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水保、移民).pptx

  • 上传人(卖家):无敌的果实
  • 文档编号:2527861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格式:PPTX
  • 页数:144
  • 大小:4.2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水保、移民).pptx》由用户(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水利工程 建设 环境 移民
    资源描述: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环境 水保 移民)强制性条文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标准中摘录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水利工程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节约及其他公众利益,且必须执行的技术条款。国家对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和土地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移民和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本部分内容分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征地移民三节,涉及12项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共49条,详见表6-1。表6-1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部分涉及技术标准汇总表序号标准名称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编号GB 5028899SL 452006SL462-2012SL492-2011HJ/T 88200

    2、3GB50433-2008SL2892003SL302-2004SL575-2012条数123456789111384237928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农田水利规划导则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水坠坝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0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11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SL2902009GB51018-2014SL644-201412 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一、环境保护二、水土保持三、征地移民(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a) 11

    3、.2.9 开采具有多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时,必须封闭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的含水层。 不得开采已被污染的潜水或承压水。【摘编说明】 地下水的开采改变越流方向,污染物可能通过越流的方式在含水层中转移,造成地下水的越流型污染。 地下水不合理的开采方式,会加剧地下水的污染,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中必须严格执行本项条文。【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设计文件、批复意见、相关图件、内容等。 检查开采区域是否具有多个含水层,是否有水质不合灌溉要求的含水层,若有,是否采取封闭措施。 检查相应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监测报告。【案例分析】辽宁省沈阳市的重要的城市内河细河河水十几年来被污染后,导致双树村地

    4、下水被污染,因开采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蔬菜菜秧大量死亡。为解决灌溉的问题,政府不得不开采深层承压水作为灌溉水源,目前已开采了近40口40m深的井。地下水开采必须严格限制,科学管理。花 管(二)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SL45-2006a) 1.0.6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应贯穿流域规划的全过程。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应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摘编说明】 经验表明,防洪、水资源保护、灌溉、节水等流域规划涉及工程布局等问题,若对生态与环境问题考虑不足,其后果将难于弥补,具有长期性和流域性。 流域规划环评属区域环评,流域规划阶段从生态和环境及其二者的整

    5、体性、区域性、变动性等特征的角度以及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对流域规划多项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利措施所组成的近期、远期规划方案进行预估和评价,参与规划方案比选。研究维护和改善环境的对策,修正规划目标、完善规划方案,使推荐的规划方案既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满足环境目标的要求和公众意愿。 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与流域规划工作密切结合,成为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而且要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应在规划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其层次和详尽程度保持一致。 例: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可以进入

    6、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图6-1。图6-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检查要点】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或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批复意见、相关文件。【检查方法】 检查规划报告中是否有环评篇章或报告书(审查、专家咨询等形式)。 检查规划环评是否对流域规划起到指导性作用,工作的深度与规划的层次、详细程度的一致情况。 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及相关文件。【违反本条要求的几种常见情况】 未在规划初期开始全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 环评工作深度达不到规划层次或详细程度的要求。 重大环境影响可能会被忽视。(三)农田

    7、水利规划导则 SL462-2012a)4.4.5 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的开采量不应大于补给量;在受海水、咸水入侵的地区,应根据其危害程度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并采取有效补源或其他防治措施;在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量应维持多年平均采补平衡。【摘编说明】 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河道断流、湖泊湿地萎缩,破坏陆生、水生生态环境。 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实现采补平衡、防治污染及海咸水入侵的对策措施。【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规划区地下水是否超采,可开采量与实 际开采量的对比及地下水位(埋深)、漏斗区面积的变化。 检查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结果。 检查是否提出了地下水压采、

    8、防治污染和海咸水侵害的对 策措施。 掌握批复的有关规划中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成果,检查是否对规划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过渡开采地下水(四)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SL492-2011a)2.1.1 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及运行方案,应复核工程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及水功能区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提出保障措施 。【摘编说明】 工程建设将减少或改变河湖径流过程,影响水生态系统、水生生物生存环境,需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保证河湖生态需水,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水生生物基本生境。【检查要点和方法】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批复意见及相关文件中有关生态

