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足太阳膀胱经1234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9足太阳膀胱经1234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足太阳膀胱经 1234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腨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注释【1】交巅:头顶最高点,百会穴处。【2】耳上角:耳廓的上部。【3】肩膊:膊为肩胛骨,肩膊即指肩胛部。【4】膂:脊柱骨两旁的肌肉。【5】髀枢:髀指大腿,又特指股骨。髀枢指髋关节。【6】京骨:本经穴位,第五跖骨粗隆。【定位】在面部,目内眦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功能】 祛风、泄热、明目 本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之起始穴
2、,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之会。医宗金鉴:“主治目痛,视不明,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白翳眦痒,雀目诸疾。”针灸大成:“主小儿疳眼,大人气眼冷泪。”具有散风清热、调肝养血明目之功,是治疗眼病的局部穴位中的主穴,其功效非常突出,为古今针灸学家所公认。 本穴深部为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丰富,针刺极易出血,起针后要立即压迫局部12分钟,以防皮下出血形成瘀斑(熊猫眼)。【穴性特点】【主治概要】 1本穴为治疗眼部疾病的首选要穴。可用于治疗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翳、视物不明、近视、夜盲及现代医学的色盲、散光、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炎、视网膜出血等眼科疾病。 2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经入络脑,
3、故本穴可有效缓解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3眼眶底与脑只有一层薄骨相隔,睛明穴位于额窦下方,故本穴可用于治疗额窦炎等副鼻窦疾病。 4本穴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脉交会穴,手太阳经“循咽下膈,抵胃”,足阳明经“循喉咙,人缺盆,下肺属胃络脾”,故可以治疗呃逆,特别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效果最好。 5现代研究表明,针刺睛明穴对功能性遗尿、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疗效。【定位】 在面部,眉头凹陷中。【功能】解表清热,祛风明目 【穴性特点】 本穴是足太阳经之眼区穴,具有清热镇痛、活络明目之功效。针灸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攒竹主之。”针灸大成:“治泪出目眩,瞳子痒。”素问骨空论:“从风
4、憎风刺眉头。”攒竹穴还有祛风散寒之功效。【主治概要】 1本穴位于眶上,善治眼病。可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目眩及现代医学的眼睑痉挛、夜盲、急性结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角膜白斑等眼科疾患。 2本穴属膀胱经,膀胱经起于目内眦,经腰背部下行于足。故本穴可治疗头痛、面瘫,以及腰背痛、腰扭伤。 3本穴同睛明穴一样,对于呃逆有很好的疗效。 4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攒竹穴可使心率减慢,故可用于治疗心动过速;针刺攒竹穴对痔疮术后疼痛有很好疗效;针刺攒竹,对眼部及内脏手术均有良好的针麻效应。【定位】在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功能】 醒脑开窍,通络镇痛【穴性特点
5、】 本穴为足太阳经颈项区穴,足太阳“入于天柱、飞扬也”,即天柱乃足太阳经络之气所入之处,且穴又位于头与脑之间的“头气街”中,具有通行气血、舒筋通络、补精填髓、清热明目之效。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天柱主之。”针灸大成:“主项强不可回顾。” 天柱穴是足太阳经“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的关键部位;是临床上治疗颈椎病“项七针”穴之一,其治疗病症相当广泛;是治疗头部、颈部、脊椎以及神经类疾病的首选穴之一。【主治概要】 1天柱穴是治疗颈项部疾病的主要穴位。可治疗“项如拔,项强不可顾”、肢痛、手足不仁以及现代医学的颈椎病、颈肌痉挛、颈肌凝结症、急性颈胸椎间盘病变等病症。 2“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
6、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天柱穴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中的小儿脑瘫、痉挛性脑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失语、舞蹈症等脑部疾病。 3天柱穴乃是治疗热病的59穴之一,外感热病和风热上扰所致的头面五官病,以及内风引发的筋脉拘挛、癫痫、眩晕等,皆可取天柱穴治疗。 4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从巅入络脑。天柱穴有通行气血的作用,针刺该穴可疏通头部经气,以助气机之调达,气血之输布,络脉之通畅,使头面五官、脑府诸窍得养,故可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青盲,耳鸣、鼻塞、嗅觉减退、咽炎等五官病及脑病。 5“足太阳主筋所生病。”天柱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跟腱炎等腰腿部疾病。【定位】 正坐或俯卧位。在背部,当第2
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于两侧肩胛骨内侧角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第3胸椎棘突上旁开1.5寸取穴。【功能】 宽胸理气,祛风解表风门 本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背部腧穴,乃督脉与足太阳交会之穴,督脉主一身之阳,太阳主一身之表,本穴具有舒筋通络镇痛、解表清热、清热凉血的作用。风门穴乃临床上疏散风邪,清热解表的常用穴。针灸甲乙经:“督脉、足太阳之会。风眩头痛,风门主之。”针灸大成:“主上气喘气。”【穴性特点】【主治概要】 1太阳为三阳之首,主一身之表,故本穴有解表祛风、清热之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邪所致高热不退、恶寒发热、烦躁口渴及现代医学的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荨麻疹及发热。 2风门穴为足太阳经与
