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鉴赏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515503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格式:PPT
  • 页数:242
  • 大小:47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鉴赏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词 形象 语言 表达 技巧 思想 内容 鉴赏 课件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的要求与文言文阅读是放在一起的。包括: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 这一知识点主要指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纲说明 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理解关键词语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等。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诗歌的感情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诗词鉴赏基础一物象 物象是指自然界的事物。物象是客观存在的,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的。有学者说过,明月是中国古典诗词中

    2、用的最多的意象之一。其实这里用“意象”来称明月是不恰当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物象”,因为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只有具体诗作中被多样表现的月亮才能成为意象。 物象是诗歌欣赏的一个基本功,因为我国诗歌强调含蓄蕴藉,感情抒发很少直截了当,多是通过“物”来间接抒情。而不同的物象往往有着不同的特定含义,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明月”多用来表达思乡之情,“杨柳”多用来表现春意或离别。常见物象(一) 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

    3、发展趋势 乡村:思归,厌倦俗世,田园风光,纯扑美好,安逸宁静常见物象(二)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梧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衰败、萧条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古诗词鉴赏基础二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的主观情感的流露。 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

    4、“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实例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分析】连用九个意象组合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彷徨悲苦的情怀,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传递出作者的羁旅愁思。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意象中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所融入的思想感情,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意象本身所固有的思想感情,这是在长

    5、期的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固定的象征含义。例如东风轻柔、南风和煦、西风萧瑟、北风凛冽,牡丹象征富贵,荷花象征君子,菊花象征隐士,兰花幽静清雅,梅花坚贞不屈,杜鹃啼血,猿鸣凄清,这些都是意象在长期的语言环境所形成的为人们所公认并熟悉的固定的象征意义。 另一类是诗人在诗歌中临时赋予的意义,这种意义一般要从作者描写意象时所采用的修饰语来判断其中的思想感情。实例 例1: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分析】作者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对柳树有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古诗词鉴赏基础三

    6、意境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生活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意象是构成诗歌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而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所构成的境界,具有整合性。意向和意境的关系就如同砖瓦和整座楼房的关系一样。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鉴赏诗歌就应当能够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意象,进入到意境中,去领略诗歌的意境美。实例 例2: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分析】桃花溪是唐代书法家、诗人张旭借陶渊明桃花

    7、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写景诗。此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全诗构思婉曲,情韵悠长,营造了一个清远含蓄的意境。实例 例3: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分析】这首诗记叙作者对初春月夜气候转暖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二句写景,记叙星月西斜,夜深人静。诗的后二句记所闻、所感,因虫声透过窗纱传来,感到已到春暖时节。诗中描绘了一种优美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境界,令人感到物候在变化,又是静美的

    8、。营造了一个清新明丽的意境。 又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它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富有美感的艺术形象。 对诗歌中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把握诗词中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歌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蕴含的感情。 不论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其背后一定有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中的形象始终只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诗歌人物形象

    9、诗歌不能像小说一样通过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但根据诗歌中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描写,在头脑中再造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仍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作品主人公鲜活的形象,进而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小说相比,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全面、丰富、立体,但特点鲜明、突出。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实例 例1:诗经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分析】诗中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

    10、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无不毕现。实例 例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词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在这青山绿水中,还有一位超脱名利的渔父在,他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自乐其乐,无复风波之患。实例 例3: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分析】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将军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采。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出了将军踌躇满志

    11、的神情。这首诗通过写一次打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意气风发的形象。实例 例4:声声慢(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例4解析 【分析】空屋陋室之中,主人公抑郁少欢,孑然一人寻来觅去。乍暖还寒的天气,身体难以适应;想喝杯淡酒解愁,却碰上“晚来风急”。抬头仰望天空,鸿雁匆匆而过,又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更觉伤感;低头看院子里,秋菊怒放,遍地金黄,却没有兴致去摘取。嫌白天太长,盼望天黑,

