孝友之惟孝友之/ /德光于上下德光于上下耳耳 答案:答案:C C 翻译:翻译: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尧将帝位禅让给他,天地享有,百姓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爱戴,没有别的道理,只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兄弟的品德,光照天地罢了。 断句口诀断句口诀做题前:做题前: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文段休问
12、长与短, 熟读精思是关键。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联系全文前后看, 先易后难细分辨。先易后难细分辨。断句口诀:断句口诀:“曰曰”后冒,后冒,“哉哉”后叹后叹“夫夫”“”“盖盖”大都在句前大都在句前“于于”“”“而而”一般在句间一般在句间 “矣矣”“”“耳耳”后面画圆圈后面画圆圈“耶耶”“”“乎乎”经常表疑问经常表疑问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 A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
13、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为国子祭
14、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答案:答案:D D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宰相李揆自负才能嫉妒贤人,因于休烈修国史与自己同列,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嫉妒他,奏请任他为国子祭酒,暂留史馆修撰以此来压制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他。于休烈安然自处,亳不介意。牛刀小试牛刀小试考考题题二文化常识二文化常识考查题考查题 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是2015年课标全国卷两年课标全国卷两套试题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套试题出现的新题型。这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含义比较
15、固定比较固定,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涉及面较广。对这类实词掌握的数量和程度,不仅决定不仅决定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低,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考查考查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文化常识的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实词。 有关有关的内容占比最大,的内容占比最大,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这是因为文言文选段多为史传类文本,几乎每一篇都会与这些内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容相关,自然成为命题的首选内容。逐题击破逐题击破1.关于文化常识的考查,我们必须明白两点:必须明白两点:其一,其
16、一,文化常识考查的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其二,文化常识考查的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其二,文化常识的正误判断多半可以根据一定语境作出文化常识的正误判断多半可以根据一定语境作出判断。判断。2.通过大量试题分析,可以发现文化常识的语境包通过大量试题分析,可以发现文化常识的语境包括:括:试题语境、教材语境和生活语境。试题语境、教材语境和生活语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确的一项是(3分分) A以字行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
17、不常用。 B姻亲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私禄中的中的“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B项,项,“姻亲姻亲”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不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两者是并列关系。选项解说不正确。说不正确。A项,项,“以字行以字行”指的是弘微
18、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指的是弘微本名密,他的名字犯了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所过继家中的忌讳,所以以字行世。选项解说正确。 C项,项,“母母忧忧”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指弘微在母亲去世后离职。选项解说正确。D项,项,“禄禄”是是指弘微的薪水,指弘微的薪水,“私禄私禄”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强调个人薪水。选项解说正确。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下车伊始”表示官表示官吏初到任所。吏
19、初到任所。B.收考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中就经常提到“京师京师”,现代泛指首都。,现代泛指首都。 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
20、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考考题三题三内容分析概括题内容分析概括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逐题击破逐题击破考考题三题三内容分析概括答题技巧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
21、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等。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括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文中的人物、故事等揭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由于现在高考中的选文大都是人物传记题材,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所以高考在此考点的设题常常体现在对重
22、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要语句信息的转述、对人物形象的简要概括、对事件意义或后果的评述等述等。这是对全文信息的综合考查,在命题的形式上为客观选择题,题干一般表述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或正确)的一项是”。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对正确信息的提取就需要大家对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把握和分析。和分析。1错位信息。错位信息。 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这是高考设错常用的形式,常常是非此人的行为当作了此人的行为,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非此时间的事情当作此时间的事情等。2错解词语。错解
23、词语。 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有些信息选项是直接对文中某些存在重点词语的句子的间接翻译,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表述时将重点词语的意思故意弄错。3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 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了这种关系或将这种关系倒置。4无中生有。无中生有。 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原文中没有透露这种信息而无端地增加了这种信息。5颠倒是非。颠倒是非。 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 【常见出题方式】【常见出题方式】 试题的选项通常是试题的选项通常是,设问的
24、角度,设问的角度基本是选错误的一项,基本是选错误的一项,四个选项大多依原四个选项大多依原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做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文的先后顺序对文意做概括性的转述和分析,析,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错误项中的大部分叙述一般还是符合文意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文意的,往往只设置一两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作为干扰。四个选项有时会依选文内容的四个选项有时会依选文内容的特点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比如分别涉及特点而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比如分别涉及人物品性的不同侧面,或者文本主人公的人物品性的不同侧面,或者文本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或者人生不同阶段的成就等。人生经历,或者人生不同阶段的成就等。1通读全
25、文,了解大意阅读时应从宏观的角度把握材料,一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是把主要材料弄清楚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并进行合理归类,逐层切分,弄清每段、每层的意思;二二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是将叙述性内容与说明或阐述性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以及相关的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议论、抒情等,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三是抓住文章的主要观点,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条分缕析,不要遗漏。2慎审题干,读全读准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