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密训高频考点汇总.pdf

  • 上传人(卖家):雁南飞1234
  • 文档编号:2500770
  • 上传时间:2022-04-26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450.1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密训高频考点汇总.pdf》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考考点精华汇总
    资源描述:

    1、目录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1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2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2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3第五章 五代、宋的行政管理.4第六章 辽金元的行政管理.4第七章 明的行政管理.5第八章 清的行政管理.6第九章 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6第十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7第十一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7第十二章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8第十三章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8第十四章 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9第十五章 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9第十六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10第十七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10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

    2、通考试资料1绪论绪论节节内容内容绪论传统中国的治国之道是“以德治国”为核心的。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是种人治。上篇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上篇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中国奴隶制国家体系脱始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中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是奴隶时期。2.中国奴隶社会行政管理的特色。(1)神权政治色彩浓重。(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特点1.中国封建社会始于战国, 止

    3、于 1840 年鸦片战争, 封建行政管理体制全面确立于秦汉时期。2.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君主专制体制的时间长。(2)权力集中的程度高。(3)思想控制方法不同。(4)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1.行政管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素是国家的国体、政体。2.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3.中国奴隶社会发展史上取代禅让制的是王位继承制。4.中国封建行政体制中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因素。(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2)监察制度的相对完善有利于封建国家肌体的健康。(3)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

    4、中存在着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第一章 夏商周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原始民主管理部落联盟内部一般实行军事民主制度,大体由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三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人民大会是联盟的最高权力机关,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权力机关。夏商周的中央行政体制1.启正式确立了王位世袭制度,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局面。夏王朝将“禅让制”变为王位继承制。2.盘庚迁殷后,开创王子王位继承制,即将王位继承资格缩小到王的直系子嗣。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4.王子王位继承制。盘庚迁殷后,吸取前朝经验

    5、和教训,始变“兄终弟及”制为王子王位继承制,即将王位继承资格缩小到王的直系子嗣。5.周中央政府在周王以下设有辅弼大臣,其中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为最高辅佐官员。最重要的政务官是三司,即司徒(掌籍田和农业生产)司马(主管军事)司空(掌管工程营造)。夏商周的地方行政体制1.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2.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夏商周的行政运行和行政监督1.周朝的行政决策与联络的方式(1)纵向(上下级之间)巡狩: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

    6、布政令的会议形式。 朝觐: 诸侯定期朝见天子并向天子述职的一种礼仪。 天子发布政令。聘:由天子派使臣慰问诸侯,或诸侯遣使臣朝见天子。(2)横向(诸侯、卿大夫之间)朝会:诸侯间直接拜访,细分为“朝”和“会”两种形式。朝指诸侯国君彼此到对方宫廷去拜会。会是诸侯彼此在国都之外的郊野拜会。聘问。自考押题 vx 344647 公众号/小程序 顺通考试资料2夏商周时期,行政决策和联络沟通需要有一定的记载和凭证,这就是文书,其大体分为“诰”、“誓”、“命”、“简书”、“约”等。“命”绝大多数为册命之书。“约”相当于今之契约,具有法律效力。“诰”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上级对下级发布的命令或布告,二是君臣相互勉励之

    7、词的记录,作为后世君臣行为的规范。“誓”多为战时的动员令。夏商周的官员管理1.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血统。在官员待遇方面,实行的是世禄制。2.战国时期,官员考核的主要形式是上计。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春秋战国时期向君主专制体制过渡1.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晋国和楚国。2.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郡县制。3.春秋战国 (东周) 时期是中国奴隶制社会解体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 春秋时期,各项社会关系变化中,最富有时代意义的是卿大夫的兴起。4.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第二章第二章 秦汉的行政管理秦汉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

    8、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以皇帝为核心的制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蓄意分割、架空相权的方式是实行中外朝制。2.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卿。东汉时,实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是尚书台。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制。3.三公宰相制。汉成帝分别改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公官。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秦灭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汉武帝时设立巡行地方监督郡国守相的监察官员州刺史。2.在秦汉时期,郡是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侯

    9、国。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游徼。3.秦汉时期中央政府针对各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所采取的管理方式。(1)在杂居区,采取郡下设道的方法。采取的是既直接统治,又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其内部特殊性的管理方法。(2)在南方归附地区,保持内部原有统治方式的双轨制管理模式,高度自治的方式。(3)对内属迁入边郡的北方少数民族,称属国,加以监督。(4)持节领护官。这是汉朝对北部叛服无常的少数民族派出的进行羁縻的一类武官。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集议是群臣讨论国事以备皇帝决断的一种会议形式。2.圣旨依内容可分为制书、诏书、诰、手迹几种。(1)诏书是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2)诰是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