    9、需水量和水库运行期生态需水保障要求相关内容。 检查环境保护设计篇章中生态需水的调度、下泄、监测等保障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案例分析】西部某河段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包括该河段的河谷林生态需水量、水环境需水量、生态基流。河谷林生态需水量主要考虑河谷林淹灌要求,每年集中放水一次,每次放水7天,7天平均流量为250m3/s;水环境需水量按满足水功能区水质目标要求所需水量计算,为8.5m3/s;坝址处生态基流按枯水期不小于该断面天然条件下多年平均径流量的10%计算,为8.5m3/s,丰水期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的30%计算,为25m3/s ;各种生态用水可以结合使用的取其外包线,计算生态总需水量。b)2.1.4

    10、 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应满足河湖生态与环境需水下泄要求,明确下泄生态与环境需水的时期及相应流量等。【摘编说明】 水库调度运行方案是满足工程开发任务要求,实现综合效益而对水量实施调度的具体规则。 为保障设计提出的生态和环境需水,必须在水库调度运行方案中,明确生态需水下泄的时间过程及相应流量。【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工程调度运行方案是否体现和满足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对生态与环境需水量和过程的要求。c)3.3.1 水生生物保护应对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水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以及洄游性水生生物及其洄游通道等重点保护。【摘编说明】 重点保护珍稀、濒

    11、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等生境,保护水生生物繁殖和生存空间。 工程建设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生物生境产生影响。在设计中,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设计。【检查要点和方法】 掌握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意见中有关水生生物保护措施的要求。 水生生物保护通常包括过鱼设施、增殖放流和生境保护等措施。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是否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案例分析】某水利枢纽工程所在河段是中华鲟、鳗鲡、花鳗鲡等鱼类洄游、肥育的必经通道,中华鲟、花鳗鲡为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为了满足鱼类洄游要求,达到可持续发

    12、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工程采取兴建鱼道的措施,满足洄游性鱼类上溯要求。鱼道投运后过鱼现象良好,基本达到预期目的。(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 882003a) 6.2.1水环境保护措施a.应根据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防止水污染,治理污染源的措施。b.工程造成水环境容量减小,并对社会经济有显著不利影响,应提出减免和补偿措施。c.下泄水温影响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生长,应提出水温恢复措施。【摘编说明】 灌溉、河道整治、清淤等工程施工期可能造成长期或短期的水质恶化。 修建坝闸堤防等工程影响水文情势,改变河流水文过程,影响下游河段水环境容量,降低水体稀释自净能力。

    13、水温分层型水库下泄水温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 本条文为直接涉及河流、湖泊、水库及地下水水质安全的环境保护技术要求,从工程和管理的角度对引起水质下降的三类胁迫因素(排污、水环境容量下降、水温变化)逐一提出解决措施。【 检查要点】 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意见及相关文件中水环境保护方面内容。【 检查方法】 建议参照表6-2,检查不同类型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及水环境影响识别、预测等相关内容中对工程建设或运行造成的水环境影响特点,并据此检查水环境保护措施选择的合理性。 措施a可研阶段应重点检查工程建设与所在河流相关水、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措施b检查是否提出有可能影响工程

    14、规模 的环境约束(如最小生态流量或下游环境需水量);措施c检查 工程是否涉及对水温敏感的生态保护目标,检查工程是否存在下泄水温变化问题,若同时存在,应检查是否制订了合理的水温恢复措施及批复情况。一、环境表6-2 各类水工程水环境保护措施选择保护工程类型水环境影响内容措施对库区及坝下游水体稀释扩散能力、水质、水体富营养化和河口咸水入侵的影响;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水库工程a、b、c对水源地水质产生影响。对下一级工程水质的影响梯级开发工程供水工程a、b、ca、b对引水口、输水沿线、河渠交叉处、调蓄水体水质的影响;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对供水水质产生影响。对灌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灌区回归水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灌

