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2《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哲学]2《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马原 第二 认识 世界 改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学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点,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要点教学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是能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1、实践的构成、实践的构成 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实践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主体
3、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用的过程。实践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和认识活动的人。实践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具的程序和方法。2 2、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包括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包括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根本上是一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通过价值关系,根本上
4、是一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通过认识和实践活动,人类不断地改变自然界,自然界在人身认识和实践活动,人类不断地改变自然界,自然界在人身上留下痕迹,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双向对象上留下痕迹,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化的过程。 “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72022-4-26 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与客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与客认识关系:反映
5、与被反映的关系(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本质关系)体之间的本质关系) 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 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体中得到的美感。美感。82022-4-26 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为对象物。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 认识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反映对象的过认识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反映对象
6、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 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主体与客体的双向对象化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特点用的特点 第第一,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一,在认识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互作以以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信息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 第第二,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二,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主体既具既具有能动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性,又具有受动性,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 第第三,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7、,除了三,在认识系统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除了二者二者之间的之间的认识关系以外,还渗透和包含着主体和客体认识关系以外,还渗透和包含着主体和客体之间之间的价值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等多种关系。关系、审美关系等多种关系。102022-4-26(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亲口尝一尝。” 112022-4-26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们的认识活动总
8、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 “ “社会一旦有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向前进” ” 122022-4-26农牧业农牧业生产生产天文学天文学丈量土地丈量土地数学数学建筑、手工业建筑、手工业力学力学战争战争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生态科学生态科学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
9、义中国化的发展实践催生认识实践催生认识132022-4-26 2 2、实、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提,提高人的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许多人想知道如何。许多人想知道如何确定研究课题和怎样申报项目,为此出现了许多相关书籍和确定研究课题和怎样申报项目,为此出现了许多相关书籍和讲座报告。讲座报告。 实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动认识的发识的发展展。从结绳记事。从结绳记事算盘算盘电脑。电脑。14
10、2022-4-26 3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相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一切认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人的一切认识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识都是从直接
11、经验发源的,而直接经验则是人们亲身实践的产物。践的产物。152022-4-26 直接经验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间接经验 假假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如我能比别人望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膀上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系。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但每个人的认识又大量地来源经验,但每个人的认识又大量地来源于间接经验,即使是间接经验,对整于间接经验,即使是间接经验,对整个人类而言,仍是直接经验。个人类而言,仍是直接经验。162022-
12、4-26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照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观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
13、品格,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只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标准172022-4-26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心主义哲学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唯心主义哲学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把认识视为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从思发,把认识视为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想和感觉到物的
14、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 唯物主义哲学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唯物主义哲学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把认识视为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发,把认识视为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先验论和反映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先验论和反映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坚持认识的客观性。182022-4-26 古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主张,在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越经验、超越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人们的时空、永恒存在的理念世
15、界;人们的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经验是无法认识理念世界的;人们关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于理念世界的知识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的心灵之中的,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把它们以把它们“回忆回忆”起来。起来。192022-4-26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认识对象不能被我们认识或不能最认为,认识对象不能被我们认识或不能最终被我们认识的理论,否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否认终被我们认识的理论,否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否认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可靠性。这种观点不利于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客观性和可靠性。这种观点不利于科学的发展,并为信仰主义保留了地盘。科学的发展,并为信
16、仰主义保留了地盘。 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坚持可唯物主义都坚持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坚持可知论,只有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才坚持不可知论。知论,只有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才坚持不可知论。202022-4-26 英英国哲学家大卫国哲学家大卫 休谟认为,休谟认为,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我,我们没们没有理由断定感觉是对外界物有理由断定感觉是对外界物质对象的反映质对象的反映。人。人心中从来没有心中从来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只有感觉,而且什么别的东西,只有感觉,而且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人心也不能经验到这些感觉与物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是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外界物
17、是否存在?外界物又是怎样的?这否存在?外界物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我们都是不知道的。些问题我们都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休谟的“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休休 谟谟212022-4-26康德的康德的“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德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要形成认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要形成认识必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在之物刺激识必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在之物刺激我们的感官引起感觉;用先验的认识我们的感官引起感觉;用先验的认识形式来整理这些材料。时空和十二范形式来整理这些材料。时空和十二范畴就是这样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用时畴就是这样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用时空和十二范畴整理后的现象界就远离空和十二范畴整理后的现象界就远离了自在之物本身。因此
18、,我们的认识了自在之物本身。因此,我们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能被我们认识的。不可能被我们认识的。康康 德德222022-4-26 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只旧唯物主义离开社会实践,只从直观的客体一方从直观的客体一方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来说明认识的形成及其本质,把认识的产生简单地看作是主体接受对作是主体接受对象刺激的过程,忽视象刺激的过程,忽视认认识主识主体在认识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中的作用。 德德谟克里特的谟克里特的“影像影像说说” 古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事物都在
19、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产生了感觉,认为从感觉,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的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似的。 亚亚里士多德里士多德认为,人认为,人的感官就像蜡块,的感官就像蜡块,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它是以外物在蜡块上印下的痕迹就是感觉,它是以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德是否同外界物相符合为标准的。亚里士多德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虽然认为感官有认识能力,但这只是潜在的感觉,只有当
20、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感觉,只有当现实的感觉对象作用于感官时,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才可能产生现实的感觉。因此,人的认识过程中是被动的。程中是被动的。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蜡块说”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 洛克提洛克提出了出了 “ “白板说白板说”,认为人,认为人的心灵原就的心灵原就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好像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何观念,外界事物把它们的标记、形象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和名称刻在人脑这块白板上,就形成了我们的各种感觉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经验。约翰约翰 洛克
21、的洛克的“白板说白板说”(三)(三)马克思主马克思主义对旧认识论的超越义对旧认识论的超越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首先是反映论;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践观引入认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是唯 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度 统一。统一。 马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认识本认识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映关系,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
22、,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主客体的价值关系。红花红花!认认识的本质识的本质 认认识活识活动是动是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以主客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为基础和以础和以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内容的反映过程。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鬼从何来?鬼从何来?蛇!蛇!杯弓蛇影杯弓蛇影 认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统一。主体主体客体客体模写模写选择选择建构建构创造创造认识认识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一)从实践到认识1 1、从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 感感性认
23、识是人们在实践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级阶段。 感觉感觉是客观事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单的反映形式。硬硬!红红!甜甜!感性认感性认识形式之感觉识形式之感觉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知觉是对事物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苹果(知觉)= =红红+
24、 +甜甜+ +硬硬+ +感性认感性认识形式之知觉识形式之知觉 表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表象知觉知觉感性认感性认识形式之表象识形式之表象感性认识的特点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 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
25、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理性认识理性认识 概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如。如“人是能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 (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水果水果理性认理性认识形式之概念识形式之概念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思维形式。水果水果苹果是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理性认识形式之判断识形式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