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罗卫东-发展经济学--第11讲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pptx

  • 上传人(卖家):可爱的嘎嘎
  • 文档编号:2527997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格式:PPTX
  • 页数:102
  • 大小:1.6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罗卫东-发展经济学--第11讲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pptx》由用户(可爱的嘎嘎)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罗卫东 发展 经济学 _ 11 经济发展 空间 状态
    资源描述:

    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罗卫东罗卫东发发 展展 经经 济济 学学第十一讲 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3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发展极(development polesdevelopment poles)的概念和理论是由)的概念和理论是由法国法国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的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佩鲁于于19551955年提出的。年提出的。v 在在应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19551955年第年第8 8期,佩鲁发表了题为期,佩鲁发表了题为“略论略论发展极发展极的概念的概念”的论文,首次提出了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发展极发展极”的的理论。理论。v 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这个理论

    2、的核心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一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形成了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形成了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发展极,通过具有极,通过具有“发展极发展极”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的地区的优先增长,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4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理论是以发展极理论

    3、是以“支配学说支配学说”或或“不平等的动力学不平等的动力学”为为基础的。基础的。v 佩鲁认为,社会是一个异质的集合体,佩鲁认为,社会是一个异质的集合体,由于种种原因,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内部的社会内部的 各个组织和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各个组织和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即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支配作用产生于历史相互关系,即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支配作用产生于历史的、偶然的原因,或产生于结构或制度方面的因素。如的、偶然的原因,或产生于结构或制度方面的因素。如果一个经济单位属于较重要的经济部门,处于较重要的果一个经济单位属于较重要的经济部门,处于较重要的地区,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能够影响商品

    4、交换的条件,地区,拥有较大的生产规模,能够影响商品交换的条件,就可能成为支配单位。支配单位可以是企业、部门,也就可能成为支配单位。支配单位可以是企业、部门,也可以是地区、国家。可以是地区、国家。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5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在经济生活中,支配作用是一个普遍现象:大企业对小在经济生活中,支配作用是一个普遍现象:大企业对小企业、工业对农业、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城市对农村、企业、工业对农业、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城市对农村、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支配关系。因此,经济发展是一个

    5、支配单位起主导作着支配关系。因此,经济发展是一个支配单位起主导作用的不平等、不平衡的动态过程。支配、不平等、不平用的不平等、不平衡的动态过程。支配、不平等、不平衡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特征。衡是这一过程的重要特征。v 佩鲁把这种不平等、不平衡的发展观点应用到地区发展佩鲁把这种不平等、不平衡的发展观点应用到地区发展问题上。问题上。他认为,一国经济是由各种他认为,一国经济是由各种“经济空间经济空间”构成构成的,这种经济空间不是几何空间或地理空间,而是社会的,这种经济空间不是几何空间或地理空间,而是社会经济中各种分子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表现为三种形式:经济中各种分子之间的经济关系,它表现为三种形式:一、发展

    6、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6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发展极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经济空间。属于第二种形式的经济空间。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即某些经济单位具有向心力和离心力,形成各种经济中心。每一个中心都发挥吸引力和扩散力,并形成特定的作用范围,从而构成特定的经济空间。每个中心的作用范围互相交叉,不受地域或行政区划的限制;即当一个经济单位制定和执行计划时,或是作为某种产品或原料的提供者,或是作为其购买者,与其他单位建立起经济联系,构成一项计划内容。这就是计划内容的经济空间;即当采用收入水平、主要经济活动形式、人口状况等具体标准来衡量和分析各个经济单位时,相比而言,一个

    7、经济单位的经济空间表现为可比的结构元素和这些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为特征的整体。7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什么是发展极呢?什么是发展极呢?佩鲁认为佩鲁认为它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它是由主导部门和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力的企业在某些地区或大城市的聚集发展而形成的经济活动中心。活动中心。这种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这种中心具有生产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心、信息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决策中心等多种功能,恰似一个磁极,能够产生吸引和辐射作用,多种功能,恰似一个磁极,能够产生吸引和

    8、辐射作用,推动自身并促进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发展极具推动自身并促进其他部门和地区的经济增长。发展极具有支配单位和创新的特征,它能够形成一定势力范围的有支配单位和创新的特征,它能够形成一定势力范围的经济空间,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作用或者通过不断的技经济空间,对周边地区产生支配作用或者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周边地区施加影响,迫使它发生相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周边地区施加影响,迫使它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支配作用不一定是有意识的,相反往往应的变化。这种支配作用不一定是有意识的,相反往往是无意识的。是无意识的。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8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一、发展