    10、书。(3)手迹是皇帝亲笔书写的一种文书。3.秦及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汉武帝以后,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主要分两个系统进行:(1)通过司隶校尉对京辅诸郡的监察;(2)通过派出的部刺史对郡国的监察(有时也写作州刺史)。行政官员的管理1.秦汉时期任用官吏称为拜(授予)或除(任命)。二千石以上高级官吏必须由皇帝亲自核准任用。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尚书。2.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式,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常由丞相、御史二府通过上计形式进行。3.汉时,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察举与征辟。征辟是一种自上而

    11、下的选拔官吏的制度。察举。察即考察,举即荐举,察举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察举是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第三章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3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在北方地区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即军镇。2.特殊行政区主要有以下三种:(1)王国(2)侨州郡县(3)左郡县。3.左郡县是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一种带有很大程度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曹魏建国后,以中书执掌诏令发布权,具体政务则由尚书台独立负责。2.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尚书省。3.魏晋时期,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御史中丞。中国历史

    12、上流传的“诸州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说法发生在南朝。官员的管理1.官员的升迁不是依据才能和政绩,而是完全凭借门资。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2.东汉末年以后,在军阀混战,实行“唯才是举”政策;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政治;魏建立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第四章第四章 隋唐的行政管理隋唐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尚书省。2.我国历史上正式规定三公均不参加政府机构的活动, 只作为奖赏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职衔的皇帝是隋文帝。3.唐朝为压制尚书省地位压制尚书省地位所采取的调整措施。(1)将宰相议事之所从

    13、尚书都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骤降。(2)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尚书省完全变为奉行机构。(3)在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4.唐高宗时,为分宰相之权,出现了北门学士的设置。玄宗时,又设置“翰林待诏”,后正式设置翰林学士院,翰林学士开始具有草诏权,时称“内相”。5.枢密院:枢密使在唐朝是宦官的差遣之职。唐初设内侍省,省内诸职均由宦官担任。唐代宗时开始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参预国家政务的决策。宦官在中晚唐时期之所以能够长期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同时通过充任神策左右军中尉而控制了京城的军权。6.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机构是尚书六部。六部为吏、户、

    14、礼、兵、刑、工。7.九寺、五监(在职级上九寺五监基本与六部处于平行地位):与户部职掌相关的有太府寺(主管钱币收支和保管)和司农寺(主管粮食收支和保管)。与礼部职掌相关的有宗正寺(主管皇族事务)、太常寺(主管祭祀礼仪)、光禄寺(主管膳食供设)、鸿胪寺(主管外交事务)和国子监(主管文教事务)。与兵部职掌相关的有卫尉寺(主管军器储备)、太仆寺(主管马政)和军器监(主管军器制作)。与刑部职掌相关的有大理寺(主管司法审判)。8.隋唐时遇有重大疑难案件,则会组成三司审理,三司是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为应对郡数过多、调节中央和地方关系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是道。唐初武德年间设立行台,作为

    15、道之机关,实为中央尚书省的派出机构。隋唐时期,州的长官仍称刺史。2.唐初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了一种带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称羁縻府州。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 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 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都护府。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唐玄宗时编撰的中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2.唐朝决策文书有以下几种:(1)册书,是立皇后、建太子、封诸王所用的诏书,用竹简书写,形制上最为讲究;(2)制书,是颁布重大行政命令的诏书,用黄麻纸书写;(3)敕,是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均用黄麻纸书写。3.唐朝的行政运行必须在律、令、格、式规定的范围内执行政令。(1)律是国家的

    16、基本法。(2)令是依法制定的行政规则,以诏制的形式颁布。(3)格是以敕的形式颁布的具体行政法规。(4)式是包含行政细则和文秘程式的办事章程,行政执行中须依式而行。4.隋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台、谒者台和司隶台,三台在监察对象上有明确的分工:御史台4负责监察中央官员;谒者台官员则奉旨巡行郡县;司隶台则监察京畿郡县。行政官员的管理1.科举制度:(1)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衰于清末。(2)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3)唐朝科举包括两大类,即常科和制科。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很多,科举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途径。此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和进入幕府等

