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频主观题汇总.pdf》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考点精华汇总
- 资源描述:
-
1、目 录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2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5第四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及其本质.7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10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12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4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1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知识点名称内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创新。【
2、简答题】(1)马克思、恩格斯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2)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能够正确对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不断充实和发展自己。(3)马克思主义具有自我批评
3、意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简答题】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
4、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简答题】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还在于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再次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根本方法【简答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2)学习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第一章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名称
6、内容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简述其内容和意义。【简答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意识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第一性的,物质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哲学,属于唯心主义。(2)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主要指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即世界可不可以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
7、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简答题】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8、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1、简述实践的含义及特点。【简答题】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特点: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2、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简答题】(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具体表现如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对立统一规律1、试述主要矛
9、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简答题】【论述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
10、面,又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存在的问题。2、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论述题】(1)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意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富强、民主
11、、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3质量互变规律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简答题】(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论。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3)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
12、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否定之否定规律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论述题】(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待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
13、鉴和吸收的态度。既要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对于外国文化,既不能全盘照搬也不应一概排斥。内容与形式简述内容与形式的含义和二者的相互作用。【简答题】(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与形式是相互作用的。第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可能性与现实性简要说明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简答题】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
14、,现实性则是已经存在的。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意识及其能动作用1、简述意识的本质。【简答题】(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个人只有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生活,学习一定社会群体的语言,才能形成自己的意识。2、简述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简答题】(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3)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4)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
15、质世界。第二章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知识点名称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简答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简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含义及二者间的关系。【简答题】(1)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2)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认识
16、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4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简要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及其实现条件。【简答题】(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需要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而不是零散不全,必须合乎实际而不是错觉。二是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论述题】(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
17、级阶段,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理论上会导致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经验是不可靠的。(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
18、条,到处生搬硬套。3、试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论述题】(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间接的、全体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其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3)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两种错误倾向,其认识论根源在于割裂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
19、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公式,生搬硬套。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重大损失,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避免或反对的。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用认识反复性的原理,说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论述题】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1)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客体和主体诸多因素的限制,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2)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1)长期以来,我们
20、认为完全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认识使我们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大挫折。(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3)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还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5真理的属性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简答题】真理具有绝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绝对性称作“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人的每一个真理性认识,
21、都是向着这个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是绝对的,同时又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通常把真理的相对性称作“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有两个含义:(1)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2)真理的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3)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简述真理与价值的对立统一。【简答题】真理与价值的对立是指真理和价值的不同。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
22、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而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真理与价值又是不可分的,又有统一的一面,表现在: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试述党的思想路线,并说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论述题】(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第一,党的思想路线
23、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反对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第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认识论的精髓。第四,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都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三章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名称内容社会存在什么是生产方式?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简答题】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
24、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论述题】(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
2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2)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主要表现。(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