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原理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晶体 太阳能电池 结构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3.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与原理1本章介绍典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及其原理。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应了解以下内容:1. 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及其原理。2. 晶硅太阳能电池高效结构设计及其原理。3. 晶体硅高效率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与学习目标本章主要内容与学习目标2硅的基本性质原子序数14,相对原子质量28.09,有无定形和晶体两种同素异形体,属于元素周期表上IVA族的类金属元素。晶体硅为钢灰色,密度2.4 gcm3,熔点1420,沸点2355,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硬而有光泽,有半导体性质。14Si3.1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
2、硅硅硅的基本性质常温下,只与强碱、氟化氢、氟气反应高温下,较活泼3.1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Si+2F2=SiF4Si+4HF=SiF4 +2H2Si+ 2NaOH + H2O = Na2SiO3 +2H2晶硅为间接带隙结构温度T=300 K,Eg=1.12 eV本征载流子浓度:1031.07 10incm3.1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和结构轻掺杂 掺杂浓度为1017 cm-3中度掺杂 掺杂浓度为10171019 cm-3重掺杂 掺杂浓度大于1019 cm-33.1.1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结晶硅太阳能电池
3、可以分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一般来说一个电池的输出电压为0.5V左右,最大输出功率与有效面积有关,一个效率为15%的电池输出功率为1.5W左右, 为满足需要,把很多电池并联或串联在一起,形成模组,若想得到更大效率输出,则需要阵列。63.1.1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7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特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特点: 完整的结晶,易得到高效率 不容易产生光致衰退 发电特性稳定,约有20年的耐久性 硅原料丰富 承受应力强3.1.1 结晶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硅太阳能电池的种类种类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太阳能
4、电池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为1316%,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产品多晶多晶硅效率较低的原因硅效率较低的原因 晶粒与晶粒间存在晶界,形成复合中心,减少自由电子数量 晶界的硅原子键合较差,易受紫外线破坏而产生更多的悬挂键,随使用时间增加,悬挂键的数目增加,造成光电效率劣化8 本身杂质比单晶硅多,且多半聚集在晶粒边界,杂质的存在使得自由电子与空穴不易移动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电池的结构结晶硅电池的结构是一个具有PN结的光电器件。包括硅衬底、PN结结构、支构面、防反射层、导电电极与背面电极9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衬底:衬底:衬底的
5、作用是作为太阳能电池的承载。硅太阳能电池是以硅半导体材料为底材衬底。衬底的选择衬底的选择:一般来说,除了价格成本和来源难易外,根据不同用途,可从以下几方面选择: 1. 导电类型p P型硅用B作为掺杂元素,制成n+/p型太阳能电池;p n型硅用P(或As) 为掺杂元素,制成p+/n型太阳能电池;p 两类电池性能相当,但n+/p型太阳能电池耐辐照性能优于p+/n型太阳能电池,更适合空间应用。10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一般是P型衬底。P型衬底中的少数载流子电子的扩散系数与扩散距离比N型中的少数载流子空穴要长,使用P型衬底可以得到较佳的光电流112.电阻率 由原理可知
