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备考2020年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资料串讲.pdf

  • 上传人(卖家):雁南飞1234
  • 文档编号:2494700
  • 上传时间:2022-04-25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336.1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备考2020年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资料串讲.pdf》由用户(雁南飞1234)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自考历年真题及答案
    资源描述:

    1、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370903709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19 世纪世纪 4040 年代中期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的三大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科学社会主义会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阶级基础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 2.马克思、恩格斯吸取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吸取了英国古典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

    2、值学说;批判地吸收了空空想想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欧洲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了 19 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直接理论来源论来源。它们的代表人分别是:黑格尔黑格尔、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威廉配第威廉配第,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大卫李嘉图;圣西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傅立叶和欧文。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同时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是社会主义思想

    3、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5.经济学巨著资本论资本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形成。 6.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出发点和归宿。 7.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理论品质。 8.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本体论的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思维和

    4、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认识论认识论问题,划分了可知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10.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

    5、一性问题。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一元论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笛卡尔笛卡尔是二元论的著名代表。 11.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五行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说、元气说、元气说),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性),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且世界是运动发展的、无限多样的统一。而且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 13.运

    6、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相对的的,运动是绝对的绝对的。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会导致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只看到绝对运动,看不到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相对主义诡辩论。 14.实践的含义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的基本特点:客观性客观性、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社会历史性史性。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

    7、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实验。 15.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客观性、普遍性普遍性、多样性多样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灭亡。 16.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远大的发展前途。 1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成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成,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唯物

    8、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8.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时不在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处不有。坚持两点论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一点论。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论启示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0.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

    9、区分量变和质变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21.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23.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主要有原因和结果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本质和现象等。反映了 2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24.规律具有两个特点:客观性客观性、普遍性普遍性。 25.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10、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性劳动的产物。 26.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的机能、是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实现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社会实践。 2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实践是人类社会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认识的基础。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实践。 29.感性认识分为感觉感觉、知觉知觉和表象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概念、判断和推理

    11、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要具备两个条件:(1)感性材料必须十分丰富,必须合于实际;(2)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30.实践实践- -认识认识- -实践实践的循环往复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具体的、历史的历史的。 31.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实践标准的绝对性、 确定性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有局限性的实践是有局限性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具有反复性。 32.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

    12、系实际,实事求是(核心)实事求是(核心),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34.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人口人口因素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生活资料的生

    13、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和发展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5.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对生产的影响;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军事政治的影响。物质生产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 36.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37.经济社会形态是直接或间接以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资本主义社会会、 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它的第一是它的第一阶段阶段) ); 人类历史按技术社会形态

    14、技术社会形态分:渔猎社会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信息社会。 38.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唯物主义因果决定论,或称历史决定论的观点称历史决定论的观点。 3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经济标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物质利益的对立是阶级斗争的根源。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经济斗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思想斗争。 40.社会主义的社会改革是主动的主动的、自觉的自觉的;是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1.人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属

    15、性决定的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人人的本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是:英雄史观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群众史观。 42.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43.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成为占统治地

    16、位的、最普遍的最普遍的经济形式。 44.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最本质因素。 45.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社会属性。 4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47.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是通过换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 48.单

    17、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9.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价值是价价值是价格的基础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50.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

    18、的基本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51.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必备条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劳动者丧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5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能够创造 3 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 5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

    19、统一。 54.劳动过程的特点: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55.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56.资本的本质资本的本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不变资本(c)(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可变资本(v)(v)。 57.剩余价值产生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

    20、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58.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是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多得的那部分剩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余价值。 5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来增大资本的规模增大资本的规模,以便继续占有对工人的剥削。 60.资本流通包括单个资本的流通单个资本的流通和社会资本的流通社会资本的流通。 61.单

    21、个产业资本在其现实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即购买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生产阶生产阶段(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段)、销售阶段销售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产业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62.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短,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周转速度就越快;反之,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越长,资本周转速度就越慢。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的比重大固定资本的比重大,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预付总资本的周转速度就慢,反之则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本身的周转速度与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成正比成正比。在一年内,资本周

    22、转的速度越快,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也越高;反之,年剩余价值总量越少,年剩余价值率也越低。 6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核心问题是要分析在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各个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 6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 65.经济危机期的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特征是商品生产过剩商品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本特点是商品生产过剩商品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66.资本的具体形式有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工

    23、业资本和农业资本)、商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与此相适应,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包括产业利润产业利润(工业利润和农业利润)、商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息借贷利息、银行利润银行利润、农业地租农业地租等形式。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是其他各种资本和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 67.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68.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平均利润本质上是全社会的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