    9、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v 发展极具有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发展极具有吸引作用和扩散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9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 第一、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第一、技术的创新与扩散。“发展极发展极”中,有创中,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技术、新产新能力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新组织形式与新生产方式。还从其他地区吸引最品、新组织形式与新生产方式。还从其他地区吸引最新技术和有关人力资本。也将一些技术和人才扩散出新技术和有关人力资本。也将一些技术和人才扩散出去,对其他地区产生影响。去,对其

    10、他地区产生影响。 第二、资本的集中与输出。第二、资本的集中与输出。“发展极发展极”一般拥有一般拥有大量的资本和生产能力,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可大量的资本和生产能力,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它可以从其他地区吸引大量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以从其他地区吸引大量资本,进行大规模投资。同时,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地区输出资本,来满足自身发展对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地区输出资本,来满足自身发展对原材料、市场的需要。原材料、市场的需要。10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 第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第三、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发展极发展极”的企业和行的企业和行业集中,生产规模庞大,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不

    11、仅可业集中,生产规模庞大,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这不仅可以产生内在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以产生内在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贸易、金融、信息、和服务部门的建立,人施的建设,贸易、金融、信息、和服务部门的建立,人才的互相利用等,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节约降低社会生才的互相利用等,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节约降低社会生产成本,产生外在经济效益。产成本,产生外在经济效益。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 第四、形成聚集经济效果。第四、形成聚集经济效果。发展极的产生,使人口、发展极的产生,使人口、资本、生产、技术、贸易等等高度聚集,产生城市化趋资本、生产、技术、贸易等等高度聚集,产

    12、生城市化趋向或形成经济区域。这些大城市或经济区域往往是生产、向或形成经济区域。这些大城市或经济区域往往是生产、贸易、金融、信息、交通运输等中心,可以产生贸易、金融、信息、交通运输等中心,可以产生“中心中心城市城市”的作用并形成经济技术网络,从而起到吸引或扩的作用并形成经济技术网络,从而起到吸引或扩散的作用,推动整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散的作用,推动整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11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发展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v 发展极形成的内在机制大体是三个:发展极形成的内在机制大体是三个: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13主导产

    13、业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在区域经济中起主要作用的产业;它的市场广大,具有区际意义且需求弹性高;此外,与区内其他部门有很强的内在联系。指与极化效应相反的过程。生长极一旦形成并继续发展,必然对周围地域起波及作用。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2指伴随着主导产业和推动产业在一定地区形成的生产综合体,必然导致集聚经济优势的出现,从而使围绕在原布局点周围的其他地方产生极化效应的现象。12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佩鲁认为,一个经济体系要形成佩鲁认为,一个经济体系要形成“发展发展极极”,至少需要三个条件:,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形成“发展极”,的三个

    14、条件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由于他们的作用,不仅使得自己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且通过其影响产生一批追随、模仿创新企业的新企业,即增长企业。这种增长企业在发展极的影响和作用下,又可以形成增长中心。要达到规模起始点,即不仅要聚集大量的部门、企业,而且要集中大量的资本、人才、公共设施等。即需要一个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环境以便吸引厂商、投资和人才。13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理论的政策主张集中反映在区域发展规划模式发展极理论的政策主张集中反映在区域发展规划模式上,上,它认为,以总量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结果它认为,以总量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的计划结果是不经济的,资源配

    15、置应主要集中在发展极;如果没是不经济的,资源配置应主要集中在发展极;如果没有发展极,就要创建发展极,因为在主导产业和有创有发展极,就要创建发展极,因为在主导产业和有创新能力的部门的新能力的部门的 共同作用下,共同作用下,“点束式点束式”极点增长及极点增长及其带动作用要比其带动作用要比“平面式平面式”板快增长在在资源配置上板快增长在在资源配置上要合理得多,在经济效益上合算得多,在用于基础设要合理得多,在经济效益上合算得多,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得施建设方面得“社会分摊资本社会分摊资本”要少得多。要少得多。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14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佩鲁的发

