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全套)精品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木工程材料(全套)精品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木工程 材料 全套 精品 PPT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土木工程材料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绪论一.建筑材料的分类 用于土建工程的材料总称为建筑材料或土木工程材料。1.按化学成分分类:1.1 无机材料: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钢、铁有色金属材料铝、铜、 合金非金属材料:天然石材大理石、花岗石陶瓷和玻璃砖、瓦、卫生陶瓷、 玻璃 无机胶凝材料石灰、石膏、水玻璃 砂浆、混凝土水泥、砂浆、混凝土1.2 有机材料: 木材、沥青、塑料、涂料、油漆1.3 复合材料:金属与非金属复合 钢筋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有机与无机复合 玻璃钢、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2. 按用途分类 结构材料:砖、石材、砌块、钢材、混凝土防水材料:沥青、塑料、
2、橡胶、金属、聚乙烯胶泥饰面材料:墙面砖、石材、彩钢板、彩色混凝土吸音材料:多孔石膏板、塑料吸音板、膨胀珍珠岩绝热材料: 塑料、橡胶、泡沫混凝土卫生工程材料:金属管道、塑料、陶瓷二.建筑材料的发展: 随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原始时代天然材料:木材、岩石、竹、粘土石器、铁器时代金字塔(2000-3000 BC):石材、石灰、石膏万里长城 (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 :石材、石灰砂浆罗马园剧场 (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18世纪中叶钢材、水泥 (J.Aspdin,1824)19世纪钢筋混凝土(1890-1892); 中国,189820世纪预应力混凝土、高分子材料21世纪轻质、
3、高强、节能、高性能绿色建材胡夫金字塔,高146.59m, 底部232m建方,用 230多万块、每块重2.5T的岩石砌成,万里长城 (200 BC):条石、大砖、石灰砂浆布达拉宫 :石材、石灰砂浆罗马斗兽场 (70-80 AC):石材、石灰砂浆三. 建筑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建筑材料是发展建筑业的物质基础 材料费用一般占建筑工程总造价的50-70%; “十五”期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为2224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6070将用于建筑设施建设或工程安装,从而转化为建筑业的产值,而建筑业产值中的3040又要转化为对建材业的需求,尤其是对水泥产品的需求。2002年,我国共生产水泥约7
4、0000万吨,比2001年大幅增长了12. 7%,占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超过亚洲产量的50%强。我国水泥行业,为我国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2年水泥产量的大幅度增长与我国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宏观经济形势密切 相关。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GDP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建筑材料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意义重大2.必须恰当选择和合理使用原材料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选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质量3.发展绿色建材四四. .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方法建筑材料课程的作用、任务和学习方法1.1.作用作用1.1 1.1 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
5、必要的知识1.2 1.2 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时,合理选择和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筑材料打下基础2.2.任务任务 2.1 2.1 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了解材料在建筑物上所起的作用和要求2.2 2.2 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了解常用材料的生产、成分和构造2.3 2.3 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掌握常用材料的技术性质, 以及影响材料性质以及影响材料性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2.4 2.4 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熟悉其分类、分等和规格掌握常用材料的标准,熟悉其分类、分等和规格2.5 熟悉常用材料的测试仪器,掌握测试方
6、法和技术。2.6 掌握常用材料的选用原则和方法。2.7 掌握工地配置材料的配置原理及方法,了解这些材 料的施工注意事项3.学习方法3.1 重点掌握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常用材料水泥、砼、石灰、石膏、玻璃、钢材、木材、沥青、高分子材料主要的水泥、砼、钢材每种材料:原料生产工艺组成成分构造性质应用检验储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性质和应用, 质检的基本原理(引起材性变化的内因和外因)3.2 学习材料的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GB-国家标准GBJ-建筑工程国家标准JGJ-建设部行业标准JC-国家建材局行业标准YB-冶金部行业标准JTJ-交通部行业标准SD-水电行业标准Z
