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塑性 相互作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迎面加载(同号加载)追赶加载(递增硬化材料)形成冲击波24.1 弹塑性加载波的相互作用弹塑性加载波的相互作用4.1.1 强间断塑性波的强间断塑性波的 问题问题: 长为长为L的均匀等截面杆的均匀等截面杆,原先处于静止的自然状态原先处于静止的自然状态.两两端突然受到突加恒速冲击载荷端突然受到突加恒速冲击载荷,右端右端X=L处处v3 0,在左端在左端v40.讨论杆中的弹塑性波的传播讨论杆中的弹塑性波的传播. 3分析分析: :杆中波的传播杆中波的传播 :撞击面开始:撞击面开始, ,从杆的左端向右传播从杆的左端向右传播弹塑性强弹塑性强间断拉伸波间断拉伸波, ,同时从杆的右端向左传播同时从杆的右端向左传
2、播弹塑性强间断拉伸波弹塑性强间断拉伸波, ,但由于初始冲击速度不同但由于初始冲击速度不同, ,引起应力扰动幅度不同。两波相引起应力扰动幅度不同。两波相遇之前遇之前, ,和前面讨论的半无限长杆中的弹塑性简单波完全相和前面讨论的半无限长杆中的弹塑性简单波完全相同同. .线弹性材料中线弹性材料中,弹性波波速弹性波波速 和塑性波波速均为常数和塑性波波速均为常数;00CE101CE40 0区:区: 恒值区恒值区; ;1 1,2 2区:两弹性波迎面传播区:两弹性波迎面传播 简单波区简单波区 0v1000 1C v1120000YYvvvCC 12Y51301 301CYC vC310131()C vv42
3、0142()C vv 1401 201CYC vC3,4区:塑性波区:塑性波 :右行波右行波:6515101vvC 5501YYvvC 525201vvC5501YYvvC 右侧右侧:左侧左侧:7第四章第四章 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弹塑性波的相互作用555555vvv 在界面上满足质点速度相等和应力相等条件在界面上满足质点速度相等和应力相等条件,即有即有: 由上述方程联立求解得由上述方程联立求解得: 此后此后,右行内反射塑性波右行内反射塑性波ab与左行入射塑性波与左行入射塑性波lb相遇于相遇于b点点,左行内反射塑性波与右行入射塑性波左行内反射塑性波与右行入射塑性波oc相遇于相遇于c点点.由此由此产
4、生的二次内反射塑性波产生的二次内反射塑性波bd和和cd相遇于相遇于d点点.1550100,(1)YCvYC vYC863016363650165601 36363636565()()()()YYC vvvvvC vvYC vvvvvvv 63513635101 36351323YYvvvvvvYC vvv97452414745201 47452414YYvvvvvvvvYC vvv8675462731341867501340867546273134341()vvvvvvvvvvvvCYC vvCvv10, vv作出作出 ,由于引入了由于引入了 ,非线性的特征相容关非线性的特征相容关系线性化系线
5、性化.11v12220dd1( )dCddXdt13递减硬化材料递减硬化材料X0dCdv 0 C v 14杆中迎面传播两弱间断弹塑性拉伸波的相互作用杆中迎面传播两弱间断弹塑性拉伸波的相互作用1500()bacabacababacacadvvCdvvCvvvv 000dCdC杆中迎面传播两束弱间断弹塑性拉伸波杆中迎面传播两束弱间断弹塑性拉伸波,在相遇前是已知在相遇前是已知的简单波的简单波,且有且有式中式中:在波阵面上在波阵面上:dvd (4-1-1)1600()dbdbdbdcdbdbdcdcdvvCdvvCvvvv 1700()bacabacababacacadvvCdvvCvvvv 22bc
6、bcabcabcvvvvv(1)(2)00()dbdbdbdcdbdbdcdcdvvCdvvCvvvv 22bcdbcbcdcbvvvvv(3)(4)18dbcadbcavvvv()()()()dabacadabacavvvvvv19 弹塑性波传播问题中,经过(弹塑性波传播问题中,经过(X,t)平面上任一点的特征线的切线斜率(特平面上任一点的特征线的切线斜率(特征方向)是该点状态的函数征方向)是该点状态的函数( )dXCdt 特征线特征线bd和和cd上各点的状态尚未确上各点的状态尚未确定,则特征线本身的位置就无法确定。定,则特征线本身的位置就无法确定。20()sQsQsRsRvvvv sQRa
