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高频主观题汇总.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高频主观题汇总.pdf》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精华汇总
- 资源描述:
-
1、目 录第一章 宋代部分.1第二章 金元部分.7第三章 明代部分.10第四章 清代部分.13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1第一章 宋代部分第一章 宋代部分节节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主观题主观题第一节王禹偁待漏院记为什么说待漏院记一文有很强的逻辑性?(简答题)为什么说待漏院记一文有很强的逻辑性?(简答题)文章先由“勤”立说,引出待漏院,由待漏院转出“思”字,又由“思”字切入,描写贤、奸两类宰相的不同表现,最后以“慎”字作结,点明文章主旨。全文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第二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请简述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简答题)
2、请简述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简答题)(1)思想内容:写离情别绪。以凄清秋天为背景,描写难分难舍又迫不得已的离别。既有离别痛苦,又有仕途失意伤感,两种感情交织。(2)艺术特色:情景融合,虚景实写: “伤离别”的凄苦感情置于“冷落清秋节”气氛。上片以景收束,既暗示前程迷茫与分别深愁,又使词情从凄绝转为悠长,有张有弛。下片“杨柳岸”虚景描写,充满离别凄婉情致。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摩绘景物、人物情态、动作、刻画心理,生动传神。善于采用多种方法渲染离愁,抒发感情:如点染之法, “多情自古伤离别”点出离别, “冷落” 、 “今宵”就上句点染。又如借转折表情达意(半句一
3、转) 。方骤雨,马上初歇;方帐饮,紧接说无绪;刚留恋,又兰舟催发,如此等等。在不断转折中,将离愁别绪表达的淋漓尽致。第五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简述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如何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简答题)简述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如何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简答题)(1)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如上片的“第” 、 “兰” 、 “明月”都带有人的感情;(2)用对比反衬手法,如燕子的“双飞”对比人的“独上” ;(3)用暗示手法,如“明月不谙离恨苦”两句,不仅用“明月”的“不谙”反衬人的“离恨苦” ,而且还暗示主人公因相思而一夜无眠。第七节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秋声赋从哪些
4、方面来描摹秋声?(简答题)欧阳修秋声赋从哪些方面来描摹秋声?(简答题)(1)先是从听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第一段中的风雨声、金属撞击声、人马行走声等,都能引起读者的听觉联想;(2)其次从视觉的角度写秋声,如童子外出探看一段,用树影晃动的视觉衬托“声在树间”的秋声,十分巧妙;(3)再次是通过描摹秋天形状来烘托秋声,如第二段中选择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从色、容、气、意四个方面加以摹写,极力渲染秋气的肃杀寂寥,由此烘托秋声。朋党论请简析欧阳修朋党论 。 (简答题)请简析欧阳修朋党论 。 (简答题)(1)写作背景及针对性:宋仁宗时,朝中以范仲淹、吕夷简为首形成两派。景祐三年,范仲淹以“荐引朋党”罪
5、名被贬,欧阳修等被牵连,朋党之争由是而起。庆历初,范仲淹一派重新得势并推行新政, 夏竦将范仲淹、 欧阳修等视为党人进行攻击, 于是欧阳修作 朋党论上呈仁宗辩护反击。(2)论述层次:议论文,时政性强。全文五段,首段开宗明义,提出观点;第二段正反两方面理论阐述;第三段大量史实进一步论证;第四段指出问题关键是君王态度,将论点引向深处;最后一段由古转今,揭示写作意图。全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剖析透彻,逻辑力量不可辩驳。(3)对比论证手法:作者在阐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本质区别时,扣住道和利、真和伪进行对比论证;在论及君王的态度时,从辨和不辨、用和退、国家兴和亡等方面分析利弊得失,将道理说得十分透彻。(
6、4)史实与文章观点之间关系:尧时四凶和八元八恺,舜时皋陶等二十二贤,商纣王、周武王的故事,东汉桓、灵帝时党锢之祸,晚唐昭宣帝时朱全忠杀害清流之士,都从正反两面阐明用君子之朋使国兴、杀君子之朋使国亡的道理。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踏莎行(候馆梅残)请简析欧阳修踏莎行请简析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候馆梅残)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答题)(简答题)(1)思想内容:表现行者与思妇的离愁别恨。上片写行者旅途所见所感,突出其渐行渐浓、无法摆脱的离愁;下片写思妇危楼远眺、愁肠寸断,表现离愁之深、相思之苦。(2)艺术特色:暗用典故,富于联想。上片
