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含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含答案.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山东省 德州市 下学 期二模 物理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高三物理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高三物理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20222022 届高三联合质量测评届高三联合质量测评 物理试卷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上的指定位置。 2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 用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2、。 写在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非选择题时, 用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按顺序上交。、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按顺序上交。 第卷(第卷(4040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8 8 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 3 3 分,共计分,共计 2424 分分. .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班级用于消毒的喷壶示意图如图所示,闭合阀门 K,向下压压杆A可向瓶内储气室充气,多次充气后按下按柄B打开阀门 K,消毒液会自动经导管从喷嘴处喷出。储气
3、室内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充气和喷液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气过程中外界对储气室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B只要储气室内气体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消毒液就能从喷嘴处喷出 C喷液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吸收热量并对外界做功 D喷液过程中,储气室内气体分子对器壁单位面积的平均撞击力变大 2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 146C 原子核,它衰变放出的粒子与新核的径迹是两个相内切的圆,圆的直径之比为 7:1,那么碳 14 的衰变方程为( ) A614C10e514B B614C24He410Be C614C12H512B D614C10e714N 3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肥皂薄膜受
4、到重力作用而形成上薄下厚的薄膜,从膜左侧面水平射入的红光,在左侧面观察到干涉条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涉条纹是由薄膜左右两个面的光的衍射形成的 B干涉条纹是红黑相同的竖直条纹 C入射光如果换成紫光,相邻亮条纹间距变大 D如果薄膜的下端再厚一些,干涉条纹变密 4.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用位置x和动量p描述,称为相,对应px图像中的一个点。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可用px图像中的一条曲线来描述,称为相轨迹。假如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对应的相轨迹可能是( ) ABCD 5.拆卸高楼旧空调外机时,常用电动机通过缆绳进行牵引,为避免其与竖直墙壁碰撞,地面上的工人(图中未画出)
5、用一根拉绳拽着外机,如图所示。设缆绳拉力的大小为 F1,方向与竖直方向成角;拉绳拉力大小为 F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工人拉拉绳使 保持不变,外机沿竖直方向缓慢下降过程中( ) AF1不断增大 BF2不断减小 C D12FF 6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滑块 P、Q 通过铰链用长为L的刚性轻杆连接,P 套在固定的竖直光滑杆上,Q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轻杆与竖直方向夹角=30,原长为2L的轻弹簧水平放置,右端与 Q 相连,左端固定在竖直杆O点上。P 由静止释放,下降到最低点时变为 60。整个运动过程中,P、Q 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 P 下
6、降过程中( ) AP、Q 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P、Q 的速度满足tanPQvv C弹簧弹性势能最大值为3-12mgL DP 达到最大动能时,P 对杆的弹力等于 0 7如图所示,ABCD为一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O为正方形的中心,E点是O点关于AD的对称点,F点是O点关于 BC 的对称点。在A点、B点分别放置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在C点放置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在 D 点放置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以无穷远为电势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0=25kQa BO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0=26kQa CO点电势小于零 D将试探电荷-q从E点移到F点电势能减小 高三
7、物理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高三物理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8.如图,两光滑导轨水平放置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导轨间距最窄处为一狭缝,取狭缝所在处O点为坐标原点,狭缝右侧两导轨与x轴夹角均为,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与导轨左端相连,导轨上的金属棒与x轴垂直,在外力F作用下从O点开始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忽略所有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金属棒的电流不断在增大 B金属棒到达0 x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为 20tanBCvx C金属棒运动过程中,电容器的上极板带负电 D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外力F做功的功率恒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8、共 4 4 个小题,每题个小题,每题 4 4 分分,共计,共计 1616 分分. .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要在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求,全部选对得 4 4 分,选对但选不全得分,选对但选不全得 2 2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0 分分. .并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并把正确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 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0 x 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甲所示,0.15st 时部分波形图如图乙所示。已知该简谐波的波速为4m/s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沿x轴负方向 B简谐横波的波长为m8 . 1 C0.15st ,mx6 .
