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4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高考 地理 复习 专题 2.4 气压 和风 形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复习提问:复习提问:1 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2 2、如何判断出是高空还是低空、如何判断出是高空还是低空1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风是在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三力特点下形成的,三力特点具体如下表所示:具体如下表所示: 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方方向向垂直于等压线,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指向低压区与风向垂直,北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右偏
2、、南半球向左偏半球向左偏与风向相反与风向相反作作用用促使空气由高压促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区流向低压区,形成风,形成风,既影响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风速又影响风向促使风向偏离水促使风向偏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方向,只影响风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向不影响风速对风有阻碍作用,对风有阻碍作用,可减小风速,可减小风速,既既影响风速又影响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风向大大小小由由气压梯度决定气压梯度决定( (等压线疏则小,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密则大) )随随风速风速增大而增增大而增大;随大;随纬度升高纬度升高而增大而增大与与下垫面状况下垫面状况有有关关l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
3、候的影响。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1.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结合现实中的自然地理环境问题,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度,分析气候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2.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的形成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气压带、风带及气候类型的形成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是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3.3.区域认知:区域认知: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性识记区域的气候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性识记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类型及
4、气候特征。4.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设计季风形成的原因等模拟演示方案,并进一步借助实验室设计季风形成的原因等模拟演示方案,并进一步借助实验室环境,完成环境,完成“观测、记录实证数据,推理、论证、解释问题观测、记录实证数据,推理、论证、解释问题”等科学探究过等科学探究过程。程。与我国东南部同纬度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分布有全球最大的沙漠,而我国东南部降水丰沛,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这是为什么呢?激趣诱思激趣诱思1 1概念:概念:全球性全球性的的有规律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包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包括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括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低纬
5、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和季风环流。和季风环流。 2 2作用:作用:使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的使高低纬度之间和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以交热量和水汽得以交换换,促进了地球上的,促进了地球上的热量平衡和水平衡。热量平衡和水平衡。一、大气环流一、大气环流3 3、大气环流的形成、大气环流的形成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单圈环流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北半球低纬北半球低纬环流立体图环流立体图赤道赤道北纬北纬3030度度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赤道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低压高空北上气流高空北上气流
6、右偏成西南风右偏成西南风南风南风到北纬到北纬30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北纬北纬3030度形成度形成高压高压近地面气流右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偏成东北风被迫下沉被迫下沉北半球三圈环流立体图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03060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高纬环流高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低纬环流低纬环流极锋极锋90东东 北北 信信 风风 带带 西西 风风 带带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 带带气压带气压带风风 向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中
7、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上空(对流上空(对流层顶部)高层顶部)高中地理讲上、中地理讲上、下层气流运下层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动方向相反,而实际上上而实际上上下是相同的,下是相同的,为什么目前为什么目前尚无定论尚无定论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动力原因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二、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气压带分布规律气压带分布规律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风带分布规律风带分布规律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风总是由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南北半球对称分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近地面形成近地面形成7 7个气压带和个气压带和6 6个风带个风带气压带宽气压带宽1
8、010,风带宽,风带宽2020二、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二、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热力原因:热力原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温度低气压高。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 ,空气膨胀上升空气膨胀上升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 ,空气收缩下沉空气收缩下沉动力原因:动力原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沉,则气压高。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副极地低压带
9、: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抬升)而成。30600看下图,识别气压带和风带:看下图,识别气压带和风带: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南半球南半球中纬西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南半球南半球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南半球南半球中纬西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南半球南半球东北信风东北信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南半球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特别注意:特别注意:30 40 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40北半球北半球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冬季中纬西风冬季中纬西风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半球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中纬
10、西风中纬西风南半球南半球中纬西风中纬西风南半球南半球图示不同类型的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示不同类型的气压带、风带分布不同纬度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分布(春、秋分日时):哪些地区容易出现降雨?哪些地区不易降雨呢?哪些地区容易出现降雨?哪些地区不易降雨呢?气压带、风带的性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 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地表各地在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下,气流的运动方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形式,一是风带中风带中气流的气流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一是一是气压带气压带中气流的中气流的垂直运垂直运动动。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表所示:。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如下表所示: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风带分
11、布分布成因成因性质性质影响实例影响实例极地高气极地高气压带压带南北极南北极点附近点附近热力原因热力原因下沉下沉形成的形成的冷高压冷高压寒冷干寒冷干燥燥极地气候极地气候极地东极地东风带风带高纬度高纬度地区地区由极地高由极地高压压吹向低纬吹向低纬副极地低压副极地低压寒冷干寒冷干燥燥极地气候极地气候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风带分布分布成因成因性质性质影响实例影响实例副极地低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南、北纬南、北纬6060附附近近盛行西风盛行西风和极地东和极地东风的动力风的动力辐合抬升辐合抬升多锋面、多锋面、气旋,为气旋,为多雨带多雨带极锋的形极锋的形成,成,多气多气旋雨旋雨西风带西风带中纬度中纬度地区地区由
