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docx》由用户(longfei1026)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2018 考试 精简
- 资源描述:
-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版考试精简版一、考试题型多选简答题论述题二、复习重点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本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人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等)(1)旧的阶级: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2)新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一方面受帝、封压迫,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的革命或
2、保持中立。另一方面,因力量薄弱,与帝、封有千丝万缕联系,斗争中缺乏彻底性。(3)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两对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前一对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关系: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状态,如有时民族矛盾是主要解决的对象。如历次反侵略战争和义和团运动。有时呈现出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如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辛亥革命。有时二者勾结一道,如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与现代化的关
3、系)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两大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不一样,前一个任务是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改变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一个任务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现代化。前一个任务是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三节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及其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
4、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这是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意义: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第二,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三,太平天国起义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第四,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第五,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
5、起,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第一,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第三,传播了新知识,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第四,引领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的改变。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1898 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其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运动(二)戊戌
6、维新运动意义和教训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戊戌维新运动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戊戌维新运动它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从而把顽
7、固的封建主义思想壁垒打开了一个缺口,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在教育方面,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更成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戊戌维新运动在移风易俗、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2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遇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首先,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当狭窄。维新派的势力弱小,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军队,更不懂得应当去发动群众。这样,他们就只能把自己实行改革的
8、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其结果只能是失败。其次,维新派的局限性:一是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二是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三是惧怕人民群众。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的失败暴露出这个阶级的软弱性, 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1894 年,上书失败。孙中山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希望能用和平手段推进中国变革,但被拒绝。其思想也从改良转为革命。 1894
9、 年,组织团体。 孙中山到檀香山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 年,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反清。 1904 年,孙中山发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指出只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的问题。2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20 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1903 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
10、复会、岳王会等。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1905 年8 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领导:孙中山被推选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报为民报。(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 年11 月,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其内容: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11、国。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 “核定地价,增价归国”的方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各自分别以民报、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这场论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
12、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清朝灭亡: 1912 年2 月12 日,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国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孙中山为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3 月,临时参议院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革命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民主性。它不仅具有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中国宪政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北洋军
13、阀首领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后,建立了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二次革命”:1913 年孙中山发动的反袁斗争。中华革命党成立:1914 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坚持反袁。护国运动:1915 年12 月,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反袁复辟帝制,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次年3 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法运动: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其目的:要求北洋军阀统治者恢复并保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国时期的国会,护法运动以失败告终。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14、的终结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倡导者和主要阵地:陈独秀(旗手)、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主要阵地。基本口号:民主,科学。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919 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2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总体上讲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 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
15、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将人们从封建专制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第三,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一,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
16、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的必然,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第二,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有限的宣传,其目标就难以实现。第三,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而是用资产阶级的方法。(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呢?第一, 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
17、 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 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首先,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 。其次,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再次,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 是1919 年5 月4 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的爱国民主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直接斗
18、争目标: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中国政府代表拒签合约。性质: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全国规模的广泛的群众性的爱国运动。(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三)中国共产党创建及其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共产党一大
19、:1921年7 月23 日在上海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等12 名代表,代表50 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党的纲领是: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2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一方面,是直接继承列宁主义而来,没有受到修正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科
20、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座大山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所以,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第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和目标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群众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中国人民指示了明
21、确的斗争目标。1922 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二大纲领的提出,说明党认识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第二,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 年1 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 年2 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为终点。 农民运动。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1921年9 月,在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1923年1 月,
22、广东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任会长。(二)工农运动的发动(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一战后,社会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生活更趋恶化, “打到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其次, 1923 年2 月7 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共认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再次,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1923 年6 月,中共三大决定
23、实行“党内合作”即: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最后, 1924 年1 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 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后来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并提出要改善工农生活的状况。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