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福建省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 文档编号:2501694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格式:PDF
  • 页数:24
  • 大小:387.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福建省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福建省 地区 期末 语文试卷 下载 _其它资料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第 1 页,共 24 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赍钱(j) 蛮横(hng) 倒春寒(do) 拈花惹草(nin)B. 菁华(qng) 哂笑(shn) 冠心病(gun) 义愤填膺(yng)C. 愤懑(mn) 吐蕃(fn) 歼击机(jin) 呱呱坠地(g)D. 创口(chung) 梵文(fn) 断壁残垣(yun) 翘首回望(qio)2.下列成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组是()A. 矫揉造作 蓬壁生辉 坐收鱼利 门可罗雀B. 生死悠关 飞扬跋扈 事必恭亲 变换莫测C. 如火如荼 并行不悖 遮天蔽日 按步就班D. 苦心孤诣 暗然泪下

    2、 怄心沥血 可见一般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可可西里,鼓浪屿,一个被誉为西北“净土”,一个获赞为东南“明珠”,两地申遗成功,可歌可泣,每一个中国人都与有荣焉。吴女士说:“我家的生活垃圾经常不胫而走,我本以为是保洁人员帮忙扔掉的,后来才知道是我家隔壁的姑娘顺手给带下楼的。”路旁的灯冷清得多,没精打采地睁着眼儿。人们匆匆过来过去,都各自忙去了,只有我闲得出奇。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很多已长眠于地下,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远被人们记在心中。在他看来,崔永元向范冰冰道歉,娱乐圈中个人的恩怨可以告一段落,但税务部门刚刚开启的调查决不能就坡下驴、偃旗息

    3、鼓。蔡元培校长将大家提出的关于北京大学改革方向的建议束之高阁,异常重视。A. B.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陆蠡是台州人,他的作品中体现愤世嫉俗、刚正不阿、不屈不挠斗争的人生态度正是台州“硬气”的一种体现。B. 无数人通过随时随地的分享,微博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推动着中国的进步。第 2 页,共 24 页微博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我们公众的意识。C. 一位老人摔倒了,一个民族纠结了。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D. 在经过约 110 小时的奔月飞行后,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附近, 在太空顺利 “刹车”,被月

    4、球捕获,进入到近月点约 100 公里的环月轨道。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群贤毕至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西望夏口侣鱼虾而友麋鹿其下平旷,有泉侧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泣孤舟之嫠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B. /C. /D.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由山以上五六里B. 始适还家门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C. 及时相遣归 誓天不相负D.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7.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而今安在哉客有吹洞箫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渐见愁煎迫月出于东山之上謇朝谇而夕替高余冠之岌

    5、岌兮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第 3 页,共 24 页A. /B. /C. /D. /8.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B.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C. 列坐其次 其叶沃若D.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凌万顷之茫然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

    6、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

    7、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 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 胜国前朝。 劣仅仅, 才。 磬折弯腰。较然明显的样子。吊悲伤。第 4 页

    8、,共 24 页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B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C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D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

    9、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_ A“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通过记事、记物、写景等来抒发作者感情或见解。 B“释家”,释门、佛门的意思,“释家者”犹如游褒禅山记中“浮图”,可指和尚。 C“韩文公”之“文”是韩愈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私谥为“靖节”,苏轼谥号为“文忠”。 D延佑是元仁宗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永和九年”中“永和”,即晋穆帝年号。从秦始皇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

    10、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1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

    11、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 : 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第 5 页,共 24 页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_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愉悦之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C“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

    12、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E“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鉴赏古诗时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氓中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诗句是“ _ , _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 , _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出自诗经郑风,借写姑娘思

    13、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_ , _ ”。离骚 中, 作者表现出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 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_ , _ 。”离别总是让人感伤,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却用“ _ , _ ”表达了离别时的豁达情怀。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篱笆青青宋长征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

    14、起了远方的亲人。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第 6 页,共 24 页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

    15、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 卸枣果儿, 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 东家西家, 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 -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 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 蜜蜂嗡嗡飞

    16、, 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在欣赏一幅画,像听到一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一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一个花朵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很久不舍得离去。自高处滑落,落在低处的叶面上,又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花墙,当我想起这词来

    17、,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在春天,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 -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儿女。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第 7 页,共 24 页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惟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

    18、,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 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 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 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我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_ A作者在首