7、sQRavvvv 依此类推,可确定全部网格点的位置和状态。依此类推,可确定全部网格点的位置和状态。00sQsRsQsRdvvCdvvC ()()()()sQQsQsRRsRXXCttXXCtt S点的位置:点的位置:S点的状态:点的状态:2122 弹性卸载假定弹性卸载假定:从卸载塑性变形所达到的应力:从卸载塑性变形所达到的应力 和和应变应变 卸载时,不论卸载后重新加载,而应力不再超过卸载时,不论卸载后重新加载,而应力不再超过 ,则应力应变间有线性关系,且斜率等于加载曲线弹性部分的则应力应变间有线性关系,且斜率等于加载曲线弹性部分的初始斜率,即遵循于弹性加载时相同的初始斜率,即遵循于弹性加载时相
8、同的 定律。定律。 mmmHooke23mmE20 0220 00 0mmmmEctttdddEEccXXdXXdXdX240mmvtxvtxE220001mmvtxddvCCtXdXdXv2222002201mmdduuCCtXdXdX25000001()mmdXC dtdvC ddC dC 2000vCtXvXt v0001dXC dtdvdC 特征线方法求解特征线方法求解卸载波以弹性波速卸载波以弹性波速C0传播传播.26( )Xf t( )( )Xf tdXCf tdt27 弹塑性加载和弹性卸载的情况下弹塑性加载和弹性卸载的情况下, 问题归结为问题归结为:若初始条若初始条件和边条件给定件
9、和边条件给定,联立解联立解弹塑性加载区的偏微分方程弹塑性加载区的偏微分方程和和弹性卸弹性卸载区的偏微分方程载区的偏微分方程,而在两区的边界而在两区的边界 上满足连续条件上满足连续条件和动量守恒条件和动量守恒条件.( )Xf t2222002201mmdduuCCtXdXdX222022uuCXt28111002211*2000101,11,()11YYYYYvvECYEEEvYvCCC 332223200000EvvvvCC291tt0111 10 1110110()1/C ttC tC tttCCCC1 111 1101/C tlC tCC301t1Xl1Xl2Yvv2Yvv2Yvv4300
10、430043410041004()()()C vvC vvC vvC v 1l4444,vv121()2vvv43400 3/2/2vvC v v314443434/EE1l1l2YY322Yvv0 10 1101/C tC tCC332Yvv342Yvv35第二个驻定间断面形成时间:第二个驻定间断面形成时间:0221 20 2201()C ttC tC ttCC001210101CCCttCC CC121111012()CtttttCC其中:其中:代入得:代入得:10 10121 20101C C t CClC tCC CC10102110101/11CCCCllCCCC第二个驻定间断面位置
11、:第二个驻定间断面位置:36第二个间断面左侧达到的最大应力:第二个间断面左侧达到的最大应力:430043410141()()C vvC vv 代入上述各区状态值,可得代入上述各区状态值,可得10104101011CCCCCCCC3710101010111CCCCCCCC1nlnl引入引入 则第(则第(n+1)个驻定间断面位置个驻定间断面位置 的长度是第的长度是第n个驻定间个驻定间断面位置断面位置 的的 倍。倍。1nl3812(1)2;/nnnnll1每一卸载循环形成一驻定应变间断面时,最大应力降为原来每一卸载循环形成一驻定应变间断面时,最大应力降为原来的的。相应的最大应力分布长度增至。相应的最
12、大应力分布长度增至 倍。倍。2(1)122 1.nnn nlllconst有有 残余变形沿杆的分布曲线;残余变形集中在撞击端残余变形沿杆的分布曲线;残余变形集中在撞击端附近,阶梯状分布(局域化的非均匀应变分布。附近,阶梯状分布(局域化的非均匀应变分布。39404.3.2线性硬化杆中连续波的突然卸载线性硬化杆中连续波的突然卸载例例: 线性硬化半无限长杆中受渐加载荷线性硬化半无限长杆中受渐加载荷,t=T0突然卸载突然卸载.讨论杆讨论杆中的卸载波中的卸载波. 41t=T0时强间断卸载扰动在时强间断卸载扰动在5区中传播区中传播,卸载波经过后卸载波经过后,应力从应力从 卸卸载到零载到零,而质点速度从而质
13、点速度从 卸载到残余质点速度卸载到残余质点速度,0000()C vvvvC v42111111000100001()()()()11()()()vvCCCCC 1()1()v t=T1 时刻时刻,卸载扰动在卸载扰动在X=L1处追赶上前方的第一个微小处追赶上前方的第一个微小强间断塑性波而相互作用强间断塑性波而相互作用.由于微小强间断波阵面两侧存在质由于微小强间断波阵面两侧存在质点速度差点速度差 和应力差和应力差 ,若应力卸载到零若应力卸载到零,就有残余就有残余质点速度差质点速度差, 由于速度差由于速度差,发生内撞击发生内撞击.由此产生的应力突跃由此产生的应力突跃01110011001()()()