    17、其他途径。3.门荫:隋唐时为贵族及官员子弟承袭政治特权而设置的制度。贵族或官员子弟经服役一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4.唐代考核的标准: “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道德方面; “二十七最”考核才干和政绩。5.唐代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十可以退休,称为致仕。第五章第五章 五代、宋的行政管理五代、宋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五代时期的行政管理1.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1)枢密院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并拥有军务方面的执行权。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2)中书门下是一个行政执行上的综理机关。(3)三司使可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方面的决策,并负责财政

    18、事务的执行工作。2.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的辖区是道。3.五代官员最为切实可行的入仕途径是入幕。宋朝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两府三司制。两宋时期是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的时代。由于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2.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枢密院。宋朝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在地方的行政体制设置中,首先设置“路”这一管理层次的是宋朝。2.北宋的路仅是一个遣使级的行政层级,分设四司各司其职:(1)经略安抚司。俗称“帅司”,主持一路之军务。(2)转运使司。俗称“漕司”,主管

    19、本路财赋。(3)提点刑狱司。俗称“宪司”,主管一路司法工作。(4)提举常平司。俗称“仓司”,主管本路赈灾和茶、盐专卖事务宋朝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宋朝会议制度分为例行常朝、便殿议政和临时朝议三大类2.谏院作为一种独立的机关,其设置始于北宋时期。3.宋朝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1)台谏趋于合一。(2)赋予台谏官以特权。(3)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朝行政官员的管理1.科举选士是宋朝主要入仕途径。为了保证官员的“世守禄位”的特权而设置的称为荫补。2.考试分为三级:一是取解试,由各州判官和录事参军主持,考取者称举人;二是省试,即礼部试,由皇帝选派官员主持;三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3.磨勘制度。北宋神宗

    20、改制时确立的定期勘验官员以定升迁的制度,包括勘验官员簿历文状的一系列程序,簿历文状中包括解状、举状、家状、考状等。4.宋朝的科举亦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制科虽设而不常举行,武举历来不受人重视,故宋科举以常科为主。宋初常科每年一次,后改为三年一次。考试分为三级:一是取解试;二是省试;三是殿试。第六章第六章 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辽金元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前言我国历史上建立辽政权的是契丹族,建立金政权的是女真族,建立元政权的是蒙古族。辽的行政管理1.中央政府:(1)国制:即契丹官制,统称北面官。北面官制: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主要是

    21、宗5室和外戚。(2)南面官制:南面官制是辽统治者模仿唐朝制度而设立的一套管理汉人的制度,以汉人为主。最重要的机构是汉人枢密院。(3)枢密院是辽朝最高军事机关,辽朝中枢机构中北枢密院拥有广泛的权力,重要军政事务决于北枢密院。2.地方行政体制:辽朝全境分为上京上京、中京中京、东京东京、南京南京、西京西京五道,设掌握军权的都总管府、执掌司法和监察之权的处置使司和掌管财政权的转运使司。3.辽朝行政决策中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1)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朝廷在决策时要考虑他们的意见。 (2)母权制的遗留,皇(太)后具有异乎寻常的尊崇地位。(3)皇(太)后常参加军国大事的决策执行。4.行政监督:辽朝设

    22、御史台作为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辽朝的谏官组织,即左右谏院。5.官员管理:按其民族成分不同,主要是由世选(契丹及其他游牧族出身)和科举(汉人)两条途径得到任用。世选:辽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门径,是指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人选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金的行政管理1.金朝的路采取分权而治的制度,其中掌管民政和军政的是都总管府。2.猛安谋克制: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猛安、谋克作为相当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3.金统治者更重视以特定标准,如荫补、世选、军功等途径录用女真人。从金世宗时起,科举也成为女真人的一条入仕途径。负责从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是吏部。元的行政管

    23、理1.中书省、枢密院: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政务中枢、最高行政机关)总理政务,枢密院(最高军事中枢、主管军机大事和武官人事)掌管军事。2.宣政院掌管佛教事务,同时负责管理吐蕃政务,实际上所有宗教和民族事务都归其管辖。3.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元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之上设置行省。4.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5.元朝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1)以出身作为做官资格,勋臣、名门、儒史等出身均可作为条件。(2)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读书做官,有两条途径,即贡授和科举。(4)承荫制度。第七章第七章 明的行政管理明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明朝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下令废除中书省和宰相制度,

