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卷.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2466777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00.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卷.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2 湖北省 部分 重点中学 下学 联考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 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 时间观念上的整体性和生命感,使中国人采取独特的时间标示的表现形态。它不同于西方主 要语种按“日-月-年”的顺序标示时间,而是采取“年-月-日”的顺序。人们对此也许习以为常; 不过一种文化方式正是到了习以为常的境地,方能沉积为民族群体的潜意识。中西文化之异,并 不一定在于我有的你没有,而在于可以互相对应的时间标示采取了逆行的顺序,或者处于顺序构 成的不同位置。道理很明显,在“年-月-日”或“日-月-年”时序表述中,同样的组合因

    2、素以不 同的结构组合,或以不同的顺序排列,是具有不同的意义的。顺序也是一种意义,而且是精神深 处反复估量和整理了的意义。不同的顺序反映了二者的差异:一、它的第一关注点不同,是年还 是日,是整体还是部分;二、它在第一关注以后的思维方向不同,是以大观小,还是以小观大; 三、确定了思维方向以后,它的前后环节的衔接方式不同,是以前环节统率后环节,还是以前环 节积累成后环节,是统观性的,还是分析性的。在中国人的时间标示顺序中,总体先于部分,体 现了其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其统观性、整体性时间观念异于西方的积累性、分析性时间观念。由此他们以时间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并以天地之道赋予部分以意义。 时间的整体观

    3、是与天地之道的整体观相联系的,或者说,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或一种表现形 式。中国远古时代,人们观天以测岁时,依靠对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位置来标示出年岁季节、 月份和日子,以此指导自己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因此远古人对天象运行位置比后人更关注、 更熟悉,与天象的心离得也似乎比后人更近。顾炎武的日知录卷三十说:“三代以上人人皆 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关之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晨,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这里引用的诗句,出自 诗经和左传,所谓火、三星、毕、龙尾,都是古代的星宿名称,诗句所讲都是星宿运行 的形态和位置。而所有这些都被农民兵士、男女

    4、老幼用来表示岁月时令,表达人的感受和心情,可见古人是把天道、时间和人心交融为一个整体了。 以时间呼应天道的思维方式,具有类乎宗教信仰的仪式感和典重感,在古老的时代已经沉积 为中国人的精神原型。这种精神原型的生成,意味着中国的时间标示已经不能被看作一个纯粹的 数学刻度,而是隐喻着某种关于宇宙模式的密码。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天象运行、季节更替、 万物荣枯,以及人对于自身的生命形态和年华盛衰的体验如此等等的非常丰富的文化密码,赋予 大小相衔的时标顺序之中。中国人把握某个时间点,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纯粹的数学刻度来对待的。 假如他具有深厚的文化体验,他是会把这一时间点当作纵横交错的诸多文化曲线的交叉点来进

    5、行联想的。摘编自杨义时间表述形态和文化密码材料二: 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干支两两交叉,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 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文化赋予了时间更多抽象神秘的含义。天时往往通过某种不可知的力量影响事物的发展。此种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1页共(8)页传统非常注重“时”的顺背。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则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受客

    6、观时间的拘束程度很小。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较模糊,最明显的是汉语语法构词系统中没有表示过去、现在、将未这些时态变化的语法标识。中国人表达时间的常用词汇常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西方文化采取的则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在西方文化中,年、月、日是严格按照天体星球的运动来计算的。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在时间中只有“过去”“现在”

    7、“将来”这几种明确的运动形式。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位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别。例如,英语时态有过去时、完成时、将来时、进行时等等,这种划分对于没有相应时间概念的中国人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摘编自韩银燕、钱鑫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时间观念差异对比材料三:-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图解】这,就是二十四节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人“年-月-日”的时间表达方式,体现了对时间整体性的重视,根源于中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B.中国人时间观念的整体性呼应着天地之道,也由此看出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优于西方人的时间观念。C.在中国远古时代,天道决定岁时,岁

    8、时反映天道,人们通过观测天象测定岁时,指导劳作和生活。D.中国人表达时间常用模糊表达方式,与中国人对时间感知的主观性有关,体现在汉语没有时态变化的语法标示。2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引用顾炎武日知录的相关内容,巧妙地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B.材料一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纵向展开,在逻辑上逐层递进。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2页共(8)页C.材料二以农历指导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的例子,论证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时间神秘感。D.两则材料均采用引用、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手法,证明了中西方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性。3结合材料一的

    9、内容,下列选项不能支撑古人时间观的整体性的一项是(3 分)A.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B.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C.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比较了中西方在时间观念方面的差异,它们的论证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时间观念。(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安乐居(节选) 汪曾祺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 安乐林围墙上开了个月亮门,门头砖额上刻着三个经石峪体的大字,像那么回事。走进去, 只有巴掌

