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词文分析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清代诗词文分析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诗词 分析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清王朝从明崇祯17年(1644)李自成率农民军攻陷北京,清军乘机入关定都开始,至宣统3年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共有国267年。不过,其中从道光20年,即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外国列强的侵略,清王朝的架子虽然没倒,但社会性质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近代。清代文学,指的是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16441839),后期属于近代文学。 一、清代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1、清初的反浮求实学风、经世致用思想,促进了文学社会功用的强调,使创作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关注国运民生。 2、清代思想文化专制,乾嘉汉学之风日盛,给清中叶以来的文学带来了明显的消极影响,使其发展出现严重的滞化现象。 3、清
2、中叶还出现了一股类似晚明的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的人文思潮。 二、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一方面,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兴盛;另一方面,元明以来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的词、骈文,又重新振兴。以往各代曾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占有一席之地。 2.古典形态的诗、词、骈文再度辉煌 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古典诗歌在唐已达高峰,在宋又另辟蹊径,形成唐诗、宋诗两大范型。元明诗歌紧随其后,缺少开拓,而清诗则把中国诗歌的传统精神和古典审美特征再次发扬光大。清诗,从内容到形式、从数量到质量,都超过元明而上追唐宋。清代诗人不满于元诗的绮弱
3、、明诗的复古和轻浅等弊病,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刻意创新,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使诗坛呈现繁荣景象。 一、清诗的基本特点 1.数量巨大。 徐世昌晚晴簃诗汇收录的诗人达6l00之多。 2.流派众多。 清初有遗民诗人,尊唐派,宗宋派,神韵派;清中叶有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各派主张不同,诗风各异。 二、清初诗歌 前期诗人,按照他们的生活道路、政治态度,大致可分为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诗中自然流露出关注现实的重实倾向;入仕诗人则多游移于个人出处的尴尬选择中,在诗中更多表现出伤感的情怀。 1.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坚持民族气节,
4、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表现百姓在明清战乱中的流离之苦和故国之痛,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表现出回归诗骚和汉魏风骨传统的趋向。主要诗人有黄宗羲、顾炎武、杜淆、阎尔梅、钱澄之、屈大均、吴嘉纪等,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成就最高。 顾炎武(16131682),有亭林诗文集传世,存诗四百多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认为“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并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充满深厚的民族感情,格调慷慨悲壮,苍劲沉郁。如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了诗人的亡国之痛和恢复故国的决心。他的诗对清初和晚清诗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屈大均(16 30-1696),有道援堂诗集
5、。他的诗富于民族意识,多故国之悲(如鲁连台、大同咏叹);也有关心人民疾苦之作(如民谣)。屈诗悲歌慷慨,气势纵横,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长于五律。 吴嘉纪(16181684),著有陋轩集。其诗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绝句、 挽船行、过兵行,继承了乐府歌辞和杜甫、白居易诗歌的优良传统,而以深厚的工力,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遵劲的风格,创造出自己诗歌的艺术特色。 2.清初入仕诗人 清初真正主宰诗坛的是入清后又入仕的诗人,他们常常为自己的政治选择而懊悔,显出思想的内在矛盾;艺术上能对前代诗歌兼容并蓄,创作上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这类诗人以钱谦益、吴伟业为最有声望,其次是被称为“南施北宋”的
6、施润章和汪琬。 钱谦益(15821664),江苏长熟人。明末官至礼部侍郎,后来降清,仍任原职。其丧失大节,深为士林诟病。但谦钱益仕清后很快就告病辞归,并又与抗清活动有过联系。还写过一些怀念故国、悔恨平生的诗歌佳作。他诗名很高,被推为一代宗匠,主盟诗坛几十年。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论诗主张“转益多师”,写性情、学问兼备的“有本”、“有物”之作,是宗宋派的领袖,对清代诗歌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诗作词藻华美,才气纵横,尤工七律。 吴伟业(1609 1671),字骏公,号梅村,江苏太仓人,明末复社成员,官至少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因与马、阮不合,辞归。明亡后被清世祖强逼入京,任宏文院侍讲,迁国
7、子监祭酒。后借口母病,还乡归隐。入清后出于保全家族,不得已违心仕清,临终时要求家人殓以僧装,在墓碑上只题“诗人吴梅村之墓”,用以摆脱社会所加的政治身份,表示身仕二姓的悔恨和自赎的真心。 吴伟业诗歌最有价值的是那些感慨兴亡、誉满当时的“梅村体”的作品。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吴伟业的一种诗体风格。内容上以明清易代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艺术上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的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以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代表作是脍炙人口的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3.王士祯与其他诗人 王士祯(16 3417 11),字贻上,
8、号阮亭,晚号渔阳山人,山东新城人。康熙时官至刑部尚书。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话等书传世。 王士祯是钱谦益之后的一代诗坛盟主,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韵”。 “神韵说” ,是王士祯提出的论诗主张。“神韵”,即风神韵味。他十分欣赏唐司空图诗品里说的“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妙悟”、“兴趣”之说,认为作诗只取灵感到来的那一瞬间所获得的“超妙”来构成意境,不必在篇章结构上下功夫,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其实,他说的“神韵”,就是要求诗歌有一种淡远的境界和含蓄隽永的语言。 这对纠正当时只从腔调上模仿唐诗而流于空泛的诗风,有一定意义。但过分强调
9、诗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追求虚无缥缈的艺术形式,忽略思想内容,其局限性是很明显的。 王士祯擅长七言近体诗,善于融情入景,创造出一种幽静闲远的境界,引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在艺术上有新的特色。但内容多属模山范水、吊古抒情之类,是清诗进入康乾盛世后反映社会矛盾的精神趋于淡漠的表现。 清初后期,著名诗人还有查慎行、赵执信等。查诗以白描见长,不尚藻饰。赵诗清新峭拔,思路峻刻,重视思想内容,写过不少现实性很强的诗。 三、清中叶诗歌 清中叶,在残酷的政治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汉学之风兴盛,大批知识分子一头钻进故纸堆,使顾炎武等提倡的经世致用文风发生了转变,诗歌开始离开现实主义道路,向着拟古主义、形式
10、主义方向发展。乾隆年间,诗坛大体沿着清初尊唐、宗宋的路子,出现了尊唐的“格调派”、宗宋的“肌理派”。当然,与以上两个强调“道统”的诗派截然相对,还出现了继承晚明以来主情传统的“性灵派”。 1.沈德潜及其“格调说” 沈德潜(1673一1769),著有归愚诗文集。作诗注重“格调”,效法汉魏盛唐。早年少数篇章能反映现实,后期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具有浓厚的封建卫道气息,缺乏新鲜活泼的情致。他的选诗和诗歌评论影响颇大。选诗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朝诗别裁集等,诗话有说诗晬语。 “格调说”,是沈德潜提出来的论诗主张。他强调写诗必须讨究格律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所谓“性情”,是指符合封
11、建正统观念的思想感情“温柔敦厚”,要写得含蓄、蕴藉、委婉“怨而不怒”。所谓“论法”,就是讲究格律、声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完全摹拟古人。“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弊病有所补救,可是它维护儒家“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其基本倾向属于封建正统派的诗论。 2.翁方纲及其“肌理说” 翁方纲(1733一1818),精金石考据之学。倡“肌理说”,诗作无成就。 “肌理说”是翁方纲提出的论诗主张。他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所谓“肌理”,就是“义理之理,即文理之理,即肌理之理也”(志言集序)。 他把思想意义(义理)与组织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