    24、取而代之的是内阁制。明朝中央机构中与内阁关系密切的有翰林院和通政司。2.司礼监是宫中掌内外章奏及批红大权的机构;文书房是在宫中设立的职能和外廷通政司相应的机构。3.六部是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 直接听命于皇帝, 成为事实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4.明代与兵部平行的军事机关是五军都督府。明朝大理寺是最高审判机关。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洪武初年地方行政机构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2.改行中书省为三司分立:(1)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职责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征收赋税。(2)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按察司主管监察和司法。(3)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都

    25、司主管军政。3.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道。4.明朝对乡村的管理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5.明朝在边疆地区和内地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些特殊地方行政体制:(1)在西北地区,明朝于永乐四年(1405 年)设哈密卫,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卫指挥,统治今新疆等地。(2)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实行土司制度。行政运行与行1.行政决策方式有:会议制度。票拟与批红。票拟是内阁最大的特权。仅内阁首辅才有票拟权。封驳制度。2.明朝宦官专权局面的出现就是因为宦官掌握了行政决策的核心环节即批6政监督红。3.票拟。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皇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阁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

    26、票拟”。4.都察院是全国最高监察机关。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行政官员的管理1.荐举。荐举是洪武年间最主要的入仕途径。明朝科举考试中主持会试的是礼部。2.科举考试依四书五经命题,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实行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制度的是明朝。3.考核官员的机构是吏部和都察院,考核形式主要分为:考满和考察。资历是官员得到升迁的最主要因素。第八章第八章 清的行政管理清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又称“国议”,是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2.康熙为了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带来的压力,设立了新的中枢决策机构与

    27、之抗衡南书房。清代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文馆。3.军机处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却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4.宗人府是清朝管理皇族事务的机构,内务府的职责是掌管宫廷事务,对宦官进行严格管理。5.理藩院是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省是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县是最基层的地方政府。2.清朝特殊行政区的行政体制:(1)在蒙古族聚居区实行盟旗制度。(2)在今新疆地区实行伯克制度。(3)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3.保甲制度。保甲制度是清朝的基层组织,为非正式的政府机构。保甲制以人为主,目的是为了弄清人口的流动情况。这一制度在雍正年间以

    28、后迅速完善并被高度强化,为维护地方基层的封建统治秩序、保证政府政令在基层得到贯彻执行起到了重要作用。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议政王大臣议、廷议、九卿议、阁议等。2.清朝都察院是最高监察机关, 清朝设有两个特殊监察机构: 宗室御史处和内务府御史处。行政官员的管理1.清朝官吏的任用方式还有以下几种:(1)署职,即初任官先试用三年,称职后方实授职。(2)兼职,如以大学士兼尚书。(3)护理,即以低级官兼高级职务。(4)加衔,即于本官外另加高级官衔,如以道员加布政使。2.清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1)科举。(2)学校。(3)荐举和捐纳。通过科举、举贡做官均被视为入仕正途。(4)世职和荫

    29、叙。是封建特权的反映。(5)吏道。3.清初对京官的考察称为京察。京察以“四格”,即守(操守)、政(政绩)、才(才能)和年(年龄)作为考察的标准。4.官员回避制度:(1)亲族回避;(2)职务回避(如户、刑两部中负责各省事务的司级机构长官必须回避,即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3)地区回避。下篇下篇 中国近代行政管理中国近代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国近代行政管理1.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是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又称 “总署” 或 “译署” 。2.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第九章第九章 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晚清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1

    30、.“百日维新”。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共 103 天,史称“百日维新”。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正式负责外交事务的机关。同文馆:是一所学习7与改革外国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的学校。3.1901年,清政府新政改革的核心决策机构是督办政务处。4.清末 “新政” 有关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有以下方面: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设立商部 (新设)。设立巡警部(新设)。设立学部(新设)。设立财政处、练兵处和税务处(新设) 。裁撤有名无实的衙门。5.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正式下诏预备立宪。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从“厘定官制”开始的;1908年8月

    31、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6.西方列强控制海关税务权进而控制清政府财政并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工具是总税务司。地方行政体制1.1876 年,左宗棠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清政府宣布设立新疆省,省会设在迪化。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设立督察研究所,该所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2.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3.咨议局。咨议局是作为清朝中央和地方议会的预备机关而设立的,咨议局的建立对监督地方行政、分散督抚权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它只有议事权,没有决定权,它所议定的事件,须经督抚同意和颁布才能施行。行政官员1.清末行政官员任用制