    16、展极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发展经济学家的佩鲁的发展极理论提出之后,引起了发展经济学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人们也感到这个理论还存在着令人遗高度重视。但是人们也感到这个理论还存在着令人遗憾之处。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既然存在着理论上的经憾之处。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既然存在着理论上的经济空间或经济力的极点,那么它是否对应着现实区域济空间或经济力的极点,那么它是否对应着现实区域中的经济极点呢?发展极到底在什么地方。人们感到中的经济极点呢?发展极到底在什么地方。人们感到有必要把发展极概念转化为地理上的概念。有必要把发展极概念转化为地理上的概念。增长点的增长点的概念应运而生。概念应运而生。一、发展极理论一、发展极理论

    17、15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v 增长点(增长点(growth polesgrowth poles),又被叫做增长极,),又被叫做增长极,它指的是它指的是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的分布和聚集会产生高速增长的若生产要素在一个地区的分布和聚集会产生高速增长的若干点状空间,并由此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展理论。干点状空间,并由此带动其他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展理论。具体地讲,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和聚集,以及服具体地讲,生产要素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和聚集,以及服务业随之而至的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往往使经济流程在务业随之而至的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往往使经济流程在若干点状

    18、空间具有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而形若干点状空间具有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从而形成了经济的增长点。它对进一步增长的吸引力,至少在成了经济的增长点。它对进一步增长的吸引力,至少在一定时期会增加地区之间在收入和创新能力上的悬殊差一定时期会增加地区之间在收入和创新能力上的悬殊差异。异。16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v “增长点增长点”的重要特点的重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v 1 1、增长点的扩散效应、增长点的扩散效应v 所谓增长点的扩散效应是指经济增长的势头会随着增长点所谓增长点的扩散效应是指经济增长的势头会随着

    19、增长点内部人力资本的提高,规模效应的扩大,技术进步的加速,内部人力资本的提高,规模效应的扩大,技术进步的加速,创新群的集结,从增长点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和创新群的集结,从增长点向其周边地区扩散,从而带动和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这种效应还可以表现为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这种效应还可以表现为先进的产业把其势头通过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传递先进的产业把其势头通过信息、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传递机制和对资源、市场的需求向相对落后的产业扩散。所以,机制和对资源、市场的需求向相对落后的产业扩散。所以,扩散效应不仅在经济空间,并且在经济结构内部都可以得扩散效应不仅在经济空间,并且在经济结

    20、构内部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到充分体现。17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在增长点内部所产生的亲和力(在增长点内部所产生的亲和力(proximityproximity),将引致出),将引致出两种重要的外部经济效果:两种重要的外部经济效果:v 首先是每一个企业得到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白领职员或技首先是每一个企业得到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白领职员或技术工人(这些人员完全可能是别的企业培训但在就业竞争术工人(这些人员完全可能是别的企业培训但在就业竞争中游离到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换言之,在厂中游离到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换言之,在厂商密集地集聚的区域中,人力资本将得到较

    21、为充分的利用。商密集地集聚的区域中,人力资本将得到较为充分的利用。v 其次,厂商和行业的集聚会使几乎每一个厂商都能分享到其次,厂商和行业的集聚会使几乎每一个厂商都能分享到滋芽供应、维修服务、技术咨询、基础设施的集中所产生滋芽供应、维修服务、技术咨询、基础设施的集中所产生的优势。外部经济成本较之非经济增长点低得多。的优势。外部经济成本较之非经济增长点低得多。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18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增长点与发展极增长点与发展极两个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两个概念之间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尽一致的一面。就表征经济力的聚集和不又有不尽一致的一面。就表征经济力

    22、的聚集和不平等分布这一点而言,两者的含义是相同的。但平等分布这一点而言,两者的含义是相同的。但是两者有着以下区别:是两者有着以下区别: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发展极概念偏重发展极概念偏重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于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的作用,而增企业的作用,而增长点概念则着重强长点概念则着重强调外部经济效果的调外部经济效果的作用。即强调正的作用。即强调正的外部性。外部性。发展极概念侧重于发展极概念侧重于发展极的形成对所在发展极的形成对所在地区及其他地区发展地区及其他地区发展的带动作用,而增长的带动作用,而增长级概念则着重强调作级概念则着重强调作为增长点地区自身的为增长点地区自身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1

    23、9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发展极理论发展极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起到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法国八大平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法国八大平衡大城市的确立,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巴里衡大城市的确立,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巴里塔兰塔兰托托布林迪西工业综合体的足见,英国英格兰中部布林迪西工业综合体的足见,英国英格兰中部增长区规划,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增长中心规划等,增长区规划,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增长中心规划等,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则遍及各大洲。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应用则遍及各大洲。v 佩鲁的发展极理论主要佩鲁的发展极理

