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区绿色更新途径与实践.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统社区绿色更新途径与实践.pptx》由用户(无敌的果实)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 社区 绿色 更新 途径 实践
- 资源描述:
-
1、传统社区绿色更新实践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9.08报告框架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二、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三、绿色更新作为微气候调节器四、既有建筑的绿色微更新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清明上河图街道上的绿色空间历史上传统社区的母体是所处的城市与自然社区既是人类聚集的生活场所 也是自然生态体系的共生场所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清明上河图街道上的绿色空间自然为“阴” 人居为“阳” 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正向关联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实景图片来源:网络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成都七一城市森林花园实景图片来源:网
2、络各种似是而非的绿色住宅图片来源:网络当代社区正强调返回绿色与自然自然为“阳” 人居为“阴” 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逆向关联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低层社区多层社区小高层社区高层社区传统聚落社区传统城镇社区传统街坊社区传统大院社区一、社区绿色空间形态的历史演进2000年未来历史社区绿色空间和谐传统聚落社区传统城镇社区传统街区城市棚户区城市村庄高层社区多层社区低层社区垂直森林社区绿色更新需求区社区绿色空间形态演进的微笑曲线二、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城市触媒的内涵1989年由美国学者韦恩奥图(Wayne Atton)和唐洛干(Donn Logan)在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了“城市触媒
3、”(Urban Catalysts)的概念。城市触媒是由城市所塑造的元素,然后反过来塑造它本身的环境。他的目的是促使城市结构持续与渐进的发展。城市更新过程中,绿色自然体系恰是最佳的激活触媒,通过自然体系修复与衍生,可以促发改造区域连锁式正向反应。三、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三、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起步期培育期复兴期弋阳古镇的自然触媒更新计划,将城市道路及周边高土地价值的房地产开发与古镇自然生态体系修复相绑定,土地收益的资金反哺古镇自然修复,以自然湖体修复和公园建设形成古镇有机更新的触媒,同时以风貌保护林带塑造古镇保护的开发边界,在法律保护缺失的条件下,以自然形成保护红线。弋阳古镇的自然触媒更新计划
4、1 南城现代都市综合体2 西湖3 住区4 新中式商业娱乐中心5 古城文化广场6 回族小学7 南入口广场8 佛道养生苑9 小南海浴佛园10 小南海经书苑11 围子湖12 清真寺13 回教文化园14 聚礼广场15 小南海广场16 钟鼓广场17 净慧斋堂18 小南海观音禅寺19 菩提放生园20 甘潭静心园21 南国入口广场22 花卉游园23 戏楼24 实味广场25 花庙26 城关小学27 道家禅坐养生苑28 道家香火店29 道教文化馆30 三义观31 八角楼32 桐家大院33 大巷街34 凝安门35 南城影院36 中大街37 南国西天38 基督教堂39 康济门40 老城文化交流中心41 民俗馆42
5、七贤酒楼43 老城水街44 画舫酒家45 灌湖46 集会广场47 三棵树智慧园48 天主教堂49 天堂的杂货店50 圣经故事体验园51 天主教入口52 磨盘街 53 东门54 祷告广场12342534617811129161718151413212927242322252628303132333435363739384041434244454746485049515352541020193三、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核心保护区:1)原貌保留,修旧如旧。 三类建控地带:1)三类建控地带为新建建筑。2)三类建控地带控制大规模建设,控制建筑物高度,建筑层数为34层。3)三类建控地带建筑形式和色彩要与传统
6、街坊相协调,为新中式风貌建筑。二类建控地带:1)二类建控地带建筑物更新与复建为有条件再进行。2)二类建控地带为地方民居风貌建筑,建筑层数为12层。3)二类建控地带应与老城历史文化氛围相协调,严格控制私搭乱建现象。核心保护区:1)核心保护区建筑物要采用传统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工艺,原貌保留,修旧如旧。2)核心保护区不得进行任何有损文物的建设活动,基础设施改造要尽量避开文物建筑基础。一类建控地带:1)一类建控地带建设应尊重老城历史情况,应结合历史研究和勘查结果,慎重立项,在原址更新与复建。2)一类建控地带建设以展示传统文化为主,建筑形式与历史风貌相协调,采用传统风貌建筑,建筑层数为12层。三、绿色
7、更新作为自然触媒某古城的自然绿色更新计划三、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某古城的自然绿色更新计划三、绿色更新作为自然触媒四、绿色更新作为微气候调节器城市地区微气候产生影响的三大基本要素为温度、湿度和通风。对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有太阳辐射、人工散热、废气(物)排放、下垫面、种植、地理环境等因素,其中下垫面、种植和地理环境以及降水等又是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通风同时会对温、湿度产生影响。国内众多学者研究发现自然通风优化设计是调节街区微气候、改善建筑热环境和降低建筑能耗的最有效途径。三、绿色更新作为微气候调节器气候适应性的绿色更新设计“营造开放空间,打通通风廊道”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图疏通南岳古镇地处湘南,常