14、(1)221()()2CvCCCv 43在一次内撞击后在一次内撞击后,塑性波的幅值从塑性波的幅值从 降到了降到了 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卸载波的强度也削弱卸载波的强度也削弱,强度从强度从 降到了降到了即即 强间断卸载扰动的强度减小了强间断卸载扰动的强度减小了当当t=T2时时,卸载扰动追赶上了第二个微小强间断塑性波而发生卸载扰动追赶上了第二个微小强间断塑性波而发生第二次内撞击第二次内撞击,56471111()()()() 11()() 22001()11()()vCC02220020021()()1()(1)()()222CvCCvC 54511()() 44第二次内撞击后第二次内撞击后,应力强度从
15、应力强度从 提高到提高到而塑性波强度从而塑性波强度从 降到降到 ,因而强间断卸载扰动因而强间断卸载扰动的强度被削弱到的强度被削弱到比初始强度比初始强度 减小了减小了787212()()() 4342381212()()()() 1212()()()() 45依次类推依次类推,当强间断卸载扰动追赶上第当强间断卸载扰动追赶上第i个微小塑性波而发生第个微小塑性波而发生第i次内撞击时次内撞击时,残余质点速度差为残余质点速度差为而造成相应的应力突跃为而造成相应的应力突跃为使得卸载区重新加载到使得卸载区重新加载到001()11()()iivCC0001()1()(1)()() 22iiiiCCvC 011
16、1000001()()(1)2111(1)()()()222iikkkkCCCC vC vC46而强间断卸载扰动的强度减小了而强间断卸载扰动的强度减小了01110000()()()(1)211()()22iikkkkkCCC vC v 4702Yvv 平面上平面上,二次应力波强度随着相继的内撞击的发生而提二次应力波强度随着相继的内撞击的发生而提高高,6,7,8点点.若满足若满足 卸载强间断消失卸载强间断消失.图中点图中点6对应于对应于初始残余质点速度初始残余质点速度 情况情况,即卸载扰动与全部塑性加载即卸载扰动与全部塑性加载相互作用后相互作用后,仍能保持强间断仍能保持强间断.(点点9).卸载边
17、界传播轨迹与卸载扰卸载边界传播轨迹与卸载扰动本身重合动本身重合.20Yv482Yvv 强间断卸载扰动在与某一部分塑性加载扰动相互作强间断卸载扰动在与某一部分塑性加载扰动相互作用后用后,强度减小到零强度减小到零,即它在塑性区的某处被即它在塑性区的某处被”吸收吸收”而消失而消失,不能全部通过塑性区不能全部通过塑性区.第一阶段结束第一阶段结束.当卸载第一阶段中内撞当卸载第一阶段中内撞击引起的左行内反射波从杆端击引起的左行内反射波从杆端(X=0)处再次被反射为右行处再次被反射为右行”二次卸载扰动二次卸载扰动”,并追赶上来相互作用时并追赶上来相互作用时,才会被进一步卸载才会被进一步卸载.494.3.3
18、塑性中心波的突然卸载塑性中心波的突然卸载递减硬化材料半无限长杆中递减硬化材料半无限长杆中,强间断卸载扰动对弱间断塑性加强间断卸载扰动对弱间断塑性加载扰动的追赶卸载问题载扰动的追赶卸载问题.例例:初始静止自然状态的杆初始静止自然状态的杆,端点端点(X=0)处处t=0时受一突加时受一突加恒值冲击载荷恒值冲击载荷 ,在在t=T时刻时刻突然卸载到零突然卸载到零.,XtX见右图见右图.50强调几点强调几点:1) 卸载开始卸载开始,强间断卸载波以波速强间断卸载波以波速 传播传播,追赶塑性波追赶塑性波,塑性波波塑性波波速为速为 . 若卸载波在与塑性波相互作用后保持强间断若卸载波在与塑性波相互作用后保持强间断
19、,则扰动本身的则扰动本身的轨迹也为卸载边界的传播速度轨迹也为卸载边界的传播速度(弹塑性边界弹塑性边界)的传播轨迹的传播轨迹 A0A2可确定可确定.0C01 dCd0CC512) 右侧加载为塑性中心波右侧加载为塑性中心波,该侧的状态量可确定该侧的状态量可确定,整个塑性区的简整个塑性区的简单波关系式单波关系式:00dvC 0000vvCC000000()()Av AvCC弹塑性左侧边界的卸载区未知弹塑性左侧边界的卸载区未知?卸载侧满足强间断波动量守恒条件卸载侧满足强间断波动量守恒条件: 此边界的卸载侧与卸载区经过此边界的卸载侧与卸载区经过A0点的右行特征线重合点的右行特征线重合,满足相容条满足相容
20、条件件: 52000000()()Av AvCC0()0A000()v AvvC A0点卸载前后状态满足点卸载前后状态满足(强间断波阵面上的守恒条件强间断波阵面上的守恒条件):卸载后应力为零卸载后应力为零,即即因此因此,速度为速度为可得可得:0000vvCC和和 联立求解得联立求解得00000111()()(1)222CC vC vdC53沿卸载边界的应力间断值为沿卸载边界的应力间断值为:000000001111()()(1)(1)2222CCC vC vddCCY0(3)弹塑性边界的塑性加载侧最低应力幅值为弹塑性边界的塑性加载侧最低应力幅值为Y.若应力幅值若应力幅值 ,仍仍 有有 ,则强间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