    12、挨到黄昏时分,又下起细雨,心情比天色更阴郁。一位晚年寡居、孤独凄苦、家破人亡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附注:人物形象描写方式 人物形象不一定是直接描写的,可以通过环境、景物描写透视出来,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凸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也可以通过外貌神态的描写,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形象的描写。 还可以通过动作描写,如例4中李清照对自己动作的描写。实例一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问答问题。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三、四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例1解析 【分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

    13、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在名满天下的黄鹤楼,送别自已的知心朋友。诗人把朋友送上船,目送船顺流而去,人影模糊,只见船帆;最后连船帆都消失,只有一江春水浩浩荡荡流向天际。诗人久久伫立在江边,心里充满了对朋友的留恋、牵挂和祝福。 【参考】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透过这种情景,可以看到一个久久伫立在江边,目送朋友征帆远去,直到帆影在天边消失仍然极力远眺,对远去的朋友依依不舍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个形象,读者更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实例二 例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蓑笠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是什

    14、么?例2解析 【分析】读这首诗,眼前呈现出出一幅画寒江独钓图。“千山”“万径”,多大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众鸟飞尽,自然界一片静悄悄的景象;在这个世界里,人迹罕至,到处寂寥。在这漫天大雪的静寂世界里,只有一个“蓑笠翁”在执着地垂钓。渔翁的存在显得多么寂寞、孤单和渺小,但他却给人一种战风雪抗严寒的力量。虽然冷寂却不绝望,虽然孤独却不悲观,虽然遗世却仍然伟岸。这种坚守自己理想、不妥协、不屈服的形象就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例2参考答案 【参考】“蓑笠翁”是一个孤傲、清高、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人物形象。诗人刻画这一形象,赞美了敢与恶势力抗争,保持独立人格的情操,寄寓了自己孤独、超脱、自傲的复杂思想感情。

    15、诗歌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则是通过人格化了的描写,曲折表现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诗,往往在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中寄寓诗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理想,诗中所描绘的形象往往既是物的形象,也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托物言志 例1:在狱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分析】诗写于仪凤三年(678)秋。骆宾王当时为侍御史,“数上书言天下大计,后曌怒,诬以法,逮系狱中。”在诗中,作者借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自己遭谗被诬的悲愤心情。这就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例2:咏柳(唐贺知章)

    16、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例2解析 【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前三句描写柳树。第一句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而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个部位。三、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一问一答,非常巧妙的由柳树过渡到春风。春风能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这首诗是借物抒怀。

    17、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形象 例3: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背景】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但英宗复位后以谋逆之罪将于谦处死。例3解析 【分析】这首诗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首句“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字,使人感到作者这里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

    18、若等闲的气魄。第三句“粉身碎骨”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的过程,“全不怕”三个字又让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的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更是作者直抒胸怀,立志要做一个清白的人。具有特定含义的事物形象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这种共同的状态,也表现于这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等物象,找们要注意沉淀于的特定含意和文化内涵。这样,我们才能恰当地欣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实例 例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雁(唐韦应物) 故园渺何求,归

    19、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皋塘(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女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问题: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参考】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归去有期。所以古代诗歌中往往借大雁归去有定期来抒发自己归家无期的乡愁。这两首诗都是写离愁的,借大雁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思。诗歌景物形象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常常借助于景物形象,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这时的景物形象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我们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便可感知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作品都不会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的,诗歌更是如此。因此,鉴赏景物应当与诗人的情感、情

    20、趣、怀抱等联系起来。实例一 例1:漫成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分析】诗人选取了“江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月近人、风灯夜照、沙头宿鹭、船尾跳鱼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创设了安谧、和平的意境,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实例二 例2: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例2解析 【分析】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一体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

    21、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放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这首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哲理型景物形象 例3: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例3解析 【分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

    22、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意境型景物形象 例4:海棠(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分析】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略显幽寂,与海棠自甘寂寞的性格相合。后两句用杨贵妃“海棠睡未足”典故。作者要烧红烛陪伴、呵护海棠,极富浪漫色彩。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认为此诗“造语之工

