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哲学与教育儿童观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哲学 教育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 儿童观 吉林师范大学 李宇环第一节 关于儿童及儿童观 一、儿童的界定 官方认定: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由联合国1989年11月20日大会通过,于1992年4月1日开始在中国正式生效。 常规认定: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 二、什么是儿童观 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 请说说成人在对待儿童时有哪些态度?这些态度反映了成人积极还是消极的儿童观?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三天不打,上房子揭瓦;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少年儿童好像早晨八九点钟
2、的太阳太阳: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呀;孩子还小,他懂什么呀;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我们家里没哪个像你这样笨的儿童观的结构 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儿童是社会的存在 儿童是精神的存在 三、儿童观的价值 儿童是人类生命周期的一部分,儿童观作为人类观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 儿童观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 由于儿童是教育对象,所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必然会对教育观产生重大影响,儿童教育总是 一定的儿童观为前提。荣格的生命发展阶段理论四、儿童观的演变历史第一个第一个阶段阶段从从古代到文艺复古代到文艺复兴兴前前第二个第二个阶段阶段从从1415世纪的文艺世纪的文艺
3、复兴运动开始到复兴运动开始到19世世纪末纪末20世纪世纪初初第三个第三个阶段阶段从从20世纪初期到世纪初期到现在现在(一)第一阶段主要的儿童观 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1.古代的儿童观:儿童就是小大人 小大人说把儿童看作是缩小的成人,是成人的预备。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也只是身高体重的不同而已,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儿童,儿童被期待象成人一样去行动,充当童工,充当童农,充当童商等,使之过快地生长发育。2.中世纪的儿童观:儿童生而有罪 中世纪(5-15世纪)的原罪说缘于把人看成是生而有罪的,故儿童自然是有罪
4、的,是需要加以鞭笞和惩戒的。 这种儿童观中暗含的逻辑是把儿童和上帝相对,只有上帝才是善的,儿童则一生下来,就是恶的载体,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要严加管束才能不断地进行赎罪。(二)第二个阶段主要的儿童观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从新人类观推导出的新儿童观 17-18世纪 理性时代或启蒙时代的儿童观:儿童的发现 19世纪 儿童教育心理化运动1.伊拉斯谟的儿童观 伊拉斯谟( Erasmus 1466-1536)文艺复兴时期荷兰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论儿童的教养(On Civility in Children) 伊拉斯谟1509年以后,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
5、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In Praise of Folly 1511年)。教育思想 儿童非小大人。伊拉斯谟认为要研究孩子的自然能力和才智,不要想象他们的兴趣与成人一样,不要指望他们有像小大人一样的举止。 他明确指出,对待儿童,“首先是爱,然后渐渐随之以某种自然和温柔的尊严,而不是畏惧,前者比后者更有价值,用恐怖的手段来使儿童弃恶,乃是一种奴性的作法。因此,自由的教育是符合儿童的。用教育手段把本来是自由的儿童奴隶化,是极其荒谬的”。 主要的教育主张 强调后天培养 重文雅的价值 努力与兴趣 重视教学过程2.夸美纽斯的“种子说” 扬阿姆
6、斯夸美纽斯Comenius,Johann Amos (1592-1670) 17世纪捷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被 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泛智论是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核心,所谓“泛智”,就是使所有的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获得广泛、全面的知识,从而使智慧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思想 种子说。他认为在人的身上自然地播有知识,道德和虔诚的种子,通过教育便可以把他们发展出来。他还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 反对儿童有罪。夸美纽斯尖锐地批评了旧学校的种种弊端,“学校变成了儿童的恐怖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阶段论。提出了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
7、和年龄特征。于是,他提出了划分儿童年龄阶段的主张,把0一24岁划成四个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春期,每期6年。3.洛克的“白板说”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17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在知识论上,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但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著作是论宽容 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教育思想 白板说。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思想来源于感官。洛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和观念都来自或反映
8、了人类的感官经验。他抛弃了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说,而认为人的心灵开始时就像一张白纸,而向它提供精神内容的是经验。 强调后天教育作用。洛克把经验视作知识的唯一来源,强调儿童的后天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一系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推动教育的世俗化。4.卢梭的“自然论”的儿童观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日),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同时,他认为顺应自然的教育必然也是自由的教育。卢梭
9、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教育思想 尊重儿童天性。梭并不认为儿童是白板,他认为儿童生来便有自然赋予的冲动,而这种冲动不是天生的罪恶,而是未经污染的纯洁的心灵。在卢梭的儿童观中,他认为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他提出人们应尊重儿童,尊重儿童期,不能打乱了这个次序,否则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 独立的精神存在。他还认为儿童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精神生活。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卢梭已经否定了儿童期仅仅是为将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这一观念,而指出儿童亦有
10、独立存在价值。这一观点在儿童观演变史以及儿童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他的这些儿童观对我们后来的教育发展都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Emilio wins race, for illustration or education Emilio (Emile ou de leducation, 1762), by 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 Swiss writer, philosopher and musician5.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心理学化就是把教育提高到科学的水平,将教育科学 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19世纪教育心理学化运动对儿童观演
11、进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要求科学地认识儿童,从而为科学儿童观的出现,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造就了时势,打好了基础。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主将。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受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主张尊重儿童自身存在的自然生命规律,并尊重儿童天性。 儿童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首次明确提出使教育,教学心理化的主张,认为教育应当与儿童心理特点和人性规律相一致,使儿童在发展中处于主动地位。 爱的教育。裴斯泰洛齐是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爱是一种原始的能力,只要在一