    19、段采用第二人称手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并引起读者共鸣,撩拨起思念亲人的情绪。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

    20、为题?作者笔下的篱笆别有风味,有哪些特点?借篱笆展现乡村的哪些人性美?请简要概括。13.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述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些花朵,一簇簇迎风摇曳使人好像听到了大地回春的铃铃铃的钟声似的。 -把视觉上的“花朵”与听觉上的钟声沟通起来,把事物的无声的姿态描摹有声音的,用这种通感手法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B.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鲁迅先生倔强的性格,不屈的斗争精神。C. 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第 8 页,共 24 页嫉俗、忧国忧民,有的悲秋伤逝、嗟老

    21、叹卑 -用排比句的方式,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D.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紧扣李白诗歌豪放飘逸的特点,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凸现诗仙的逼人的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14.阅读下面的文字,将画线句子改成整句。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去探寻余秋雨那敦煌的奥秘,三毛会与我一同在撒哈拉聆听那骆驼的哭泣,我会让朱自清带我去寻觅清华园的旧迹,旧上海旗袍的韵味会在张爱玲那里体味得到。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年味越来越淡,

    22、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 其实, _,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_,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_,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1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 遥望远处时, 你就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 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请以“岁

    23、月留痕”为题写一篇 800 字以上的记叙文。第 9 页,共 24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正确; B“菁华”中的“菁”应读作“jng”; C“愤懑”中的“懑”应读作“mn”,“吐蕃”中的“蕃”应读作“b”; D“梵文”中的“梵”应读作“fn”; 故选:A。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此类题目多考査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2.【答案】C【解析】A“蓬壁生辉”中“壁”应改为“荜”,“坐收鱼利”中“鱼”

    24、应改为“渔”; B“生死悠关”中“悠”应改为“攸”,“事必恭亲”中“恭”应改为“躬”,“变换莫测”中“换”应改为“幻”; C“按步就班”中“步”应改为“部”; D“暗然泪下”中暗“”应改为“黯”,“怄心沥血”中“怄”应改为“呕”,“可见一般”中“般”应改为“斑”。 故选:C。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 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

    25、“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第 10 页,共 24 页3.【答案】D【解析】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来形容“两地申遗成功”,并无“悲壮”之意,错误。 不胫而走:形容消息传播很快。不能用于形容“生活垃圾”,错误。 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正确。 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

    26、翻腾,形容威力很大。正确。 偃旗息鼓:放倒军旗,停击战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或停止批评、攻击等。正确。 束之高阁:比喻放着不用、丢到一旁不管。泛指把某种事情、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异常重视”矛盾,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 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

    27、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4.【答案】D【解析】A句式杂糅,“作品体现”和“态度是”两种句式在一起,在“体现”后加“的”。 B成分残缺,“无数人”作主语,后面没有谓语,改为“通过无数人随时随地的分享”。 C不合逻辑,“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否定失当,删掉“不”。 D正确。 故选:D。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

    28、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第 11 页,共 24 页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

    29、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答案】B【解析】觞,喝酒,名词活用为动词; 渔樵,打渔,砍柴,名词活用为动词; 贤,贤士,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险远,危险遥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西,向西,名词活用为状语; 侧,从旁边,名词活用为状语; 侣、友,以为友、侣,名词意动用法; 一,把看做一样、把看做相等,意动用法; 泣,使哭泣,使动用法。 故选:B。本题考查古文词类活用的辨析,要熟记书中例子,及各词类活用特点,举一反三进行辨析。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主要有: 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

    30、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用做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辨别词类活用最好的方法是进行成分分析,就是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看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第 12 页,共 24 页6.【答案】C【解析】A名词,缘由;介词,从。 B女子出嫁;享有。 C都解释为“偏指一方,代第一人称我”。 D缘故;仍旧。 故选:C。考查理解一词多义,要广泛阅读积累,加强记忆,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

    31、,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所以, 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 其余为引申义, 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 结合具体句子确定词的正确含义。7.【答案】A【解析】状语后置,应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译为 :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 宾语前置,应为“而今在安哉”,译为:如今在哪里呢! 定语后置,应为“有吹洞箫之客”。译为:有个会吹洞箫的客人。 状语后置,应为“亦将于斯文有感”。译为:也将会对这篇文章有所感慨。 被动句,“见”表被动。译为:渐渐地