    23、”“尽古今之变”。意境醇厚幽美。实例分析 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它们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理想?例5解析 【分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景物清幽明净。颈联写听到竹林中的喧声,看到莲叶动荡,猜想是浣女归来、渔舟顺流而下,以动衬静。尾联抒发感情,说这里是理想的归处。全诗通过对

    24、山水的描绘寄托感情。 【参考】诗中描写了空山、新雨、明月、青松、清泉等自然景物,以及浣女喧竹、渔舟穿莲的百姓生活;构成了一幅幽清、明净、恬美的雨后傍晚的秋景图;表现了作者对安闲的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 鉴赏诗歌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因为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都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表现出来。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实例一 例1:早梅(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分析】诗中原句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

    25、为题目是“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开已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从此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实例二 例2:晴景(宋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分析】诗中原句“蜂蝶飞来过墙去”,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情形才能让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关键词语之动词 理解关键词语,首先要抓住其中的动词。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也常常是一首诗的诗眼。 例:杜甫送蔡都尉有“身轻一鸟( ),枪急万人呼”,上句最后一个字到底是什么?有猜“疾”,有猜“落”,有猜“起”,还有人猜“下”,哪

    26、一个好? 【分析】原诗是“身轻一鸟过”,“过”表现人物的身影像飞鸟一样从眼前飘掠而过,形象地写出了蔡都尉矫健的身手,而且与下句气势相应。实例 例3: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分析】诗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悦”“空”都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实例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7、。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时多少豪杰。 问题:词的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对赤壁景象的描写,其中“穿、拍、卷”三个动词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例4解析 【分析】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感慨、哲理于一体,具有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参考】“穿”字形象地写出了江边山崖的陡峭和高耸。“拍”字形象地写出了汹涌的浪涛猛烈地搏击着江岸的气势,“卷”字形象地写出了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叠澎湃的浪花的情态。这三个字分别从形状、声音和颜色三

    28、个方面写出了赤壁景物的雄奇壮阔。关键词语之形容词 诗歌中的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5: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直”“圆”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实例 例6:赋得暮雨送李胄(唐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分析】“重”“迟”两字,用意精深: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

    29、速。实例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题:第四句中的“轻”别有一番意蕴,请联系写作背景作简要的赏析。例7解析 【分析】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李白遇赦东归途中。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取道四川前往。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旋即放舟东下江陵。这首诗书写了当时喜悦欢畅的心情。 【参考】诗人遇赦,放舟东下,一个“轻”包含虚实两重含义:实写船行速度快,虚写乘船人心情轻快,别有一番意蕴。实例 例8: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

    30、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也有人认为,颔联中的“阔”“正”同样极为精妙,试简要分析。例8解析 【分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写得恢弘阔大。“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这两句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果在曲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这样的景象很难出现。如果在三峡行船

    31、,即使风顺而风和,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景象也难得出现。诗句通过“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关键词语之数词和副词 数词在诗歌中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有时巧妙使用常常可以起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例如前面所举齐己早梅一诗。 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使用副词,常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实例 例9: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分析】第四句中的“尽”,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实例 例10:山中寡

    32、妇(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分析】颔联“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的“犹”“尚”,深刻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田园荒芜,而官府依旧不顾人民死活,征收赋税的严酷的社会现实。实例分析 例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题:有人说“忽见”的“忽”,乍读似乎有些突兀,细读却耐人寻味,为什么这样说?试作简要分析。例11解析 【分析】这是一首写闺怨的诗。“闺中少妇”本来要凝妆登

    33、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一变化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却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诗歌细腻而含蓄地描写了闺中女子从“不知愁”到“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心理状态极其微妙变化,从而表达了“闺怨”的主题。理解“忽”字的含义,不能只局限于这一句,应当从全诗的内容和结构方面来分析,找出其内在的联系。 【参考】少妇为观赏春色,兴致勃勃而来,不料想陌头杨柳又是一年新绿,一下子勾起了她送别丈夫远行“觅封侯”的一幕,离愁顿生,“忽”字准确地表现了这种瞬间的心理变化。关键词语之名词 诗歌中的名词需要注意的并不是名词本身,而是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或者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

