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的热处理(推荐)[66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钢的热处理(推荐)[66页]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66页 热处理 推荐 66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l 热处理的基本概念l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l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l 钢的退火与正火l 钢的淬火与回火l 钢的表面热处理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原理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钢铁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机械制造业钢铁材料是工程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在机械制造业中的比例达到中的比例达到90%90%左右,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比例达到左右,在汽车制造业中的比例达到70%70%,在,在其他制造业中也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其他制造业中也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改善钢铁材料性能的途径:改善钢铁材料性能的途径:l 合金化合金化(AlloyingAlloying)通过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调整钢的化学成分,
2、从而获得优良的性能。l 热处理热处理(Heat TreatmentHeat Treatment)将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优良的性能。第一节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热处理的基本概念一、热处理的定义一、热处理的定义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加加热热保温保温冷冷 却却临界温度临界温度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时间时间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温度
3、温度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l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热处理的三大要素加热加热( Heating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保温保温(HoldingHolding) 目的是保证工件烧透,并防止脱碳和氧化等。目的是保证工件烧透,并防止脱碳和氧化等。冷却冷却(CoolingCooling) 目的是使奥氏体转变为不同的组织。目的是使奥氏体转变为不同的组织。l 热处理后的组织热处理后的组织加热、保温后的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根据冷却速度的不同加热、保温后的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根据冷却速度的不同将转变成不同的组织。不同
4、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将转变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l 热处理的特点热处理的特点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仅改变钢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改变热处理不改变工件的形状,仅改变钢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改变钢的性能。钢的性能。l 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 提高工件质量,延长工件寿命。提高工件质量,延长工件寿命。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冷却
5、过程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冷却过程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普通热处理普通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整体热处理) )退火退火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化学热处理表面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其他热处理其他热处理控制气氛热处理控制气氛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真空热处理形变热处理形变热处理三、热处理的类型三、热处理的类型1.1.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正火正火淬火淬火回火回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渗碳渗碳渗氮(氮化)
6、渗氮(氮化)碳氮共渗碳氮共渗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2.2.按热处理在工件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类按热处理在工件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分类预备热处理: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或热处理作准备为随后的加工或热处理作准备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需的力学性能赋予工件所需的力学性能毛坯毛坯(锻件)(锻件)预备热处理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退火、正火)机加工机加工(车削)(车削)最终热处理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淬火、回火)精加工精加工(磨削)(磨削)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路线:零件的典型加工工艺路
7、线:A A1 1A A3 3A AcmcmA Ac1c1A Ar1r1A Ac3c3A Ar3r3A ArcmrcmA Accmccm四、钢的临界转变温度四、钢的临界转变温度(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els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els)w wC C(% %)温度温度S SP PG GE EQ QFeFeFeFe3 3C C相图的共析转变部分相图的共析转变部分钢的临界转变温度是钢在热钢的临界转变温度是钢在热处理时制定加热、保温、冷处理时制定加热、保温、冷却工艺的重要依据,由铁碳却工艺的重要依据,由铁碳合金相图确定。合金相图确定。钢的实
