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湖北省十堰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十堰 地区 期末 语文试卷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共 22 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0 分)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
2、天立地。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感情态度和观点不同,试简要分析。二、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0 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手,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 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 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更有当头的棒喝, ,让你心生敬畏。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 顿然醒悟,岂不惊
3、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第 2 页,共 22 页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山梁便是桥面,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 的传说消费。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_ A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 B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 C醍
4、醐灌顶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牵强附会 D振聋发聩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穿凿附会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 B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 C滔滔流水便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 D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
5、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3.下面是某校教师请假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120 个字。第 3 页,共 22 页答:_三、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诗经氓中,先用“ _ ”描写女子在未见到心上人时的伤心的样子,接着用“ _ ”描绘出女子时隔多日以后终于见到心上人时的开心的样子。屈原的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现状的两句是“ _ , _ ”。苏轼赤壁赋中
6、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两句是“ _ , 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9.0 分)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摛先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 绍泰六年,除散骑常待。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
7、,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第 4 页,共 22 页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 :
8、“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谥曰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 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B 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C及候景寇京师/陵父在
9、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 D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旅,文中表示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拜”也可以表示授予官职。 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联,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联”,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色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10、项是 _ 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有口才他率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收羞愧难当。 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城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待中、中书监等职。 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 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费徐陵。第 5 页,共 22 页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陵亲戚有
11、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 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0 分)6.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 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 使屈原不能他迁
12、, 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
13、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 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
14、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 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第 6 页,共 22 页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 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 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
15、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C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A
16、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 屈原最后投身泪罗, 以死明志, 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 重用他, 他的 “美政”理想无法实现。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_A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
17、的为人准则之一。第 7 页,共 22 页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旧戏台胡容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
18、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 ,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
19、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 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
20、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第 8 页,共 22 页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
21、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 轻捻时光,
22、生命已被抻长。 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文章按时间顺序行文,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 B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展现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 C文章运用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 D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演精彩曲目。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文章题为“旧戏台”,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
23、些戏台。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 9 页,共 22 页为缓解工业原料不足,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我国开始从境外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但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与严重的环境污染。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要求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今年 1 月,我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 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 未分类的废纸、 废纺织原料等在内的 4 类 24种“洋垃圾”。2019 年年底前,将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的“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
24、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的“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我国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对广义、狭义上的“洋垃圾”都做出了限制。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我国进口固体废物一年只有 100 万吨左右的规模。随着经济体量迅速增长,我国固体废物进口量也滚雪球般不停翻番。 “洋垃圾”大量圈积在我国境内,带来多种危害。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洋垃圾”中往往夹杂着很多有毒有害物质,以非正规渠道入境后,大部分流向“散乱污”企业进行分解。 屡禁不止的“洋垃圾”还会损害经济结构。如果不在供给侧下狠手,切断低端产品供应,就
25、无法倒逼“散乱污”企业转型升级,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能有效切断“散乱污”企业的原料供给,从根本上铲除洋垃圾藏身之地,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二: 中国坚决对“洋垃圾”说“不”,一些长期以来向中国出口固体废物的欧美国家“坐不住了”,中国不再接受“洋垃圾”后。这些国家的部分垃圾一时无处可去。有的甚至堆成了“垃圾山”。温宗国认为。”坚决对洋垃圾 说不,是我国作为特约国之一应该享有的权利。发达国家不能在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上持有双重标准,应当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担当起对生态环境应有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来全球经济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