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城市社会学-第五章城市人口ppt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513044
  • 上传时间:2022-04-28
  • 格式:PPT
  • 页数:121
  • 大小:3.4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社会学-第五章城市人口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城市社会学 第五 城市人口 ppt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城市人口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人口概念城市人口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人口的特点城市人口的特点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分类城市人口的分类 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人口动态城市人口动态 第五节第五节 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 第六节第六节 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相互关系分析 总的来看: 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 其次是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29; 最低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20。 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很多,在工业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营养和卫生条件是其重要条件。在工业

    2、发达国家,医药卫生条件有很大改善,有些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基本已被控制,因此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某些社会性原因,如交通事故在死亡率中所占的比率有所上升。 我国人口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如1930年出生率为38,死亡率为33,自然增长率仅5; 2、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如1965年出生率为37.88,死亡率为9.50,自然增长率为28.38; 3、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由于70年代末我国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生育意识的变化和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这一阶段中,1985年出生率为21.04,死亡率为6.78,自然增长率为1

    3、4.26。1993年出生率为18.09,死亡率为6.64,自然增长率为11.45。 附:2000年人口普查分地区出生婴儿性别比 北 京:110.56 天 津:112.51 河 北:113.43 山 西:112.52 内蒙古:108.45 辽 宁:112.83 吉 林:111.23 黑龙江:109.71 上 海:110.64 江 苏:116.51 浙 江:113.86 安 徽:127.85 福 建:117.93 江 西:114.74 山 东:112.17 河 南:118.46 湖 北:128.18 湖 南:126.16 广 东:130.30 广 西:125.55 海 南:135.64 重 庆:1

    4、15.13 四 川:116.01 贵 州:107.03 云 南:108.71 西 藏:102.73 陕 西:122.10 甘 肃:114.82 青 海:110.35 宁 夏:108.79 新 疆:106.12 影响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出生婴儿性别比例、男女分龄死亡率差异、移民的性别选择性,以及战争、城乡差别等政治、经济因素。性别是人口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性别构成直接影响结婚率、妇女生育率和死亡率水平。性别比例失调导致较低的结婚率和人口出生率。性别构成与经济发展、劳动力供应、就业安排等也有密切关系,因不少行业具有较高的性别选择性。此外,性别比例平衡还是维持社会安定和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

    5、。 一、出现选择男女比例失调问题的症结还在于百姓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以男性劳动力为主,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三、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 一、对独女户家庭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对于城镇只生一胎并且是女胎的居民给予特殊补助。 二、严惩私自鉴别胎儿性别的医生、医院。 三、在广大家庭中开展“关爱母亲”的教育。 四、在社会中广泛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影响因素: 城市人口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 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居住在城市规划区域建成区内的一切人口,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切人口,从事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在中国等活动,享受着城市公共设施。在中

    6、国特定为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特定为居住在城市范围内并持有城市户口的人口。口的人口。 1、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不利于现代国家公民权利的实现迁徙自由 。 2、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人民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3、户籍制度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 4、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城市化进程 。 5、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产生了一些腐败现象。 大城市户籍破冰 2008年6月30日上午,浦东新区人事局副局长黄钟正式对外发布:浦东将建立“绿色通道”,为优秀人才优先解决户籍。“以后居住证将有条件转成户口。” 城市人口结构城市人口结构(structure):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一

    7、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文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化、民族等因素的构成状况。 l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年龄等城市人口自然结构,如性别、年龄等;l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民族、家庭、文城市人口社会结构,如民族、家庭、文化、宗教、职业、经济收入结构等。化、宗教、职业、经济收入结构等。 研究城市人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城市人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对分析城市人口再生产规律,预测城市人对分析城市人口再生产规律,预测城市人口变化前景,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口变化前景,研究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状况都有重要意义。治状况都有重要意义。例如,职业结构 城市中从事各种劳动的从业人口

    8、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中的分布比例,称为职业结构。它反映城市的性质、职能等社会经济特点。 影响城市人口结构的因素?影响城市人口结构的因素? 人口的出生死亡 生产力 自然条件 政策 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因素影响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因素影响 据民政部对城市居民委员会问卷调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出现三个比较明显的变动趋势: 一是人口老龄化, 二是“无单位归属人员”日益增加, 三是外来人口大量增加。 一、城市人口数量一、城市人口数量l 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个体数,含固定人口总数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个体数,含固定人口总数和流动人口总数。和流动人口总数。l 城市人口的数量是不断的变化的,由人口的出城市人口的数量是不断