8、际临钢的实际临界转变温度总是滞后于理论界转变温度总是滞后于理论临界转变温度临界转变温度, ,即加热时需即加热时需要过热,冷却时需要过冷。要过热,冷却时需要过冷。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热处理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第二节钢在加热时的转变两种加热方式:两种加热方式: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加热热保温保温冷冷 却却A Ac1c1时时 间间加热钢的两种方式加热钢的两种方式温温 度度细小的奥氏体组织。该过程又称为钢的奥氏体化细小的奥氏体组织。该过程又称为钢的奥氏体化(AustenitizingAustenitizing)。第第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温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
9、温度度A Ac1c1以上,一定有组织转变,是以上,一定有组织转变,是一种相变过程。一种相变过程。第第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温种加热方式发生在临界温度度A Ac1c1以下,不一定有组织转变。以下,不一定有组织转变。加热的目的:加热的目的:本节介绍第本节介绍第种加热过程,目种加热过程,目的是使钢从室温组织(如珠光体)的是使钢从室温组织(如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即获得均匀转变为奥氏体,即获得均匀相变相变(Phase TransformationPhase Transformation):材料中的一种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材料中的一种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加加热热保温保温冷
10、冷 却却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一、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以共析钢为例:以共析钢为例: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固态相变过程,是铁素体奥氏体的形成是一个形核和长大的固态相变过程,是铁素体(F)(F)向奥氏向奥氏体体(A)(A)的晶格改组,渗碳体的晶格改组,渗碳体(Fe(Fe3 3C)C)溶入奥氏体中,以及碳溶入奥氏体中,以及碳(C)(C)在奥氏体在奥氏体中扩散的过程。中扩散的过程。共析钢奥氏体化的四个基本过程:共析钢奥氏体化的四个基本过程: 奥氏体的形核奥氏体的形核 奥氏体的长大奥氏体的长大 残余渗碳体的溶解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
11、时的转变1.1.奥氏体的形核奥氏体的形核 A A晶核优先在晶核优先在F/FeF/Fe3 3C C相界处形成。相界处形成。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6.2 6.2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形核需要形核需要3 3个起伏,即个起伏,即能量起伏能量起伏、结构起伏结构起伏、成分(浓度)起伏成分(浓度)起伏, ,在晶界处容易满足这在晶界处容易满足这3 3个个起伏。起伏。相界处晶格畸变较大,能量较高,有利相界处晶格畸变较大,能量较高,有利于获得于获得A A形核所需的能量要求。形核所需的能量要求。相界处晶格畸变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相界处晶格畸变较大,原子排列不规则,有利于获得奥氏体的有利于获得奥氏体的fcc
12、fcc结构要求。结构要求。相界处碳浓度相差较大,有利于获得相界处碳浓度相差较大,有利于获得A A形形核所需的碳浓度要求。核所需的碳浓度要求。F FA A形核形核FeFe3 3C CA A2.2.奥氏体的长大奥氏体的长大A A晶核形成后晶核形成后, ,将通过将通过FAFA转变和转变和FeFe3 3C C溶入溶入A A的过程不断长大。的过程不断长大。A A形核后,由于形核后,由于A A与与FeFe3 3C C相界处存在碳浓相界处存在碳浓度梯度,将引起度梯度,将引起A A中中C C的扩散。通过的扩散。通过FeFe原子原子和和C C原子的扩散、原子的扩散、FeFe原子的晶格由原子的晶格由bccbcc转
13、变转变为为fccfcc,A A不断向不断向F F和和FeFe3 3C C两侧扩展长大两侧扩展长大, ,直直至至F F完全消失。完全消失。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FeFe3 3C CF FA AA A长大长大3.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残余渗碳体的溶解FeFe3 3C C的溶解落后于的溶解落后于FAFA转变,残留转变,残留FeFe3 3C C将继续溶入将继续溶入A A中。中。在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中,在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中,F F比比FeFe3 3C C先先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留未消失,因此奥氏体形成之后,还残留未溶的溶的FeFe3 3C C。这些残余。这些残余FeFe3 3
14、C C将随着时间的将随着时间的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氏体,直至全延长,继续不断地溶入奥氏体,直至全部消失。部消失。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未溶未溶FeFe3 3C CA A残余残余FeFe3 3C C的溶解的溶解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A A成分的均匀化成分的均匀化A A4.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残余残余FeFe3 3C C溶解完成后溶解完成后,A,A成分极不均匀。最成分极不均匀。最终通过终通过C C原子的扩散,奥氏体的成分达到原子的扩散,奥氏体的成分达到均匀一致。均匀一致。残留的残留的FeFe3 3C C全部溶入全部溶入A A后后,
15、,原先是原先是FeFe3 3C C的地的地方碳浓度高方碳浓度高, ,原先是原先是F F的地方碳浓度低,必的地方碳浓度低,必须继续保温,通过须继续保温,通过C C原子的扩散,使原子的扩散,使A A成分成分均匀化。均匀化。 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钢在加热时的转变F F奥氏体的形核奥氏体的形核FeFe3 3C CA AFeFe3 3C CF FA A奥氏体的长大奥氏体的长大未溶未溶FeFe3 3C CA A残余渗碳体的溶解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A A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过程第三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第三节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两种冷却方式:两种冷却方
16、式: 等温冷却等温冷却(Isothermal CoolingIsothermal Cooling) 将将A A快速冷至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使快速冷至临界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使A A在该温度下转变成其他组在该温度下转变成其他组织,然后再冷却至室温。织,然后再冷却至室温。 连续冷却连续冷却(Continuous CoolingContinuous Cooling) A A在逐渐降温至室温的过程中转变成其他组织。在逐渐降温至室温的过程中转变成其他组织。 钢的热处理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保温保温连连 续续 冷冷 却却临界温度临界温度等等 温温 冷冷 却却时间时间温度温度 加加热热一、过冷奥氏