7、写梅,使人联想到陆凯从江南寄梅给长安友人范晔的故事;写草薰风暖,无疑与江淹别赋的句子相关;写柳,则与古人折柳赠别的习俗有联系。 三者全部与离别相关。 以乐景写哀情: 描写明媚春景, 抒发离恨别愁。前三局写江南优美融合春景, “摇征辔”三字一转抒发离愁,乐景衬哀情更显其愁之深。“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实为虚,设喻巧妙。结句采用翻进一层写法,递进层深,进一步突现思妇离愁之深。梅圣俞诗集序阅读下面一段文字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综合题)(综合题)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
8、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1.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答案: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2.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什么观点?答案: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诗学观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施:用于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羁臣:贬谪在外的官员然则非诗之能穷人穷人;使人困厄第十节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请分析王安石桂枝香请分析王安石桂枝香 (登临送目)的结构内容(登临送目)的结构内容。 (论述题)(论述题)上片写登临远眺所见之景,以“登临送目”领起,视野高远, “
9、故国”点地点, “晚秋”点时节。继而秋日暮景层层写来,澄江、翠峰、征帆、残阳等景物形象色彩鲜明。下片“念往昔”转入怀古,感叹“六朝旧事” ,抒写“悲恨” 、 “荣辱”之叹。又以“寒烟衰草凝绿”秋日景物写出凭吊之情,化景物为情思。结末以杜牧名句收束,暗寓警醒当世之意。祭欧阳文忠公文请简析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请简析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的思想内容和语言特色。 (简答题)(简答题)(1)思想内容:对欧阳修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崇高评价。善用精炼语句,准确概括欧阳修成就,是本文着力之处。从文学成就、为人、政治才能多方面总结性评价。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王安石仕途得欧阳修提携,后虽政见不合,但
10、有师生之谊。谈到欧阳修的气节可看作是自我期许。敬仰之情融于赞颂之中。(2)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的语言特色:纯散文体写成,有气势,古人称赞此文“一气浑脱,短长高下皆宜” 。全文句式长短、声调高下富于变化,又运骈入散,穿插两两相对的偶句;含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说理富于感性色彩。第十二节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请简析苏轼江城子请简析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 。 (简答题)(简答题)(1)情感内容:这是一首悼亡词。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所作。原配身死,作者又卷入朝廷党争,词作表现对爱妻深情思念,同时流露出仕途多艰的感伤情绪。(2)结构特点:结构上以“梦”贯串全篇。上片写梦前对亡
11、妻的思念。下片写梦中与妻子相逢,情真意切,恍若生聚。 “料得”以下三句,写梦醒后的哀思。(3)抒情手法:将自己与亡妻时而合写、时而分写。上片“十年生死两茫茫”关乎自己与亡妻两方,此为合; “不思量,自难忘”落笔自己一方,此为分。 “千里孤坟”两句,合写双方都孤独而少慰藉。 “纵使相逢”是合, “尘满面”两句又是分。下片“夜来幽梦”写自己, “小轩窗”二句写亡妻,是分; “相顾无言”合写梦中相见。3(4)白描手法:此词写景、记事、抒情,均以白描取胜。或描绘自己饱经沧桑的容貌,见出仕途坎坷、心力交瘁之苦。或选取日常生活场景,是夫妻恩爱十年的艺术再现。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属细节特写,具有“
12、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丰富情感内容。末两句化景物为情思,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尽思念。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词作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思致绵长。念奴娇(大江东去)请简析苏轼念奴娇请简析苏轼念奴娇 (大江东去)的主旨情感和艺术手法及风格(大江东去)的主旨情感和艺术手法及风格。 (简答题)(简答题)(1)复杂情感:词作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之后,思想感情十分复杂。作者抚今追昔,反思人生,迫求对现实处境的超越。其中有对残酷党争的鄙弃,对宦游生涯的厌倦。对心灵创伤的抚慰,对精神解脱的向往。(2)内容层次:上片写赤壁之景,并非实写江山的雄奇壮美,而着重表现了作者超越具体地点和景物的空间意识。下片扣“怀古”之
