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培优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培优课件.pptx》由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 年级 语文 下册 古代 诗歌 课件 下载 _各科综合资料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导入导入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阅读目标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重重点点3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
2、用诗句增加文采。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二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五品格素养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其现实意义,激发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关注和思考。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预习资料速查logo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z)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之风,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最为杰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子昂集传世。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多次向其进言,武攸宜皆不听,反
3、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适逢登上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的故事,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歌。预习资料速查l 律 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文体知识怆( )然 涕( )下chungchung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重点字t t1. 1. 前不见古人( )2. 2. 后不见来者( )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向前名词作状语
4、,向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名句积累这首诗各写了哪些内容?从本课中找出哲理句并分析其含义。内容内容哲理哲理情感情感预习思考问题这首诗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2导思导思1 1导思导思3 3关键词关键词: :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带着问题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导思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古体诗朗读节奏划分,一个语意为一个停顿,不能划破词。如:前/ 不见/ 古人,后/ 不见/ 来者。念/ 天地/ 之/ 悠悠,独/ 怆然/ 而/ 涕下!课文整体感知logo简要概括课文主旨。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全诗并未对幽州台做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
5、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绪。板书设计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课文细读品味特色总结意境雄浑,形象鲜明。这首诗只有四句,却展现了一幅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幽州台上,临风远眺,面对悠悠天地,思绪万千。前三句粗笔勾勒,描绘出一幅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第四句饱含感情,凌空一笔,一个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深感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立于画面之上,十分鲜明。归纳总结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
6、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导入导入导入21 望 岳阅读目标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重重点点3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二重点,
7、涉及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五品格素养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其现实意义,激发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关注和思考。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预习资料速查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其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极为深远。代表作品有春望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诗人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时,写下此诗。预习资料速查文体
8、知识l 律 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岱( )宗 青未了( ) 决眦( )didi文言知识积累重点字重点字liolioz z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通假字曾,同“层”,重叠会当凌绝顶( )文言知识积累古今异义古今异义古义:登上。今义:侵犯;欺侮一览众山小( )文言知识积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名句积累这首诗各写了哪些内容?从本课中找出哲理句并分析其含义。内容内容哲理哲理情感情感预习思考问题这首诗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2导思导思1 1导思导思3 3关键词关键词: :远大抱负远大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导思课文初读感知读法指导读法指导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为前二后三,如:岱宗/ / 夫如何?齐鲁/ / 青未了。第一层:着力描写泰山的整体形象。l 课文初读感知层次结构第二层:写了泰山上的景物,同时着力表现诗人的感受。课文整体感知望岳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简要概括课文主
10、旨。板书设计颔联中“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课文细读品味“钟”字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造物者对泰山情有独钟;“割”字,是夸张的说法,极言泰山之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突出了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的形象。归纳总结特色总结借景抒情。全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借写泰山之景抒发诗人的感情。前六句写泰山之景。开头两句写远望泰山之景,突出泰山的青翠、绵延、高大。三、四两句写近望泰山之势,表现出泰山的神奇秀美、高耸挺拔。五、六两句写细看泰山之景,描写了山中的层层云雾和翩翩飞鸟。 在描写泰山高大险峻和神奇秀丽的景色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抒发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豪迈之情。导入导入文题中的“登”是
11、攀登之意。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相传东晋时,古印度僧人慧理曾称这座山峰像天竺国的灵鹫山,“不知何以飞来”,因此得名“飞来峰”和“灵鹫峰”。 21 登飞来峰阅读目标学习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重重点点3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背诵这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体会书写的美感,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学会在写作中通过引用诗句增加文采。难点,涉及
12、思考探究一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一、二、二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五、五品格素养难点,涉及思考探究三感悟诗句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其现实意义,激发对自然、生命、世界的关注和思考。预习资料速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雄直峭劲、壮丽超逸而又深婉不迫的独特诗风,对推动宋诗革新起到了积极作用。预习资料速查登飞来峰 此诗为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下此诗,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广情怀。背景资料预习资料速查l 律
13、诗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沈约等提倡的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成熟于唐初。律诗每首八句,每句字数相同,分为五言、六言和七言,简称五律、六律和七律。六律较少见。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对偶句。文体知识文言知识积累名句积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首诗各写了哪些内容?从本课中找出哲理句并分析其含义。内容内容哲理哲理情感情感预习思考问题这首诗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 2导思导思1 1导思导思3 3关键词关键词: :远大抱负远大抱负带着问题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导思课文初读感知logo读法指导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
14、为前四后三,如:飞来山上/ 千寻塔,闻说鸡鸣/ 见日升。课文整体感知简要概括课文主旨。登飞来峰借景抒情,从自然景象中很自然地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板书设计课文细读品味一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课文细读品味2.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特色总结归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