    24、论主要从正面论述发展极对自身和其从正面论述发展极对自身和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但忽视了发展极对其他但忽视了发展极对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地区发展的不利影响。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0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19571957年,缪尔达尔年,缪尔达尔出版了出版了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提出了地理上的一书,提出了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geographical dual economy),利用),利用“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和和“回波效应回波效应”

    25、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先发概念,说明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如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提出了如何既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头作用,又采取适当的对何既充分发挥发达地区的带头作用,又采取适当的对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消除地理上的二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消除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政策主张。元经济结构的政策主张。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1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缪尔达尔认为,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并不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并不象新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那样是自动实现均衡

    26、的,相象新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那样是自动实现均衡的,相反,区域发展的差距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拉大。因为,反,区域发展的差距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拉大。因为,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发达地区对其他地区劳动力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发发达地区达地区经济发展快,物质资本和技术的聚集量大,因经济发展快,物质资本和技术的聚集量大,因而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熟练劳动力、企业家而需要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熟练劳动力、企业家等质量较高的劳动力,而不是一般的劳动力;从等质量较高的劳动力,而不是一般的劳动力;从不发不发达地区达地区来看,通常也只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才能支付来看,通常也只有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才能

    27、支付起向其他地区迁移的费用。因此实际的移民中大多是起向其他地区迁移的费用。因此实际的移民中大多是质量较高的劳动力。质量较高的劳动力。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2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劳动力转移的结果,劳动力转移的结果,一方面促进了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一方面促进了发达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步发展,并进一步刺激该地区经济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并进一步刺激该地区经济对高级劳动力的需求,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需求增加导致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又会吸引新的高级劳动力流入该地。又会吸引新的高级劳动力流入该地。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对落后对

    28、落后地区来说,高水平劳动力的流出使得经济增长速度进一地区来说,高水平劳动力的流出使得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减慢,经济体系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工资水平下步减慢,经济体系中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工资水平下降,导致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产降,导致劳动力继续向外转移。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产生了生了“累积性因果循环累积性因果循环”地区间的工资水平差别同劳动地区间的工资水平差别同劳动力流动互为因果,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互为因果,力流动互为因果,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发展水平互为因果,从而使得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从而使得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发

    29、展差距不断拉大。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3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不仅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具有这种趋势,资本、技不仅劳动力在地区间的流动具有这种趋势,资本、技术、资源的流动也具有这种趋势。贸易也产生不平等术、资源的流动也具有这种趋势。贸易也产生不平等状况。这种有利于发展的要素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状况。这种有利于发展的要素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现象,区的现象,缪尔达尔称之为缪尔达尔称之为“回波效应回波效应”。v 但是,回波效应的作用也不是无止境的,但是,回波效应的作用也不是无止境的,地区间经济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发展差距的扩大也是有限度的,因

    30、为,发达地区对落因为,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影响不仅有回波效应,还有扩散效应。后地区的影响不仅有回波效应,还有扩散效应。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4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当发达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人口稠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拥挤、污染严重、资本过剩、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等原因,会使发达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因,会使发达地区生产成本上升,外部经济效益逐渐缩小,经济增长的势头减弱。于是,发达地区进一步缩小,经济增长的势头减弱。于是,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会变得相对不经

    31、济,资本、劳动力、扩大再生产的投资会变得相对不经济,资本、劳动力、技术就会向其他地区扩散以便寻找更好的投资场所;技术就会向其他地区扩散以便寻找更好的投资场所;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增长的减速会使社会对不发达地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增长的减速会使社会对不发达地区的产品、资源等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它的发展。区的产品、资源等的需求增加,从而刺激它的发展。这种双重影响会逐步缩小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这种双重影响会逐步缩小不同经济区域的发展差距,直至两者最终取得平衡。直至两者最终取得平衡。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5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

    32、学的发展理缪尔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论的基本差异在于对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把握。论的基本差异在于对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把握。新古新古典经济学抽象掉了经济发展的时间的空间的要素,舍弃典经济学抽象掉了经济发展的时间的空间的要素,舍弃了交易成本的影响。因此,均衡的取得在理论上是可行了交易成本的影响。因此,均衡的取得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如果考虑时间尺度,那么所谓的均衡在短期内的。但是如果考虑时间尺度,那么所谓的均衡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均衡的过程在空间上也会有一个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均衡的过程在空间上也会有一个从扩散到收敛的过程。如果不考虑交易费用因素。均衡从扩散到收敛的