    10、大的一块地方,有几十棵杨树。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 是仅有的观赏植物了。这个林是没有什么逛头的,在林子里走一圈,五分钟就够了。附近一带养 鸟的爱到这里来挂鸟。他们养的都是小鸟,红子居多,也有黄雀。大个的鸟,画眉、百灵是极少 的。他们不像那些以养鸟为生活中第一大事的行家,照他们的说法是“瞎玩儿”。他们不养大鸟, 觉得那太费事,“是它玩我,还是我玩它呀?”把鸟一挂,他们就蹲在地下说话儿,也有自己带个马扎儿来坐着的。 安乐居其实叫个小酒铺更合适些。到这儿来的喝酒比吃饭的多。这家的酒只有一毛三分一两的。一毛三他们喝“服”了,觉得喝起来“顺”。 酒菜不少。煮花生豆、炸花生豆、暴

    11、腌鸡子、拌粉皮、猪头肉,单要耳朵也成,都是熟 人了!猪蹄,偶有猪尾巴,一忽的工夫就卖完了。也有时卖烧鸡、酱鸭,切块。最受欢迎的是兔 头。一个酱兔头,三四毛钱,至大也就是五毛多钱,喝二两酒,够了。这还是一年多以前的 事,现在如果还有兔头也该涨价了。这些酒客们吃兔头是有一定章法的,先掰哪儿,后掰哪儿, 最后磕开脑绷骨,把兔脑掏出来吃掉。没有抓起来乱啃的,吃得非常干净,连一丝肉都不剩。安乐居每年卖出的兔头真不老少。这个小饭馆大可另挂一块招牌:“兔头酒家”。 酒客进门,都有准时候。 头一个进来的总是老吕。安乐居十点半开门。一开门,老吕就进来。他总是坐在靠窗户一张 桌子的东头的座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

    12、天如此。这成了他的专座。他不是像一般人似的“垂 足而坐”,而是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曲着,像老太太坐炕似的踞坐在一张方凳上,脱了鞋。 他不喝安乐居的一毛三,总是自己带了酒来,用一个扁长的瓶子,一瓶子装三两。酒杯也是自备 的。他是喝慢酒的,三两酒从十点半一直喝到十二点差一刻:“我喝不来急酒。有人结婚,他们 闹酒,我就一口也不喝,回家自己再喝!”一边喝酒,吃兔头,一边慢条斯理地抽关东烟。 这人整个儿是个慢性子。说话也慢。他也爱说话,但是他说一个什么事都只是客观地叙述,不大 掺加自己的意见,不动感情。一块喝酒的买了兔头,常要发一点感慨:“那会儿,兔头,五分钱 一个,还带俩耳朵!”老吕说:“那是多会儿?说

    13、那个,没用!有兔头,就不错。”西头有 一家姓屠的,一家子都很浑愣,爱打架。屠老头儿到永春饭馆去喝酒,和服务员吵起来了,伸手 就揪人家脖领子。服务员一胳臂把他搡开了。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去跟儿子一说。他儿子二话没说,捡了块砖头,到了永春,一砖头就把服务员脑袋开了!结果:儿子抓进去了,屠老头还得负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3页共(8)页责人家的医药费。这件事老吕目睹。一块喝酒的问起,他详详细细叙述了全过程。坐在他对面的老聂听了,说:“该!”坐在里面犄角的老王说:“这是什么买卖!”老吕只是很平静地说:“这回大概得老实两天。”老聂原是做小买卖的。现在退休在家。电话局看中他家所在的“点”

    14、,在他家安公用电话,每月贴给他三十块钱。老聂的日子比过去“滋润”了,但是他每顿还是只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 画家来了。画家风度翩翩,梳着长长的背发,永远一丝不乱。衣着入时而且合体。春秋天人 造革猎服,冬天羽绒服。他从来不戴帽子。这样的一表人才,安乐居少见。他在文化馆工作, 算个知识分子,但对人很客气,彬彬有礼。他这喝酒真是别具一格:二两酒,一扬脖子,一口气, 下去了。这种喝法,叫作“大车酒”,过去赶大车的这么喝。西直门外还管这叫“骆驼酒”,赶骆驼的这么喝。文墨人,这样喝法的,少有。他和老王过去是街坊。喝了酒,总要走过去说几句 话。“我给您添点儿?”老王摆摆手,画家直起身来,向在座的酒友又都

