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之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120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专题复习之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120张.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专题 复习 辨析 正确 使用 词语 包括 熟语 课件 120
- 资源描述:
-
1、辨析和正确使用202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课件之 考情解读核心考点考向考题取样题型统一命题自主命题成语近义成语辨析2021全国新高考I卷182020全国卷,172020全国卷,182018全国卷,192018全国卷,172020江苏,1 单选题单选题语境成语正确运用2017全国卷,172016全国卷,132020海南,182017山东,4单选题单选题实词和短语近义实词、短语辨析2019全国卷,172019全国卷,172020天津,12019江苏,12018天津,2单选题单选题虚词常见虚词的使用与搭配2020全国卷,172016全国卷,152016全国卷,152019浙江,2单选题单选题 考情解
2、读命题分析预测1.考查形式:考查形式灵活。高考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考查主要以近义辨析、语境辨析、虚词的使用搭配等形式呈现。2.考查内容:选词范围扩大,更加贴近实际运用。成语仍是考查重点和难点。聚焦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备考要求: 提高对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重视近义词语的积累,还要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提高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注意常见虚词。积累常见关联词语,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搭配也是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意的。 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成语题是必考题目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不过,不过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在考查形式上多有变化。主要有三种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设置设置语境语
3、境辨析近义成语并辨析近义成语并选词填空选词填空;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的判断某几个句子中成语使用的正误正误;从从近义辨析近义辨析的角度混合考查成语、实词、短语等。的角度混合考查成语、实词、短语等。熟语分类补充资料1熟语熟语定义: 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的、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类型: 主要包括来源: 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来自书面语言。特点:结构上的稳固性 意义上的整体性类型: 主要包括来源: 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来自书面语言。2成语成语 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是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的固定短语
4、固定短语,具有简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具有简洁有力、凝练深刻、生动传神等特点。1.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守株待兔等。2.破釜沉舟、完璧归赵、四面楚歌等。3.勾心斗角、闻过则喜、祸起萧墙等。4七上八下、狼子野心、千方百计等。3惯用语惯用语定义: 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拍马屁、小心眼、耍嘴皮、眼中钉等等。注: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几乎都是俗的,雅的极少数,而且贬义的较多。4谚语谚语定义: 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简练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
5、寒。3.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4.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5.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注: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5格言格言定义: 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是生活的“大百科全书“。6歇后语歇后语定义: 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
6、寻3.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4.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5.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分类:比喻类,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双关类,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者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故事类。4/25/2022专题能力突破专题能力突破4/25/2022一、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正确使用实词正确使用实词( (一一) )掌握辨析近义实词的角度与方法掌握辨析近义实词的角度与方法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名代数量形动)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和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辨异是
7、重点。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先同后异步骤一1.意义辨析 辨析角度举 例词义侧重点名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在所指的事物、现象的特点方面。“场面”与“局面”都指“在一定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情况”;但“场面”侧重指“一定场合下的情况”,而“局面”侧重指“一个时期内事情发展变化所呈现出的状态”。动词近义词的侧重点在方式、方法或动作的结果方面。“沉思”“深思”“寻思”这一组词,都有“注意力集中,仔细思考”的意思;但“沉思”侧重指思考的“全神贯注”,“深思”侧重指思考的“深入”,“寻思”侧重指思考的“反复”。4/25/2022词义侧重点形