    15、溉工程a、b河道整治、清淤工程底泥清运、处置对水质的影响a生产和生活废污水量、主要污染物及对水质的影响a、b各类工程施工期注:a、防止水污染、治理污染源措施;b、水环境容量减小的减缓和补偿措施;c、水温恢复措施【案例分析】1 楠溪江供水工程水污染防治对策要求及水环境容易减小的减免和补偿措施。1)工程所在水功能区划包含类水质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考虑工程区实际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一、二级水源保护区,严格遵守有关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加强污染风险的防范,并制定相应预案。工程建设后,通过枢纽大范围跨流域调水,为保证引水区河道水质,需进一步加强对上游生活、农业等各种污染源

    16、的管理和治理。严格控制上游排放有毒有害废水企业的产生,严格禁止“十五小”重点污染企业,减少生活污水直接排河量。2)枯水期引水将使下泄水量减少,水环境容量减小,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为保障下游的基本生态环境用水需求,最小的放水流量采用闸址处90%最枯月平均流量2.43m3/s计算,一天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约21万m3。并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增设放水管,实现生态环境流量的不间断泄放。2、某水利枢纽水温恢复措施某水利枢纽位于甲河中游的A河段,是甲河干流开发中唯一的控制性梯级。经预测,水库水温结构为分层型,4月至8月水库出现稳定的温度分层现象。为减轻水温变化对下游农作物及鱼类的影响,采取三层叠梁闸门分层取

    17、水。水位458.00m时,三层叠梁闸共同挡水,闸顶高程443.00m,电站进水为443.00m-458.00的混合水层;当水库水位位于458.00m至449m之间时,随水位变动,向下调节第一层叠梁闸起至第二层闸顶,叠梁闸顶高程在443434之间变动,电站进水为水库458434m水位之间的表层混合水(混合层厚度15m);当水库水位由440m向下继续下调至433m时,向上启动第三层叠梁闸(即最下一层),电站进水由第三层闸底进入,进水为水库440418m水位之间的表层混合水(混合层厚度15m22m);如在鱼类繁殖初期(5月)结合上游来水情况,有效实施生态泄水,通过表孔与电站尾水混合泄流,增加复温效应

    18、,可进一步缓解低温水下泄的不利影响。分层取水分层取水建筑物主要分两大类:竖井式斜涵卧管式。斜涵卧管式沿梯级斜管在不同高程设置进水口,以盖板塞作启闭。环保提出参数:水量、流速、材料、高度等几何尺寸、色彩搭配,水工进行结构设计b) 6.2.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应对生产、生活设施和运输车辆等排放废气、粉尘、扬尘提出控制要求和净化措施;制定环境空气监测计划、管理办法。c) 6.2.3 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开采、土石方开挖、施工附属企业、机械、交通运输车辆等释放的噪声应提出控制噪声要求;对生活区、办公区布局提出调整意见;对敏感点采取设立声屏障、隔音减噪等措施;制定噪声监控计划。d) 6

    19、.2.4 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应包括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处理处置等。【摘编要点】 此三项条文主要针对各类水工程施工期,由于施工机械设备、生产、生活设施及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大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污染,若处置不当不仅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而且可能造成施工区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三项措施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同时应作为强制性条文在将来工作中继续落实。【 检查要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批复意见及相关文件中大气污染防治、环境噪声控制、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内容。【 检查方法】 参照表6-3,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及措施相关内容

    20、是否全面并符合要求。检查报告书批复意见中措施的批复情况。表6-3水工程施工废气、噪声、固废污染特点及采取措施污染类型污染源环境影响措施粉尘及扬尘:钻探、爆破、土石方开挖、砂石料加工、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引混凝土拌和系统、水泥运 起人类呼吸道疾病、出湿法钻孔、开挖;凿裂法施工;锅炉、车辆安装除尘净化、尾气净化装置;路面绿化、适时洒水;水泥等粉状材料运输和堆放应有遮盖、防漏等大气污染输等;现酸雨、土壤酸化、植废气:交通运输、施工机 被受影响械燃油废气等。操作人员听觉神经系统 噪声源控制:合理安排施工计及身心健康受到伤害。 划,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钻孔和施工机械设备;爆 噪声敏感点,如居民区、敏感目