    24、级的经济关系。 69.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商业利润的来源是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产业部门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家也获得平均利润商业资本家也获得平均利润。 70.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职能资本( (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 借贷资本的本质是为了取得利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这部分平均利润分为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借贷资本家获得的利息息,和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职能资本家获得的企业利润。 71.银行资本的构

    25、成:自有资本自有资本;借入资本借入资本。 72.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平均利润形式由农业资本家所占有,另一部分以地租形式由农业以地租形式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7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核心核心)、政党制度政党制度(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选举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民主制度等等。 74.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资

    26、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政体主要是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制:包括议会君主制(英,日)、二元君主制(约旦)和和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包括议会共和制(德意)、总体共和制(美)。 75.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又称为国会或议院国会或议院掌握立法权立法权,政府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行政权,法院法院掌握司法权司法权。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资产阶级民主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 76.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77.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利己主义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资本主义利己 4 主义的

    27、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78.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可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二战后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新形式。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的。垄断价格大体可分为垄断高价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垄断低价两种。 79.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是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 80.20 世纪上半期,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卡特尔、辛迪加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托拉斯和康采恩。20 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垄断组织的实质都是垄断资本

    28、垄断资本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家通过垄断生产和市场,更多地获取高额利润获取高额利润的工具。 8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化国民经济计划化。 8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存在和发展。 83.大量所谓“过剩资本”的出现,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上来看有借贷资本输出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生产资本输出资本输出。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则可分为私人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两种类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

    29、料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84.资本输出量新的特点主要有:资本流向的变化和国家资本的输出资本流向的变化和国家资本的输出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且多采取所谓“援多采取所谓“援助”的方式进行助”的方式进行。 85.早期的国际垄断组织,主要是国际卡特尔,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则以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国际垄断同盟盟为主。 8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包括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87.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逐步建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30、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形成了后来所称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的苏联模式。 88.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商品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而大规模地发展了起来。 89.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

    31、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剥削、消灭阶级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进入无阶级社会。 9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 91.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除两极分化,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终达到共同富裕”。 92.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发展(阶级基础),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9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它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32、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 94.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95.个人消费品相应地实行“按需分配按需分配”原则,“各尽所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 96.在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 意味着实现了世界意味着实现了世界的和谐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97.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同属

    33、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都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98.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 主观题 1.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科学内涵内涵(简答)(简答):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在本质上

    34、相一致的;(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本,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5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

    35、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 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共同理想是近期的具体理想。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1)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2)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3)

    36、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4)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5.列宁的物质定义列宁的物质定义: (1)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原因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的原因: (1)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

    37、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的基本属性,即同一性和斗争性;(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主要内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2)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8.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不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事物也不会发展变化

    38、;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外因的作用无论大小,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2)现实意义: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 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辩证关系:(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在矛盾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矛盾同

    39、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优势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方法论及意义:(1)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2)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长期并存的时期,一方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成果,否则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另一方面要警惕资本主义的干扰和挑战,否则社会主义制度无法坚持。 10.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因为:(1)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40、基础;(2)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关系:(1)矛盾双方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生了变化。方法论意义:我们在分析问题,特别是分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

    41、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相互转化。 12.两点论和重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6 (1)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 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质,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4)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

    42、要善于抓重点。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又不忽视支流,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13、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自我否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第三,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对外国文化采取有选择、

    43、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又要抵制其中腐朽的东西。 14.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现实意义: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既要反对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 15.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内容和形式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关系:(1)内容和形式是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两个不同方面,是有区别

    44、的。(2)内容和和形式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有一定的内容,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重要意义: (1)因为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所以我们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创在新的形式或利用旧的形式。 (2)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是,首先重视内容,反对忽略内容的形式主义,也不能忽视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反对抹煞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 16.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

    45、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7试论述:试论述:“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克

    46、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实事求是,务必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18.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性作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1 19、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试述

    4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并说明中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第一,真理是主体对客体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否相一致。第二,实践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一般来说,人们按照一定的认识去行动,如果取得了成功,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如果遭到失败,就证明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 20.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

    48、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1)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 7 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 (2)认识关系。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表现在: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22、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

    49、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试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它充分体现了马克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3.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含义: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这就是真理观上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存在是绝对的。(2)真理的相对性含义:真理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任何真理在认识上有待于深化。 24.真

    50、理与价值的的关系真理与价值的的关系: 真理与价值的对立和统一:(1)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符合;价值是指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两者是对立的。(2)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从而满足人的需求,就是真理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真理和价值又是相互联系的。真理的价值表现在真理的功能上:(1)真理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2)真理具有再认识的功能;(3)真理具有教育和激励的功能。 25.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备考2020年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前资料串讲.pdf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947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