12、较低纬由较低纬度吹向较度吹向较高纬度高纬度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温带海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性气候的形成形成气压带、气压带、风带风带分布分布成因成因性质性质影响实例影响实例副热带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南、北回南、北回归线附近归线附近动力原因动力原因下沉下沉形成形成的高压的高压炎热干燥炎热干燥热带沙漠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气候的形成成信风带信风带低纬度低纬度地区地区由副热带由副热带高压吹向高压吹向赤道赤道一般较一般较干干燥燥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的干气候的干季,西亚、季,西亚、北非的沙北非的沙漠气候漠气候赤道低气赤道低气 压带压带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终年受热终年受热空气空气上升上升高温多雨高温多雨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
13、的形气候的形成成三三圈圈环环流流赤道低气压赤道低气压带带上升、湿润上升、湿润赤道雨林赤道雨林气候气候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气候气候热带沙漠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地中海气地中海气候候温带海洋温带海洋性气候性气候终年高终年高温多雨温多雨低纬信风带低纬信风带从高纬吹向低纬、从高纬吹向低纬、一般较干燥;沿一般较干燥;沿海迎风坡较湿润海迎风坡较湿润全年高全年高温、有温、有干湿两干湿两季季副热带高气副热带高气压带压带下沉、干燥下沉、干燥终年炎终年炎热少雨热少雨中纬度西风中纬度西风带带从低纬吹向高纬、从低纬吹向高纬、一般较湿润一般较湿润夏季热夏季热干、冬干、冬季温湿季温湿副极地低气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上升、湿润上升、湿润
14、终年温终年温和湿润和湿润位置位置所在气压带所在气压带年降水量多或少的年降水量多或少的原因原因年降水量年降水量赤道多雨带赤道多雨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终年上升气流旺盛,雨终年上升气流旺盛,雨量充沛量充沛20002000左右左右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少雨带副热带高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带气流下沉,干燥少雨气流下沉,干燥少雨200200以下以下温带多雨带温带多雨带副极地低气压副极地低气压带带气流上升,年降水量增气流上升,年降水量增多;南半球洋面广阔,多;南半球洋面广阔,降水比北半球多;多锋降水比北半球多;多锋面雨、气旋雨面雨、气旋雨50050010001000极地少雨带极地少雨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15、气流下沉,气温很低,气流下沉,气温很低,降水量极少降水量极少200200以下以下地球上的四个降水带地球上的四个降水带三三、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其移3. 3.假设假设“地表均一,地表均一,且且地球自转地球自转、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直射点移动” ” 40303040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盛行西风带规律规律夏季北移,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北半球)就全球而言:最明显就全球而言:最明显的是的是7 7月北移月北移,1,1月南移月南移气压带、风带会跟随气压带、风带
16、会跟随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化而南北移动( (幅度大约幅度大约1010左右左右) )。3.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就北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 -春分、秋分春分、秋分夏至夏至冬至冬至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移动的原因:移动的原因:移动规律:移动规律:移动幅度:移动幅度:移动的影响:移动的影响: 、 、 气候的形成受其影响。气压带和气候的形成受其影响。气压带
17、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风带交替控制形成 、 气候。气候。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季南移。5 50 0-10-100 0地中海地中海 热带草原热带草原 热带季风热带季风地中海地中海 热带草原热带草原注:赤道低压带注:赤道低压带和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称为无风带,它们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被称为无风带,它们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而移动。而不是纬度不是纬度0 0和和3030是无风带!是无风带!p 一、四步法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一、四步法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特征第一步,抓第一
18、步,抓“动力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突破气压带的形成(1)(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2)(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p 第二步,抓第二步,抓“偏转偏转”突破风带风向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9、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下图如下图) )p 第三步,抓第三步,抓“分布分布”突破位置判断突破位置判断(1)(1)记忆记忆看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纬线纬线0 0、3030、6060、9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压带。p (2)(2)辨别辨别看相间特点: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
20、带是相间分布。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p 第四步,抓第四步,抓“移动移动”突破季节影响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生季节变化。p (3)(3)判断判断看图形特点: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注意看清南北半球(注意看清南北半球(NSNS或自转或自转方向),再确定偏转的方向方向),再确定偏转
21、的方向【活动活动】 (1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简述述理由。理由。 (2 2)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夏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 简简述理由。述理由。 高压。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高压。冬季陆地比海洋降温快,气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温较低,形成冷高压 低压。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低压。夏季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气气温较高,形成热低压温较高,形成热低压 图图60 N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图图30 N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五五、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概念概念: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陆地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间
22、陆地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者接近相反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中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方向或者接近相反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季风环流。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注意:注意:季风不仅仅是指风向上有明显的的季节转换,而且两种季风各有不同季风不仅仅是指风向上有明显的的季节转换,而且两种季风各有不同的源地,气团属性有着本质差异,的源地,气团属性有着本质差异,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属性干冷,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属性干冷,夏季由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属性暖湿。海洋吹向陆地,属性暖湿。因而伴随着风向的转换,天气和气
23、候也发生相应因而伴随着风向的转换,天气和气候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的变化。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差异的的季节性变化引起,及差异的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动和和大地形的影响大地形的影响起加强作用。起加强作用。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亚洲东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亚洲南部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东北季风东北季风蒙古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印度低压印度低压亚洲低压亚洲低
24、压夏威夷夏威夷高压高压东南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东南信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季风环流2.swf风向风向原因原因性质性质源地源地冬季风冬季风夏季风夏季风 大范围风向随季节大范围风向随季节而变化而变化 的的现象。现象。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部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南部西北风西北风 东南风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质差异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蒙古蒙古- -西伯利西伯利亚亚西太西太平平洋副高洋副高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2.swf风向风向原因原因性质性质源地源地冬季风
25、冬季风夏季风夏季风东北风东北风 西南风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温暖湿润 蒙古蒙古- -西伯利亚西伯利亚 印度洋印度洋 气压带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带季节性移动南亚、中国西南南亚、中国西南季风环流项目项目东亚季风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季节冬季冬季夏季夏季冬季冬季夏季夏季风向风向西北风西北风东南风东南风东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南风源地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印度洋成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