    21、标保护:设置隔声屏,噪声污染破;交通运输等医院、学校,环境受到 加强管理;干扰。施工人员防护:配发防噪音设若夜间施工,影响更大。备施工弃渣可用于坑凹回填、修产生水土流失,损毁农田,堵塞河道;污染空气,有碍美观,造成蚊蝇孳生,鼠类大量繁殖,加大各种疾病传播机会。筑道路或造田。堆放弃渣应选择荒山、荒地,减少植被破坏,并设置排水沟、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固体废物 建筑弃渣和生活垃圾施工区生活垃圾应及时清理。e) 6.2.5 生态保护措施:a 珍稀、濒危植物或其它有保护价值的植物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和管理等措施。工程施工损坏植被,应提出植被恢复与绿化措施。b 珍

    22、稀、濒危陆生动物和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应提出预留迁徒通道或建立新栖息地等保护及管理措施。c 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有保护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栖息地、洄游通道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人工繁殖放流、设立保护区等保护与管理措施。【摘编说明】 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期及运行期均可能造成对珍稀濒危植物、动物及水生生物的影响。如:陆生植物受淹,珍稀、特有植物原产地被毁,鱼类觅食、产卵、洄游受阻,珍稀水生动物生存和繁殖受到影响等。 珍稀、濒危植物的确定主要根据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此外包括古树名木。 珍稀、濒危

    23、陆生动物及水生动物的确定主要根据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重要生境按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及野生生物类、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所划定的范围。【 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工程是否涉及珍稀濒危陆生、水生动植物,对其影响方式及程度(如闸坝建设是否阻隔鱼类洄游通道、水库下泄流量是否满足鱼类生态需水等)。 生态保护措施是否有针对性,且具有可操作性。检查报告书批复意见中生态保护措施的批复情况。【案例分析】1、某水库引水灌区分布有国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苏铁、云南苏铁、樟树和任豆,(樟树和任豆存在野生种)。拟对涉及的樟树和任豆采取移植、人工栽培等方式进行保护。2、安谷水电站建设在环评区内分布

    24、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即鸢、雀鹰、游隼、短耳鸮、斑头鸺鹠、水獭)四川省重点保护动物(豹猫1种)。1)对两栖、爬行动物的保护主要是采取合理安排蓄水时间避免因蓄水将冬眠动物淹死2)对鸟类的保护主要是作好库区周边植树造林工作和库周防护林带建设,增加植被多样性和异质性,从而增加鸟类的多样性,合理安排施工期防止对鸟类惊扰;3)对于兽类,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水獭资源以保护栖息地入手,尽快恢复遭破坏的生境,坚决制止电击捕鱼的违法行为,保证水獭的食物来源鱼类的种类和数量。3、楠溪江供水工程由于拦河闸的修建,阻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水生态保护措施提出修建鱼类洄游通道。1)鱼道采用横隔板式,净宽2m,两边侧墙厚度

    25、0.5m。鱼道每隔2.4m设置一隔板,隔板高度1.5m,隔板靠近池底设置一50cm50cm的过鱼孔,位置交错布置。鱼道总长482.9m,受地形限制,鱼道采用螺旋上升式。鱼道设计最大过鱼高度7.5m,鱼道纵坡比1:73,隔板单级水头为0.04m。鱼道进、出口均为喇叭形扩大段,利于鱼类出入,满足鱼类洄游的要求。2)调流闸门也可作为鱼类的过游通道。闸门弧门孔口尺寸(宽高)均为5m5m,底坎高程2.0m,闸门设计水头7.0m。近5年楠溪江通过放流香鱼种,使香鱼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对河蟹的放流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图3 集 运 鱼 船不同构造的上行过坝鱼道f) 6.2.6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a

    26、工程引起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碱化、土地沙化,应提出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b 清淤底泥对土壤造成污染,应采取工程、管理措施。【摘编说明】 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运行中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变化,造成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影响土壤演化过程,对土壤环境造成影响。 灌区开发和水库浸没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会产生土壤潜育化、沼泽化或次生盐碱化。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工程兴建如水资源分配不当,可能导致局部地区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发生沙化。 清淤底泥处理不当,底泥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经过淋溶析出污染土壤,底泥中污染物应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规定要求控制。 工程措施

