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密训高频考点重点汇总.pdf》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精华汇总
- 资源描述:
-
1、1 / 12第一章 西周的法律思想第一章 西周的法律思想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以德配天”说“以德配天”说1.先秦时期的“三代”指夏、商、周。2.“有夏服天命”,所反映的思想本质是神权法思想。3.“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反映的法思想本质是神权法思想。4.西周“以德配天”说的出现,意味着神权法思想发生动摇、人文思想的发展。5.以德配天:西周初年,周公在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基础上,提出了“以德配天”的著名思想。该种思想认为天命无常,有德者方可承受天命。这意味着神权法思想在西周时期发生于某种动摇。6.西周时期,“以德配天”说的思想本质是君权神授。“明德慎罚”说“明德慎罚”说7.罪人不孥是西周慎
2、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殷商“罪人以族”,西周统治者继承文王的“罪人不孥”思想,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坐一身。强调“父子兄弟,罪不相及”。8.刑中西周中晚期,出现了“刑中”思想,成为“明德慎罚”思想的核心。在牧簋铭中,周王一再叮咛司士,即司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一定要用刑中正,不能因为“多虐庶民”而招来“多乱”。9.西周时期的“明德慎罚”思想:周公鉴于夏、商两朝的教训,提出了“明德慎罚”思想。包含“明德”和“慎罚”两层含义。“明德”指的是统治者,尤其是周王要勤政修德,实行德治;“慎罚”指的是统治者应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该思想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10.周公“慎
3、罚”说的主要内容:(1)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2)针对殷商的“罪人以族”,西周统治者继承文王的“罪人不孥”思想,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因为这会集天下之怨于一身,危险莫过于此。11.西周时期的“非终”犯罪相当于今天刑法中的偶犯。大宗法制下的礼治思想大宗法制下的礼治思想12.西周“礼治”思想的核心精神内涵(指导原则)是亲亲尊尊。13.作为西周礼治在法律领域的集中表现,与“刑不上大夫”相对应的是礼不下庶人。14.“立嫡以长不以贤”的说法反映了嫡长子继承制。15.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即是说贵族之礼不适用于庶人,而庶人也不能使用贵族之礼,否
4、则就是僭越。“刑不上大夫”即“刑”的处罚对象主要是大夫以下的庶人和奴隶。但并不是说大夫以上的各级贵族犯有严重的“僭越”行为概不用刑。即便是要用刑,也会享受一些特别的照顾。16.“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反映“礼”最初只是一种宗教祭奠仪式。17.“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一语出自礼记曲礼。第二章 儒家法律思想第二章 儒家法律思想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儒家学说的形成儒家学说的形成18.公元前 536 年子产“铸刑书”,所打破的礼治传统是先王议事以制。19.邓析郑国大夫,其法律思想相当激进,明确反对传统的礼治,“不法先王,不是礼义”。邓析反对子产带有礼治色彩的“刑书”,私自编了一部“竹刑”
5、。此外,他还聚众讲学,招收门徒,传授法律知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 / 12识和诉讼方法,并助人诉讼。20.孔子言“仁”、孟子道“仁政”、荀子曰“礼法”。2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的说法出自荀子。22.孔子的主要成就是整理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23.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的一个重要论据是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24.孔子之后,先秦儒家学派最著名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25.令顺民心管仲提出的立法原则, 认为民心向背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是统治成败的标准。 只有使法令顺应民心,法令的实行才会像流水那样畅通无阻。法令不仅制裁民众暴力,
6、也是君主利用民力、取得民心的工具。26.子产铸刑书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的意义:公元前 536 年郑国法律改革家子产“铸刑书”,由此引发巨大争论和一些保守派的批评。子产坚持认为,此举是为了救世,且没有违背礼的原则。子产铸刑书及其争论,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法性。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明确肯定了法律对于限制贵族特权的重要作用。2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强调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是物质利益。28.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29.曾经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30.先秦时期,宗师孔子、信奉孔子学说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先秦儒家学先秦儒家学说的思
