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届浙江省高考语文一轮课件:第三部分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1 浙江省 高考 语文 一轮 课件 第三 部分 专题 传统文化 经典 理解 评价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专题三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如论语)的理解和评价的理解和评价侧重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阅读实践侧重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阅读实践浙江省考试说明把往年的浙江省考试说明把往年的“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恢复为恢复为“传传统文化经典统文化经典( (如论语如论语) )的理解和评价的理解和评价”,这意味着论语的考查有所加重,但考,这意味着论语的考查有所加重,但考查范围,仍可能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试题所选材料的文字难度不会太大,将主要侧查范围,仍可能以先秦诸子散文为主,试题所选材料的文字难度不会太大,将主要侧重于对文字的理解与对内容的评析能力的考查。复习时除了
2、了解先秦诸子必要的思想重于对文字的理解与对内容的评析能力的考查。复习时除了了解先秦诸子必要的思想内涵外,关键仍然在于夯实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建议在复习时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内涵外,关键仍然在于夯实文言文阅读的能力。建议在复习时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重要时期、重点人物的核心思想有大致的了解。对重要时期、重点人物的核心思想有大致的了解。论语的十大思想内涵论语的十大思想内涵( (一一)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治国的德政主张治国的德政主张【内涵解读】【内涵解读】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在治国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用道德和礼数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3、。也叫之道。也叫“德治德治”或或“礼治礼治”。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实行德治的具体办法有:重教化,轻刑罚;重教化,轻刑罚;反对反对过度榨取,主张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使民也义”;为政需正己;为政需正己;举贤才。举贤才。应特别注意孔子的应特别注意孔子的“均无贫均无贫”思想。孔子所谓的思想。孔子所谓的“均无贫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平均主义”。考点突破一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经典思想内涵考点突破一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经典思想内涵【语篇摘译】【语篇摘
4、译】1.1.子曰: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居其位,而其他星辰都环绕着它。他星辰都环绕着它。”2.2.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
5、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顺。归顺。”3.3.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译文: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说: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说:“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来亲近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来亲近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样?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样?”孔子答道:孔子答道:“您
6、治理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向往善您治理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向往善道,百姓也就会从善了。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道,百姓也就会从善了。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倒伏。顺风倒伏。”4.4.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之可也!”译文:译文:季氏比周公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民财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季氏比周公还富有,可是冉求还为他搜刮民财来增加他的财富。孔子说:“冉求不是我们自己人了,后生们尽可以敲起鼓来声讨他!冉求
7、不是我们自己人了,后生们尽可以敲起鼓来声讨他!”5.5.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彻乎?盍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足?”译文:译文:哀公向有若问道: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景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年景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答道:有若答道:“为什为什么不用十分抽一的彻法呢?么不用十分抽一的彻法呢?”哀公说: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足,怎么能用那个彻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
8、足,怎么能用那个彻法呢?法呢?”有若答道:有若答道:“老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老百姓富足了,您怎么会一个人不富足呢?老百姓不富足,您怎么会一个人富足呢?怎么会一个人富足呢?”6.6.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既庶矣,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译文:译文: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赶车。孔子说:孔子到卫国,冉有给他赶车。孔子说:“人口很多呀!人口很多呀!”冉有说:冉有说:“人口人口已经很多了,下一步做什么?已经很多了,
9、下一步做什么?”孔子说:孔子说:“使他们富裕起来。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有又说:冉有又说:“已经富已经富裕起来了,下一步做什么?裕起来了,下一步做什么?”孔子说:孔子说:“教育他们。教育他们。”7.7.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在位者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下在位者自身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行得通;自身不端正,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服从。”8.8.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
10、三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曰:“去兵。去兵。”子贡曰: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立。”译文:译文:子贡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说:子贡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说:“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子贡说: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孔子说:“去掉军备。去掉军备。”子贡说: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
11、一项,在剩下的两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孔子说: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无粮顶多饿死,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无粮顶多饿死,没有百姓的信任,国家根本站不住。站不住。”9.9.子曰: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办事严肃认真并恪守信用,节约用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办事严肃认真并恪守信用,节约用度并惠爱人民,役使百姓要按一定的时节。度并惠爱人民,役使百姓要按一定的时节。”10.10.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丘
12、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文:译文:我听说有国的诸侯和有家的大夫,不忧虑国家贫穷而忧虑财富不均,不忧我听说有国的诸侯和有家的大夫,不忧虑国家贫穷而忧虑财富不均,不忧虑人口稀少而忧虑动乱不安。虑人口稀少而忧虑动乱不安。【信息对接】【信息对接】下列各项是对孔子下列各项是对孔子“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内涵的具体解读,请将前面内涵的具体解读,请将前面“语篇摘译语篇摘译”中与各项中与各项有关联的原文序号填在对应项后括号内。有关联的原文序号填在对应项后括号内。A.“A.“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要重教化,轻刑罚。要重教化,轻刑罚。( () )B.“B.“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反对横征暴敛。反对横
