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优选第四章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63255
  • 上传时间:2022-04-21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7.4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优选第四章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优选 第四 素质 测评 量化 方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优选第四章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优选第四章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第五章第五章 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 第一节第一节 素质测评量化及其作用素质测评量化及其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第四节 差异检验的方法差异检验的方法 第五节第五节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 第六节第六节 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 量化:即数量化,指给事物以数学形式的表示。量化:即数量化,指给事物以数学形式的表示。 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人员素质测评量化:即用数学形

    2、式描述素质测评的过程。 数量化只是给事物性质赋予数值,所以它既不表示质的消数量化只是给事物性质赋予数值,所以它既不表示质的消灭,也不表示量的随意增加。灭,也不表示量的随意增加。第一节第一节 素质测评量化及其作用素质测评量化及其作用 为什么对于人员素质测评要进行量化?为什么对于人员素质测评要进行量化? 小马过河的故事小马过河的故事 古代对风、温度的评价。古代对风、温度的评价。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素质测评的量化形式,从理论上来说,有一次量化、二次素质测评的量化形式,从理论上来说,有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

    3、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与当量量化等形式量化与当量量化等形式 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 作为序数词时作为序数词时,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的定量定量刻画,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刻画,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提示了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因而也可称之为实质量化。实质意义,因而也可称之为实质量化。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二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的二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对

    4、象进行间接的定量定量刻画,即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 二次量化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没有明显二次量化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没有明显 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 如果量化的结果并没有直接提示量化的内容,换句话说,如果量化的结果并没有直接提示量化的内容,换句话说,当量化的表现形式与量化的具体内容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当量化的表现形式与量化的具体内容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将把这种形式的量化称之为形式量化。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将把这种形式的量化称之为形式量化。一次量化是指对素质测评的一次量化是

    5、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当作基数词解释时当作基数词解释时,一次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一次量化是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性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以一次性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据直接综合与转换。据直接综合与转换。 二次量化指整个的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二次量化指整个的素质测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计量才能完成。成。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二、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二、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 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都可以看做是二次量化。类别量

    6、化与模糊量化都可以看做是二次量化。 类别量化类别量化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就是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去,然后每个类别均赋予不同的数字。特点:每个测评中去,然后每个类别均赋予不同的数字。特点:每个测评对象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类别,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对象属于且仅属于一个类别,不能同时属于两个以上的类别。别。“数字数字”在这里只起符号作用在这里只起符号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模糊量化模糊量化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要求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特点:每个类别中

    7、去,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赋值。特点:每个测评对象同时且必须归属到每个类别中,量化值一般是不测评对象同时且必须归属到每个类别中,量化值一般是不大于大于1的正数,是一种实质性量化。的正数,是一种实质性量化。 总之,模糊量化更适用于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总之,模糊量化更适用于分类界限无法明确或测评者认识模糊和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类别量化的测评对象则是那模糊和无法把握的素质特征;类别量化的测评对象则是那些界限明确且测评者能完全把握的素质特征。些界限明确且测评者能完全把握的素质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三、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三、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

    8、量化 在同一类别中常常需要对其中的诸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深层在同一类别中常常需要对其中的诸素质测评对象进行深层次的量化,这就是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都属次的量化,这就是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都属于二次量化。于二次量化。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顺序量化一般是先依据某一素质特征或标准,将所有的素质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测评对象两两比较排成序列,然后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予相应的顺序数值。(相当于排名次)相应的顺序数值。(相当于排名次)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等距量化则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

    9、对象等距量化则比顺序量化更进一步,它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的排列有强弱、大小、先后等顺序的关系,而且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相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才给每个测评对象一一赋值。(固定的差距)评对象一一赋值。(固定的差距)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比例量化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比例量化又比等距量化更进一步,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按差的排列有顺序等距关系,而且还要存在倍数关系。(按差异比例程度比较)异比例程

    10、度比较)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四、当量量化四、当量量化 解决对不同类别(或者说不同质)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解决对不同类别(或者说不同质)的对象如何综合的问题。 所谓当量量化是指先选择某一所谓当量量化是指先选择某一,把诸种不同类别,把诸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近似于等值技术)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近似于等值技术)类别量化仅起了给测评对象类别量化仅起了给测评对象“数值数值”分分类的作用,并没有解决其量化后的综合类的作用,并没有解决其量化后的综合问题,因此,

    11、类别量化之后常常需要再问题,因此,类别量化之后常常需要再作当量量化。作当量量化。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 二、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发展二、人员素质测评量化的发展-广义量化广义量化 潜在的问题:潜在的问题:不同专家对同一问题分析与判断不同专家对同一问题分析与判断的差异;同一专家对同一问题的的差异;同一专家对同一问题的判断受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等判断受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等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素质测评量化的形式广义量化是指把系统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联广义量化是指把系统的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联结起来的方式和方法。结起来的方式和方法。是指既能描述事物数量差