7、B-国家级专业标准 例: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标准名称部门代号编号批准年份ASA- American Standard Association 美国标准ASTM 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BS- British Standard 英国标准DIN Deutsch Industrie Normen 德国标准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协会3.2 重视学好试验学习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合格性判断和验收对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判别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参
8、考书湖南大学等编土木工程材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张德思 主编. 土木工程材料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1.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指材料处于不同的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时,通常必须考虑的最基本的、共有的性质。因为土木建筑材料所处建(构)筑物的部位不同、使用环境不同、人们对材料的使用功能要求不同,所起的作用就不同,要求的性质也就有所不同。 第一节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组成材料的组成1.1 1.1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建筑材料的化学组成以各种氧化物含量来表示。|金属材料以元素含量来表示。 1.化学组成决定着材料的化学性质,影
9、响其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1.2 1.2 矿物组成矿物组成 材料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以特定的矿物形式存在并决定着材料的许多重要性质。 矿物组成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化合物存在的基本形式。1.3 相组成 材料中结构相近性质相同的均匀部分。2. 2. 材料的结构与构造材料的结构与构造2.1 2.1 宏观结构(构造)宏观结构(构造)材料的宏观结构是指用肉眼和放大镜能够分辨的粗大组织。其尺寸约为毫米级大小,以及更大尺寸的构造情况。宏观构造,按孔隙尺寸可以分为: (1)致密结构,基本上是无孔隙存在的材料。例如钢铁、有色金属、致密天然石材、玻璃、玻璃钢、塑料等。(2)多孔结构,是指具有粗大孔隙的结构。如加气混凝土、
10、泡沫混凝土、泡沫塑料及人造轻质材料等。(3)微孔结构,是指微细的孔隙结构。如石膏制品、粘土砖瓦等。(4)纤维结构,是指木材纤维、玻璃纤维、矿物棉纤维所具有的结构。 (5)层状结构,采用粘结或其他方法将材料迭合成层状的结构。如胶合板、迭合人造板、蜂窝夹芯板、以及某些具有层状填充料的塑料制品等。(6)散粒结构,是指松散颗粒状结构。比如混凝土骨料、用作绝热材料的粉状和和粒状的添充料。2.2 2.2 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微观结构是指材料在原子、分子层次的结构。材料的微观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结构的特征是其内部质点(离子、原子、分子)按照特定的规则在空间周期性排列。非晶体也称玻璃体或无定形体
11、,如无机玻璃。玻璃体是化学不稳定结构,容易与其它物体起化学作用。 2.3 2.3 亚微观结构亚微观结构 亚微观结构也称作细观结构,是介于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之间的结构形式。如金属材料晶粒的粗细及其金相组织,木材的木纤维,混凝土中的孔隙及界面等。从宏观、亚微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次的结构上来研究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才能深入其本质,对改进与提高材料性能以及创制新型材料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材料的状态参数和结构特征材料的状态参数和结构特征1 . 1 . 材料的体积材料的体积体积是材料占有的空间尺寸。由于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状态,因而表现出不同的体积。1.1 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干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
12、积。即材料内部没有孔隙时的体积,或不包括内部孔隙的材料体积。一般以表示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1.2 材料的表观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即整体材料的外观体积(含内部孔隙和水分)。一般以V0 表示材料的表观体积。 1.3 材料的堆积体积: 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集状态下的总体外观体积。根据其堆积状态不同,同一材料表现的体积大小可能不同,松散堆积下的体积较大,密实堆积状态下的体积较小。材料的堆集体积一般以 来表示。V2. 2. 材料的密度材料的密度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密度, g/cm3 或 kg/m3m材料的质量,g 或 kgV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