    15、点了点头,走了。 他的画怎么样?没见过。 这天,安乐居来了三个小伙子:长头发,小胡子、大花衬衫、苹果牌牛仔裤、尖头高跟大盖 鞋、变色眼镜。进门一看:“嗨,有兔头!”他们是冲着兔头来了。这三位要了十个兔头、 三个猪蹄、一只鸭子、三盘包子,自己带来八瓶青岛啤酒,一边抽着“万宝路”,一边吃喝起来。 安乐林喝酒的老酒座都瞟了他们一眼。三位吃喝了一阵,把筷子一挥,走了。都骑的是亚马哈,嘟嘟嘟桌子上一堆碎骨头、咬了一口的包子皮,还有一盘没动过的包子。老王看着那盘包子,撇了撇嘴:“这是什么买卖!”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一九八六年七月五日晨写完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16、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场所,给全文也奠定了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B画家作为文化人却用“大车酒”的方式喝酒,这样写不仅在反差中塑造人物,也说明了安乐居酒水的物美价廉。 C文章后面三个小伙子与安乐居的老酒客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商品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 D在“安乐居”里有太多的美好温情,结局却是安乐居消失了,房子翻盖了,这是因为那儿现在建了一个贸易中心。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写安乐林“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棵白丁香,一棵紫丁香”,有树有花颜色丰富,不厌其烦的笔调中流露出

    17、悠游的情调。 B汪曾祺用淡淡的笔调细说着老酒客们的闲适的日常,这些形形色色的老酒客体现了老北京升斗小民身上的传统文化的印记和人情味儿。 C小说人物刻画中心化,小说中安乐居的老酒客喝酒都有一个度,喝得自在舒心。通过人物在小酒馆依次登场表演刻画人物的性格,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D这篇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笔记小说”的特点,记录民俗风情,叙写市井人生,作者淡化矛盾,淡化情节,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8小说以“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结尾,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4 分)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4页共(8)页9汪曾祺是一位语言大师,对

    18、于语言魅力,他是着力追求的。请举例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小题。与余生书 戴名世余生足下。前日浮屠犁支自言永历中宦者,为足下道滇黔间事。余闻之,载笔往问焉。余至而犁支已去,因教足下为我书其语来,去年冬乃得读之,稍稍识其大略。而吾乡方学士有滇黔纪闻一编,余六七年前尝见之。及是而余购得是书,取犁支所言考之,以证其同异。盖两人之言各有详有略,而亦不无大相悬殊者,传闻之间,必有讹焉。然而学士考据颇为确核,而犁支又得于耳目之所睹记,二者将何取信哉?昔者宋之亡也,区区海岛一隅,仅如弹丸

    19、黑子,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今以永历之帝西粤、滇黔,地方数千里,揆以春秋之义,岂遽不如帝昺之在崖山?而其事渐以灭没。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其或菰芦山泽之间,有廑廑志其梗概,所谓存什一于千百,又无好事者为之掇拾,流传不久,而已荡为清风,化为冷灰。至于老将退卒、故家旧臣、遗民父老,相继澌尽,而文献无征,凋残零落,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终明之末三百年无史,金匮石室之藏,恐终沦散放失,而世所流布诸书,缺略不祥,毁誉失实。嗟乎!世无子长、孟坚,不可聊且命笔。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

    20、弃。是则有明全盛之书且不得见其成,而又何况于夜郎、筇笮、昆明、洱海奔走流亡区区之轶事乎?前日翰林院购遗书于各州郡,书稍稍集,但自神宗晚节事涉边疆者,民间汰去不以上;而史官所指名以购者,其外颇更有潜德幽光,稗官碑志纪载出于史馆之所不及知者,皆不得以上,则亦无以成一代之全史。甚矣其难也!余员昔之志于明史,有深痛焉,辄好问当世事。而身所与士大夫接甚少,士大夫亦无有以此为念者,又足迹未尝至四方,以故见闻颇寡,然而此志未尝不时时存也。足下知犁支所在,能召之来与余面论其事,则不胜幸甚。【注】余生:余湛,字石民。永历:朱由榔(1623 年1662 年),南明最后一位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海岛:即崖山,

    21、在广东省新会县南海口。1277 年宋亡,次年陆秀夫等拥立帝昺在崖山坚持抗元。1279 年,元军陷崖山,陆秀夫负帝昺投海死。潜德幽光:潜德,不为人所知的美德;幽光,世人所不能见的光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B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C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D使一时成败得失/与夫孤忠效死/乱贼误国/流离播迁之情状无以示/于后世岂不可叹也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

    22、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足下,古代同辈之间的敬称语,意为“您”,常用作书信的称呼语。B孟坚,即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作者,“孟坚”是其字。C金匮石室,即藏书之室,收藏国家史料、档案等,后泛指国家收藏图书档案的地方。D翰林院,唐代始设,为宫廷供奉机构,明清沿设,职掌与唐初有所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阅读了方学士考证详实的滇黔纪闻,将其与余生所记犁支的见闻相对照,发现二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5页共(8)页者之言有相差甚远之处,不知该相信谁。B宋朝为元所灭,明朝亡于满清,作者认为二者具有相似性,故要