    32、度的重要改革措施。(1)停止捐纳。(2)裁汰书吏。(3)职官分级。2.1905年9月,清政府正式下令“立停科举”。第十章第十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三权分立。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的核心是临时大总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中央行政体制为责任内阁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3)大总统由临时参议院选出。(4)国务总理由大总统提名,总理是国家的实际行政首长。南京临时政府采取总统制,国务会议是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南京临时政府的军事机关是大元帅大本营(

    33、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和参谋本部。3.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1)机构的设置比较合理和集中。(2)实行总统垂直领导制。(3)行政各部建制的顺序适应了当时形势的要求。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亦称都督府。可分为两种类型:湖北类型,属于总统制类型。福建类型,属于内阁制类型。2.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中变革最不彻底的一级政权是县级政权。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内务部发布关于公文程式咨主要公文程式规范为:(1)上级公署职员致下级公署职员者曰令;公署职员致人民者曰令或谕。(2)同级公署职员互相行文者曰咨。(3)下级公署职员行文于上级公署职员及人民致公署职员者曰呈。(

    34、4)公署职员公告一般人民者曰示,但经参议院议决的法规,应由大总统宣布者曰公布。(5)任用职员及授赏徽章的证书曰状。2.南京临时政府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议会监督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1)质问。(2)弹劾。(3)查办。(4)建议。行政官员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委任制。文官大致分为简任官(大总统任命)、荐任官、委任官。体制的延续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为了统一西南护国讨袁军政事务,各省护国军于1916年5月8日在广东肇庆正式成立了中华民国军务院。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北洋军阀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行政体

    35、制1.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做准备而炮制的一部法律是修正大总统选举法。2.被称为“超责任内阁”的是段祺瑞内阁。打出“法统重光”幌子的是曹锟和吴佩孚。世称“贿选总统”的是曹锟。8地方行政体制1.袁世凯政府建立后,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盟旗制度。2.1917 年 12 月北京政府开始将首都所在地称为市。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专门设立政事堂作为辅弼机构。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出现的新的行政监督形式有:立法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的监督。(1)立法机关:“安福国会”(皖系军阀操纵)和“新新国会”(直系军阀所操纵)。(2)司法机关:普通司法机关,设有大理院(

    36、最高审判机关)和总检察厅(最高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机关,设有平政院(行政裁制机关)和肃政厅(行政弹劾机关)。行政官员的管理1.选拔: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甄用三种。2.任用:行政官员分为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个等级。3.惩戒: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负责简任官和荐任官的惩戒,分别设予中央和各省。文官普通戒委员会负责委任官的惩戒。甄用是指由保荐官保荐现职中有经验、有学识或有贡献的简任、荐任、委任官以及有特别才识与劳绩的人送交大总统予以特别录用的制度。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政府的行政体制1.在训政时期,由国民

    37、党全国代表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将政权托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由国民党训练全国国民逐渐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而由国民政府总揽执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冶权。2.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修订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国家元首。3.五院及其所属机构:行政院于1928年10月设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立法院于1928年12月设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司法院于1928年11月成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司法机关。考试院于1930年1月成立,是国民政府的最高考试机关。监察院于1931年2月成立,是国民党的最高监察机关。4.既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38、的工具,又是国民政府行使决策发源机关的是中政会。地方政府的行政体制1.南京国民政府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初步的调整:2个特别行政区(东省,威海卫),2个民族地方政府(蒙古和西藏),共38个省级行政单位。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属于中央直辖市的有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和西安。3.县为南京国民政府初级行政区域。区为市、县以下自治组织,其最高权力机关是区民大会。4.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委员合议制。2.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国民党中政会(中政会)。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的

    39、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措施:(1)改委员会议制为首长集权制。(2)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3)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行政官员的管理1.特任官由国民党中政会选任;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惩处分为解职、记过和降级。2.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并向其负责。3.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平日工作、学识和操行。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1.1938 年 3 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总裁制。2.设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作为国防最高领导机关。国防最高委员会实

    40、际上是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3.1943 年,依修正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主席为中华民国元首。4.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的“民意机关”是国民参政会。地方行政体制1.国民政府自 1939 年开始推行所谓新县制。县以下“民意机关”有乡(镇)代表会、保民大会和甲民大会。区为县政府的辅助机关,代表县政府督导各乡(镇)办理各项行政及自治事务。9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体系:(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