6、,开路电压随着硅基板电阻率的下降(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加。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3. 晶向、位错、寿命 一般要求单晶沿(111)晶向生长,切割下的硅片表面与(111)单晶平行。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外,晶向要求不十分严格。制成绒面太阳能电池需要晶向为(100)的单晶硅片,在不要求太阳电池有很高转换效率的场合下,位错密度和少子寿命不做严格要求。4. 形状、尺寸、厚度 空间应用的硅太阳电池都为方形,以减少组合方阵的表面积。随着工艺的进步,向大面积、薄厚度、高效率方向发展,目前标准的电池尺寸是2x2cm2或2x4cm2等,基板厚度约为0.2mm. 123.1.2 结晶硅太
7、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PN结结构结结构p N+/P结的作用是形成一个最简单的半导体器件。在光照条件下,电子/空穴的形成与移动与该N+/P结的特性有极大关系。p N+与P层的掺杂量是很重要的器件设计参数,因为 N+与P层的掺杂量会决定耗尽层的大小及其电场强度 若N+与P层的掺杂量小,则表面再结合速率可以减小,但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会变大从而增加串联电阻 若N+与P层的掺杂量大,与电极的接触电阻会变小从而降低串联电阻值,但表面再结合速率会变大13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支构面支构面p 支构支构面的作用面的作用是通过光的散射与多重反射,提供更长的光路径。因此
8、,光子的吸收数目可以增多,以提供更多的电子-空穴对。14支构面通常通过在硅表面以化学侵蚀液形成(111)面微小四面体金字塔来构成组织构造。各向异性腐蚀就是腐蚀速度随单晶主要的不同晶向而变化,一般来说,晶面间的共价键密度越高,则该晶面族的各晶面连接越牢,也就越难腐蚀,因此在该晶面族的垂直方向上腐蚀速度越慢。反之,越容易腐蚀。由于(100)面的共价键密度比(111)面低,所以(100) 面腐蚀比(111) 面快。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00)硅片的各向异性腐蚀导致在表面产生许多密布的表面为(111)面的四面方锥体。形成绒面的硅表面。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
9、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可通过不同途径实现表面织构化:晶体硅可通过腐蚀晶面的刃面来实现织构化如果晶体硅表面是沿内部原子排列的,则织构化表面类似金字塔。商业单晶硅电池常用的手段。另一种形式的织构化:倒金字塔。对于多晶硅来说,不能采用上述两种形式的织构化,因为多晶硅表面不是完整的晶面。但可采取照相平版印刷、用激光机械雕刻前表面等方式实现织构化(下图为照相平版印刷织构化多晶硅表面):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8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9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
10、阳能电池的结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不同入射角与不同防反射材质条件下的光反射率:20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上电极上电极p 上电极的作用上电极的作用是将移动至表面的电子/空穴取出,以形成外部电流,提供给外部负载。由于电极与硅材料接触,为了降低串联电阻,电极与硅材料必须是良好的欧姆接触,既是电压与电流的线性关系。p 在上表面,光照面的电极多由数条主要的主栅所组成。设计电极有两个考虑是互相冲突的:为了让移动至表面的电子/空穴容易到达 电极端,以减少电子/空穴在表面再复合的 几率,理论上电极面积需较大为了避免典型金属电极阻挡光的入射并造成 光的反射,电极所占面积应越小越好
11、21电极图形设计:设计原则是使电池的输出最大。要兼顾两个方面:使电池的串联电阻尽可能小,电池的光照作用面积尽可能大。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电极材料的选择(1) 能与 硅形成牢固的接触;(2) 这种接触应是欧姆接触,接触电阻小;(3) 有优良的导电性;(4) 纯度适当;(5) 化学稳定性好;(6) 容易被钨、钽、钼制成的电阻加热器蒸发;(7) 容易焊接,一般都要求能被锡焊;(8) 价格较低。23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243.1.2 结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结构结晶硅太阳能电池
12、的结构背面电极背面电极p 背面电极(或称下电极或底电极)的主要功能背面电极(或称下电极或底电极)的主要功能是移动至下表面的电子/空穴取出,以形成外部电流提供给外部负载。背面电极的另一个功背面电极的另一个功能能是提供背向表面电场。p 由于背面电极多为铝金属,在烧结过程中,铝原子会进入到硅材料中作为掺杂,因此造成硅材料在接面处为重掺杂结构,在P+区形成的高势垒将防止方向错误的电子进入到底电极,因此可提高开路电压Voc。p 背电场技术是一项极为有效的措施,它对高电阻率(如10欧姆厘米)衬底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可达15%-20%左右。253.2 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