13、题,由写景转到抒情,引出自我反思。(3) “借宾定主” :从艺术手法说,周郎是宾,自己是主,借宾定主,传达了自然永恒、功业易逝的历史意识。(4)艺术风格:从写景的超越时空、抒情的超脱心境看,豪放与清旷兼而有之。前赤壁赋论述苏轼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论述苏轼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 (论述题)(论述题)文章用了赋家“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斗争,借客之口宣泄政治失意、人生无常的感慨;借主之口表达潇洒超脱、返归自然的情怀。因景生情,借景寓理,江水、清风、明月意象贯串全文,形象性、情感性和哲理性三者统一,使文章充盈着诗情画意和理趣之美。文章的体裁是文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运用大量排比和对
14、偶,疏密有致,舒卷自如。第十三节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写苏辙写上枢密韩太尉书上枢密韩太尉书目的是什么?他怎样阐述自己想法?这样阐述有何优点?目的是什么?他怎样阐述自己想法?这样阐述有何优点?(简简答题)答题)(1)目的:为求见当朝大臣韩琦,以期获得提拔。(2)想法:全文以“养气”一意贯串首尾。开头直截了当提出“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的观点,以下引孟子、司马迁之文章证之;接着着重讲增广见闻、交游豪杰对养气的重要性,再落实到自己以未能一见韩琦为憾,自然道出求见之意。(3)优点:构思上有言在彼而意在此的特点,为求见而写信,却宕开一笔,从养气找到突破口,这就是“立言在彼” ;再从养气谈到增广
15、阅历,从增广阅历谈到求见太尉,层层推进,落到实处,这就是“注意在此” 。本文立意高远,但并不狂傲自负,表达尽量纡徐婉曲。如表达求见太尉之意,说“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皆言辞恳切,委婉得体。第十四节 黄庭坚登快阁具体分析黄庭坚登快阁围绕具体分析黄庭坚登快阁围绕“快快”字多方生发的构思特点字多方生发的构思特点。 (论述题)(论述题)(1)首联入题,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表明为求快意,故寻快事,登快阁,其中隐含厌倦
16、官务的情绪。(2)颔联绘景,承上“晚晴”二字写登快阁所见,从景物中求得快意。(3)颈联抒情,说世无知音,唯有借酒浇愁,透射出兀傲不群的性格。(4)尾联述志,诗人面对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登快阁为什么说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用典、炼字颇见功力?(简答题)为什么说黄庭坚的登快阁一诗用典、炼字颇见功力?(简答题)(1) “天远大” 、 “月分明” ,从杜甫和谢朓诗句脱化而来,意境逼真,对仗精粹,点活了眼前之景,也传达出作者的胸襟怀抱;“朱弦” 、 “青眼” ,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2)五、六两句属对严整,又糅进七言歌行句法,以“已为”与“聊因”相连缀、呼应,使得气势流转,所谓“寓单行之
17、气于排偶之中” ,显出情致跌宕变化。4第十五节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秦观鹊桥仙鹊桥仙 (纤云弄巧纤云弄巧)的内容与传统风俗中哪一个节日有关?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的内容与传统风俗中哪一个节日有关?简析这首词的艺术特点点。 (简答题)(简答题)(1)七夕节。(2)艺术特点:古代歌咏牛郎织女爱情悲剧故事的七夕诗词不可胜数, 太多以感叹两人会少而别多为主旨。这首七夕词虽然也运用这一题材,但能自出机杼,化故为新,一反相思离别的缠绵感伤,提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新颖见解。古人忌以议论入词,此词却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说理熔为一炉。全词以情景为辅弼,以议论点明题旨。全词采用象征手法,以天上双
18、星暗喻人间男女。 “弄巧”写织女手艺精巧, “传恨”写流星传递情愫, “暗度”写牛郎织女踽踽夜行, “忍顾”写两人一步三顾,描绘出人的神貌,充满人的情意。此词意境深婉,富有理趣,淡语而有兴味。第十六节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青玉案以结句贺铸青玉案以结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著称,请问这三句在艺术著称,请问这三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简答题)表现上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从字面看,烟草、风絮、梅雨,为江南春天最常见,也是十分典型之景物,信手拈来,造语自然,不假雕琢;(2)作者所赋为闲愁,闲愁是无形之心理感受,实在不可捉摸,一旦用这三种比
19、喻性意象,闲愁便显得具体可感,仿佛具有广度、密度和长度;(3)第三,作者运用了博喻手法,将三种景物复合起来比喻闲愁,也十分新奇。因前人大都是单一之比,而这首词中三者和谐一体,就把闲愁形容到了极致,足以超迈前人。第十七节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请简析周邦彦兰陵王请简析周邦彦兰陵王 (柳阴直(柳阴直) 。 (简答题)(简答题)(1)意旨:周邦彦兰陵王是长调,通过写送别抒发羁旅之愁。(2)借柳起兴、抒发怀抱:第一段从折柳送别写起,直到“登临”两句写到自身,关合久客京华的境遇;第二段写客中送客,写行者的离别之恨,写居者的淹留之苦;第三段抒写别后情怀,寂寞场景,显得迷离惆怅。(3)讲究时空转换、将当前送