    33、过程。如果不考虑交易费用因素。均衡分析是可信的。但是舍弃掉时间、空间影响和交易费用分析是可信的。但是舍弃掉时间、空间影响和交易费用影响的理论是完全没有现实性的,从这一点看,缪尔达影响的理论是完全没有现实性的,从这一点看,缪尔达尔的贡献(其他不均衡派的贡献也是)在于使经济理论尔的贡献(其他不均衡派的贡献也是)在于使经济理论更加靠近现实。更加靠近现实。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26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27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v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城市化或称城镇化、都市化,是英文词是英文词U

    34、rbanizationUrbanization的的不同译法。城市(不同译法。城市(urbanurban)是农村()是农村(ruralrural)的反义词,)的反义词,除农村的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都属于除农村的居民点外,镇及镇以上的各级居民都属于Urban placeUrban place(城镇地区),既包括(城镇地区),既包括CityCity,也包括,也包括TownTown,因此将因此将UrbanizationUrbanization译作城镇化可能更为确切。译作城镇化可能更为确切。v 关于城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定义,关于城市化,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定义,人口人口学学

    35、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地理地理学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从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从经经济学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角度看,城市化是由农村自然经济转化为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化大生产的过程。28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v 总结起来看,总结起来看,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的人类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的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它表现它表现

    36、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逐步演化为城市地区;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区;城镇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不断膨胀、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水平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质变的改善;城市文化和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文化的主体,并在农村地区不断扩散和推广。体,并在农村地区

    37、不断扩散和推广。总之,城市化不总之,城市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仅是物质文明的进步,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29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要准确地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究竟有多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存在着多个指标。常见的常见的指标指标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4.综合指标法30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该指标用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该指标用城市人口占地区总人口的比值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这是目前为学术界和政策城市化水平的高低

    38、,这是目前为学术界和政策部门普遍接受的指标。具体计算是公式是:部门普遍接受的指标。具体计算是公式是:v Y Y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 R R农村人口农村人口v U U城市人口城市人口 N N区域总人口区域总人口UUYURN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1.城市人口比重指标31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但是该指标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但是该指标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1第一,设市的标准高低决定城市化水平。第一,设市的标准高低决定城市化水平。如果设市的标准低,必然导致城市化水平高,反之则低。如北欧的瑞典、冰岛、丹麦的城市化水平

    39、高达80%以上,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设市标准为200人。而挪威、芬兰等国的设市标准为20000人,于是,城市化水平仅为40%60%。设市标准差异在城市化水平指标上反映出来扭曲了真实的情况。2第二,行政区划的变更和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第二,行政区划的变更和其他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城市化水平的突然变化,造成城市化水平或高或低。导致城市化水平的突然变化,造成城市化水平或高或低。v 因此在使用城市人口比重这个指标时必须注意撇开干扰因因此在使用城市人口比重这个指标时必须注意撇开干扰因素。素。32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即某一地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即某一地区内的非

    4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口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VVYVWN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v 即以某一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即以某一区域内的城市建成区用地占区域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它体现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它体现的是城市与乡村在地理景观上的分野。的是城市与乡村在地理景观上的分野。33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即以多项而不是单项指标反映城市化水平。例即以多项而不是单项指标反映城市化水平。例如,日本的如,日本的“东洋经济新报社东洋经济新报社”就以十项指标就以十项指标来测量城市成

    41、长力系数。这十项指标是:地区来测量城市成长力系数。这十项指标是:地区总人口,地方年度财政预算支出额,制造业从总人口,地方年度财政预算支出额,制造业从业人口数,商业从业人口数,工业总产值,批业人口数,商业从业人口数,工业总产值,批发业总值,零售业总值,住宅建筑总面积,储发业总值,零售业总值,住宅建筑总面积,储蓄额,电话普及率。计算方法是:两个不同时蓄额,电话普及率。计算方法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上述十项指标的增减额,除以各项指标的期的上述十项指标的增减额,除以各项指标的全国平均水平,再将所得标准值算术平均,所全国平均水平,再将所得标准值算术平均,所得结果即为该城市的成长力系数。得结果即为该城市的成长