13、展晶硅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发展3.2.1 早期的硅太阳能电池早期的硅太阳能电池1941年,首个基于“生长结”的光伏器件被报道,如下图a所示。分析认为这种电池效率小于1%。261952年,Kingsbury提出了一种更好的控制结形成的方法。(图b)1954年,贝尔实验室采用锂扩散成结,转换效率为4.5%。3.2.2 传统的空间电池传统的空间电池主要特点包括: 用10*cm的P型硅衬底来获得最大的抗辐射能力。 使用40/方块电阻,0.5m结深的扩散,防止在上电极金属化工程中引起的pn结漏电。27u后期:添加钯中间层,提高防潮性;镀SIO减反射;制作铝背场。3.2.3 背面场背面场Cumerow首次把S
14、hockley的扩散理论应用到光电能量转换器件之中,论述了少数载流子的反射边界条件并强调了减薄电池的重要性。28Wolf随后论述了内电场对电池电流收集能力的影响,以及可由梯度掺杂产生内电场等概念。20世纪70年代初,铝背场的优势逐渐被发掘。铝背场在提高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以及转换效率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3.2.3 背面场背面场如果太阳电池的厚度超过100um,由于背表面的复合作用不明显,因而没有必要利用BSF结构,但对于薄膜电池,BSF效果就非常明显了。293.3.4 紫电池紫电池紫外光太阳能电池是为了防止太阳能电池的表面(受光面)由于载流子的复合而使效率减小的电池。30紫电池采用很浅的扩散结
15、,避免“死层”的形成3.3.4 紫电池紫电池紫外光电池的浅结也会带来两个新问题:p 采用浅结会提高表面薄层扩散电阻R,必然使电池的串联电阻Rs增大,加大功率损失。所以用“密栅”措施进行补救。p 应选择合适的减反膜与浅结密栅结构相配合,才能有效地提高短波光谱响应。例如:用SiO2膜作减反膜,则它对0.4m以下波长的光有较大的吸收,而使总的短波光谱响应的提高仍然受到影响。若改用Ta2O5膜或用ZnS/MgF双层减反膜,都可以得到较好的结果因而与常规电池相比,紫外光太阳能电池具有浅结、密栅及“死层”薄的特征(如前图(b)所示),这种电池对短波长的光有特别高的灵敏度。313.3.5 黑体电池黑体电池表
16、面制绒,形成类似金字塔结构,降低表面反射率。 光在金字塔表面向下方反射,增加一次光被吸收的机会 光程增大。 更多的捕获光。323.3.5 黑体电池黑体电池333.3.6 钝化钝化钝化工艺是制造高效太阳电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没有进行钝化的太阳电池,光生载流子运动到一些高复合区域后,如表面和电极接触处,很快就被复合掉,从而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采取一些措施对这些区域进行钝化后可以有效地减弱这些复合,提高电池效率。一般来说,高效太阳电池可采用热氧钝化、原子氢钝化,或利用磷、硼、铝表面扩散进行钝化。343.3.6 钝化钝化钝化技术-体内钝化方案u 将杂质移动到无害位置(铝背场、发射区)u 用氢钝化悬
17、挂键,这些悬挂键位于晶粒边界、位错附近353.3.6 钝化钝化钝化技术-体内钝化方案363.3.6 钝化钝化钝化技术-表面钝化u 表面钝化,对裸露于太阳光照下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表面,重要性不言而喻。u 采用热氧化工艺,可很方便得到所需的表面钝化结果。但SiO2的折射率过低,很难同时满足高效电池有效减反和表面钝化的双重作用的要求。u 以热氧化方式钝化,氧化层必须很薄(几个nm)。热氧化生长的氧化硅作为表面钝化层。373.3.6 钝化钝化表面钝化表面钝化电极电极区域钝化区域钝化u 电极和半导体表面接触区域都是高复合区,如果电极处电子运动完全畅通,则电池性能最优,有三种技术:1.在电极区形成一个重掺
18、杂区域将少子和电极区域隔离开来而达到钝化结果,目前绝大多数高效电池都采用这种设计。2.尽可能缩小电极区来降低电极的影响,目前绝大多数的高效电池采用了这种做法。3.采用一种电极接触模式,使其本征的电极区复合较小。如下图MINP电池383.3.6 钝化钝化表面钝化表面钝化电极电极区域钝化区域钝化电极电极区域钝化区域钝化39MINP电池(金属-绝缘体-np结),一种类似MIS结构的接触模式,这层薄的氧化层位于金属电极下面,可以有效降低其复合速率。PESC(钝化发射极电池)将电池的转换效率又提高了一步,PESC的电极是直接在氧化薄层上的细槽中制成,是通过缩小电极区面积来增强电极区钝化的效果。5.7.6
19、 钝化钝化表面钝化表面钝化电极区域钝化电极区域钝化u 将表面制绒和PESC方法优势相结合,使硅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在非聚光状态下达到了20% 以上。403.3.6 钝化钝化表面钝化-电极区域钝化u 使电池性能得到更重要突破的是上下表面及电极区钝化的电池。41采用CZ硅晶片的PERL电池,最高效率可达21.7,若採用FZ硅晶片,PERL电池目前最高的效率可达24。发射极钝化背面局部扩散(PERL)太阳电池3.3.6 钝化钝化效率24% PERL的主要改善:在更薄的氧化物上使用双层减反膜以提高短路电流密度;利用对上层氧化和局部点接触的退火过程以增加开路电压;改善背表面的钝化和降低金属化接触电阻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