7、想脉说的思想脉络简介络简介31.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善说。32.论语颜渊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按照孔子的意见,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子亦然。33.先秦时期,“克己复礼为仁”的著名观点出自孔子。儒家对西周儒家对西周礼治思想的礼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继承和发展34.儒家“为国以礼”的礼治思想:礼治是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一致出发点和归宿。 其直接渊源是西周经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的礼乐文明。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主张“为国以礼”,在强调继承周礼的同时,提出了“仁
8、”的思想体系,并纳“仁”入礼,为礼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性伦理基础。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主张“法先王”,认为礼治是不变的。荀子很推崇周礼所体现和维护的等级制度,“礼治”经荀子的改造,在根本上与法家的“法治”统一起来。孔、孟、荀提出的政治法律思想以礼治为中心,认为社会本身不是整齐平一的,提出举贤才和赏贤使能,并重视维护家族宗法等级制度,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孔子认为,礼是治国为政的根本手段,孟子则简明指出礼对维护统治的作用,荀子“隆礼重法”,把礼视作“百王无变”的统治方法。孔、孟、荀在如何推行和实现礼治的问题上,引申出“德治”和“人治”的法律思想。礼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德治
9、”和“人治”的出发点和归宿。35.儒家对西周礼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多次表现出对西周礼治的向往。为了解决周礼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恢复和维护礼治,孔子在强调继承周礼的同时,认为对周礼有所“损益”,提出了“仁”的思想体系,并纳“仁”入礼。其中,“爱人”是“仁”的基本精神。孔子纳“仁”入“礼”,为礼治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性伦理基础,3 / 12同时赋予“仁”的思想以鲜明的社会意义与政治目的。“仁”的思想把周礼局限于贵族内部的“亲亲”之爱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范围,要“泛爱众”。但“仁”的思想有明确的等级意义。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法先王”,认为礼治是不变的;荀子更加强调礼治,把周礼改造成为维护官僚等
10、级制的新礼。礼的作用和礼的作用和礼法关系礼法关系36.“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的著名观点出自孟子。37.“无礼义,则上下乱”,所反映的先秦法律思想流派属于儒家。38.治之经,礼与刑与荀子“隆礼重法”主张相符。儒家德治理儒家德治理论的主要内论的主要内容容39.“民贵君轻说”和“暴君放伐论”的首创者是孟子。以德去刑以德去刑40.孔子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所反映的思想主旨是德主刑辅。儒家的儒家的“人人治治”学说学说41.惟仁者宜在高位:儒家从礼治和德治思想出发,重“人治”而轻“法治”。儒家认为,政治的好坏取决于当政者是否优秀,主要靠当政者的道
11、德感化作用,而不是靠法律的强制作用,主张“惟仁者宜在高位”的贤人政治。第三章第三章 墨家法律思想墨家法律思想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墨家法律思墨家法律思想想42.墨者之法墨家的纪律叫做“墨者之法”。以兼爱、非攻为基本精神,以“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为主要原则。“墨者之法”促使墨家学派发展成为宗教化组织,逐渐消解了理论探讨的兴趣。43.有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先秦思想流派是墨家。儒家曾影响到墨家思想。44.在法家兴起前,与儒家对峙的最大学派墨家。45.先秦时期,积极主张“摩顶放踵利天下”的思想流派是墨家。“爱有差爱有差等等”与与“兼兼相爱相爱”46.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核心),可以概括为兼爱
12、。“小人喻于小人喻于利利”与与“交交相利相利”47.墨家“兼相爱”的基础在于交相利。法为天所立法为天所立的的“天志天志”“天意天意”说说48.“天子有过,天能罚之”,该说法出自墨子天志。墨家的一些墨家的一些重要刑罚命重要刑罚命题题49.“杀盗人非杀人”的思想命题出自墨子。第四章第四章 道家法律思想道家法律思想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4 / 12对仁义礼法对仁义礼法的批评的批评50.老子提倡“无为而治”,认为如果百姓皆能“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社会便能达到“民复孝慈”“盗贼无有”。51.“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该种思想属于道家。主张无为,主张无为,绝对否定仁绝