    42、力系数。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一、城市化的含义与测度4.综合指标法34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受到三大力量的推动和吸引:吸引: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第二第二工业化是城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市化的根本动力;动力;第一第一农业发展是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始动力;第三第三第三产业是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续动力。35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得关系是十分密切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得关系是十分密切 的,对大

    43、量统的,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计资料的分析表明,在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衡量指标指标人均人均GNPGNP之间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之间可以建立如下数学模型:v 运用该对数模型,对运用该对数模型,对19801980年年153153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平与人均GNPGNP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回归方程: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回归方程:v 样本数样本数N=153N=153,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0.92R=0.92,标准差,标准差S=9.28S=9.28v 城市化的相关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城市化的相关因素十分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方

    44、面因素:的是两方面因素:lnYaXb16.44 ln72.14YX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36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405060708090100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10000人均GNP(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平均水平%37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和相关因素先进的农业技术,便捷的运输技术,发达

    45、的通讯技术是导致城市化发展的三项主要技术进步。美国人 把自己的城市形象地称之为“放在汽车轮子上的城市”。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首先得益于第三产业的增长,贡献份额约为80%,其次是第二产业的增长,贡献份额约为20%。一般来说,资本有机构成低下的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或提高较快。相反,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城市化水平较低或提高较慢。韩国与印度的比较就很说明问题。外向性较高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快,反之则慢。2.2.经济经济类型与类型与城市化城市化38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v 19791979年,年,美

    46、国地理学家诺瑟姆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Ray.M.NorthamRay.M.Northam)发)发现,对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可以概现,对于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所经历的轨迹,可以概括为一条稍微平坦的括为一条稍微平坦的S S型曲线,如下图所示。型曲线,如下图所示。城市化水平%7030中期后期前期39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为了准确地描述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对为了准确地描述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我们对S S型曲线的型曲线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出下式:数学模型进行了推导,得出下式:v 式中,式中,Y Y为城市化水平,为城市化水平,C C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为积

    47、分常数,表明城市化起步的时间,步的时间,t t为时间,为时间,r r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发展为积分常数,表明城市化发展速度得快慢。速度得快慢。v 随着随着r r、c c取值不同,可以给出各种发展经历的取值不同,可以给出各种发展经历的S S型曲线。型曲线。C C越小,表明城市化起步越早,反之越迟;越小,表明城市化起步越早,反之越迟;r r越小表明越小表明城市化速度越慢,反之越快。城市化速度越慢,反之越快。11rtYCe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40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运用运用S S型曲线的数学模型,对全世界和部分国家在型曲线的数

    48、学模型,对全世界和部分国家在1800-19821800-1982年的年的180180年间城市化水平的历史数据进行时年间城市化水平的历史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间序列回归,得出回归方程为:v 全世界:全世界:v 样本数样本数N=15N=1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R=0.9989R=0.9989,标准差,标准差S=0.008S=0.008,检,检验数验数F=3588F=3588。0.0172911 5.7307tYe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41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英国:英国:v 日本:日本:v 西德:西德:v 苏联:苏

    49、联:v 美国:美国:v 法国:法国:0.014311 0.5708tYe0.0159811 0.7683tYe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三、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基本形式0.0232711 1.6148tYe0.0326611 8.5685tYe0.0284511 5.7951tYe0.0141911 1.2352tYe42浙江大浙江大学学 经济学经济学院院 罗卫东罗卫东v 为什么城市化进程会形成如此有规律的为什么城市化进程会形成如此有规律的S S型曲线呢?对型曲线呢?对此,学术界做了各种解释。其中包括城市发展阶段说,此,学术界做了各种解释。其中包括城市发展阶段说,城市周期发展规律说,产业结构

    50、变动说,人口转变说。城市周期发展规律说,产业结构变动说,人口转变说。中国学者提出了中国学者提出了“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说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说”。v 所谓:所谓:“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说城市文明普及率加速说”,是指城市化达到一,是指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例如定水平(例如20%-30%20%-30%),城市文明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城市文明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会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数会多于城市实际人口数,及会加快,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数会多于城市实际人口数,城市文明的覆盖面将大于城市社区面积,即城市文明普城市文明的覆盖面将大于城市社区面积,即城市文明普及程度高于城市化程度。及程度高于城市化程度。三、城市化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罗卫东-发展经济学--第11讲经济发展的空间状态.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279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