    27、主要包括灌溉系统防渗建设、建立完善的灌排体系、节水防盐灌溉技术等。 生物措施可考虑根据土壤的水盐动态规律,调整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土地沙化,采用恢复地表植被等。 布设合理的地下水位及水盐动态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掌握水盐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配套管理措施,可以预防工程影响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篇章)中环境影响预测部分对水工程引起的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碱化、土地沙化的预测情况。 河道整治、清淤工程对污染源的产生量、处置方式、主要污染因子的分析及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的预测情况。 环境保护措施部分是否针对土壤盐渍化及污染情况的预测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

    28、、生物监测及管理措施,清淤底泥的处置方式、处置地点是否可行。 检查报告书批复意见中措施的批复情况。【案例分析】1)河北省黑龙港地区引汉灌区崔庄典型区设计。崔庄典型区规划为引汉直灌区。典型区规划设计以防治土壤盐碱化为目标,以引汉灌区配套规划为依据,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灌区已有工程,完善机井工程,以调控地下水位;完善排水系统,以防涝渍;做好支渠以下季节性农灌渠道的防渗处理,采取各种简便易行的低投入防渗工程,统一规划排灌路林,发挥生物防碱措施的作用。利用现有工程,支、斗级为地下渠道,排灌两用,不设置排水农沟,地下水位调控主要由浅井调控;灌水农渠为地上渠道,提水灌溉,采用原土夯实防渗措施。全区增打浅井4

    29、0眼,沿灌水渠布设。2)我国太湖流域在底泥疏浚工程。过去采用的传统排泥场处置方式虽方便实用,但对于大规模受到土地资源紧缺的制约。(上海苏州河开展了疏浚底泥烧结多孔砖、烧制陶粒及陶瓷工艺品和疏浚底泥用作填埋场封场覆盖防水材料的试验研究;大运河(杭州段)疏浚底泥进行了土地利用可行性及其生态影响试验研究)但从技术经济性分析,尚不能直接照搬应用到太湖大规模疏浚底泥处置工程。目前,有关研究针对太湖底泥疏浚的实际情况,提出底泥处置与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相结合及陆上排泥场循环利用,提高排泥场处置能力等新思路。g) 6.2.7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应包括卫生清理、疾病预防、治疗、检疫、疫情控制与管理,病媒体的杀灭及

    30、其孳生地的改造,饮用水源地的防护与监测,生活垃圾及粪便的处置,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健全与完善等。【摘编说明】 人员集中易暴发流行性疾病;水库移民安置可能造成传染性、地方性疾病流行。 蓄水位上升,鼠类将在库周向上迁移,可能造成出血热病、钩端螺旋体等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流行。 水库形成的库湾支叉等浅水区为蚊媒的孳生提供了条件,可能引起疟疾、乙脑等虫媒传染的疾病发病率上升。 人群健康保护目标为防治工程建设引起环境变化带来的传染病和地方病传播和流行。包括施工区人群健康保护、 移民安置区人群健康保护、水库卫生清理与消毒、运营 期人群健康保护。【检查要点】 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及相关文件中人群健

    31、康保护方面内容。【检查方法】 检查环境影响报告书(篇章)中环境影响预测部分是否对库底污染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人群健康的因素及血吸虫病等可能由水利工程引起的人群传染病的发生进行识别与预测;环境保护措施部分是否针对预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检查报告书批复意见中措施的批复情况。【案例分析】水库建设与疟疾发生的关系。在疟疾区修建水库灌溉工程,旱地改水稻田,浅水区骤增,农作物生长茂盛,水库消落区积水凼出现,灌区气候趋于湿热,给蚊蝇提供了适宜孽生环境,可能引发疟疾的暴发流行。山东省安丘县牟山水库区,1950年疟疾发病率为40.79/10万,1960年建库蓄水,1961年疟疾暴发,发病率高达4590.4/