13、对否定仁义礼法义礼法52.庄子法律思想主张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治,乱之率也;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5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说法出自庄子。54.“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的说法出自庄子。第五章第五章 法家法律思想法家法律思想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法家法治思法家法治思想产生的社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会背景55.曾经辅佐魏文侯进行改革的法家人物是李悝。56.前期法家有战国初期的李悝、吴起,战国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代表法家中的三派,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后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有二人,一是韩非,一是李斯。被法家奉为被法家奉为先驱的管仲先驱的管仲57.将“礼义廉耻”比
14、作“国之四维”的先秦思想家是管子。管仲认为“国之四维”是“礼义廉耻”。58.“仓廪实而知礼节”的著名思想出自管子。59.春秋时期提出“寄内政于军令”的思想家是管子。法家思想的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奠基人商鞅60.作为战国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特别喜欢研究刑名之学。61.商鞅提出“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荀子的性恶论与其思想宗旨较为接近。62.商鞅战国中期政治家,法家思想的重要奠基者。商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携带李悝法经入秦,两次主持秦国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商鞅以重法著称,主张“法治”,反对”礼治”。63.在推行法治的方法上,商鞅强调的三要素包括法、信、权。64.“刑无等级”作为先秦法家的
15、思想命题,体现了法律的平等性。65.最早主张“燔诗书,明法令”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以重以重“势势”著称著称的慎的慎到到66.慎到、申不害都受到过黄老思想影响。67.慎到的法律思想:慎到,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从道家分化出来的法家人物,在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著称。慎到重“势”,其目的在于“尚法”,坚决主张“法治”。由于慎到要求君主立法”为公”,反对立法”为私”,因此他特别强调君主和各级官吏要严格遵守法令。慎到“尚法”、重“势”,都以公私观立论。他的法律思想为新兴统治集团当时推行法治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重重“术术”的的申不害申不害68.“明君慎令”的法律主张出自申不害。69.战国时
16、期主张“术治”的思想家是申不害。集法家思想集法家思想大成的韩非大成的韩非70.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韩非。71.韩非法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主张法、术、势相结合。法的本质法的本质72.被司马谈概括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先秦思想流派是法家。73.“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该说法出自韩非子。74.“立天子以为天下”的主张出自慎到。法的作用法的作用75.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共同强调法的作用在于定分止争。5 / 1276.“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该种说法出自管子。77.定分止争这是先秦法家对于法律作用的一种认识。主要指用法律保护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财产所有权。几乎所
17、有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如商鞅、慎到、韩非等都强调“定分止争”的重要性。第六章第六章 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法家思想命法家思想命运由盛而衰运由盛而衰的大转折的大转折78.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黄老学说。79.秦王朝的立国思想是法家思想。8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议实行周代分封制的是淳于越。儒学在汉初儒学在汉初的发展的发展8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祭祀孔子的皇帝是汉高祖。82.邹衍所代表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阴阳。83.“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的说法出自吕氏春秋。84.汉初提出“行仁义、法先王”的著名思想家是陆贾。85.秦始皇所利用的“五德终始说”出自阴阳五行