    32、被忧愁逼迫。 状语后置,应为“月于东山之上出”。译为: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被动句,语意被动。译为:早上去劝君王晚上被贬。 定语后置,应为“高余岌岌之冠兮”。译为:加高我高耸的帽子呀。 判断句,“也”表判断。译为: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 故选:A。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文言句式,古汉语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

    33、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 13 页,共 24 页1表被动的“于”字句 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君子役于物,小人役于物。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表被动的“见”字句或“见于”结构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表被动的“为”字句或“为所”结构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恐为操所先。 父母宗族,皆为戮殁。” 4表被动的“受”字句或“受于”结构(此结构比较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34、5无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城陷,忠烈拔刀自裁。 兵不克,执至白下。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8.【答案】C【解析】A副词,表判断,是/副词,于是,就。 B介词,被/介词,在。 C都是代词,它的。 D连词,表转折,但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任何一个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虚词的具体义项。第 14 页,共 24 页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

    35、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9.【答案】【小题 1】D【小题 2】D【小题 3】C【小题 4】【解析】(1)D“前圣之训较然”为主谓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 BC;“故”,因此,

    36、句首连词,其前停顿,排除 A译文 : 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面圣人的教训明显,而我们这些人把它当做游乐,使父母所给的身体几乎像死了一样感觉不到悲伤。这是不能做的事,如果死了也不能忘记。我担心到这里的子孙或许不知道,错误地到这里,因此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他们。 (2)D年号从“汉武帝”开始设立。 (3)C并不是“在洞外饮酒的要为入洞游玩人喝两大杯”,而是“那些在洞外宴饮的人举起酒杯让进过洞的人每人喝两杯”, 而且文中也没有说这是 “按照当地的风俗”。 原文 “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 (4)“谬”,弄错;“名”,识其本名,说明白。译文: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

    37、失传, 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 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白”,动词,可译为“禀告、报告、告诉”;“下”,救下;“遂遣人下之”承前省略了主语,根据文意,这里的主语应是县吏(译为“官吏”“官员”“他”均可)。译文: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病”,疲惫;“阳”通“佯”,假装;“殆”,疲困,困乏不堪,用尽力气。译文:只有向导一人年幼,形体瘦小,先出了洞,好像没怎么吃苦,看到大家都疲惫不堪,也假装害怕、用尽了力气。 第 15 页,共 24 页答案: (1)D (2)D (3)C (4)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

    38、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 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 只有向导一人年幼,形体瘦小,先出了洞,好像没怎么吃苦,看到大家都疲惫不堪,也假装害怕、用尽了力气。 参考译文: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的景色更加优美。龙洞在城东南三十里处,原来的名字叫禹登山。按照九域志 ,大禹在这里治水,由此得名。龙洞山中有潭,经常有云气出现,干旱的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封这里的神为灵慧公。在潭的前面,层叠的山峰高耸,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出家人居住在这里。从锦屏到佛刹山,高而险的山环绕着,飞鸟仅能到它们的一半高。靠近山的地方有龛屋,深邃而广阔可容纳几十人

    39、,周围镌刻了很多佛像。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数在这里。靠近山的地方有上下两个洞穴,下面的在旁边,向东蜿蜒着可以出去,它叫做龙洞,就是这个洞穴。它看上去幽深遥远。 我想和一同来的几个人进去游览。有人说这里面非常黑,没有烛火不能进去,于是派仆人点燃束茭在前面引路。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 ; 一会儿,(就得)低头了;一会儿,(就得)弯腰了;又一会儿,(就得)用膝盖行走了;又一会儿,就得匍匐了 ; 又一会儿,就得全体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进了。恰逢用来引路的火把熄灭了,浓烟充满整个洞中。想要退出,身体不容许;向前行进,前面狭窄,并且有浓烟,于是闭紧嘴、捂鼻子、止住呼吸。心里很害怕惊恐,自以为要在这

    40、里丧命,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叫他们前进,众人因为烟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人,心里更加害怕了。我正好在前面,忽然看见一点光,认为这个洞的出口在这里,奋力投身向出口处,像鱼跳水一样向那里移动,最终得以舒适地出来。像这样的距离,仅有一里左右。集合完,有哭的,恨的,骂的,互相嘲笑的,以脚跺地后悔的,用力呼吸的,因幸运地活着而高兴的以手覆额的,脱帽光着头详述他的狼狈相的。只有导游一个人年龄最小,身形瘦小,最先出来,好像没有受苦,看见众人都害怕担忧,也害怕的没力气了。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杯让进洞的人喝酒, 每人喝了两杯。 虽然有客气不饮的, 也一定要他将酒倒在地上,第 16 页,共 24 页称为定心饮。