    32、10万;邹县西苇水库区1959年疟疾发病率为1.2/10万,1962年水库竣工蓄水,1963年疟疾发病率为525.6/10万;广东省新丰江水库1959年蓄水、随后流域内发生过2次疟疾暴发与流行。h) 6.2.10 工程对取水设施等造成不利影响时,应提出补偿、防护措施。【摘编说明】 水利工程开发常引起河流水文情势的变化,水库蓄水水位上升,坝下流量减少或受清水冲刷,水位下降,水质恶化,会对原取水用户的用水量或水质带来不利影响。 与用水户共同协商,提出取水设施改建或防护措施,根据对水的影响程度,可作出适当补偿,保护取用水户权益。【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工程涉及的用水户,取水户类型及工程建设前的取水量

    33、情况,检查工程是否对取水设施造成不利影响。 是否提出补偿、防护措施,措施是否合理。 公众参与听取用水户意见。 检查报告书批复意见中措施的批复情况。【案例分析】某水电站现有渠道均为无坝引水,工程建成后A取水口由于河道水位下降而影响取水。电站建设将对在工程河段内取水的农田灌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需对原取水口进行改造。A取水口位于工程建设后左岸汊河内,渠道设计流量1.5m3/s,控灌河道左岸多个乡镇0.1万hm2耕地,并担负灌区人畜饮用水。由于所处河段为减水河段,取水水量受到影响。因此,需下泄一定的流量,保证A取水口的取水。考虑在库尾左岸副坝通过闸门下泄60m3/s的流量满足取水需求。水土保持强制性

    34、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技术要求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的技术要求。生产建设项目:1)水土流失防治及其措施总体布局的要求;2)主体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的水土保持要求;3)取土(石、料)场和弃土(石、渣)场选址的水土保持要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1)治沟骨干工程的度汛要求;2)水坠坝的施工要求等。涉及5项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共18条。(六)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a) 3.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其措施总体布局应遵循下列规定:1 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

    35、效率。【摘编说明】 针对主体工程的约束性规定,工程建设应将减少扰动和损毁地表和植被作为限制性因素。工程建设中应严格限定开挖和扰动区域,保护地表植被、保留表土和结皮层,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检查要点和方法】 重点检查工程占地类型,工程占地范围的合理性,施工企业应保护地表植被。2 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摘编说明】 本条为生产建设项目施工中的临时防护要求,建设过程中开挖、临时堆砌土石方及堆垫场地的,应根据地形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开挖及堆弃方量,采取临时拦挡、排水、覆盖等措施。【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重点内容为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中应明确开挖、排弃、堆垫

    36、的场地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中应对施工企业提出临时防护的要求,现场监督检查。5 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摘编说明】 生产建设施工用地(包括临时占用、租用或征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应根据其原占地类型恢复整治,(原为耕地的应尽可能恢复为耕地,其他用地的应尽可能恢复植被或原功能) 。【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重点为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中应根据施工占地类型和占地性质明确后期恢复利用方式,施工合同中予以明确,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土地恢复及整治。b) 3.2.1 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

    37、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摘编说明】 选址(线)应尽可能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区,如无法避开应进行说明,并采取有效的防护及恢复措施,保障工程、恢复生态。【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重点为可研阶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主体工程设计评价内容,检查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及结论。c) 3.2.2 取土(石、料)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2 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摘编说明】 工程的取土(石、料)场选择时,应避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

    38、和滑坡危险区及泥石流易发区。 位于山区、丘陵区的取土(石、料)场应根据取用量及开挖方式等分析可能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检查要点和方法】 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及泥石流易发区,检查工程取土(石、料)场的选择。 涉及山区、丘陵区的取土(石、料)场应在设计文件中检查其分析内容。d) 3.2.3 弃土(石、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2 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3 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

