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治理 理论 实践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三、治理的实践:西方与中国三、治理的实践:西方与中国二、中国对治理的理解二、中国对治理的理解一、西方治理理论的缘起与发展一、西方治理理论的缘起与发展交交流流内内容容一、西方治理理论的缘起与发展1、1 治理兴起的背景1、2 治理的涵义与特征1、3 治理的目标与实质1、4 治理的理论基础1、5 治理的研究途径1、6 治理的理论评价1、1 治理兴起的背景传统的等级式官僚政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复杂而快速变革的时代需求,网络化治理正取而代之,其中,政府高级官员将他们的核心职责从管理人员和项目重新确定为协调各种资源以创造公共价值。1.逐渐出现利用私人公司和非营利机构从事政府工作的模式;2.从顾客-公民的角度
2、考虑,采取横向“协同”政府、纵向减少程序的做法;3.技术上的突破大大减少了伙伴之间的合作成本;4.公民希望增加公共服务选择权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这四种趋势的合流逐渐发展出治理。1、2 治理的涵义与特征 世界银行1989年在讨论非洲发展时首次提出“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其后,“治理”概念流行于学界。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治理是个人和公共或私人机构管理其公共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民和机构同意的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各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治理有四个特征
3、: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是一个研究领域;治理是一个研究领域;治理是一个研究视角;治理是一个研究视角;治理是一个发展趋势治理是一个发展趋势1、2 治理的涵义与特征 罗伯特罗伯特罗茨罗茨提出的六种定义: (1)作为最小国家的管理活动的治理,它指的是国家削减公共开支,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效益。(2)作为公司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指导、控制和监督企业运行的组织体制。(3)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它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列入政府的公共服务。(4)
4、作为善治的治理,它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5)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它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互动。(6)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它指的是建立在信任与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 1、2 治理的涵义与特征 威格里斯托克提出有5种治理理论:(1)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3)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5)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
5、,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 “治理”与“统治”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私人机构、或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统治的手段和方法以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法律手段为主,而治理更强调各种机构之间自愿平等合作。从范围来看,治理比统治更宽泛,从现代的公司到大学以及基层的社区,如果要高效而有序地运行,可以没有政府的统治,但却不能没有治理。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统治
6、的权威主要源于政府的法规命令,治理的权威则主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前者以强制为主,后者以自愿为主。即使没有多数人的认可,政府统治照样可以发挥其作用;治理则必须建立在多数人的共识和认可之上,没有多数人的同意,治理就很难发挥真正的效用。与统治相联系的理想政治管理模式为“善政”,而治理所追求的目标是“善治”。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层级统治治理地理范围次国家国 家(次)国家区域、全球向下、向上、向外转移功能范围多议题区域单一议题区域决策下放以议题领域界定资源分配集中式分散式公私部门须合作解决问题政治利益共同持有分别持有利益有时相冲突协商或市场机制规范主权命令与控制再分配有限主权自治
7、政府市场机制新公共管理公民社会参与透明度、课责决策科层化/形成共识/形式的公平水平化/协商解决/不公平水平分散-网络典型过程-谈判执行集权式/权威性/专制性分权式/自治式/自愿性多元公私部门基于自愿的互动“治理”与“管理”1、参与主体参与主体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主体是特定,分别是政府和企业,而社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主体是特定,分别是政府和企业,而社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各种社会组织,也包括政府和企业。会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既包括各种社会组织,也包括政府和企业。2、管理客体管理客体人与组织、资源、公共事务人与组织、资源、公共事务3、管理属性管理属性社会管理不是组织的管理,而是组织间的管理,
8、更为复杂。社会管理不是组织的管理,而是组织间的管理,更为复杂。4、运行逻辑运行逻辑政府官僚系统的运行逻辑是权力的逻辑,上下级之间命令和服政府官僚系统的运行逻辑是权力的逻辑,上下级之间命令和服从的层级节制关系支配着政治交往。企业经营系统遵循的是商业逻辑,经济从的层级节制关系支配着政治交往。企业经营系统遵循的是商业逻辑,经济交往原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利益最大化是经济行为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子交往原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利益最大化是经济行为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子系统的运行逻辑是平等沟通、信任互惠的交往逻辑,社会人是处于各种社会系统的运行逻辑是平等沟通、信任互惠的交往逻辑,社会人是处于各种社会共同体中相互依