17、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UndercoolingUndercooling Austenite Austenite):被过冷至临界温度以下、在热力学上不稳定、即将发生分解(即奥氏被过冷至临界温度以下、在热力学上不稳定、即将发生分解(即奥氏体转变为其他组织)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体转变为其他组织)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钢的热处理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保温保温A A r r1 1时间时间温度温度 加加热热( (稳定的稳定的) )奥氏体奥氏体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 珠光体珠光体(Pearl
18、itePearlite) 符号:符号:P P 过冷奥氏体以缓慢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或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过冷奥氏体以缓慢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或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的高温范围内等温,将转变成珠光体。度以下的高温范围内等温,将转变成珠光体。 典型的冷却方式:典型的冷却方式:炉冷(退火)炉冷(退火)珠光体相比马氏体和贝氏体,其强度和硬度较低。珠光体相比马氏体和贝氏体,其强度和硬度较低。 马氏体马氏体(MartensiteMartensite) 符号:符号:M M过冷奥氏体以极快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将转变成马氏体。过冷奥氏体以极快的冷却速度冷却至室温,将转变成马氏体。 典型的冷却方式:典型的冷
19、却方式:水冷或油冷(淬火)水冷或油冷(淬火) 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 贝氏体贝氏体(BainiteBainite) 符号:符号:B B 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的中温范围内等温,将转变成贝氏体。过冷奥氏体在临界温度以下的中温范围内等温,将转变成贝氏体。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贝氏体的强度和硬度介于珠光体和马氏体之间。 钢的热处理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在冷却时的转变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一、退火一、退火(AnnealingAnnealing)1.1.退火的定义退火的定义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 Ac1c1以上或以下温度,
20、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后缓慢冷却下来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2.2.退火的目的退火的目的调整硬度以便切削加工调整硬度以便切削加工适于机加工的硬度:适于机加工的硬度:HB170HB170230230。消除残余内应力消除残余内应力防止工件淬火时变形或开裂。防止工件淬火时变形或开裂。细化晶粒,改善组织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作组织准备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作组织准备获得粒(球)状珠光体。获得粒(球)状珠光体。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通常是随炉冷却通常是随炉冷却3.3.退火的种类退火的种类 第一类退火
21、:第一类退火:目的和作用:目的和作用:不以组织转变为目的,使钢的不平衡状态过渡到平衡状态。不以组织转变为目的,使钢的不平衡状态过渡到平衡状态。种类:种类: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第二类退火:第二类退火:目的和作用:目的和作用: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中的珠光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中的珠光体、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种类:种类: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
22、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l 完全退火完全退火(Complete Complete AnnealingAnnealing)工艺规范:工艺规范:加热温度:加热温度:A Ac3 c3 + 30+ 30 C C5050 C C。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亚共析成分的钢。亚共析成分的钢。保温保温时间时间温度温度 加加热热A Ac3c3600600 C C空空随随却却炉炉冷冷3030 C C5050 C C冷冷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l 等温退火等温退火(Isothermal Isothermal AnnealingAnnealing)工艺规范:工艺规范:加热温度:
23、加热温度:对对亚共析成分的钢,亚共析成分的钢,A Ac3 c3 + 30+ 30 C C5050 C C;对过共析成分的钢,对过共析成分的钢,A Ac1 c1 + 30+ 30 C C5050 C C。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亚共析钢、(尤其是)合金钢。亚共析钢、(尤其是)合金钢。保温保温时间时间温度温度 加加热热A Ac3c3或或A Ac1c1APAP转变温度区转变温度区等温等温3030 C C5050 C C空空冷冷特点:特点:大大缩短工件在大大缩短工件在炉内的时间。炉内的时间。临界温度临界温度l 球化退火球化退火(SpheriodizingSpheriodizing AnnealingAnn
24、ealing)工艺规范:工艺规范:加热温度:加热温度:A Ac1c1附近。附近。目的:目的:使钢中的渗碳体或碳化物球状化,以获得粒(球)状珠光体。使钢中的渗碳体或碳化物球状化,以获得粒(球)状珠光体。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共析成分和过共析成分的钢。共析成分和过共析成分的钢。l 扩散退火扩散退火(Diffusing Diffusing AnnealingAnnealing)又称为均匀化退火又称为均匀化退火(Homogenizing AnnealingHomogenizing Annealing)。工艺规范:工艺规范:加热温度:加热温度:略低于相图上的固相线。略低于相图上的固相线。目的:目的:消除偏
25、析。消除偏析。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钢的退火与正火二、正火二、正火(NormalizingNormalizing)1.1.正火的定义正火的定义正火是将钢加热至正火是将钢加热至A Ac3c3或或A Accmccm+ 30+ 30 C C5050 C C,保温后空冷以获得近于,保温后空冷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与退火相比,正火冷却速度快,得到较细的与退火相比,正火冷却速度快,得到较细的P P,强度和硬度也较高。,强度和硬度也较高。2.2.正火的目的正火的目的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正火的目的与退火基本相同。3.3.正火的应用正火的应用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