9、0处的质点传播到0 x 处 D0.25st 时0.8mx 处的质点对应的纵坐标为2m5 10如图,发电机的矩形线圈长为2L、宽为L,匝数为N,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0n、1n和2n,两个副线圈分别接有电阻1R和2R,当发电机线圈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时,理想电流表读数为I,不计线圈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电阻2R的电流为12n In B电阻2R两端的电压为211n IRn C0n与1n的比值为212NBLIR D发电机的功率为21202()NBLI nnn 11. 2021 年 11 月 6 日,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 6G 试验地球卫星,卫
10、星的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与其周期的二次方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质量为24abG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224baR C绕地球表面运行的卫星的线速度大小为24bRa D地球密度为33 abGR 12.如图,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A、B质量分别为m、km(k为待定系数) 。A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B球相撞,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各种情况下k的取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若00.2k,则小球B第一次碰后就能够运动到圆轨道的最高点 B若0. 21k,则小球B第
11、一次碰后将会在某处脱离圆轨道 C若1k ,小球B不可能脱轨 D若3k ,小球A和小球B将在圆轨道的最低点发生第二次碰撞 第卷(第卷(6060 分)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2 2 个小题,个小题,1313 题题 6 6 分,分,1414 题题 8 8 分,共计分,共计 1414 分分. .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3用下列器材测量小车质量M。小车一端带有定滑轮的平直轨道,垫块,细线,打点计时器,纸带,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刻度尺,6 个槽码,每个槽码的质量均为15gm 。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i.按图甲安装好实验器材,
12、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一端连接在小车上,另一端悬挂着 6 个槽码。改变轨道的倾角,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等间距的点,表明小车沿倾斜轨道匀速下滑; ii.保持轨道倾角不变,取下 1 个槽码(即细线下端悬挂 5 个槽码) ,让小车拖着纸带沿轨道下滑,根据纸带上打的点迹测出加速度a; 高三物理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高三物理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iii.依次减少细线下端悬挂的槽码数量,重复步骤 ii; iv.以取下槽码的总个数16nn的倒数1n为横坐标,1a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11an关系图线。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29.80m/sg ,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
13、效数字,请完成下列填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接通电源后,再将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处释放 B小车下滑时,位于定滑轮和小车之间的细线应始终跟倾斜轨道保持平行 C实验中必须保证细线下端悬挂槽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D若细线下端悬挂着 2 个槽码,则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大小为4mg 某次实验获得如图乙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均有 4 个点未画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2m/s; 测得11an关系图线的斜率为22.50s /m,则小车质量M _kg。 14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测量某种型号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1)研究小组利用多用电表粗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当多用电表选择开关位于 2.5V 直
14、流挡时,多用电笔表盘如图所示,则该电池电动势约为_V。研究小组想利用多用电表欧姆挡粗略测量电源内阻,你认为_(选填“可行” , “不可行” ) (2)由于实验室中电压表损坏,所以选用灵敏电流计、定值电阻、电流表完成实验,实验图如下图所示,部分实验器材数据如下 a.电流表 A(量程 0.6A,内阻可忽略) b.灵敏电流计 G(量程300A,内阻1000Gr ) c.两个定值电阻11000R ,24000R 根据实验要求,与灵敏电流计串联的定值电阻为_(选填“1R”或“2R ” ) (3)实验过程分别记录电流表读数I及灵敏电流计读数GI,做出I与GI关系如图所示,可知电源电动势E _V,电源内阻r
15、 _。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四、解答题:本大题共 4 4 个小题,个小题,1515 题题 7 7 分,分,1616 题题 9 9 分,分,1717 题题 1414 分,分,1818 题题 1616 分,共计分,共计 4646 分分. .解答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5中国南海有着丰富的鱼类资源。某科研小组把某种生活在海面下 500m 深处的鱼类从海里移到如图所示的两层水箱中。为使鱼存活,须给它们创造一个类似深海的压强条件。如图所示,在一层水箱中有一条鱼,距离二层水箱水面的高度h=50m,二层水箱水面上部空气
16、的体积V=10L,与外界大气相通。外界大气压p0=1.0105Pa,水的密度=1.0103kg/m3,g取 10m/s2.(水箱内气体温度恒定) 鱼在深海处的压强为多少? 为使鱼正常存活,须给二层水箱再打进压强为p0、体积为多少的空气? 高三物理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高三物理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 1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直角坐标系xOy,第一象限存在垂直平面向里的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沿y轴正方向不变,沿x轴正方向按照Bkx(0k 为已知常数)的规律变化。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L且位于第一象限内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电阻为R,初始时ad边与x轴重合,ab边与y轴重合,a点
17、位于坐标原点O处。将导线框以速度v0沿与x轴正方向成37抛出,一段时间后导线框速度恰好减为 0,整个运动过程中导线框的两邻边始终分别平行于两坐标轴。sin370.6,cos370.8。求: (1)从导线框开始运动到速度恰好减为零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 (2)若导线框在t时刻的水平分速度大小为v,此时导线框受到安培力的大小。 17空心立方体(甲图)边长为 2L,内壁六个表面涂有荧光粉。位于中间的某电学器件如乙图,中间阴极是一根长为 2L的细直圆柱形导体,阳极是环绕阴极半径为r(r远小于L)的金属网罩,单位时间从阴极均匀发射N个电子(初速度不计) ,经加速后从阳极小孔水平射出,撞到内壁被吸
18、收,可使内壁发光。已知阴阳两极之间所加电压恒为U,电子质量m,电量e,电子重力、电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其他阻力均不计。 (1)若在金属网罩外只加竖直向下的磁场,要使内壁不发光,求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 (2)若在金属网罩外只加竖直向下的电场,要使内壁的上表面全部发光,求电场强度的最大值; (3)现在金属网罩外同时加竖直向下的磁场228mUBeL和竖直向下的电场16UEL,求从阴极底端射出的电子打在内壁上的速度大小。 18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将板连在竖直墙上,开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一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木板左端以初速度v0滑上长木板,最终恰好停在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