    34、人迹板桥霜”一句中,纯用名词组成诗句,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脚印、小桥、霜”作为意象叠加,如同一个特写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诗歌诗眼 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这一说法。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 例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安禅: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题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例12解析 【分析】要找到诗眼,必须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主旨来考虑,结合句法的分

    35、析来确定。这首诗描写到香积寺路上所见的景色,表现了山林古寺的幽静环境,表达了诗人的恬静心境。把握了全诗这种幽静孤寂的意境,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就好找了,应当是“咽”“冷”。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山中危石耸立,泉水在嶙峋的乱石中穿行,受到危石阻滞,不能发出轻快欢畅的哗哗声,只能发出痛苦的呜咽之声;山里古木参天,浓阴蔽地,苍翠欲滴,日色照在上面,也被它映冷了,不再给人燥热的感觉。从句法上讲,“咽”“冷”都是使动用法,危石使泉声呜咽,青松使日色变冷。这两个字都极富表现力。特别是“冷”,把山寺幽静、空寂、清绝尘寰的神韵表现的十分准确。例12参考答案 【参考】“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流动的泉水由于

    36、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连日色也被它映冷了。 “咽”和“冷”二字一写听觉,一写触觉,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关键词语总结 诗歌的诗眼通常是一个字,但这并不意味着诗眼只能是单个的字。实际上,有的诗歌的诗眼是一个词,甚至是一句话。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两句是传达全诗主旨的关键句,也是全诗的诗眼。 诗歌中精妙字眼很多,平时阅读时要加以注意。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夜泊秦淮)中的“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中的“深”,“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37、”(李白越中览古)中的“尽”“满”“惟有”,都是典型。诗歌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性气质、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时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利于把握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诗人可以有相近或者相同的语言风格,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作品中可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一、雄浑壮阔 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它如同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又如同横

    38、空出世、千峰连云的昆仑山。 盛唐边塞诗人的诗作,是雄浑壮阔语言风格的典型体现。实例 例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例1解析 【分析】第一首气势浩瀚,雄伟壮丽,第二首想象丰富,境界辽阔:这两首诗歌都体现了雄浑壮阔的风格。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典型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时期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其中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大多具有雄浑壮阔的特征。实例 例2: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

    39、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分析】全诗境界宏阔,气势雄浑,尤其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是非同凡响的盛唐之音。类似的如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二、豪放旷达 豪放是指豪迈奔放,狂荡不羁;旷达是指洒脱豁达,潇洒飘逸。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志向高远,襟怀旷达。 李白是豪放风格的集大成者。“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这些诗句的特色与李白豪放的性格相一致。北宋词人苏轼的词也带有明显的豪放旷达的色彩。实

    40、例 例3: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例3解析 【分析】词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诗人的英雄气概,字里行间充满了雄健豪放之气。起句用“狂”笼罩全篇。“千骑卷平冈”中一个“卷”字,势如破竹。 下阕进一步写“狂”态。出猎之际,酒酣气盛,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苏轼由出猎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尾句中,“天狼”指辽和西夏。作者

    41、以形象化的诗句,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一展抱负,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全词感情奔放豪迈,气象恢宏阔大,充满阳刚之气。三、沉郁顿挫 指情感的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果说豪放是奔涌的江流,沉郁就是海底的暗流。诗人飘逸飞动、狂放不羁时形成豪放,沉思默处、忧愤填膺时变得沉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忧愁是杜甫诗歌的主要内容。他的忧愁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国家的、民族的、人民的,因而这种忧愁具有丰富的感情层次,