18、家。董仲舒的思董仲舒的思想和儒学独想和儒学独尊尊86.董仲舒思想组成部分:天人交感说、性三品说、德主刑辅说。87.向汉武帝提出“天人三策”的西汉著名思想家是董仲舒。88.性三品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即“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经义决狱出经义决狱出现的背景现的背景89.两汉时期的经义决狱:(1)经义决狱又称“春秋决狱”,是指司法者用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义作为司法判决依据裁判案件。(2)经义决狱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意识形态上确立儒家统治地位的产物。董仲舒是经义决狱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论心定罪”,根据犯罪人的主观动机决定刑罚的轻重。“心”是指犯罪人的主观
19、动机。若动机邪恶,即使犯罪结果不严重也可予以严惩;反之,若动机善良,则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3)经义决狱既可以让统治者尊重祖宗成文法,又可以在意识形态上规避成文法,弥补法律漏洞,实现司法判决的合理性,促进社会发展;但也容易为司法官的司法擅断留下空间。(4)随着唐朝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经义决狱最终作为一种制度而消失,但经义决狱作为一种案件裁判方法对此后的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90.经义决狱又称春秋决狱,即司法者用春秋经典的事例作为刑事判决的法源依据。尤其是碰到特别疑难的刑案,以春秋等儒家经义来比附论罪科刑。观其本义,是“原心定罪”,亦即“略迹诛心” ,以行为人的主观犯意来决定其罪责的刑事断案方法。9
20、1.春秋决狱始于西汉中期。两汉魏晋时两汉魏晋时期以期以“引经引经注律注律”为特为特征的律学征的律学92.晋代泰始律的指导思想是儒家学说。93.张斐律表和杜预律本是魏晋律学的代表作品。张斐和杜预曾给晋朝泰始律作注。6 / 12张斐的法律张斐的法律思想思想94.晋代张斐所著注律表,所体现的法律思想特征是以礼率律。95.晋代主张提高律学研究在国家知识体系中地位的著名律学家是张斐。96.理直刑正晋代律学家张斐所提出的法律主张。“理直”即律文明确体现纲常伦理,“刑正”即适用法律宽严适中,罪刑相符。刘颂的法律刘颂的法律思想思想97.晋代将司法分为“主者守文”“大臣释滞”“人主权断”三个层次的思想家是刘颂。
21、98.认为法是“人君所与天下共者”的晋代思想家是刘颂。99.晋代刘颂提出,法律令“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论”,其精神类似现代刑法中罪刑法定主义。第七章第七章 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正统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知识点名称知识点名称内容内容纲常伦理的纲常伦理的法律化法律化100.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101.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成文法典是唐律疏议。102.传统法律儒家化基本完成的标志是一准乎礼。103.正统法律思想中的“三纲”理论:“三纲”是根据上下、尊卑之序,严格加以界定的三种伦理关系,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1)君为臣纲乃三纲之首,强调的是忠。(2)父为子纲是三纲的基础,强调的
22、是孝。(3)夫为妻纲也是唐律疏议的基本原则。在家庭里,夫妻关系是根本。(4)唐以后的历代法典,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伦理为其立法依据,构成了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维护社会等维护社会等级特权级特权104.唐律疏议规定了议、请、减、赎、官当等减轻或者免除刑罚处罚的规定。105.唐律疏议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反映出唐律主张良贱异法。106.八议八议作为一种制度,是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种封建特权人物犯了死罪,负责官员不能直接处理,只能列明犯罪事实,所触犯的刑律以及该罪犯的八议具体身份,上奏皇帝,由皇帝交给有关大臣集体决议,议完后交由皇帝最后裁决。一般而言,八议之人犯死罪,经“议
23、”后都能得到减轻;犯流罪及其以下,确定减一等;但如果犯“十恶”重罪,则不适用该条规定。宋明理学概宋明理学概述述107.宋代“新儒学”主要包括程朱理学、陆王心学。108.宋代“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说法出自西铭。109.被誉为理学集大成者的著名南宋思想家是朱熹。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对正统法律思正统法律思想的影响想的影响110.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完成了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论证;(2)对儒家人性理论有所发展,更充分论证了德教和刑罚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宋明理学认为,君臣有君臣之理,父子有父子之理,夫妻有夫妻之理。所有的理都是一个同一的“理”,即儒家的纲常伦理。这是天地间一致的唯一的“天理”。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