8、容词在所指状态和性质方面。“冷僻”与前者侧重指“偏僻,不熟悉”;后者侧重指“。词义轻重不少近义词在语义上有轻重之分,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语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义较重。词义范围大小很多近义词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边练
9、边悟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外面出现了第一片接近南方的_,如同水墨画一片模糊。(2)当我忧从中来、无可告语的时候,一想到大海,心胸就_起来。(3)地皮_,这是通达公司在市中心建造摩天大楼的重要原因。 A.景点 开阔 紧缺 B.景色 开朗 紧缺 C.景色 开阔 紧俏 D.景点 开朗 紧俏解析(1)“景点”和“景色”都有“风景”之意,但范围大小有区别,前者强调某一处风景,后者可以含多处风景。从上下文看,“第一片”只能与“景色”连用。(2)“开阔”突出心胸广阔的程度,“开朗”重在表现思想乐观、畅快。从上下文看,这里用“开阔”正好表现“我”大海一样的胸怀。(3)“紧缺”指
10、(物资等)因短缺而供应紧张;“紧俏”指(商品)销路好,供不应求。从上下文看,公司建造摩天大楼是商业行为,用“紧俏”合适。微积累词义前轻后重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研究研讨损伤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词义范围由大到小的近义词组 年华年岁 年代年月 风俗风尚 书籍书时代时期 战争战役战斗 事情事件事故 广阔宽阔出现涌现呈现2.色彩辨析辨析角度举 例辨感情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贬、中褒、贬、中三种。成果 结果 后果 (褒) (中) (贬)发动 煽动 称赞 奉承 (中) (贬) (褒) (贬)辨语体色彩口语较通俗。书面语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较庄重文雅
11、。爸爸父亲 见面会见(口语) (书面语) (口语) (书面语)玉米苞米/苞谷/棒子(普通话)(方言)边练边悟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很多网友认为某明星在北京迷笛音乐节上“溜白菜”是为了哗众取宠,这种说法不免太_了。(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_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3)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超市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超市将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A.果断 磋商 敬赠B.果断 商量 惠赠 C.武断 磋商 敬赠 D.武断 商量 惠赠解析(1)“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2)“磋商”是书面语,“商量”是口语。(
12、3)“惠赠”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敬赠”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5(2)会晤中,两国领导人共同 了今后双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就许多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商量磋商)“商量”是口头用语,“磋商”是书面用语。根据语境,应选“磋商”。5(4)一个人能力再强,学历再高,事业再大,钱财再多,如果 不正,人品不好,为人不厚道,做事不可靠,那么就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心数、心术)二者都表示心计,但感情色彩不同。心数”指心计,一般不含贬义。“心术”指居心,多指坏的,含贬义;心计、计谋,不含贬义。3.用法辨析辨析角度举 例看对象看其是用自己还是他人,是谦称还是敬称,是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
13、象,是主动性还是被动性。爱护 爱戴(上级对下级, (下级对上级,长辈对晚辈) 晚辈对长辈)接受 接收(被动性) (主动性)启用起用(用于物) (用于人)看搭配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事理,二要合乎习惯。侵占 侵犯(财物、领土) (主权、利益、领空)交流 交换(思想、经 (意见、礼验、文化) 物、场地)看词性判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节约 节俭 (动词) (形容词)代表 代替(名词、动词) (动词)边练边悟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为确保行车安全舒适,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环湾高速公路管理局将对原路面存在的裂缝、坑槽等问题进行彻底_。(2)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一中全会会议公报已由新
14、华社_发布。(3)院内有雕龙画凤,也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花园天井,曲径回廊_各处,处处表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 A.处治 授权 贯穿B.处置 受权 贯穿 C.处置 授权 贯串 D.处治 受权 贯串解析(1)“处治处治”指处分、惩治,指处分、惩治,对象一般是人对象一般是人;“处置处置”指处理、发落,指处理、发落,用于用于事物、事件事物、事件。(2)“授权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他人或或机构机构代为执行,强调代为执行,强调主动性主动性;“受权受权”指指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强调接受委托行使做某事的权力,强调被动性被动性。(3)“贯穿贯穿”指穿过、连通,强调从中间穿过,对象
15、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指穿过、连通,强调从中间穿过,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是抽象的事物;“贯串贯串”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强调使分散的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强调使分散的连成一个整体,或始终以某一精神来统帅,侧重抽象。连成一个整体,或始终以某一精神来统帅,侧重抽象。7例4_(侵占侵犯)别国领土就是_(侵占侵犯)他国主权。“侵占”,多与“土地、财产、领土、公款”相搭配;而“侵犯”多与“主权、利益、领空、人权”相搭配。根据搭配关系,第一空应填“侵占”,第二空应填“侵犯”。6例2一个人的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_(由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条件决定的。介词“由于”不能
16、与动词“决定”搭配,应选用“由”。(二)学会在具体语境中准确辨析近义实词无论是使用一般方法还是使用特殊方法,要想真正掌握其不同用法,解答近义实词辨析题,都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综合考虑,仔细辨析,强化语境意识。备战高考是一场身体和心理的_,考生们都经历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睡眠不足,压力剧增。考试结束后,考生们最需要的就是充足的休息,尤其是补充睡眠,保持有规律的作息。文体娱乐活动应该适度,压力的释放应该循序渐进。家长也需要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不能因为考试结束就_他们。相对来说,更为普遍的一种考生心理其实是_。有的学生甚至比考试期间还要紧张,彻夜难眠;有的学生过分担心录取情况,郁郁寡欢;还有的