    9、的变化的,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四个参数决定。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四个参数决定。Nt+1=Nt+B-D+I-ENt是时间是时间t的人口数量的人口数量; Nt+1是是1个时期后人口数量个时期后人口数量; B.D.I.E分别是在时间分别是在时间t和和t+1期间出生期间出生(born)、死亡、死亡(decease)、迁入、迁入(immigrate)、迁出、迁出(emigrate)的个的个体数。体数。二、二、 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l 反映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反映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l 一般将人口划分成:托幼年龄、

    10、中小学年龄、一般将人口划分成:托幼年龄、中小学年龄、劳动年龄和老龄;或:幼龄、中龄和老龄。劳动年龄和老龄;或:幼龄、中龄和老龄。l 人口年龄结构模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人口年龄结构模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型老龄级老龄级 中龄级中龄级 幼龄级幼龄级 人口老龄化 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本世纪后期

    11、,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而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 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

    12、口老龄化问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三、三、 城市人口性比城市人口性比l 人口总数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人口总数某个龄级的个体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l 城市人口性别构成城市人口性别构成(sex structure of urban population)是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城市人口自然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 四、四、 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一)城市人口密度(一)城市人口密度(urban population density)l 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城市人口密度:指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居住的人口数。(二)城市人口过密化(二)城

    13、市人口过密化l 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超过合理密度的状态,是城市人口密度过大,超过合理密度的状态,是人口在城市过度集中的表现人口在城市过度集中的表现.五五、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distribution)l 城市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城市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 (一)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l 人口在地理空间改变居住地的移动。人口在地理空间改变居住地的移动。(二)人口城市化(二)人口城市化l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农村人口就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化和集中。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农村人口就地转化。地转化。(三)人口城市规划(三)人口城市规划l 以人口为主体对

    14、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一种方法。以人口为主体对城市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一种方法。(四)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四)城市人口的分布格局l关于人口在城市中的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关于人口在城市中的水平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 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散式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散式分布。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根本上是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是否适应的问题。根本上是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是否适应的问题。一、城市物质生产方式决定城市人口结构。一、城市物质生产方式决定城市人口结构。二、城市人口结构二、城市人口结构人口问题影响

    15、城市发展。人口问题影响城市发展。 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老龄化,是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界限的一种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一定界限的一种人口现象。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及人口现象。按照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及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统计方法,60岁以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总人口上的人称为老年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的比例在10%以上的地区或城市称之以上的地区或城市称之为为“老龄型地区老龄型地区”或或“老龄型城市老龄型城市”。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人口的特点城市人口的特点1、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城市人口数量多、密度大。2、城市

    16、人口流动频繁、迅速。、城市人口流动频繁、迅速。 3、城市人口异质性强、差别大。、城市人口异质性强、差别大。 4、城市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城市人口的增长是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的结合,以机械增长为主。的结合,以机械增长为主。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人口的分类城市人口的分类一、城市人口的服务结构分类一、城市人口的服务结构分类l 分为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托养人口三大三大类。类。城市基本人口城市基本人口 城市中为外地服务的厂矿、机关和学校的职工人数。 (1)产品主要供外地消费的工业企业和手工业部门的职工;(2)对外交通运输和电讯部门的职工;(3)基本建设部门中的勘

    17、察、设计、建筑、安装等单位的职工;(4)非市属行政、经济管理机关和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5)高等院校及中等专科学校的师生员工;(6)非市属文化、艺术、科学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7)非市属的休疗养机构的工作人员;(8)其他非市属单位的职工。 被扶养人口被扶养人口 城市中未到劳动年龄的和已丧失了劳动能力而需扶养的人口。 主要包括: 116岁以下未成年人口和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退离休职工; 2尚在劳动年龄但已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 3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 总负担系数被抚养人口15-64岁人口100 二、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分类二、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分类(employment structure)l 城

    18、市人口职业结构: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劳动人口在各个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部门所占的比例。l 分为分为生产性劳动人口生产性劳动人口; 非生产性劳动人口非生产性劳动人口; 非劳动人口。非劳动人口。三、城市人口三、城市人口 文化结构分类文化结构分类l 根据文化构成分类,一般分为七岁上学前、根据文化构成分类,一般分为七岁上学前、文盲、小学学历、中学学历和大学学历五大文盲、小学学历、中学学历和大学学历五大类。类。 四、城市人口四、城市人口 民族结构分类民族结构分类l 指根据民族结构的特征进行的分类。指根据民族结构的特征进行的分类。第四节第四节 城市人口动态城市人口动态一、城市人口规模一、城