8、督脉交会穴,两经皆“入络脑”,故可用于治疗头痛,眩晕。 3风门穴属足太阳经穴,位于背部,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项强,胸背痛,发背痈疽。 4现代研究表明,取风门,配以大杼穴,用化脓灸法对支气管哮喘病变有较好疗效。【定位】在脊柱区,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功能】调理肺气,补虚损,清虚热,止咳喘 【穴性特点】 本穴乃肺脏之背俞穴,为肺气输注之处,内外相应,与肺脏紧密联系。肺俞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补虚损清虚热,祛风邪、和营血、化瘀滞的作用。素问:“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泻五脏之热也。”针灸大成:“主咳嗽红痰。”本穴是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的主要穴位。【主治概要】 1“迫藏刺
9、背,背俞也。”肺俞为肺脏的背俞穴,是治疗肺部疾患的主要穴位。可用于治疗咳嗽、哮喘、胸闷、肺阴虚所致骨蒸、潮热、盗汗,以及现代医学的肺结核、肺炎、支气管炎等肺部疾患。 2足太阳膀胱经“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故本穴可用于治疗狂、癫疾等精神疾病。 3肺俞具有祛风邪,和营化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现代医学的皮肤痛痒、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4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肺俞可增强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及通气量,明显降低气道阻力;针刺肺俞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定位】 在脊柱区,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先在肩胛骨内侧角水平定位第3胸椎棘突,向下2个棘突为第5胸椎棘突,其下方旁开1.5
10、寸取穴。【功能】 宁心安神,通调气血【穴性特点】 本穴乃心脏之背俞穴,为心脏之气输注之处,与心脏紧密联系。心俞穴具有调心脾、宁心神,行气活血,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素问:热病气穴,五椎下间主肝热。”外台秘要:“主心痛,与背相引而痛。”针灸大成:“主呕吐不下食。”本穴是临床上治疗心胸疾病的常用穴位。【主治概要】 1. 心俞为心脏的背俞穴,是治疗心脏疾病的主要穴位,具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引背痛、心烦、心痛和现代医学的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风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俞可用于治疗健忘、失眠、梦遗、癫狂、痫证及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症等神经
11、精神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病症。 3. 心俞位于背部,具有行气活血、清肺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咳嗽、咯血及现代医学的肋间神经痛。 4. 现代研究表明,温灸冠心病患者心俞、厥阴俞,对患者异常症状、心电图、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另据报道,针刺心俞穴,配合足三里穴对多寐症有一定的疗效。【定位】 在脊柱区,第7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约平肩胛下角【功能】 理气血,宣肺气,调肠胃【穴性特点】 心主血,肝藏血,膈俞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故为血会;且本穴内与横膈膜相对应,与胸腹皆有密切联系。具有宽胸利气、调理肺气、止咳平喘、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素问:“热病气穴,七椎下间
12、主肾热。”针灸甲乙经:“癫疾多言。”针灸大成:“主吐食翻胃。”医宗金鉴:“更治一切失血症。”本穴是临床上治疗血病的主要穴位。【主治概要】 1膈俞位于背部,与横膈膜相对应,上与肺脏相连,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潮热。盗汗及现代医学的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变。横膈膜下为腹腔,膈俞可用于治疗呃逆、呕吐、胃脘胀痛,饮食不下及现代医学的膈肌痉挛、胃炎、肠炎,小儿营养不良等胃肠道疾病。 2膈俞为八会穴中的血会,具有健脾统血、补血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吐血、咯血及现代医学的高血压、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慢性出血性疾病等心血管、血液疾病。 3膈俞为足太阳经腧穴,位于背部。可用于治疗背痛、脊强。 4现代研究表明
13、,针刺糖尿病患者膈俞,配合脾俞,可使患者血糖逐渐下降,血液黏滞度降低,血流加速,微循环改善;对环核甘酸的含量有调整作用;对血清胰岛素有良好调节作用;T3、T4均有所下降。另据报道,针刺膈俞对青光眼、偏头痛及痤疮都有一定的疗效。【定位】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功能】疏肝利胆,清利头目【穴性特点】 本穴乃肝脏之背俞穴,为肝脏之气输注之处,与肝脏关系密切。具有清利肝胆湿热,平肝潜阳、清热明目,滋阴养血补肾及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备急千金要方:“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针灸大成:“黄疸,鼻酸。”本穴是临床上治疗肝胆疾病
14、的主要穴位。【主治概要】 1. 肝俞为肝脏的背俞穴,具有清肝利胆、平肝潜阳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胁痛、眩晕、头痛及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炎、胃痉挛等消化道疾病。 2.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肝俞具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狂、痫症及现代医学的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 3. 肝藏血。肝俞具有养血、统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及吐血、衄血等出血性疾病。 4 肝开窍于目。肝俞具有清热明目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目赤、目视不明、夜盲及视网膜出血等眼部病变。 5. 肝俞为足太阳经腧穴,位于脊背,可用于治疗脊背痛、胁痛。 6.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肝俞、胆俞、脾俞对胆石症、胃脘痛有很好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