17、考生认定自己考试不理想,情绪低落悲观,自我否定,甚至因此做出一些极端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心理专家希望社会和家长重视“后中考时期”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持久战 放任 焦虑 B.拉锯战 纵容 焦躁 C.拉锯战 纵容 焦虑 D.持久战 放任 焦躁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解析持久战:持续时间较长的战争。是在一方较强大并企图速战速决的条件下,另一方采取逐步削弱敌人、最后战胜敌人的战略方针而形成的。拉锯战:双方反复地争夺同一地点,夺而复失,失而复得,战线拉得特别长,对峙时间特别长,消耗也特别多,你来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锯一样。结合“考生们都经历了
18、一段很长时间的超负荷学习”分析,应选“持久战”。放任:听其自然,不加约束或干涉。纵容: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结合“家长”“孩子”“不能因为考试结束”分析,应该是指不加约束,应选“放任”。焦虑:焦急忧虑。焦躁:着急而烦躁。结合下文“过分担心”“认定自己考试不理想”等语意,应选“焦虑”。0方法总结方法总结看词义看成分看对象看语法看色彩二、正确使用虚词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副拟介助叹连)。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连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 辨析角度举 例看词性异同词性不同
19、,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刚才 刚刚(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偶然 偶尔(形容词) (副词)看搭配情况关联词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要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因为所以除非才虽然但是尽管却不是而是看关系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虽然”与“即使”。前者表示是事实,后者表示是假设的事实。看语气主要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有些虚词用来表
20、达强调语气。“何况”与“况且”。前者可用于反问,后者不能。“未免”与“不免”。“未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看位置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以致”。复句中出现成对的关联词,则是“同主关在后,不同主关在前”。“至于”与“对于”。“至于”作为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只能用在分句之首;“对于”表示引入对象,可用于句首,也可用于句中。边练边悟7下面这段文字共有五句话,每句都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整段文字语意表达准确,逻辑
21、严密。虽然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堪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且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切于不切实际的鼓噪。答案“虽然”改为“如果”; “进而”改为“甚至”; “堪忧”改为“担忧”或“忧虑”; “而且”改为“反而”或“而是
22、”; “热切”改为“热衷”。解析第一句,“虽然”和“那”不搭配,根据前后关系是假设关系,应将“虽然”改为“如果”;第二句,“进而”表示因果,句中“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进而不思考自己的明天”不是因果关系,是递进关系,应将“进而”改为“甚至”;第三句,“令人”和“堪”重复,应将“堪忧”改为“担忧”或“忧虑”;第四句,“而且”和前面的“没有”不照应,应将“而且”改为“反而”或“而是”;第五句,“热切”和“于不切实际的鼓噪”不搭配,应将“热切”改为“热衷”。边练边悟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在鲁迅所处的年代,白话文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语言表达方式_
23、与当下有一定的差异。应该看到,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中,胡适的我的母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背影,_存在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然而都_给理解带来太大阻碍。A.诚然 普遍 不可能 B.确实 普遍 不至于C.确实 大多 不至于 D.诚然 大多 不可能解析诚然:实在;固然(引起下文转折)。确实:真实可靠;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根据语境,“确实”更恰当。普遍:存在的面很广泛;具有共同性的。大多:大部分;大多数。强调数量很多。此处语境强调的是共同性,故选“普遍”。不至于:不会达到(某种程度)。强调程度上达不到。“不可能”强调不会发生。根据语境,“不至于”合适。故选B。真题训练:2016全国卷,
24、15,3分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A/这如果而且那么也B最好当然一旦/而且就C一定也如果并且因此/D尽量/因为进而所以仍 解析 解答此题,应重点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语句关系的确定来判断使用哪个词语。两处,从前两句的关系分析,A、B、D三项都以;三处,从语句的意思分析,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D项。处,“就”用在此处,语意不连贯,排除B项。答案 A 语境
25、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语境即语言环境,指使用语言的环境,分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 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内部语境指一定的言语片段前后出现的其他言语片段,即上上下文下文。 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段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根据语境辨析成语使用的正误”,这里的,这里的“语境语境”是指内部语是指内部语境。境。辨析一个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首先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内辨析一个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首先要准确把握该成语的内涵,然后关注该成语所处的语境并加以分析,分析该成语和整个涵,然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