9、存的个人,社会生活领域有别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个人,社会生活领域有别于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领域。5、管理目的管理目的行政管理的目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工商企业管理的目的行政管理的目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工商企业管理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追求各自的私人是利润最大化,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追求各自的私人利益、特殊利益(局部利益)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调节利益冲突,增强公利益、特殊利益(局部利益)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调节利益冲突,增强公民权利和社会公益。治理的目标则是民权利和社会公益。治理的目标则是“善治善治”,包含着道德层
10、面的含义。,包含着道德层面的含义。6、产品性质产品性质政府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纯粹意义上的公政府提供的产品主要是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和服务;社会管理的产品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或服务即各种互益和服务;社会管理的产品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准公共产品或服务即各种互益性和公益性产品和服务。性和公益性产品和服务。7、传统的政府管理受制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所以,其、传统的政府管理受制于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所以,其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是反应式的,
11、是反应式的,消极的,问题解决型的;治理则是主动的,前瞻性的,预防型的。消极的,问题解决型的;治理则是主动的,前瞻性的,预防型的。统治者统治者管理者管理者调解者调解者通过恐吓、威胁通过恐吓、威胁以及逼迫来进以及逼迫来进行领导行领导基于基于“我们我们”这个独有这个独有的、有局限性的概念的、有局限性的概念进行经营进行经营代表整体利益而代表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不是局部利益而努力奋斗而努力奋斗将对手变成替罪将对手变成替罪羊羊根据他或她所在的组织根据他或她所在的组织自己的利益来界定目自己的利益来界定目标标系统地思考问题系统地思考问题并且致力于在并且致力于在前进中学习前进中学习用谎言和宣传手用谎言和宣传手
12、段对异类采取段对异类采取反人类的做法反人类的做法不能或者不愿意处理超不能或者不愿意处理超越自己职权的问题或越自己职权的问题或争端,不能或者不愿争端,不能或者不愿意超越自己的职权做意超越自己的职权做决策决策通过架设跨越分通过架设跨越分界线的桥梁来界线的桥梁来建立彼此的信建立彼此的信任任凭借暴力手段统凭借暴力手段统治或者消灭异治或者消灭异类类仅仅在其所管辖的范围仅仅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显示出具有生产率内显示出具有生产率和效力和效力为了转化冲突寻为了转化冲突寻求创新和机会求创新和机会“治理”与“新公共管理”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浪潮“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成为公共部门
13、改革的主导性范式。但着重应用市场方式的“新公共管理”存在忽视社会合意性、民主价值等嫌疑,这使它招致多方面的诘难。 关注国家社会关系调整和市民社会价值的治理理沦的兴起,则为修正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弊端提供了理论资源和实践途径。 它既不强调公私之间的商业伙伴关系,也没有强化纵向层级之间的分野,而是寻求以网络取而代之。治理的特征市场科层制网络关系基础合同与财产权雇佣关系资源交换依赖程度独立依赖相互依赖交换媒介价格权威信任冲突解决与协调方式讨价还价/法庭规则与命令 外交手段文化竞争服从互惠主体多元化;主体多元化;权责模糊化;权责模糊化;关系伙伴化;关系伙伴化;结构网络化;结构网络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系
14、统化。讨 论你理解的“治理”或“公共治理”是什么?理由是什么?治理的价值或现实意义是什么?什么在阻碍公共治理的实现?1、3 治理的目标与实质 善治“一种有效率的公共服务,一种独立的司法体制以及履行合同的法律框架;对公共资金进行负责的管理;一个独立的、代议制的立法机构负责公共审计机关;所有层次的政府都要遵守法律、尊重人权;多元化的制度结构以及出版自由。” 来福特维奇把善治区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系统意义的、政治意义的和行政管理意义的。这是一个“政治行政”的治理框架。 1、3 治理的目标与实质 治理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强调政府和社会对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它不仅关注将市场的
15、激励机制和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公共部门,而且重视公共政策与社会资本的相互连接,强调非市场力量的凝聚(如公民和非营利部门的参与)。可以说,治理在公共管理的语境下,是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以社会资本的力量来应对政府合法性危机的公私合作的结构和过程,其目标在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及公共服务的质量。这是一个“社会政治”的治理框架。 Munasinghe,永续发展架构图.1993:2经济经济成长成长社会社会公平公平生态生态协调协调世代间公平性世代间公平性居民参与居民参与世代内公平性世代内公平性贫困救济贫困救济/ /增加就业增加就业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外部成本内部化外部成本内部化效率效率/ /成长成
16、长/ /稳定稳定贫贫 穷穷民众参与民众参与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物种多样化物种多样化/ /系统系统恢复力与稳定性恢复力与稳定性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污染防治污染防治1、3 治理的实质1. 治理即是最低限度的国家 ;2. 治理即是公民治理 ;3. 治理就是新公共管理 ;4. 治理就是全球治理 ;5. 治理是社会控制系统 ;6. 治理就是善治 ;7. 治理就是自组织网络 ;8. 治理就是公共治理 。 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上的合作合作。在这里,目标代替了职能,伦理原则代。在这里,目标代替了职能,伦理原则代替了规则,具体工作机制代替了
17、机构。替了规则,具体工作机制代替了机构。 1.1.治理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治理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2.2.治理意味着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治理意味着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 ;3.3.治理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新塑造治理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新塑造 。 从实践来看,治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从实践来看,治理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从理论上看,治理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范式革命。理论上看,治理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范式革命。 1、4 治理的理论基础 (1)治理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公共管理最新发展的理论范式。公共管理历史悠久,早在国家产生之前,原始社会的成员便以氏族组织为单位管理集体生产,共同安全等公共事务