    19、市人口规模(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l 净增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净增人口数与总人口数之比。l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年内出生人口-年内死亡人口年内死亡人口)/年人口年人口))*1000l 或自然增长率或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死亡率(二)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二)城市人口机械增长率l 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差数。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差数。l 机械增长率机械增长率=(某一时间迁入人口数(某一时间迁入人口数-迁出人口迁出人口数)数)/该时间平均人口数)该时间平均人口数)*1000(三)人口环境容量观(三)人口环境容量观 一个国家或地区

    20、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制约因素 (1)城市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城市环境容量中最基本的因素,它包括地质、地形、水文及水文地质、气候、矿藏、动植物等条件的状况及特征。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容易使人们轻视自然条件在城市环境容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其基本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2)城市现状条件:城市的各项物质要素的现有构成状况对城市发展建设及人们的活动都有一定的容许限度。这方面的条件包括工业、仓库、生活居住、公共建筑、城市基础设施、郊

    21、区供应等综合起来的现状城市用地容量。在城市现状条件中,城市基础设施即能源、交通运输、通讯、给排水等方面建设是社会物质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基础设施的容量对整个城市环境容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3)经济技术条件:城市拥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对城市发展规模也提出容许限度。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经济技术条件越雄厚,它所拥有的改造城市环境的能力就越大。 (4)历史文化条件等方面:城市中历史文化条件都会对城市环境容量产生影响。现代化进程对历史文化的“侵扰”,促使人们愈加强烈地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条件对城市环境容量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1、 乐观论乐观论l以苏联某些学者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地以苏

    22、联某些学者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地球能够维持的人口要比球能够维持的人口要比21世纪初将在地球世纪初将在地球上生存的人口数量高度得多,个别人断言,上生存的人口数量高度得多,个别人断言,地球可以养育地球可以养育500亿人口。亿人口。l 主要观点:主要观点: 地球陆地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地球陆地还有大量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人类对海洋资源,包括海底和海水资源的开发人类对海洋资源,包括海底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是合理和优化环境的基础,高度发达的经济条件是合理和优化环境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都是暂时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都是暂时的; 科学技术正

    23、以跳跃速度发展。科学技术正以跳跃速度发展。2 2、悲观论、悲观论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污染、毁林、草原退化、沙漠生态系统的退化,如污染、毁林、草原退化、沙漠化,自然资源的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繁等;化,自然资源的短缺、气候变异,灾害频繁等;即使人口规模不再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仍将快速即使人口规模不再增长,但人均消费水平仍将快速上升,资源耗用量扩大;上升,资源耗用量扩大;人类只是地球上生物群中的一种,人类不能只是保人类只是地球上生物群中的一种,人类不能只是保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为其他生物保留证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还必须为其他生物保留和创造适合于它们生存和维持某种程度繁荣的条件。和创造

    24、适合于它们生存和维持某种程度繁荣的条件。3 3、辨证观、辨证观l 人口必须控制,否则将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人口必须控制,否则将加重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给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过失衡,给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因此,过于乐观不是科学的态度。于乐观不是科学的态度。l 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人口环境但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人口环境容量也会迅速扩大。因此,过于悲观也不是科容量也会迅速扩大。因此,过于悲观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学的态度。 对于中国的人口环境容量的问题,许多学者做过研究. 马寅初先生早在1957年就提出中国适合的人口数量为7-8亿; 同年孙本文教授也从当时中国粮食生产水平和

    25、劳动就业中国粮食生产水平和劳动就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同的看法. 田雪原,陈玉光(1980)从就业角度就业角度研究了中国适宜人口数量,认为100年后中国经济适宜度人口数量应在6.5-7.0亿之间. 胡宝生等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多目标决策方法,选择社会,经济,资源等20多个因素进行可能度和满意度的分析,提出中国100年后人口应该保持在7-10亿为好. 宋健等也从食品和淡水资源食品和淡水资源的角度出发,估算中国100后人口适宜度人口数量应该保持在7亿或7亿以下,若按发展中国家平均用水标准,则应该控制在6.3-6.5亿之间. 根据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我国人口的环境容量应该在6.5-8.0亿之间 1

    26、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第五节 城市流动人口和人口迁居一、一、 城市流动人口概念城市流动人口概念在城市中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的外地人口;在城市中从事短期、季节性工作的外地人口;到城市旅游、出差、探亲、借读、就学人口。到城市旅游、出差、探亲、借读、就学人口。 二、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关系二、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关系 暂住人口大多从事建筑施工、集贸商贩、保姆、暂住人口大多从事建筑施工、集贸商贩、保姆、修理工等经济活动,填补了一些城市人不愿问津修理

    27、工等经济活动,填补了一些城市人不愿问津的脏、苦、累、差的就业岗位,构成了城市运行、的脏、苦、累、差的就业岗位,构成了城市运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反过来农村到城市的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反过来农村到城市的暂住人口都需要城市提供衣食住行,城市生态规暂住人口都需要城市提供衣食住行,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划与建设必须考虑到他们的需求。三、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征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特征在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出现过交通拥挤、住在城市人口增长过程中,出现过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政府利房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实现了城市人口稳定有序的增长