    23、趁许多旧臣遗老还健在的时候访求查证,以著成信史,昭示后人。C翰林院曾经从各地搜购遗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有价值的书难以搜购齐全,现有的又难以反映历史的全貌,作者深以为憾。D 作者说自己一直想修著明史,虽然与士大夫接触不多,足迹未尝远涉四方,见闻不广,然而修史的志向一直保存着。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不逾时而又已灭亡,而史犹得以备书其事。(4 分)(2)鄙人无状,窃有志焉,而书籍无从广购,衣食日不暇给,惧此事终已废弃。(4 分)14作者给余生写信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述。(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6 题。

    24、蝶恋花 密州上元 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次年上元节写下此词。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杭州上元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灯月交辉,引来满城男女游赏。B.“更无一点尘随马”,与前人“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诗句,都点明了“尘”与“马”的关系。“无一点尘”,更显江南气候清润。C.“寂寞山城人

    25、老也”是过渡句,使情调陡转。“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密州民生凋敝,只有在农家社稷时才有箫鼓乐曲。D.“火冷灯稀霜露下”,这里的“霜露”与前文“霜”的表达效果一样,也是强调月光的皎洁,同时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16.下片中“寂寞”二字流露出作者的心境,请简要分析诗人寂寞的原因。(6 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中国古代有“得意忘言”的审美追求,指的是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陶渊明饮酒中“ , ”两句就表达了这种哲理。(2) 琵 琶 行 中 用 侧 面 烘 托的 手 法 写 出 琵 琶女 年 少 时 技 艺

    26、超群 、 容 貌 出 众 的句 子 是“ , ”(3)“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后演变为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黄河流域,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一词也常被写进很多古诗文中,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以青少年成长为题材的电影,在国内外_。早期这类电影注重再现特定时代的特定生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6页共(8)页命事件,( )。近年来国内的成长题材电影,则在此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内容上,更偏向于从家庭生活和亲子关系入手,以孩子的视角直面成长中的困惑

    27、和烦恼。散养时代的矛盾冲突发生在遭遇中年职业危机的父亲金阿贵与正值叛逆期的儿子金豆之间,在不断升级的反抗与镇压中,二人走向了崩溃的边缘,最终因父亲替儿子领罪而达成和解。这一结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其所反应的“中国式父爱”下的成长经历和亲子相处模式却极具普遍性。在表现手法上,当下的成长题材电影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又融入了时尚、喜剧等更多的青春元素,“年代性”与“时代性”_。尤其喜剧元素的运用为这类影片注入了更多的快乐因子。五个扑水的少年中令人_的男式花样游泳,高潮迭起的叙事与喜剧手法相融,着力展示张扬着放肆之美的青春本色。当下,青少年的成长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成长题材电影用_的影像和轻松愉悦

    28、的方式呈现孩子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引导人们反思社会、改变自我,以期为孩子的心灵成长创造更适宜的环境。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不胜枚举 兼容并蓄 齿冷 丰富多彩B.擢发难数 兼容并蓄 捧腹 五彩缤纷C.擢发难数 并行不悖 齿冷 五彩缤纷D.不胜枚举 并行不悖 捧腹 丰富多彩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成人通过孩子的视角对人生和世界进行思考是其本质 B.本质上是成人通过孩子的视角对人生和世界进行的思考 C.本质上是孩子以成人的视角思考人生和世界D.是孩子通过成人的视角对人生和世界进行的思考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29、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虽然这一结局具有偶然性,但其所反应的“中国式父爱”下的成长经历和亲子相处模式却极具普遍性B.虽然这一结局具有偶然性,但其所反映的“中国式父爱”下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和亲子相处模式却极具普遍性C.这一结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其所反应的“中国式父爱”下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和亲子相处模式却极具普遍性D.这一结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其所反映的“中国式父爱”下的成长经历和亲子相处模式却极具普遍性(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11 分)在太空中,航天员可以一天不喝水,但不能十分钟不呼吸。那么, ?空间站里最初的氧气是由初始任务带来和之后的货运飞船持续补给,再由空间站里的生命保障系统

    30、提供。解决了氧气的供给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航天员每天呼出的大约 1 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在地球表面,这部分二氧化碳会逐渐消散在大气层中,由绿色植物来消耗掉,并产生一定量的氧气来达到空气成分的基本平衡。可空间站是密封状态,无法像在家里一样开窗通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不处理的话,就会在舱内聚集, ,就会引起二氧化碳中毒。神舟载人飞船采用的是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净化方案(框架图如下):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7页共(8)页有了纯净的空气,最后一步则需要给空间站里的空气强加对流系统,这是因为在失重状态下,舱内空气中的氧气自由扩散速度比较慢, ,二氧化碳就会在一个区

    31、域堆积,不利于航天员健康。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22请对文中“非再生式二氧化碳净化方案”框架图进行简要解说,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60 个字。(5 分)四、作文(60 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林清玄阅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2022 届高三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 8页共(8)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卷.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667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