    12、异,又能描述与区是指既能描述事物数量差异,又能描述与区别事物性质差异的量。这种量既可以以数的形式表别事物性质差异的量。这种量既可以以数的形式表示量的存在,又可以是非数量形式的所谓状态、程示量的存在,又可以是非数量形式的所谓状态、程度、运动、分布、结构、方式等形式表示其量的存度、运动、分布、结构、方式等形式表示其量的存在。在。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测评资料包括测评资料包括定性资料定性资料与与定量资料定量资料。 测评资料的统计分析实际上是通过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形测评资料的统计分析实际上是通过搜集、整理与分析的形式,对测评资料进行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

    13、量化、顺式,对测评资料进行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顺序量化、当量量化及其运算的过程。序量化、当量量化及其运算的过程。 按实际统计过程,分三部分介绍:按实际统计过程,分三部分介绍: 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搜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分析资料的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测评资料的搜集一、测评资料的搜集 第一个阶段;基础第一个阶段;基础 常用的搜集方法:收集;调查;测量常用的搜集方法:收集;调查;测量:从日常的工作记录、统计报表、档案资料中搜集:从日常的工作记录、统计报表、档案资料中搜集: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实际搜集客观资料(具:采用科学的

    14、方法和手段深入实际搜集客观资料(具体分为体分为全面性调查、非全面性调查全面性调查、非全面性调查):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法则把所测评对象的物质: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法则把所测评对象的物质或度量的等级以数字记录下来,这些数字作为统计资料。或度量的等级以数字记录下来,这些数字作为统计资料。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测评资料的初步整理二、测评资料的初步整理分类和制成图表分类和制成图表 (一)测评资料的统计分类(一)测评资料的统计分类 又称统计分组。分类时所依据的特征称为分类的标志,按又称统计分组。分类时所依据的特征称为分类的标志,按形式可分为性质标志和

    15、数量标志两种。形式可分为性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反映测评对象所属组别与种类的不同;反映测评对象所属组别与种类的不同;就是将测评数据按其数值大小排列秩序就是将测评数据按其数值大小排列秩序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举例举例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统计表与频数分布表及其编制方法(二)统计表与频数分布表及其编制方法 1、统计表、统计表 以表格形式表达测评数据关系的重要工具,可以简单地反以表格形式表达测评数据关系的重要工具,可以简单地反映表中种类测评对象或数据的情况,便于分析、对比、计映表中种类测评对象或数据的情况

    16、,便于分析、对比、计算和记忆算和记忆 制表应符合的基本原则:制表应符合的基本原则: 制表的具体要求:制表的具体要求: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2、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 也称次数分布表。常见的有也称次数分布表。常见的有简单频数分布表简单频数分布表、累积频数分累积频数分布表布表和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分布表三种形式:三种形式: 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的步骤:编制简单频数分布表的步骤: 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的制作都可以在简单频数表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的制作都可以在简单频数表的基础上进行。累积百分比分布表的制作,又可以在累积的基础上进行。累积百

    17、分比分布表的制作,又可以在累积频数表的基础上进行。频数表的基础上进行。135134129133131131131134125128135127127133130132132129124132122124127131137132133134124128135133131123115132134138124132128136127120125131136127124129129132138125131120121144128133128127130120121122127121125130140121126130122128127125127131全距(全距(range)=最大数最大数-最小数最小

    18、数组数组数K=1.87(N-1)组距组距i=组中值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下限)/252K全距测评总分测评总分(1)组中值组中值(2)频(人)数频(人)数(3)累积频数累积频数(4)累积百分比累积百分比(5)115-118-121-124-127-130-133-136-139-142-总和总和测评总分测评总分(1)组中值组中值(2)频(人)数频(人)数(3)累积频数累积频数(4)累积百分比累积百分比(5)115-116.5111.25118-119.5345.00121-122.581215.00124-125.5102227.50127-128.5204252.25130-131.5196

    19、176.25133-134.5127391.25136-137.547796.25139-140.527998.75142-143.5180100总和总和80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统计图、频数分布图及其绘制方法(三)统计图、频数分布图及其绘制方法 1、统计图、统计图 形象直观,便于整体比较形象直观,便于整体比较 制图的基本规则:制图的基本规则: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2、频数分布图、频数分布图 也称次数分布图,是以曲线或折线来表示相应的频数颁布也称次数分布图,是以曲线或折线来表示相应的频数颁布表的一

    20、种统计图。常见直方图与多边图。表的一种统计图。常见直方图与多边图。 做法:做法: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测评资料的分析三、测评资料的分析 (一)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一)集中量数与差异量数 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测评数据频数(次数)分布的两个基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是测评数据频数(次数)分布的两个基本特征。本特征。 集中趋势反映关于在分布中大量测评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集中趋势反映关于在分布中大量测评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 离中趋势反映关于在分布中大量数据彼此离散的情况离中趋势反映关于在分布中大量数据彼此离散的情况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

