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保护.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保护.pptx》由用户(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文化名城 价值 体系 构建 保护
- 资源描述:
-
1、2019.08.28历史文化名城价值体系的建构与保护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 System of Historic Site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hem 历史遗产保护却是一个近现代概念。启蒙运动以后,西方社会出现了“公共领域”的意识,遗产不再单单是私人拥有的财产,而是全社会共同拥有的。18世纪后期,法国首次将文化遗产纳入国家政府的管控。到19世纪中叶,保护古老的文化物品和不可移动的古建筑和景观开始与保护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从19世纪到整个20世纪上半叶,国家对遗产的管理不断加强,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
2、自然遗产公约签署将遗产保护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历史城市是遗产类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城市保护(以及其他聚落遗产)具有综合性。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四十年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遗产名录数量激增,初步建立了与国情相适应的法规体系。(张杰:“论聚落遗产与价值体系的建构”,中国文化遗产2019第三期)一、社会参与、以时间为主要标准划定遗产对象是基础 世界各国的遗产保护很多都是在拆除与保护的斗争中确立下来的,这一过程反映了记忆与情感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历史遗产保护是社会参与的一种国家行为,必然与社会对历史的认识密不可分历。二、遗产范畴随历史观念的发展而扩展 史学是关于人类
3、过去记忆的学科,各民族用不同方式叙述自己的历史。涉及主、客观两个方面。三、价值提炼是对既有遗产的选择与重组的过程 价值提炼是对既有遗产再认知而非普遍的保护标准。 主题建构与遗产要素重组。四、构筑基于三个“历史时间尺度“的聚落遗产保护体系 文明、记忆、历史。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一开始就注重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统一,强调历史与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整体风貌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名城制度的设立,注重了历史文化城市保护与文物单位保护在方法上的区别。2008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七条规定:(一)保存文
4、物特别丰富;(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具有巨大包容性。它涵盖了国家、民族、社会不同时期的丰富的遗产。尤其是近年来公布的工业遗产名录、20世纪遗产建筑等,则更重点关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近历史与集体记忆,而它们与今天的国人依旧有着真切的情感联系。三、我国多样的城市历史街区和传统镇村遗产反映了我国丰富的地方历史与文化特色。我国是一个多
5、民族统一国家,复杂的地理条件与历史背景使不同地域的聚落及其文化与中原文化、中央政权之间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遗产既是各民族统一融合的见证,也是未来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精神源泉。最后,文物保护法和条例强调:名城、名镇、名村的条件是:“文物特别丰富”。这一方面突出了重要历史遗存在聚落遗产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反映出它们在历史主题、线索、主体等方面的多元和丰富性,为未来不断挖掘遗存的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留下了广阔空间。对历史遗存的意义与价值挖掘,要以过去、现在、未来前后相续统一的历史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分析遗产信息及其所反映的史实,思考对当下及未来人类社会的启示。我们必须看到,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一个动态演
6、进的过程,随着历史学、文化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理论发展必然促进人们对不同保护对象的价值的认识的深化,会出现新的遗产类型。我们应该在三个时段历史框架下,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国家、民族、社会历史记忆,促进社会文化与精神的发展。中国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尤其是城镇与乡村聚落遗产,以其相对稳定的载体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卷和文化传统,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最为珍贵的生动素材。“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中国式叙事的精髓。我们要保护好真实的遗产,通过合理的整合,使之成为文化回忆的空间,并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构筑基于三个历史时间尺度的聚落遗产保护体系 当代遗产保
7、护事业的发展是社会对快速发展的世界的镜像与反思。要处理好“应保尽保”与选择性的价值提炼的关系。 年鉴学派“总体史” :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分别对应历史中的结构、局势、事件。 早期年鉴学派特别强调长时段历史的深层作用,忽略后两者。 1970年代史学界意识到这样的观念意味着将历史与当下脱离。 诺拉的“记忆之场”的提出。 世界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的六条标准,涵盖了三个历史时段的遗产类型。 如有的项目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文明,这指的是长时段的历史;与重要的历史阶段(社会、经济、技术、军事等)的代表则反映了中时段的历史;最后,代表性杰作、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则反映了短时段的历史。 依照年鉴学派的理论,
8、作为不可移动的文化遗产如文化景观、建筑、街区、城市、村镇等,都是相对稳定的空间因素,一般都经历了较长的时间。 人们常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城市或类似的文化遗产都是历史的叠加而成的。它们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多元且不完整的,难以用一个体系或价值概念加以概括尤其是对城市结构、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及其构成的文化景观而言,它们是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并起作用的,但其中发生的人与社会活动的变化与更迭则要相对快的多。而正是这种变化赋予这些相对不变的建成要素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集体和个人记忆的载体。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的规划范围与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与村庄规划的范围一致。(历史
9、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第三条)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区域性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 历史城区:20.39 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 市域范围:7434平方公里(与总体规划一致)滇池流域范围96年总规所认定的滇池地区范围19961996年总体规划所认定的滇年总体规划所认定的滇池地区范围未按自然边界或池地区范围未按自然边界或行政边界划定,管理上存在行政边界划定,管理上存在一定问题,本次规划进行调一定问题,本次规划进行调整。整。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范围- 历史城区:4.7 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 环滇池地区:2180 平方公里市域范围:21011 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名
10、城的价值与特色是多维度的广州名城的价值特色:l 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l 具有丰富的岭南文化和重要的文化地位;l 具有辉煌的港口历史和著名的贸易口岸;l 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众多的革命史迹;l 具有独特的岭南山水和优美的水乡田园;l 具有千年的商业发展和多样的商业街市;l 是当代全面改革开放的试点城市;l 是全国著名的华侨城市。昆明名城的价值特色:l 西南要会、南中首邑、通达中外的关口;l 山环水聚、地质奇观、气候宜人的滇中盆地;l 形胜宏大、依山就势、清晰独特的古城形制及其山水格局;l 民居多样、地方特征突出、主题鲜明的历史村镇与街区;l 积淀深厚、影响巨大、价值突出的文化景观
11、与文化线路;l 波澜壮阔、遗存众多、地位突出的近代文化与抗战文化;l 兼容博大、多民族荟萃、类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01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重要载体以时间为主要标准确定街区及其保护要素是基础街区保护内涵随历史观的发展而扩展街区价值提炼是对既有遗产的选择与重组过程构筑更多元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体系02030405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价值的重要载体Historic Sit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Value of Historic City世界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1960年代前单一纪念物、遗址历史街区和城区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毕建议华
12、盛顿宪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05年及以后城市历史景观、遗产及周边环境维也纳备忘录西安宣言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1960年代中期-21世纪初 我国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19611982199720032005公布首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公布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屯溪会议,明确“名城-历史街区-文物”的保护体系公布首批名镇名村,进入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纪元公布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文物历史文化名城历史街区名镇名村非遗2012公布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2006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工业遗产2015公布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街区 历史文化街区及相关概念 历史文化保护
13、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中期随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正式提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被广泛使用,后逐渐弃用。 历史地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内外相关概念影响下形成了“历史地段”概念。指城镇中“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历史街区:1994年发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正式提出“历史街区”概念。历史街区在广义上指代“历史城区”和“历史地段”概念;狭义上指代西方城市形态中“城市街区”的概念范畴,可将其视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地段的代名词。 历史文化街区:2002年
14、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中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法定概念,标志着“历史文化街区”进入我国名城保护制度。历史文化街区是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地段。(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标准 GB/T 50357-2018)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应有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hm2; 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总用地面积不应小于核心保护范围内建筑总用地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