12、定的条件下加以指导,进行训练,就能发挥其效力。爱的教育是通过母亲与孩子、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信任和爱表现出来的。 教育要素主义。裴斯泰洛齐认为在关于事物的对象的任何知识中都存在着一些最简单的因素,人如果能掌握它们,就能认识它们所处的周围世界。提出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智育和教学的基本要素。爱的教育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也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他在教学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1806年著普通教育,并在哥尼斯堡大学创办第一所教育研
13、究所。 发现教育目的。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科学第一步工作是先发现教育的最高目的,而后寻求达成这种教育目的的工具。他以所研究出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形而上学,来指导其教育理论,并以伦理学为其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他主张教育的目的是个人品格和社会道德。 儿童的教育目的。赫尔巴特把儿童未来的目的分为两部分,即希望达到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教育的心理学基础。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是基于他的心理学,称之为“统觉联合论”。他认为心灵原始是一无所有,只是接受外界印象的受容器。心灵作用首先靠与外界接触,而后产生种种统觉;各种统觉联合方成心灵作用的种种范畴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应当说是
14、心理学首先记述了人类活动的全部可能性。”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17821852),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接受裴斯泰洛齐的主张,认为儿童的本性是善良的,对儿童教育就是要循序渐进地使儿童善良的天性发展起来。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内在本能,尤其是活动本能因而对儿童的教育,不应加以束缚、压制,也不应拔苗助长,而是应当顺应其本性,满足其本能的需要。 1837年,55岁的福禄贝尔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称为“Kindergarten”。并运用自己的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
15、”(Froebel Gifts)儿童观在科学层面的建立 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突然崛起,实验研究方法逐步成为人们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新方法,也促进了儿童心理学的建立。 儿童心理学建立的两个重要人物是冯特和普赖尔。 冯特(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哲学 家,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 他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冯特由此奠定了构造主义心理 学派的基础,也是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擘。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与冯特的实验心理学结合,成为推动儿童发展的实际研究力量。 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普赖
16、尔(1841-1897)于1882年出版了儿童的精神(Mind of the Child)这部著作是他对其儿子从出生到3岁末的系统观察日记。 这本书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三部分: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它标志着实证的儿童心理学的创立。(三)第三阶段的儿童观 19世纪向20世纪的过渡中,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建立以及它的方兴未艾,各国广泛展开的教育改革运动中“尊重儿童”的呼声愈益高涨,使儿童成为全人类共同瞩目的焦点之一。 1899年爱.伦凯的一部著作巧妙地取名为儿童的世纪,以预言20世纪将是儿童的世纪。20世纪至今,儿童观取得了突
17、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1.儿童观的科学化2.儿童的社会价值得到认同1.儿童观的科学化 科学对儿童观有间接影响,也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的关键在于“发展”这一科学研究的普适概念,在认识儿童成长过程时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的关键是一些科学实验直接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和探索。 前者强调“发展”的概念,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两者心理状况不是一模一样的,儿童有其独特的情感、认知、行为特点,后者以具体的实验结果和研究来证明儿童的确具有上诉特点,以此说明儿童时期是一个处在先天基因与后天学习协调发展的过程。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基础包括 生理学的发展 胚胎学的发展 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18、精神医学的发展 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胚胎学发展 预成论 17、18世纪主为子代都类似其亲代的构造和形态; 装填论 1675年马尔比基认为未受精的鸡蛋,中早已含有一个微型小鸡,1677年翰姆和列恩福克用显微镜观念到人的精子,认为精子同鸡蛋一样,里面早已装了一个小人; 渐成论 1759年生物学家沃尔夫写成发育论,通过观察鸡胚和雏鸡,认为卵是没有组织的一团物质,器官是逐日发展的。 胚层论 生物学家冯.贝尔广泛研究动物胚胎后提出,在一组动物中,属于所有动物都有的一般结构总是比用以区分 不同种类的特殊结构先发生,强调胚胎发育是渐成的而不是预成的。 生物发生律 1864年海克尔提出“生物发生律”,以称为重演学
19、说,认为动物发育历史可分相互密切联系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两个部分,而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发展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 斯坦利.霍尔从胚胎学研究中得行,机体进化的各阶段是人类胚胎期的复演,提出人类进步的每阶段,从野蛮到文明都被认为同儿童发展是相对应的阶段。霍尔的这一思想被称为儿童发展复演说,即个体儿童的发展与人类进化过程是有可比之处的。 发生认知论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与原始人的思维发展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重演了人类认识发展史。基于这一思想,皮亚杰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将儿童心理发展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特性与人类发展史中的相应阶段
20、加以比较,提示彼此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不提倡,以此证明个体心理 发展研究可以帮助 弄清人类认识发生发展过程的基本阶段同时厘清人类认识发展的线索又可以有助于对个体认识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借助此思想相方法,皮亚杰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觉运动智慧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有动作层面上的智慧,语言和表象尚未产生。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物体恒存在,又称客体永久性。物体恒存在是指“即使眼睛看不到,某件物体也依然存在”这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一般在一岁以后出现。如下图所示,一只小
21、象摆在儿童面前,当成人用纸片挡住小象之后,儿童会四处去寻找这只小象,因为他知道小象并没有消失。2.前运算阶段(2-7岁) 经历完感知运动阶段后,儿童进入下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万物有灵论、自我中心性、不可逆、不守恒。2-7岁的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灵魂的,他们在认知世界时,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单向思维,他们认为事物的外在形式变了,本质也就改变了。不可逆 比如: 问一名四岁儿童:“你有兄弟吗?” 答:“有”。 问:“兄弟叫什么名字?” 答:“吉姆。” 问:“吉姆有兄弟吗?” 答:“没有。”可见这一阶段儿童他的思维是不可逆的,只能正向思维,不能反向思维。不守恒性 比如下图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