    41、“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 1940 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中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边区政府委员会是边区最高行政机关,由边区参议会选举若干人组成。官员抗战前,地方人事由考试院统一管理。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战后南京政府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前言1.1948 年 3 月至 5 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选举总统和副总统,被选为中华民国总统的是蒋介石。2.行宪国大。1948 年 3 月至 5 月,南京政府召开了以选举总统和副总统为中心议题的“行宪”国民大会。蒋介石和李宗仁被选为总统和副总统,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总统府组织法,由此正式确定所谓“宪政体制”。中

    42、央行政体制1.“行宪国大”后,设立国民大会为全国最高权力机关。2.蒋介石不能接受改组,于是在“行宪国大”在宪法之外又制定了动乱勘乱时期临时条约。3.“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行政院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行政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任命。司法院院长、副院长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任命。考试院院长、副院长以及考试委员若干人均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立法院院长、副院长由立法委员互选。监察院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同意、弹劾、纠举及审计权。地方行政体制根据 1947 年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省长的产生方式为省民大会选举;县实行自治,县长的产生方式是由县民选举。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

    43、1.从形式上看,“宪政时期”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为责任内阁制。2.“五子登科”人物,“五子”包括有:金子,房子,票子,车子,女子。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行政体制1.1928 年 6 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大”确定的红色政权名称是工农兵代表会议。2.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苏维埃代表大会。人民委员会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4.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首长负责制。5.乡 (市

    44、) 苏维埃是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乡苏维埃代表大会是全乡的最高政权机关,主席团作为代表会议闭会期间全乡最高政权机关。7.苏区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1)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2)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3)贯彻精简和效能的原则。8.中华苏维埃区域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四种类型。(1)同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处于中央政府直接领导之下的。(2)受中央政府指挥,但以当地党组织和军队的领导为主的。(3)以地方党的领导为主,无省建制但又直属中央政府的苏区。(4)基本同中央政府没有联系,由地方党组织和军队按苏维埃政权原则自行组建的地方政府。9.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

    45、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1)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合议制。(2)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实行首长负责制。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行政监督中主管部门监督的主要形式。(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的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2)上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基10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3.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主要表现在决策问题上。人员鉴于战争环境,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采取的主要方式有选

    46、举制和委任制。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行政体制1.边区政府委员会是边区最高行政机关。乡或村是抗日民主政权的基层单位。2.行政公署的两种类型:边区政府的代表机关: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本地区最高行政机关:晋西北行政公署。3.县政府是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也是全县行政最高领导机关,区公署(或区公所)是县政府的助理机关。4.区公署: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助理机关,承县政府指令监导所属乡(村)行政,区长、副区长由县政府任命,对县政府负责并报告工作。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1.1941 年 12 月初, 李鼎铭指示为精兵简政。 2.抗日民主

    47、政权的行政监督主要有共产党的监督 (主要形式,主要是对政府进行政策监督和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参议会的监督(法定监督机构)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和群众民主监督四种形式。3.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积累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执行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2)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起来。(3)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4)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行政干部的管理1.干部管理:统一管理边区各级政府所属干部的是民政厅(民政部门)。2.任用:(1)主要方式:选举制、委任制

    48、和聘任制。边区政府的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县长和县政府委员以及乡(村)长均采用选举制。(2)干部任用标准。拥护并忠实于边区政府施政纲领。德才资望与其所负职务相称。关心群众利益。积极负责,廉洁奉公。3.考核方式:平时考核、定期考核、临时考核【干部调动离职时进行】。干部奖惩的原则: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4.福利待遇基本原则:(1)不得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2)实行俸以养廉的原则。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节节内容内容行政体制1.民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二大”就提出来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内蒙古自治政府是我国少数民族区域第

    49、一个民主自治政府,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实行“议行合一”制。内蒙古临时参议会为自治区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组成。2.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中央决定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设立的人民民主政权的一种过渡性的组织形式,在肃清反革命势力,安定社会秩序,帮助建立人民政权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军管会在其任务完成后,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自动宣布撤销。行政运行与监督1.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各界代表会。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政府委员会。2.行政机关办事制度:会议制度。办公制度与行政纪律。报告制度。公文程式和公文处理。3.人民监察院或人民监察委员会作为行政监察机关,隶属于同级人民政府。4.解放区人民监察机关对查出的违纪行为的处理方式是:提交法院审理或提请人民政府主席批复后交有关行政机关处理干部管理1.担任行政干部的基本条件是:拥护与实行民主政府的施政纲领;忠实于人民事业,并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大公无私,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恪尽职责。2.任免:在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的行政干部均由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统一任免。3.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特点。 (1)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2)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3)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密训高频考点汇总.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50077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