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数-参考答案)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数-参考答案)南宁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数-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南宁市 2022 高中 毕业班 第二次 适应性 测试
- 资源描述:
-
1、南宁市 2022 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测试数 学(文科)参考答案1. 设集合 A =x N | 0 x 9, B =-1, 2,3, 6,9,10,则 A ( )A. 1, 4,5, 7,8 B.0,1, 4, 5, 7,8 C. D.2, 3, 6, 9【答案】D【解析】依题意 A =0,1, 2,3, 4,5, 6, 7,8,9, B =-1, 2, 3, 6, 9,10,所以 A 2, 3, 6, 9,故选 D .2. 已知i 是虚数单位,若zz1 =1+ 2i, z2 = -1+i,则复数 1z2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
2、案】D【解析】依题意z1z21+ 2i 1 3= = -i -1 2 2i,复数z1z21 3( ,- ) ,故选 D.对应的点是2 23. 若a 是钝角且sin 1 a = ,则 tana = ( )3A.2- B.4242C. - D.222【答案】A 【解析】因为a 是钝角,所以 cosa = - 1- sin2 a2 1 2 2= - 1- = - 3 3.tana则= sin = 2a- .cosa44先后两次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观察它落地时朝上的面的点数,则第一次点数大于第二次点数的概率为( )1 3A5B12C49D12【答案】B【解析】不妨用(x, y)表示两次投掷的基本事
3、件,其中 x 代表第一次投掷的点数, y 代表第二次投掷的点数.故所有投掷的结果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有:(1, 1),(1, 2),(1, 3),(1, 4),(1, 5),(1, 6),(2,1),(2, 2),(2, 3),(2, 4),(2, 5),(2, 6),(6,1),(6, 2),(6, 3),(6, 4),(6, 5),(6, 6)共 36 种,其中满足第一次点数大于第二次点数基本事件(2,1),(3,1),(3, 2),(4,1),(4, 2),(4,3), (5,1),(5, 2),数学(文科)参考答案第 1 页 (共 15 页)(5,3),(5, 4),(6,1),(6, 2
4、),(6,3),(6, 4),(6,5)共 15 种.所以第一次点数大于第二次点数的概率15 5P = = .故选 B.36 125. 若正四棱锥 P - ABCD的所有棱长均相等, E 为 PD 中点,则异面直线 PB 与C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63B.66C.55D.33【答案】D【解析】如图,连接 AC , BD ,交于点O,则O为 BD 中点.又 E 为 PD 中点所以OE / /PB .因此CEO或其补角为所求角.3设正四棱锥棱长为 2,则OE =1,OC = 2 ,CE = 3 ,所以 = ,故选 D.cos CEO36.孙子算经一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
5、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大意为“有5个人分 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构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个橘子?”根据上述问题的己知条件,则分得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为( )A.15 B.16 C.18 D. 2154【答案】C【解析】设第一个人分得橘子最少的人分到的橘子个数为 a ,则 S 5a 3= + = 60. 1 5 12解得 a 6, 5 = a + (5-1)3 = 6 +12 =181 =a 故分得橘子最多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181a-b7. 设 a,bR ,则“a 1”的( ) 3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x
6、a-b 01 1 1 = 【答案】A 【解析】 ( ) 在 R 上递减.若a b ,则a -b 1 1 1 ,故a -b 0,故a b .故必要性成立,即“a 1 若 1,则 ”的充 3 3 3 3 要条件,故选 C.8已知圆 2 2 2 :( 1) 1O x + + y = ,圆 2 21 :( 3) 1 O x - + y = ,过动点 P 分别作圆O 、圆 O 的切线1 2PA, PB ( A, B 为切点),使得| PA|= 2 | PB |,则动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第 2 页 (共 15 页)Ax + y = B2 2(x -5) + y = 33 C2 2
7、19 5x23- y2 =1 D x2 = 4y【答案】B【解析】由| PA|= 2 | PB |得| PA|2 = 2 | PB |2 .因为两圆的半径均为 1,则( )PO - = PO - ,则 (x + 3)2 + y2 -1= 2(x -1)2 + y2 -1 即2 21 1 2 2 1 (x -5)2 + y2 = 33.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x -5)2 + y2 = 33.9.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 S 是 30,则判断框内的条件可以是( ) A n10 B n 10 C n 6 D n 8【答案】A 【解析】 由程序框图,其执行结果如下: (1) S = 0,
8、n = 0: n = 2,S = 2 ,执行循环体;(2) S = 2,n = 2 : n = 4,S = 6,执行循环体;(3) S = 6,n = 4:n = S = ,执行循环体;(4) S =12,n = 6: n = 8,S = 20 ,执行循环体;6, 12(5) S = 20,n = 8 : n =10,S = 30 ,跳出循环体,输出 S = 30 ;则框内条件应为 n10 .x y2 210已知 F 是椭圆 E : ( )2 + 2 =1 a b 0 的左焦点,经过原点O的直线l 与椭圆 E 交于 P ,Q 两a b点,若 PF = 5 QF 且PFQ =120 ,则椭圆 E