13、m3 或 m3 测试时,材料必须是绝对干燥状态。含孔材料则必须磨细后采用排开液体的方法来测定其体积。Vm3. 3. 材料的表观密度材料的表观密度表观密度(俗称“容重”)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 00Vm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包括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因为大多数材料的表观体积中包含有内部孔隙,其孔隙的多少,孔隙中是否含有水及含水的多少,均可能影响其总质量(有时还影响其表观体积)。因此,材料的表观密度除了与其微观结构和组成有关外,还与其内部构成状态及含水状态有关4. 4. 材料的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
14、体积的质量。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按下式计算: 式中式中0 0,材料的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密度, g/cm, g/cm3 3 或或 kg/mkg/m3 3m m 材料的质量,材料的质量,g g 或或 kgkgV V0 0,材料的堆积体积,材料的堆积体积,cmcm3 3 或或 m m3 300Vm 粉状或粒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材料质量,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在土木建筑工程中,计算材料用量、构件的自重,配料计算以及确定堆放空间时经常要用到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等数据。 5 . 5 . 材料的密实度材料的密实度密实
15、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密实度的计算式如下:对于绝对密实材料, 因 0 = ,故密实度D =1 或 100%。对于大多数土木工程材料, 因 0 ,故密实度D 1 或 D 100%。 密度;00VVD|6. 6. 孔隙率孔隙率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内部孔隙的体积占材料总体积的百分率。孔隙率P按下式计算:0001VVVPV材料的绝对密实体积,cm3 或 m3密度, g/cm3 或 kg/m37. 7. 空隙率空隙率空隙率是指散粒材料在其堆集体积中, 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比例。空隙率P, 按下式计算:0 0,材料的堆积密度材料的堆积密度 空隙率的大小反映了散粒材料的颗粒互相填充的致密
16、程度。空隙率可作为控制混凝土骨料级配与计算含砂率的依据。00000011VVVVVP第三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材料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一、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1. . 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与水接触时,有些材料能被水润湿,而有些材料则不能被水润湿,对这两种现象来说,前者为亲水性,后者为憎水性。材料具有亲水性或憎水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材料的分子结构。亲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亲合力,大于水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反之,憎水性材料与水分子之间的亲合力,小于水分子本身之间的内聚力。|工程实际中,材料是亲水性或憎水性,通常以润湿角的大小划分,润湿角为在材料、水和空气的交点处,沿水滴
17、表面的切线与水和固体接触面所成的夹角。其中润湿角愈小,表明材料愈易被水润湿。当材料的润湿角 时,为亲水性材料;当材料的润湿角 时,为憎水性材料。水在亲水性材料表面可以铺展开,且能通过毛细管作用自动将水吸入材料内部;水在憎水性材料表面不仅不能铺展开,而且水分不能渗入材料的毛细管中,见图1-1图11 材料润湿示意图()亲水性材料;()憎水性材料2.材料的吸水性材料的吸水性材料能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材料的吸水性。吸水的大小以吸水率来表示。2.1 .1 质量吸水率质量吸水率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量占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质量百分比,并以m 表示。质量吸水率m 的计算公式为:%100ggbm
18、mmmW2.2 .2 体积吸水率体积吸水率体积吸水率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所吸水的体积占材料自然体积的百分率,并以W表示。体积吸水率W的计算公式为: %10010WgbvVmmWg|材料的吸水率与其孔隙率有关,更与其孔特征有关。因为水分是通过材料的开口孔吸入并经过连通孔渗入内部的。材料内与外界连通的细微孔隙愈多,其吸水率就愈大。|3. . 材料的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是指材料在潮湿空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质。干燥的材料处在较潮湿的空气中时,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当较潮湿的材料处在较干燥的空气中时,便会向空气中放出水分。前者是材料的吸湿过程,后者是材料的干燥过程。由此可见,在空气中,某一材料