13、征暴敛。( () )C.“C.“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须富民。须富民。( () )D.“D.“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做到为政需正己。要求统治者做到为政需正己。( () )E.“E.“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须做到取信于民。须做到取信于民。( () )答案答案A A项,项,2 2、3 3;B B项,项,4 4;C C项,项,5 5、6 6;D D项,项,7 7;E E项,项,8 8、9 9。【依法小试】【依法小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2)(2)题。题。子贡问政。子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季康子问
14、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偃。”(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论语颜颜渊渊) )(1)(1)同是同是“问政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思想?(2)(2)面对
15、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答案答案(1)(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秩序。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秩序。( (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答出其中任意两个即可) )(2)(2)因为因为“问政问政”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对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
16、要讲究礼节秩序。;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参考译文】【参考译文】子贡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说:子贡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说:“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让粮食充足,军备充足,百姓信任。”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说:季康子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说:“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来亲近道德高如果杀掉不守道义的人,来亲近道德高尚的人,怎么样?尚的人,怎么样?”孔子答道:孔子答道:“您治理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向往善道,百您治理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向往善道,百姓也就会从善了。君子的道德好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倒姓也就会从善了。君子的道德好
17、比风,小人的道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倒伏。伏。”齐景公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答道:齐景公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二二)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维序的制度规范维序的制度规范【内涵解读】【内涵解读】孔子所说的孔子所说的“礼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制度,孔子提倡以“伦理伦理”为基础的为基础的严格的严格的“等级等级”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制,作为治理国家的规范;二是个人之“礼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即处理人与
18、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系的准则,服从于制度之“礼礼”。孔子孔子“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思想包括三项内容。思想包括三项内容。(1)(1)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礼”指的是周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是孔子在“礼乐崩坏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2)(2)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
19、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3)(3)孝与仁的关系:在孝与仁的关系:在“仁仁”的诸多道德要求中,的诸多道德要求中,“孝孝”与与“悌悌”被看作是做人被看作是做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天经地义的纲纪要求,也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修身养性”、追求、追求“仁仁”、实践、实践“仁仁”的的根本。根本。“孝孝”即孝敬父母,即孝敬父母,“悌悌”即尊敬兄长。即尊敬兄长。“孝悌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
20、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语篇摘译】【语篇摘译】1.1.子曰: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哉?”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就是仁。一旦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天下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的人就会称赞他仁德了。实践仁德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2.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
21、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译文:译文:齐景公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答道:齐景公向孔子问什么是为政之道。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3.3.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译文:孔子评论季氏说:孔子评论季氏说:“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他用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如果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还有什么不可容忍呢?”4.4.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
22、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礼的不做。”5.5.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6.6.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3、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译文:有子说: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一个人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7.7.子夏问孝。子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色
24、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乎?”译文: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脸色最难。有事情,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脸色最难。有事情,做子弟的年轻人效劳,有酒食,让给父老享用,难道竟把这当作孝吗?做子弟的年轻人效劳,有酒食,让给父老享用,难道竟把这当作孝吗?”8.8.子曰: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
25、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名分不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名分不纠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说话不顺当,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成;事情办不成,那么礼乐就不能复兴;礼乐不能复兴,那么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那么百姓就会手足失措。因此君子给事物定的名分和称谓一定可以顺当说出来,得当,那么百姓就会手足失措。因此君子给事物定的名分和称谓一定可以顺当说出来,说出来的事情一定可以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辞,没有一点马虎的地方才算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