9、 的离心率为( )A 76B1 3C 216D 215【答案】C【解析】设椭圆右焦点 F,连接 PF,QF,根据椭圆对称性可知四边形 PFFQ 为平行四边形,则 QF = PF .因为PFQ =120 ,可得 = .所以 PF + PF = 6 PF = 2a ,则 PF = 1 a , 5FPF PF = a .由余弦定603 3理可得(2c) = PF + PF - 2 PF PF cos 60 ( ) = + - 即2 2 2 PF PF 2 3 PF PF2 2 5 2 7 24c = 4a - a = a ,故椭圆的离心率e3 3c 7 212= = = ,故选 Ca 12 6211
10、牛顿冷却定律描述一个物体在常温环境下的温度变化:如果物体的初始温度为T0 ,则经过一定tT -T = T -T1( )时间t 后的温度T 将满足 ,其中Ta 是环境温度, h 称为半衰期.现有一杯ha 0 a 2 85 C 的热茶,放置在 25 C 的房间中,如果热茶降温到55 C ,需要 分钟,则欲降温到 45 C ,数学(文科)参考答案第 3 页 (共 15 页)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 (lg 2 0.3010, lg 3 0.4771)A. 12 B. 14 C. 16 D. 18【答案】C【解析】依题意可令 , , , ,代入式子得:,解得 .又把 代入式子得 ,则 , 故选 Cf
11、x = x x - x + cos 2 sin12. 已知函数 ( ) , x0,p ),则函数 f (x)的最大值是( ) 4 A. - cos1 B. - sin1 C. -1 D. - 2【答案】B【解析】依题意函数 ( ) , f (x)= cos x - xsin x -cos 2 sin 4 2 cos( ) (1 ) sinx + = - x x ,则函数 f (x)在 (0,1) 上递增,在(1,) 上递减.因此在0,p )上,4f (x) = f ( )= - .故选 Bmax 1 sin113. 已知向量 a = (1,2) ,b = ( 2,- 2) ,c = (1,l)
12、 ,若 c 0 ,则实数l =_【答案】12【解析】易得 a - 2b = (-3, 6).因为 c 0 所以 -31+6l = 0解得 1 = .2p14若函数 f (x) = 3 cos 2wx +(sinwx -coswx)2 , (w 0)的最小正周期为2w =_.,则正实数【答案】 2 【解析】 f (x)= wx + wx + wx - wx wx = 3 cos 2wx +2 23 cos 2 sin cos 2 sin cosp 2 pp = 1-sin 2wx 2 cos 2wx 1= + + T = 解得w = 2.故答案为:2,所以 2 2w 6 115. 已知数列 n
13、aa 的前 n 项和为 Sn ,满足 S = 1 - 2 , a2 =12 .则 =S . nn+ 42a 1 1【答案】160【解析】因为 Sn a 2 ,当 n 2 时, n 1 = a - 2= n1 - S 两式相减化简得: +1 = 3.n+ - na 2 2n1 4(1-34 )当 n =1时 S1 = a - 2 , a2 =12 ,解得 a1 = 4.则 S4 = =160.2 1-3216. 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1 和 2,母线长为 2, AB 是下底圆面直径,若点C 是下底面圆周上的动点,点 D 是上底面内的动点,则四面体C - ABD的体积最大值为 .数学(文
14、科)参考答案第 4 页 (共 15 页)【答案】4 33【解析】由题意得圆台高为 3 ,所以动点 D 到圆面O 的距离为定值 3 ,11 1因为动点C 到 AB 的最大距离为 2, 则V - =V - = ABh C ABD D ABC AB3 23 1 1 4 3 42 3 = . 3 2 317.(本小题满分 12 分)在 sin(A C) cos A b 3a+ = ;b(2 - 3 cos A) = asin B ;从中选取一个作为条件,补充在下面的划线处,并解决该问题. 已知ABC 中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 若 . (1)求内角 A 的大小;(2) 设 a =
15、 4 , b = 4 3 ,求ABC 的面积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说明】若考生选择两种或者3种条件依次作答的按照第一个选择条件判定分数考生若不写清楚选择条件但是写了具体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具体等式,请正常阅卷判分。解:(1)若选由正弦定理a b c= = 及 sin(A C) cos A+ = 1分sin A sin B sinCb 3a【说明】写出正弦定理正确形式,判 1分正弦定理形式错误 0分得 sin( + ) = 1分 sin B 3 sin AA C cos A【说明】直接得到边角互化的正确等式判 1分,边角互化的其他错误结论判 0 分 则 sin B co
16、s A= .1 分(3 分)sin B 3 sin A【说明】写清楚sin(A+ C) = sin B 判 1 分,边角互化的其他错误结论判 0 分得tan A=sin A 3= . 2 分cos A 3sin A 3 3【说明】写清楚tan A= = ,tan A= 判 2 分, tan A= 3 或者其他错误结论判 0 分cos A 3 3因为 A(0,) ,所以 A = . .1 分(6分)6【说明】结论正确得到A = ,判结论分 1 分,6 结论正确得到A = 等其他错误答案判结论分 1 分.3若选由b(2 - 3 cos A) = asin B 得 2b = asin B + 3bc
17、os A .a b c由正弦定理= = .1 分sin A sin B sinC 【说明】写出正弦定理正确形式,判 1分不写b(2 - 3 cos A) = asin B 得 2b = asin B + 3bcos A ,只写正弦定理判1分。数学(文科)参考答案第 5 页 (共 15 页)得 2sin B = sin Asin B + 3 sin Bcos A . 1 分【说明】边角互化得到 2sin B = sin Asin B + 3 sin Bcos A . 判 1分边角互化错误判 0分因为sin B 0 所以sin A + 3 cos A = 2 . 1 分(3 分)【说明】不写清楚,
18、 sin B 0 或者 sin B 0 ,只要化简得到 sin A + 3 cos A = 2 ,判 1分化简得不到 sin A + 3 cos A = 2 或者等价形式判 0分 + =即 sin A 1. 2 分 3 + = + = 【说明】能体现辅助角公式得到 sin A 1,判 2分 ;得其他形式例如sin A 1或者其 3 6 他错误结论判 0 分。因为 0 A p ,所以 A + = 得 A = . . 1 分(6 分)3 2 6【说明】 书写规范:因为 0 A p ,所以 A + = 得 A = .判 1 分;不写因为 0 A p ,所以3 2 6A + = 直接下结论得到 A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