    39、域布设弃土(石、渣)场。【摘编说明】 上述三条为弃土(石、渣)场的选址限制性因素 弃土(石、渣)场选择时应首先考虑对周边设施及河流的影响,尽可能避开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无法避开应设定安全距离,提高设计和防洪排水标准。 应禁止在河、湖的行洪区布设弃土(石、渣)场, 但涉及到填洼、整平的渣场可在充分论证后进行合理布设。 对于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应严禁布设弃土(石、渣)场,避免对周边的影响。【检查要点和方法】 设计文件中应有弃土(石、渣)场选址分析内容,施工中应随时检查,避免随意倾倒。【案例分析】某水利枢纽工程坝区施工共产生弃渣22万m,堆放于坝下游

    40、3公里的河滩地上并采取了浆砌石护坡等防护措施,经过3年的汛期均未发生弃渣流失现象,但由于缩窄河道行洪断面,虽然有工程措施进行防护,但加重了对岸的防洪压力,造成洪水冲垮对岸堤防,冲毁部分农田,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应禁止在河道和湖泊的行洪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七)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a) 7.1.5 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应满足7天放完库内滞留洪水的要求。【摘编说明】 从淤地坝坝设计计算、坝地农作物生长等因素,规定放水建筑物泄量 设计时要求,一般原则放水工程泄量应按35d天放空10年一遇洪水总量,或按47d放空一次设计洪水总量计算。综合考虑,本标准规定了淤地坝放水建筑

    41、物应在7d放完库内滞留洪水,以保障淤地坝行洪安全,防止坝地农作物受淹时间过长以及坝地盐碱化的基本要求。【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设计泄水流量能否满足7d放空一次设计洪水总量。检查放水建筑物的设计泄量、尺寸和实际尺寸,复核实际达到的泄水流量,核查能否满足设计规范要求。【案例分析】某淤地坝设计洪水重现期为30年一遇,300年一遇校核,设计淤积年限为20年。其放水建筑物采用卧管,设计泄水流量按4d放完10年一遇一次洪水总量,并在设计时按以放水工程的正常流量加大20%安全运行考虑,设计泄量为0.45 m /s。经复核,卧管尺寸考虑水位变化而导致放水流量的调节,正常情况下4d可放完库内滞留洪水,满足规范7

    42、d内放完要求。淤 地 坝b) 12.2.2 弃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2 严禁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渣场。【摘编说明】 该条为弃土(石、渣)场的选址限制性因素,弃土(石、渣)场选择时对于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应严禁布设弃土(石、渣)场,避免对周边的影响。.【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弃土(石、渣)场选址分析是否包括 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行洪安全三方面内容。(八)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a) 5.2.2 坝体在汛前必须达到2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防洪度汛高程,否则应采取抢修度汛小

    43、断面等措施。【摘编说明】 该条要求淤地坝或拦沙坝等治沟骨干工程的坝体必须能够拦挡20年一遇洪水且不发生破坏。如不能够使坝体全断面在汛前修筑至预定规模,坝顶达不到20年一遇洪水位加安全超高确定的高程时,就应分期施工,抢修坝体的上游部分(度汛小断面)迎接洪水。【检查要点和方法】 设计阶段主要检查水文、水利计算、施工进度表等设计文件,必要时询问规划、施工专业相关设计人。 施工期主要是在汛前现场检查。b) 7.4.2 骨干坝在设计水位情况下,必须确保安全运用。对超标准洪水应制定安全运用对策,保护工程安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当建筑物出现严重险情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泄空库内蓄水,进行检查抢修。对

    44、病险坝库,必须空库运用。【摘编说明】 本条目的是保证蓄水运用的骨干坝安全,汛期应按照调度方案运行,无洪水时库水位不得超过汛限水位。超标准洪水应有预案,考虑下游具体情况,使损失最小。 本条强调病险坝库必须空库运用,以确保安全。【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设计文件中洪水调度方案及出现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运行期前通过现场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九)水坠坝技术规范 SL302-2004a) 5.1.1 应清除坝基范围内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乱石以及各种建筑物,将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b) 8.1.2 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处理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c) 8.5.3 非均质坝应采用全河