    42、使其“沉郁”获得深厚的情感和崇高的价值。“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沉郁顿挫的力作。实例 例4: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分析】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浓郁忧愤,动人心弦。这首诗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四、慷慨悲壮 大凡诗人,在目击人民灾难,身受命运坎坷,痛惜韶光流逝,悲叹壮志未酬时,往往慷慨悲歌。诗人面对动乱的社会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而咏出悲慨之作。实例 例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43、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悲慨之诗。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悲愤,登上幽州台,面对悠悠苍天、茫茫大地,想到当年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求天下贤士,不禁感慨万端,勾勒出过去、现在、将来的连绵不断的时间画卷,描绘出辽阔无垠的空间画面,悲壮之声,响彻云霄,慷慨之气,横绝天下。实例 例6:狱中题壁(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望门投止:看到人家就去投宿,形容在逃亡途中的惶急情状。 张俭是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行,都冒着危险接纳他。 这一句是设想逃亡中的康、梁等人一定会受到

    44、人们的救护。 杜根是东汉安帝时郎中,因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命摔死,因执行人手下留情,未死。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 作者在此以杜根自比。例6分析 【分析】谭嗣同为救亡图存,参与维新变法,被捕入狱,这是他遇害前在狱中拾起地上之煤屑,在牢房的墙壁上书写的一首绝命诗,抱定了以身殉义的决心。 诗中借历史上张俭、杜根的遭遇,表现了诗人对顽固势力毫不畏惧,决心为变法慷慨赴难的牺牲精神。实例 例7:别云间(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例7解析 【分析】夏完淳,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

    45、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民族英雄。明永历元年六月在家乡被捕,就义于南京,仅十七岁。 这首诀别故乡之作,表达的不是对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五、平实质朴 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虽然平淡,但却在平淡中蕴含着诗意。 白居易、陶渊明的诗歌是平实质朴的典型。实例 例8:归园田居其二(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分析】语言平淡自然,不加修饰,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实例 例9:游子吟(

    46、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例9解析 【分析】开头两句用“线”“衣”两件极为常见的事物将“慈母”“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三、四句通过慈母为游子缝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表达出母亲对儿子的骨肉之情。“密密缝”正是因为怕儿子“迟迟”不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流露出来。诗歌前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平淡质朴的语言中展现出一位慈母的形象。实例 例10:征妇怨(唐张籍)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尽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分析】语言质朴

    47、明白,而感情极度沉痛。六、清新雅致 语言新颖,不落俗套。用语清新,意境优美。 例11: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分析】诗中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片荷叶、一只蜻蜓,写出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塑造了一个小巧、精致、和谐地意境。诗中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以清新之感。实例 例12:苏幕遮(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分析】这首词内容简单,把荷花的形象以及与之有关的事物加以提炼,从

    48、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加以烘托,将诗歌的美感,层次清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清新明丽。七、含蓄隽永 诗品谈到“含蓄”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一风格特点是意在言外,或者引而不发,或者欲说还休。虽含有深意,却藏而不露,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实例 例13: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例13解析 【分析】李师道是当时的一个割据势力,在今河北、山东一带,因为他曾担任平卢缁青节度使、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李司空。李

    49、师道曾邀请张籍到他的幕府任职。张籍就写了这首诗给他,假托男女爱情,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对李师道的罗致婉言谢绝。实例 例14:行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元稹,(779831),此诗作于唐中宗年间,上阳行宫中的宫女在玄宗年间(712756年在位)入宫。例14解析 【分析】此诗首句点明地点: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闲坐说玄宗。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此时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此情此景,十分凄绝。这首诗平实,但很有概括力,也很含蓄,并

    50、给人以想象空间,历史沧桑感尽在不言之中。 前人谓长恨歌一百二十句,读者不厌其长;行宫四句,读者不觉其短,可谓是含蓄有味。实例 例15: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例15解析 【分析】这首诗是朱庆余在应试前不久连同自己的诗文一起献给当时的主考官工部员外郎张籍的。朱庆余很想知道自己的水平怎么样,能否通过考试,但又不好明问,就写了这首诗。表面上是写一位新娘询问丈夫,自己的妆扮是否“入时”,实际上是询问张籍自己的水平如何,这次考试能否中举。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含蓄委婉。实例 例16:酬朱庆余(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古诗词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鉴赏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155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