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docx

  • 上传人(卖家):longfei1026
  • 文档编号:2480012
  • 上传时间:2022-04-2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5.3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docx》由用户(longfei10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2018 考试 精简
    资源描述: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

    2、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

    3、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

    4、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

    5、起,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第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第三,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领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的改变。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二)戊戌

    6、维新运动意义和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

    7、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戊戌维新运动在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的势力弱小,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更不懂得应当去发动群众。这样,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

    8、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的失败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 年,上书失败。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希望能用和平手段推进中国变革,但被拒绝。其思想也从改良转为革命。 1894

    9、 年,组织团体。 孙中山到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 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反清。 1904 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

    10、复会、岳王会等。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5 年8 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领导: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为民报。(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 年11 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11、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 “核定地价,增价归国”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

    12、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清朝灭亡: 1912 年2 月12 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国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北洋军

    13、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二次革命”: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反袁斗争。中华革命党成立: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坚持反袁。护国运动:1915 年12 月,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反袁复辟帝制,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法运动: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其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14、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主要阵地。基本口号:民主,科学。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 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总体上讲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

    15、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

    16、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的必然,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有限的宣传,其目标就难以实现。第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而是用资产阶级的方法。(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第一,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

    17、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再次,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 是1919 年5 月4 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直接斗

    18、争目标: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政府代表拒签合约。性质: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全国规模的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其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一大

    19、:1921年7 月23 日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等12 名代表,代表50 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纲领是: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一方面,是直接继承列宁主义而来,没有受到修正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科

    20、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和目标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

    21、确的斗争目标。1922 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纲领的提出,说明党认识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 年1 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 年2 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为终点。 农民运动。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1年9 月,在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1923年1 月,

    22、广东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任会长。(二)工农运动的发动(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一战后,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趋恶化, “打到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 1923 年2 月7 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共认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再次,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 年6 月,中共三大决定

    23、实行“党内合作”即: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最后, 1924 年1 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生活的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

    24、式形成。 国民党一大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2 大革命的兴起 1924 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 1924 年5 月,黄埔军校成立。 1925 年5 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1925 年7 月1 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1.大革命的失败1926 年3 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1927 年, 他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 政变。这标志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终失败。2.大革命失败原因:第一,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统

    25、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二,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上没有经验,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共产国际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对于中国革命作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指导。3.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一,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统一战线。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现又联合由斗争的政策。第二,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

    26、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革命的胜利。第三,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组织形式是军队,无产阶级要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没有一支自己掌握的的军队,革命便不能取得胜利。最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这是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4.大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二,大革命教育和锻炼了各革命阶级,党领导的工农大众经受了革命的洗礼,提

    27、高了政治觉悟,为后来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第三,大革命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望,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宁、汉合流:1927 年4 月18 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928 年2 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实现了宁、汉合流。 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 年12 月29 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28、的斗争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 日本“东方会议”: 1927 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 ,声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2.九一八事变:1931 年9 月18 日深夜,日本关东军制造事端,挑起战争, 九一八事变爆发。标志日本开始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 1932 年2 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3华北事变:1935 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向中国政府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这一系列事件被称作“华北事变”。4卢沟桥事变:

    29、1937 年7 月7 日,驻丰台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城,攻击卢沟桥,中国驻军奋起反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全国性抗战的开始。5 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在1938 年10 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并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30、进行“扫荡”。(二)残暴的殖民统治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日本在其占领区的残暴统治 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自1895 年马关条约 签订后,日本对台湾50 年的殖民统治。日本驻台湾总督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军事权。 对东北的殖民统治: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 年的殖民统治。1932 年,在日军扶持末代皇帝溥仪上台,建立伪“满洲国”。 扶植汪伪政权:1938 年12 月,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 1940 年3 月,在日本的操纵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2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首先,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如南京大屠杀,死者达30 万人以上。对八路军、新四军所在的抗日根

    31、据地实行“三光”政策。其次,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再次,强制推行奴化教育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1、八一宣言: 1935 年8 月1 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八一宣言 ),呼吁全国各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2.一二九运动: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 1935 年12 月9 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四)全民族抗战开始国共合作,共赴

    32、国难。(1)八路军和新四军: 1937 年8 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 万人。随后,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1937 年9 月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抗

    33、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特点: 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国共双方有政权、军队的合作。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政治纲领。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台儿庄大捷:1938 年3 月,李宗仁领导的第五战区在台儿庄战役中,歼灭日军1 万余人。2.国民党在抗战中牺牲的将领: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3.八百壮士守四行:淞沪会战中,国民党军队谢晋元团长率军据守四行仓库,被誉为“八百壮士”。(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 从速战速决到对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 193

    34、9 年1 月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对日作战则趋向于消极,保存实力。标志国民党从片面抗战到逐步消极抗战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洛川会议: 1937 年8 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反映了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指出,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发动和农民,党的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938 年5、 6 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

    35、针。主要内容:(1)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2)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3)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

    36、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二)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1平型关大捷:1937 年9 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 歼敌1 000 余人,击毁汽车100 多辆,这是全国性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2. 抗日根据地的创建:1937 年11 月太原失陷后,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到1938 年10 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发展到近20 万人。到1940 年底,人民抗日武装部队发展到50 万

    37、人,创建了晋察冀等16 块抗日根据地。3两个战场的建立及其关系(抗日战争中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1)一个是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一个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担负的敌后战场。(2)两个战场是战略上的相互配合的关系。4.百团大战:1940 年8 月至12 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多个团共20 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这就是百团大战。(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一)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包括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中国的抗日战争

    38、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2)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

    39、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第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8 月25 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2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民主, 1945 年8 月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的谈判。10 月10 日,双

    40、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3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1 月10 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 人。会议达成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 。(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946 年6 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国内战爆发。 毛泽东提出了论断: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我们能够打败蒋介石,人民解放

    41、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为了激励人民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的勇气和信心,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自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42、三路大军(刘伯承、邓小平; 陈毅、粟裕;陈赓、谢富治)挺进中原,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战略进攻的特点:解放军在数量并未占优势,便发起全国性战略反攻,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1947年10 月10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3夺取全国胜利行动纲领制定。1947 年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五四指示:1946 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

    43、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 年7 月至9 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3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土地改革总路线:1948 年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系统阐明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 年秋,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

    44、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解决了土地问题的农民,深感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者,积极支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三)第二条战线的开辟与民主党派的活动机第二条战线: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本编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由此

    45、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第一,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第三,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第四,从根本上改变了

    46、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创造了政治前提。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1956年是我国历史发生重要转变的一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已经建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标志着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8001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