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doc》由用户(harr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古诗 教学 设计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9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中的三首古诗分别是边塞诗从军行 、爱国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 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 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 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理念,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 悟情、悟理”来进行。教学设计中,注重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联系背 景资料,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 感。通过对三首古诗的学习,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自学古诗的能力,从
2、而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收集、整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收集诗人及古诗的相关资料。 2.收集自己喜欢的边塞诗、爱国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 感 。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方法,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学习古诗,你有哪些好方法呢? 谁愿意和大家介绍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归纳: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借助书中注释、工具 书理解诗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等。 3.小结:同学们
3、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今天我们走进本课,选择 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古诗。看看你是不是会有新的收获。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了解学情的同时, 也是在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同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更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激 发学生的兴趣。 二、逐层引领,点拨方法 (一)初读古诗。 1.过渡: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从军行 。怎样理解“从军行”呢?(乐 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将士的生活。) 2.小结:借助书中注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 3.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4.指名朗读古诗。其他同学听听读得是否既正确又通顺。 5.教师示范读,学
4、生注意倾听老师读时的停顿及感情基调。 (二)想象画面。 1.同桌互相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到诗中描绘的景物。一边读诗的前两句,一边动手圈一圈,借 助书中注释理解,看看这些景物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3.学生汇报,教师梳理诗中出现的景物。(青海、长云、雪山、玉门关) 4.介绍出现的地名(课件出示): 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个是吐蕃,另一个是突 厥。“青海”地区,正是吐蕃与唐军多次作战的场所,而“玉门关”外,则是突 厥的势力范围。“孤城”具有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湖的 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雪山。 5.小结: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收集相关的地理资
5、料,会帮助我们更深刻地 理解古诗。 6.课件出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指导学生再读一读这两句诗,结合课文插图来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语来谈 一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将想象画面与理解古诗联系起来。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 一个“暗”字,一个“孤”字,说明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将士们豪壮的精 神面貌做了有力铺垫。 这两句诗, 点出了凄凉艰苦的边塞环境, 渲染了战争气氛, 表现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与艰苦。 8.课件出示图片,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诗情 1.环境这样恶劣,将士们的生活如此凄凉,他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从哪里看 出来的? 2.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的意思。(黄沙早已磨穿了身经百战的将士的坚硬 铠甲,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进攻的敌人誓不回家。) 4.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黄沙“百战”“穿”等重点词语去体会环境的 艰苦, 战争的残酷, 时间的漫长。 抓住“终不还”去体会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教师要通过语言的渲染和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 会战士的豪情。 5.引读:将士们面对困难,非但没有消磨报国壮志,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炼 中变得更加坚强。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为了让百姓不再遭受战争的伤痛,我们发誓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为了祖国的威严
7、,我们发誓 生: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揣摩写法。 1.从军行中第一、二句的写景对表现边关将士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典 型环境与人物感情的高度统一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理解古诗时, 我们注意环境描写中包含的情感。) 2.配乐朗读,背诵。 (五)小结方法。 1.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学习从军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梳理。 3.小结:在学习古诗时,我们可以联系历史背景来理解,关注环境描写,抓 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包含的情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意境, 从而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感悟文字背后的
8、意思。借助多媒体 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与诗境 融为一体,并自然而然地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下一环 节的迁移运用做准备。 三、迁移运用,自主品悟 1.过渡:在从军行中,我们体会到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掌握了理 解古诗的方法。那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我们就可以运用刚才的方 法自主学习了。 2.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注意停顿。 (2)译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想象边读边想象诗人当时的“狂态”。 (4)悟情仔细品读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依照学习提示展开学习。 4.
9、展示古诗朗读、理解情况。 (1)小组派代表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代表读得更正确、更流利。 (2)读后评议,生生评议,教师评价。 (3)教师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强调“蓟、涕、裳、襄”这几个字 在本诗中的读音,学写生字“涕、巫”。 (4)小组合作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依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以下词语的意思。 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却看:回头看。 妻子:妻子和孩子。 青春:指春天。 指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补充。 5.想象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 过渡:孩子们,我们初步了解了这首诗的意思,其实读诗啊,我们还得从文 字当中读出画面,读出声音,读到诗人的情感深处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 一幅怎
10、样的画面? (1)诗中有一个字告诉了我们诗人此刻非常高兴,这个字是?(板书:狂) (2)默读古诗,找出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到诗人的“喜欲狂”? “涕”出的泪,让狂喜倾泻而下。 品析“初闻涕泪满衣裳”。 “忽传”说明喜讯来得太突然,并且出乎意料,才有了“初闻” ,即乍一听 这天大的喜讯,导致诗人“涕泪满衣裳”,即喜极而泣。 “漫卷”的狂喜。默读交流“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体会 作者和他患难与共、历经风雨的妻子、儿女的喜悦。 “放歌”与“纵酒”的癫狂。 诗人早已过了“放歌”的年龄,而“纵酒”更是对老人健康不利。但“收河 南河北”这一天大的喜讯让诗人“喜欲狂”, 才有了“放歌”和“纵酒”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