20、别情景与缅怀往事穿插安排: “柳阴直”四句写眼前景色。“长亭路”三句虚写这是历来送行之处。 “又酒趁哀弦”两句实写当前别筵境况。 “愁一箭风快”四句虚写行者在别后孤舟远行的景象。 “渐别浦萦回”三句写别后渡口情景, “念月榭携手”两句回忆前事。第十八节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请简析李清照永遇乐请简析李清照永遇乐 (落日镕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落日镕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论述题)(论述题)(1)这是一首节序词。(2)思想内容:借“元宵”这一传统题材,以对比手法写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抒发深沉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身世飘零之悲。(3)借助时空的安排,来突出主题:这首词写元
21、宵,将昔盛而今衰、物是而人非,作为贯串全篇的意脉;词人选择了两个不同时空的意象,两相对衬;既着力突出了自甘孤寂的女主人公形象,同时也借这种盛衰、哀乐的对比深化了主题。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语言特色。全词语言似信手拈来,平淡家常几近口语,古人称为“以寻常语度入音律” ,通俗不伤雅致,浅易更显深情。5第十九节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请简析陈与义临江仙请简析陈与义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忆昔午桥桥上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答题)(简答题)(1)思想内容:借回忆往事抒发吊古伤今怀抱。上片写往事,追忆洛中旧游。下片抒今情,感怀沧桑巨变。(2)艺术特色:用笔空灵含蓄。
22、作者不直言国事兴废,却用空灵笔法,唱叹出之。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句历来为人盛赞。结句“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可概括天下万事,饶苍凉之致,警觉之意,好在句外,有余不尽。语言风格浑成自然、不假雕饰。语言疏快明亮,浑成自然。如“杏花” 、 “古今”等名句,是含蓄有味的自然。第二十节 张元幹贺新郎(梦绕神州路)简析张元幹贺新郎简析张元幹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容(梦绕神州路)写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容。 (简答题)(简答题)(1)写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词,豪放词。胡铨因直言被贬,作者作词送行。(2)思想感情:作者不忘中原故土,忧心国事,面对投降派挟持朝廷、打击
23、抗金志士的局面,在词中既表现了难以抑制的悲愤,抒发慷慨激烈的爱国情怀,也吐露了爱国志士之间同气相求的殷殷情谊。(3)艺术特色:风格悲壮沉郁:上片概述危殆国势及胡铨被贬,充溢着不满朝廷、同情好友的愤懑之情。下片抒发别情,写别时环境、别后情景、表明心迹及豪饮壮歌。使事用典和比喻象征:A.使事用典,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底事”两句,用神话传说表达对金兵入侵中原横行的谴责; “天意”两句由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句化出,意为帝心难测而人生易老,悲愤无处诉说; “更南浦”句出自南朝江淹别赋 ;“肯儿曹”句出自韩愈听颖师弹琴 ,意为不愿像小儿女留恋私情。B.采用比喻象征,“昆仑”喻国运, “
24、黄流”喻南侵, “狐兔”喻金兵,义兼比兴,含蓄有致,避免直露。第二十一节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最后四句最后四句: “逆胡未灭心未平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孤剑床头铿有声。破驿梦回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简析其中复杂的情感内涵(简答题)简析其中复杂的情感内涵(简答题)(1)抒发渴望战斗却无可奈何的心情。(2)由沉痛转为悲凉,表现现实境遇的凄凉况味。床头孤剑鸣响的战斗渴望,与破驿灯暗、风雨打窗的凄凉况味,形成强烈反差,表现了作者内心巨大的忧愤。沈园试述陆游沈园诗两首之间是怎样有所分工又互相呼应的试述陆游沈园诗两首之
25、间是怎样有所分工又互相呼应的? ?(简答题)(简答题)第一首回忆往事,第二首写今日情事;第一首写对方(唐琬) ,第二首写自己;第一首写物是人非的悲伤,第二首写对唐琬的感情和思念。书愤概括陆游书愤概括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早岁那知世事艰) )的题旨,分析诗中对比手法运用的题旨,分析诗中对比手法运用。 (简答题)(简答题)(1)题旨:回忆抗敌往事,追思英雄业绩,表达老而弥坚、死而后已报国情怀。(2)对比手法:从作者自己的角度看,壮岁的豪迈与而今的衰颓,是一层对比,报国的壮心与自己的年老,又是一层对比。从当时形势的角度看, 则陆游向往诸葛亮的北伐业绩, 与朝廷君臣大多不思进取的现实,也是一层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