    28、。用行政手段,实现了城市人口稳定有序的增长。归功于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以及与归功于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之相适应的各种管理制度。但限制迁移政策对人口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但限制迁移政策对人口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 (1)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口城市化滞)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后于工业化。 (2)割裂了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与人口从)割裂了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必然联系,影响了城市聚集效益农村向城市迁移的必然联系,影

    29、响了城市聚集效益的充分发挥。的充分发挥。 (3)妨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妨碍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造成一方面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岗位空缺。造成一方面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岗位空缺。 但民工盲目无序流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它社会问题还有:违反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损害环境等。四、城市人口迁居四、城市人口迁居(residential mobility) 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城市中以住宅位置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地域范围的人口移动

    30、。也称城市内的迁移域范围的人口移动。也称城市内的迁移(interurban migration)。 (一)(一) 60s中期以前的人口迁居中期以前的人口迁居l 大量低收入流动人口移入城市,可能向城市中心大量低收入流动人口移入城市,可能向城市中心区聚集,迫使其他人向外移动,开始入侵和演替区聚集,迫使其他人向外移动,开始入侵和演替过程;同时高级住户不满意现有住宅而移向新住过程;同时高级住户不满意现有住宅而移向新住宅,并引起低级住户的移动;还有一些人的迁居宅,并引起低级住户的移动;还有一些人的迁居是因为结婚、生子、年老等对住宅空间产生特定是因为结婚、生子、年老等对住宅空间产生特定需求所致,但所有这些

    31、移动都要受个人经济状况需求所致,但所有这些移动都要受个人经济状况以及工作地点的制约。以及工作地点的制约。(二)(二)6060s s中期以后中期以后l 决定迁居是内、外压力作用的结果。决定迁居是内、外压力作用的结果。内部压力内部压力: : 住户的需求与期望。住户的需求与期望。外部压力外部压力: : 住宅与环境特征住宅与环境特征. .(住宅大小与质(住宅大小与质量、邻里、相对位置)。量、邻里、相对位置)。l内外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发生迁居。内外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发生迁居。 五、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五、中国城市人口迁居基本原因(一)(一) 迁居者本身迁居者本身内部因素内部因素1迁居者的

    32、需求,包括住宅需求和住宅区需求(上下迁居者的需求,包括住宅需求和住宅区需求(上下班、环境等)两方面。班、环境等)两方面。2迁居者文化心理。(浦西的床和浦东的房)迁居者文化心理。(浦西的床和浦东的房)(二)(二)外界的影响外界的影响1社区环境的影响社区环境的影响2城市规划与建设(深圳没有好大学,如何安心工作)城市规划与建设(深圳没有好大学,如何安心工作)3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经济发展与住宅建设4人口政策(生育政策、劳动政策、户籍政策)人口政策(生育政策、劳动政策、户籍政策)5土地制度(地价的变化)土地制度(地价的变化)6. 住房政策(租、补贴、买卖)住房政策(租、补贴、买卖)我国城市人口迁居的特征

    33、 第一,目前我国大城市人口迁居呈短距离、蔓延式向外扩散,有别于西方国家以汽车为交通工具人口向郊区远距离扩散的郊区化。 第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绝大多数居民无经济实力在住房市场中自由选择住房,因而,中国的人口迁居以被动的迁居为主,其中以单位分房占重要地位。 第三,单位分房中以户主的工作年限、职务、职称为主要依据,因而住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引起的迁居在中国较普遍。中国不存在西方城市因外来移民入侵和种族原因引起的迁居。 第四,影响人口迁因的因素在改革前后发生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后,迁出地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以及迁入地的拉力都比改革开放前大大增强,而限制因素有的消失、有的减弱,人口迁居的可能性大大

    34、增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成员的成长、大量新家庭的形成和户主职位变动是引起迁居的内在原因;新区建设、旧城改造是引起迁居的直接外在原因,而这种外在原因源于包括土地有偿使用、住房制度改革、劳动制度改革在内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习 题 1 1、中国城市人口有几种含义?、中国城市人口有几种含义? 2 2、中国长期实施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中国长期实施的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划分为城市和农移的政策,把中国的经济、社会划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大截然不同的板块,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村两大截然不同的板块,把国民划分为城市居民和乡村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人口城市化和乡村农民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对人口城市化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响? 3 3、如何理解城市人口迁居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城市人口迁居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城市社会学-第五章城市人口ppt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1304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