8、年湿热,古镇南街是游客祭拜衡山的必经之路。近年来,高强度的建设既使得古镇街区品质低俗化,也破坏了传统的东西河伴街相生的自然通风廊道,游客街道行进体验较差。改造设计采用“引山入街”和“引河入街”两大生态设计策略,拆除一部分临街公房,建成街头绿地广场空间,运用CFD软件模拟优化设计前后的主街风环境,在夏季主导风(南偏东风,平均风速2.3m/s)情况下,街道中心平均风速由原来的0.5m/s提高至1.5m/s以上,有利于夏季行人的活动,很好得实现了微气候改良的目标。冬季主导风:东北风(NE),平均风速1.7m/s区域人行高度处(1.5m)速度分布云图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在冬季主
9、导风情况下,由于街道部分建筑拆除后形成了开敞空间,有利于街道内微环境风速的提高,风速由原来平均0.5m/s提高到1.2m/s以上,有利于冬季污染物的扩散,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微环境的舒适性。现状方案优化方案数据来源中国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软件夏季主导风:南偏东风(SSE),平均风速2.3m/s通过CFD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模拟结果可以看到,在夏季主导风情况下,由于街道部分建筑拆除后形成了开敞空间,有利于街道内局部风速的提高,风速由原来平均0.5m/s提高到1.5m/s以上,有利于夏季行人活动,在街道上营造出较为舒适的风环境。区域人行高度处(1.5m)速度分布云图现状方案优化方案“引山入街、引河入街”
10、夏季太阳辐射强烈,需要进行相应地遮阳处理。建筑对场地的太阳辐射遮挡明显,但范围有限,道路及交叉口太阳辐射较强。结论:通过对夏季场地太阳直射辐射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到,部分广场夏季地面日辐射强度大于300w/m2。策略:建议采用绿植、遮阳构件等,减少不利的热环境影响行人活动的舒适性。另外,基于街道地面辐射密度分析,对街道绿植和绿地分布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对街道核心十字交叉口的模拟,可以看到夏季交叉口周边建筑对太阳辐射遮挡有限,部分人行空间地面日辐射强度大于300W/m2,依据分析结果,在辐射强度最高的人行区域增加乔木和绿地遮荫设计,可有效改善夏季曝晒的街道环境,提升街区绿色环境的综合品质。“街道遮阳”
11、规划总平面1. 南岳牌坊2. 南岳真形景观雕塑3. 山形铺地4. 博物馆5. 寿道6. 寿岳赐寿7. 戏楼广场8. 金龟引路9. 御街10.南岳大庙11.火正重黎12.抗战忠烈13.西桥14.水府桥15.龙荫桥31024156798112412131415161718192021212223252652728293016.石桥17.司马桥18.卧龙桥19.青龙桥20.旷家园古井21.室外庭院22.南岳小商品市场23.祝圣广场24.祝圣寺25.大善寺26.延家坪古井27.东河28.西河29.福苑小区30.庙前区商业街总平面图现状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 湖南多样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对湖南地区传统民居
12、建筑的诸多类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传统建筑较为高大,讲求南向、穿堂风和遮阳等降温措施。 传统民居选址多依山傍水,讲究风水,生态环境优美。 建筑多采用纵横轴线的院落式布局,主从关系明确,阴阳有序,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是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结合。天井 传统民居中的院落和天井主要用于采光、通风和排除屋面雨水。原因是井字形内天井式建筑天然采光最好,建筑密度最大,而且有了内天井,房屋可以从两面采光。屋顶 湘南传统民居多采用30的屋顶,除了可以有利于雨水及时排走,还可以在室内营造出高达的空间,便于空气流通,带走室内的潮气。这与湖南雨水充沛,潮湿闷热的气候条件相适应。山墙 湘南传统
13、民居的山墙原本是用于防火,但不少民居中采用山墙开窗形成穿堂风,来缓解室内潮湿闷热不舒适的室内环境。总结: 传统民居建筑需要通过一定的生态设计来进行室内的采光与通风,从而满足人们正常室内活动的舒适性。 方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1.通过门上方的横批采光和通风; 2.门头上的亮子采光和通风;3.漏光洞和老虎窗(天窗)采光和通风;4.前后屋檐存在高差,利用隔扇窗采光和通风;5.隔扇门、窗采光和通风;6.天井采光和通风。湘南传统民居中的天井湘南传统民居中的屋顶构造湘南传统民居中的山墙 实地调研后现状建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采光不足:由于本项目内多数建筑都是的开间较小而进深大,所以常规设计中的采光无法满足
14、建筑内部空间正常使用的采光要求。部分进深较深的建筑做了采光天井,但是只解决了采光天井楼梯部分的采光,对于周围房间没有改善。2.室内潮湿:由于多数建筑缺少有效的通风组织,进深大采光差,造成了室内墙面等因潮湿而出现了霉菌 等微生物,在室内也能明显感到潮气和异味。 3.屋顶空间:调研中发现,很多建筑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屋顶平台,但是屋顶空间一般都没有进行绿化等生态利用;而屋顶也是整个建筑受太阳辐射时间最长,屋顶隔热遮阳是整个建筑节能最有效的手段。4.可再生资源:当地建筑缺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外场条件当地气候特征适用技术不适用技术室外温度处在15-25之间的舒适温度小时数约为2603hrs,大于30的炎热
15、天气733个小时,寒冷天气较少,气温日较差小热压自然通风,断热外窗,轻质墙体,过大的窗墙比和外窗可开启率蓄热型围护结构,外保温室外湿度济南平均相对湿度均在70-80自然通风、除湿策略加湿策略、室外喷雾降温太阳能资源及日照太阳能总辐射在我国处于较高水平,直射辐射在太阳能总辐射中所占比重较大,日照间距大,水平面日射量大,西晒较严重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系统、天井采光,外遮阳,反射屋面、乔木构筑物遮阳单纯的内遮阳,曝露室外公园风力主导风向明显,春季的主导风向是北风,平均风速是3.0m/s;夏季的主导风向是南风,平均风速是3.0m/s;冬季的主导风向是北风,平均风速是2.9m/s,拔风中庭和拔风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