18、。进入阶级社会后,公共管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附于政治统治,从根本上服从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偏好和整体需求。公共管理成了由政府垄断并强制管理的领域。从治理的角度看,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发展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推动了公共管理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1、4 治理的理论基础 (2)治理理论也吸收了自组织理论的有益成份。从广义上讲,“治理可以指诸多方式中任何一种独立活动的协调方式”,按比较狭窄的含义,“治理指的是heterachy或自由组织”。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关于“公共池塘”资源的开拓性研究表明,一群相互依赖的人可以“把自己组织
19、起来,进行自主治理,从而能够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利益。”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网络是一种“没有政府的统治”,由个人组成的多元且自主治理的领域。1、4 治理的理论基础 (3)20世纪60、70年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的形成,在社会文化、技术和经济条件等诸缘具备,以“现代科学革命”(Revolution of Modern science)中形成的原子结构理论、量子力学、相对论为理论前提,形成了研究系统复杂性、非线性的后现代“复杂性科学”。这是新兴的研究系统复杂性和线性关系的整体性科学,这种科学试图改变经典科学的还原论、原子论、决
20、定论的世界图景,向经典科学范式发起了根本性挑战。与经典科学注重世界的简单性和原子的构成性相对照,整体的观念、非决定论的观念、复杂性的观念、不可逆的观念被突出出来,与自然界生命的原则、有机的原则相衔接。从经典科学到生态整体科学的转变,是根本的科学范式的转变。 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是2020世纪世纪6060、7070年代由普里戈金创立,年代由普里戈金创立,其学科基础是物理化学,其依据的几个典型试验是:其学科基础是物理化学,其依据的几个典型试验是:贝纳德流体试验,激光和化学振荡反应,这些实验贝纳德流体试验,激光和化学振荡反应,这些实验现象与生物体相似,发现有序结构的形成维持需要现象与生物体相似
21、,发现有序结构的形成维持需要耗散能量物质,故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是耗散能量物质,故称为耗散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稳定和演化等过程和性质。这研究耗散结构形成、稳定和演化等过程和性质。这一理论也被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一理论也被应用于经济社会领域。 协同学协同学是由德国学者哈肯在是由德国学者哈肯在20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的。协同学研究有序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的。协同学研究有序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机制, ,通过通过研究贝纳德流体和激光非平衡相变,阐明系统子系研究贝纳德流体和激光非平衡相变,阐明系统子系统协同作用形成有序结构的条件和规律,并推广到统协同作用形成有序结
22、构的条件和规律,并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 ,如舆论的形成、人口动力学、投资如舆论的形成、人口动力学、投资模型、经济模型、经济系统分析、社会管理以及战模型、经济模型、经济系统分析、社会管理以及战争与和平问题。争与和平问题。 超循环理论超循环理论是德国学者艾根在是德国学者艾根在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创立的,年代创立的,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研究分子自组织进化现象的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研究分子自组织进化现象的自组织理论。艾根认为在传统科学认为的生命起源自组织理论。艾根认为在传统科学认为的生命起源和进化的两个阶段,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阶段之间,和进化的两个阶段,化学进化和生物进化阶段之间,
23、还有一个分子自组织的进化阶段,此阶段完成从生还有一个分子自组织的进化阶段,此阶段完成从生物大分子到原生分子细胞的进化。物大分子到原生分子细胞的进化。 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元胞自动机理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分形理论和元胞自动机理论属于形式科学,这些形式科学利用数学对复杂系统属于形式科学,这些形式科学利用数学对复杂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描述,如利用相空间的奇怪吸引子的演化过程进行描述,如利用相空间的奇怪吸引子描述系统演化的状态。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统无序与描述系统演化的状态。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统无序与有序混合混沌运动。元胞自动机是离散的动力系统,有序混合混沌运动。元胞自动机是离散的动力系统,它和连
24、续的动力系统有着类似的演化行为和吸引子,它和连续的动力系统有着类似的演化行为和吸引子,可以用来模拟生命现象,研究系统整体突现性质。可以用来模拟生命现象,研究系统整体突现性质。1、5 治理的研究途径 1、学科视角(1)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2)国际关系(3)比较政治学 2、主义视角(1)个人主义(2)社团主义(3)国家主义(4)制度主义 治理治理意指自组织、以相互依赖为意指自组织、以相互依赖为特征的组织网络、资源交换、游特征的组织网络、资源交换、游戏规则,强调相对于国家而言的戏规则,强调相对于国家而言的自治的重要性。自治的重要性。 (Rhodes,1997) 全球治理全球治理意指人类行为各层次的意
25、指人类行为各层次的规则体系,从家庭到国际组织,规则体系,从家庭到国际组织,其共同特征是通过控制行为实现其共同特征是通过控制行为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跨国影响。目标的过程会产生跨国影响。(Rosenau,1995)治理治理涉及如何为权力行为设定正式涉及如何为权力行为设定正式和非正式游戏规则,并在规则运和非正式游戏规则,并在规则运行过程中解决产生的种种冲突。行过程中解决产生的种种冲突。主要议题包括:民主化、国家能主要议题包括:民主化、国家能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力、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国家治理经验(如经济治理模同国家治理经验(如经济治理模式)的移植等。(式)的移植等。(Hyden,Gor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