    21、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集中量数、集中量数 表明测评对象群体的数量特征;一般用来进行测评对象群表明测评对象群体的数量特征;一般用来进行测评对象群体间的比较。常见: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倒数平均体间的比较。常见: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倒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数与几何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优点优点) (2)中位数)中位数* (3)众数)众数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2、差异量数、差异量数 例例 差异量,指的是描述一组测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指的是描述一组测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数量。集中量数指的是量尺上的一个点,差

    22、异量数指的是数量。集中量数指的是量尺上的一个点,差异量数指的是量尺上的一段距离。量尺上的一段距离。 常见:两极差、百分位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常见:两极差、百分位差、四分位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与变异系数准差与变异系数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1)两极差:全距)两极差:全距 (2)方差与标准差:一般与算术平均数相互配合使用。)方差与标准差:一般与算术平均数相互配合使用。注:分组后的数据资料,计算方差的公式。注:分组后的数据资料,计算方差的公式。 (3)变异系数:特点:比较的对象单位不同或单位相同)变异系数:特点:比较的对象单位不同或单位相同

    23、但平均数相差很大。但平均数相差很大。例:例: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相关性分析(二)相关性分析 数量关系的两种形式: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数量关系的两种形式: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两组数据相互变化的增减趋势: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组数据相互变化的增减趋势:正相关和负相关; 表现形式: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表现形式:直线相关与曲线相关; 相互关系:完全相关、高度相关和零相关。相互关系:完全相关、高度相关和零相关。 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提示两组测评数据相关程度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提示两组测评数据相关程度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

    24、方法1 1、积差相关、积差相关基本公式;练习基本公式;练习2 2、等级相关系数、等级相关系数特点:特点:基本公式;练习基本公式;练习3 3、点二列相关系数、点二列相关系数特点:特点:基本公式;练习基本公式;练习* *第三节第三节 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测评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显著性检验(三)显著性检验 1差异的显著性差异的显著性 2样本和总体;样本和样本样本和总体;样本和样本 3来源:取样误差或实际差异来源:取样误差或实际差异 4概率论的结合:概率论的结合:P0.05(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第四节第四节 差异检验的方法差异检验的方法 一、一、U检验检验1、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25、;、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2、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二、二、t检验检验 三、三、X2检验检验2 2一、一、U U检验检验-正态分布正态分布(一)(一)U U检验的条件检验的条件当所检验的差异服从或近似于正态分布当所检验的差异服从或近似于正态分布时时, ,则可采用则可采用U U检验检验. .两种具体条件两种具体条件: :当总体为正态、总体方当总体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小样本统计量的差异显著性差已知时,小样本统计量的差异显著性可采用可采用U检验。大样本(容量检验。大样本(容量n30)统计量间的差异显著性也可采用统计量间的差异显著性也可采用U检验检验(二)检验的步骤(

    26、二)检验的步骤(1 1)提出假设;)提出假设;(2 2)利用检验公式计算检验值)利用检验公式计算检验值U U(3 3)把)把U U值与相应于值与相应于0.050.05的临界值的临界值1.961.96相比较,或与相应于相比较,或与相应于0.010.01的临界值的临界值2.582.58相比较。相比较。(4 4)确定检验水平和结论:当)确定检验水平和结论:当U U1.96时,检验水平时,检验水平=0.05=0.05,差异显著。当,差异显著。当U U 2.562.56时,检验水平时,检验水平=0.01=0.01,差异非常,差异非常显著。反之不然。显著。反之不然。(三)检验内容及公式(三)检验内容及公式

    27、1 1、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例:样本下半场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检验)例:样本下半场数与总体平均数差异检验)某集团员工的责任心测评的平均成绩为某集团员工的责任心测评的平均成绩为7070分,标准差为分,标准差为8 8分,但有一个职能管理部门分,但有一个职能管理部门1414人,其平均成绩为人,其平均成绩为7373分,问该部门员工分,问该部门员工的责任心与全集团员工的责任心相比,是的责任心与全集团员工的责任心相比,是否存在实际的差异或确实更强一点?否存在实际的差异或确实更强一点?分析:分析:提出假设;计算提出假设;计算U值;值;把把U U与临界与临界值值1.961.96与与2.56

    28、2.56相比较并下结论。相比较并下结论。2 2、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注:计算公式(检验两个大样本的相注:计算公式(检验两个大样本的相关系数关系数r r与对应于这两个大样本的总体与对应于这两个大样本的总体之间的相关系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之差异的显著性)之差异的显著性)例:随机地从某组织例:随机地从某组织25256060岁的员工中抽取了岁的员工中抽取了150150个员工,其年龄与绩效相关系数个员工,其年龄与绩效相关系数r=-r=-0.350.35,问从总体来说,该组织中员工的年,问从总体来说,该组织中员工的年龄与工作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龄与工作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分析:分析:提出假设;计算提出假设;计算U值;值;把把U U与临界与临界值值1.961.96与与2.562.56相比较并下结论。相比较并下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优选第四章素质测评的量化方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6325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