    45、床的全断面冲填,不应采用先填一岸的分段冲填方式。【摘编说明】以上三条规定主要考虑水坠坝的安全。 5.1.1 中清理坝基,一是便于施工,二是防止渗透破坏,指定地点堆放,采取防护措施 是防治土壤流失。 非均质坝如果不采用全河床的全断面冲填,可能导致筑坝材料的不连续,容易引起坝段之间不均匀沉降和防渗达不到要求,进而引起破坏。【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设计文件中料场的试验资料,检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要求和规定;施工中应重点检查有关验收文件。水 坠 坝(十)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SL575-2012a)4.1.1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遵循下列规定:1 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

    46、和损毁,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 对于原地表植被、表土有特殊保护要求的区域,应结合项目区实际剥离表层土、移植植物以备后期恢复利用,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3 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应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减少借方和弃渣。弃渣应设置专门场地予以堆放和处置,并采取挡护措施。4 在符合功能要求且不影响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防护应采用生态型防护措施;具备条件的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及稳定岩质边坡,应采取覆绿或恢复植被措施。5 水利水电工程有关植物措施设计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6 弃渣场防护措施设计应在保证渣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摘编说明】 界定建设工程征地范围时,应将减少工程扰动和

    47、损毁地表和植被面积作为限制性因素之一,严格限定开挖和扰动区域,尽可能保护地表植被,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对于天然草皮损毁后难以人工恢复的高山草甸区等生态脆弱区以及东北黑土区等表土易流失区域,应根据工程的覆土及植被恢复的需要,采取表土剥离、保护、植被移植等措施。 主体工程进行土石方平衡时,应优先考虑开挖土石方的综合利用,尽可能减少取料量和弃土石渣量。弃渣不可随意堆放,必须堆放于指定弃渣场,并采取挡护措施。 在不影响边坡防护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应采取生态型边坡防护措施,以利于工程与自然和谐。 应将草皮护坡、护堤林、防浪林、管理区绿化、临时占地植被恢复等水利水电工程所涉及的植物措施纳入到水土保持设计

    48、中。 弃渣场渣体稳定是弃渣场布设防护措施的前提条件,因此,工程弃渣应保证渣体整体稳定。【检查要点和方法】查设计文件内容 分析工程占地范围的合理性,提出保护地表植被的要求。 高山草甸区等生态脆弱区以及东北黑土区等表土易流失区域,检查是否根据工程的覆土及植被恢复的需要,采取了表土剥离、保护、植被移植等措施,及是否按此保护措施施工。 土石方平衡结果,弃土石渣综合利用、严禁随意堆放。 查有关边坡防护及植物绿化内容。 查关于植物措施内容。 查渣体整体稳定的计算过程、参数选取,是否满足要求。b)4.1.5弃渣场选址应遵循GB50433中3.2.3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 严禁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

    49、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渣场。弃渣场不应影响河流、沟谷的行洪安全;弃渣不应影响水库大坝、水利工程取用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灌(排)干渠(沟)功能;不应影响工矿企业、居民区、交通干线或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摘编说明】 此条为弃土(石、渣)场的选址限制性因素,弃土(石、渣)场的选择需经分析论证,不应影响行洪、水利设施及周边的其他基础设施。【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重点内容为设计文件中弃(石、渣)场选址分析,施工中应对弃渣堆放随时检查,避免随意倾倒。c)4.1.11工程施工除满足GB50433中3.2.5条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 风沙区、高原荒漠等生态脆弱区及草原区

    50、应划定施工作业带,严禁越界施工。【摘编说明】 对风沙区、高原荒漠等生态脆弱区,施工对地表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或无法恢复,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限定扰动区域,严禁扩大施工范围。【检查要点和方法】 检查施工图中是否明确了施工作业带,施工企业实际施工区域是否超出了施工作业带。d)4.2.1水库枢纽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4 对于高山峡谷等施工布置困难区域,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在库区内设置弃渣场,但应不影响水库设计使用功能。施工期间库区弃渣场应采取必要的拦挡、排水等措施,确保施工导流期间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摘编说明】 对于一定规模水库,弃渣量占用死库容的容量有限,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对水库设计功能和运行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水保、移民).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2786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