19、的含水多少是随空气的湿度变化的。|材料在任一条件下含水的多少称为材料的含水率,并以h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100ggshmmmW|显然,材料的含水率受所处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影响。当空气中湿度在较长时间内稳定时,材料的吸湿和干燥过程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材料的含水率保持不变,其含水率叫作材料的平衡含水率。4. . 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材料的耐水性是指材料长期在饱和水的作用下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质。衡量材料耐水性的指标是材料的软化系数KR:gbRffK式中 KR 材料的软化系数 fb 材料吸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fg 材料在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MPa) 软化系数反映了材料饱水
20、后强度降低的程度,是材料吸水后性质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一般材料吸水后,水分会分散在材料内微粒的表面,削弱其内部结合力,强度则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材料内含有可溶性物质时(如石膏、石灰等),吸入的水还可能溶解部分物质,造成强度的严重降低。|材料耐水性限制了材料的使用环境,软化系数小的材料耐水性差,其使用环境尤其受到限制。软化系数的波动范围在0至1之间。工程中通常将 0.85的材料称为耐水性材料,可以用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工程。用于一般受潮较轻或次要的工程部位时,材料软化系数也不得小于0.75 。|5. . 抗冻性抗冻性材料吸水后,在负温作用条件下,水在材料毛细孔内冻结成冰,体积膨涨所产生的冻胀
21、压力造成材料的内应力,会使材料遭到局部破坏。随着冻融循环的反复,材料的破坏作用逐步加剧,这种破坏称为冻融破坏。抗冻性是指材料在吸水饱和状态下,能经受反复冻融循环作用而不破坏,强度也不显著降低的性能。|抗冻性以试件在冻融后的质量损失、外形变化或强度降低不超过一定限度时所能经受的冻融循环次数来表示,或称为抗冻等级。材料的抗冻等级可分为15、25、50、100、200等,分别表示此材料可承受15次、25次、50次、100次、200次的冻融循环。材料的抗冻性与材料的强度、孔结构、耐水性和吸水饱和程度有关。6. . 材料的抗渗性材料的抗渗性抗渗性是材料在压力水作用下抵抗水渗透的性能。土木建筑工程中许多材
22、料常含有孔隙、孔洞或其它缺陷,当材料两侧的水压差较高时,水可能从高压侧通过内部的孔隙、孔洞或其它缺陷渗透到低压侧。这种压力水的渗透,不仅会影响工程的使用,而且渗入的水还会带入能腐蚀材料的介质,或将材料内的某些成分带出,造成材料的破坏。|6.1 .1 渗透系数渗透系数材料的渗透系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AtHQdK 式中K渗透系数, (cm / h);Q渗水量, (cm3 )A 渗水面积, (cm2 )H 材料两侧的水压差,(cm)d 试件厚度 (cm)t 渗水时间 (h)材料的渗透系数越小,说明材料的抗渗性越强。|6.2 .2 抗渗等级抗渗等级材料的抗渗等级是指用标准方法进行透水试验时,材料标准试
23、件在透水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并以字母P及可承受的水压力(以0.1MPa为单位)来表示抗渗等级。|如P4、P6、P8、P10等,表示试件能承受逐步增高至0.4MPa、0.6MPa、0.8MPa、1.0MPa的水压而不渗透。|二. . 材料的热工性质材料的热工性质1. 1. 导热性导热性当材料两面存在温度差时,热量从材料一面通过材料传导至另一面的性质,称为材料的导热性。导热性用导热系数 表示。导热系数的定义和计算式如下所示:)(12ttFZQd 在物理意义上,导热系数为单位厚度(1m)的材料、两面温度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1s)内通过单位面积(1)的热量。|2. 2. 热容量和比热热容量和比热
24、材料在受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材料的热容量。单位质量材料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热容量系数或比热。比热的计算式如下所示:)(12ttmQC热容量)3. 3. 热阻和传热系数热阻和传热系数 热阻是材料层(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抵抗热流通过的能力,热阻的定义及计算式为: /式中 材料层热阻,(m2K)/W; 材料层厚度,; 材料的导热系数,(K) 热阻的倒数称为材料层(墙体或其它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传热系数是指材料两面温度差为1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4. 4. 材料的温度变形性材料的温度变形性材料的温度变形是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材料的体积变化。除个别材料
25、以外,多数材料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温度下降时体积收缩。这种变化表现在单向尺寸时,为线膨胀或线收缩,相应的技术指标为线膨胀系数()。|材料的单向线膨胀量或线收缩量计算公式为:L =(t2 - t1) L式中L-线膨胀或线收缩量 (mm 或 cm)(t2-t1)-材料升(降)温前后的温度差()-材料在常温下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L-材料原来的长度(或)第四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1. 1. 材料的强度材料的强度材料的强度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通常情况下,材料内部的应力多由外力(或荷载)作用而引起,随着外力增加,应力也随之增大,直至应力超过材料内部质点所能抵抗的极限,即强度极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