    41、 我因此默默回忆,从前韩文公登华山,到达顶峰,受阻不能返回,放声大哭了好几天。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怀疑没有这件事。从今天的事来看,那么韩文公的大哭不是假的了。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面圣人的教训明显,而我们这些人把它当做游乐,使父母所给的身体几乎像死了一样感觉不到悲伤。这是不能做的事,如果死了也不能忘记。我担心到这里的子孙或许不知道,错误地到这里,因此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他们。到洞里游览的有七个人,某官某;在洞外坐着宴饮的有四个人,某官某,共有十一个人。时间是延佑龙集丁巳年八月。(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一

    42、般考核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 (3)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要对文言文的大意有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4)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

    43、、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等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10.【答案】【小题 1】AE【小题 2】第 17 页,共 24 页【解析】(1)B应是“愁情”为线索。 C“相

    44、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D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2)“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找诗眼,最先找动词,其次找形容词,本句是中有 “映”“摇”“垂”“滴”等动词, 但仔细探究, “映水”和 “垂珠”毕竟是平常的景象, 而 “摇空城”“滴秋月”却别有意境 ; 本是水在摇动,却仿佛连空城也跟着水在摇晃,本是秋月光映露珠,却说露珠如同从秋月上滴下来一般,显得画面生动别致,颇有情趣。 答案: (1)A、E (2)诗眼分别是“摇”“滴”。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 此二字

    45、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情态逼真;又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 译文: 在金陵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凉风习习,我独自一人登上高楼,眺望吴越。 白云低垂,水摇空城,白露好像是从秋月上垂滴的水珠。 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归,思念古人,而古人能与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写出“澄江静如练”这样清丽之诗的谢玄晖,方令人长忆不已。 赏析: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全诗一二两句叙写登楼

    46、的时间、 地点以及环境气氛。 夜深人寂, 金陵城下西风乍起,诗人独上西城,举目四望,只见整个吴越原野全都被如水的月光笼罩了,呈现出一片朦胧的景色。这两句起笔平稳,境界阔大,虽未言情,而墨浓情深,从而为以下所抒发的思古幽情,蓄足了力量。 接下两句即以写景承之。“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秋水澹澹,白云、城阙映入水中,在月色下轻轻地摇动着。白露凝为水珠,明亮亮地缀在草木之上,泛着晶莹的光点。这两句是景物的实写,尽管没有正面描写月色的皎洁,却从侧面烘托出了第 18 页,共 24 页月色的可爱。“摇”滴”二字,以动写静,恰好反衬出彼时彼刻万籁俱寂的特点。 五六两句上承第二句,转出“沉吟”一层。

    47、诗人所以“沉吟”“不归”,是因为处于如此明静的景色之中,览物兴怀,不禁联想起古今诗坛的盛衰。“古来相接眼中稀”一句,即写出内心深处的深沉感慨。一方面表达了对古人的倾慕,另一方面又含蓄地表达了对自梁陈以来“艳薄斯极”诗风的不满。 七八两句是全诗的结末,点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所推崇的不是别人,而是“令人长忆”的谢玄晖。 这首诗以写眼前景起笔,而归结于对谢脁的钦佩。首尾之间的联系,关键就在于诗人眼前的明丽景色正恰如谢脁诗清新秀丽的风格特点。 谢脁的山水诗虽然缺乏充实的社会内容,但对于祖国东南一带秀丽风景的描摹却是异常细腻、精确和生动的。诸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这些诗句精工

    48、明丽、清新自然。由此能体会谢脁山水诗的风格即有如“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明”的明媚。处于这种环境之中,也就自然会联想起当年谢脁描写金陵景色的名句。这正是此诗含蕴精微的所在。(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题型为“炼字”题的“诗眼”题。解答此类题目一般选择动词或形容词,或能概括全诗主旨的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

    49、(词)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诗歌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 ;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11.【答案】【小题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小题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小题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小题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小题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第 1

    50、9 页,共 24 页【解析】故答案为: (1)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重点字:晏)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渺)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重点字:衿)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重点字:涕)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重点字:涯)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赤壁赋名句集锦: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福建省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0169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