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用+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文言文 故事 翻译 精华版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8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 1 1之之 一僧欲之(一僧欲之(1 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 2),唐僧不之(),唐僧不之(3 3)应。其独往,其待也)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与?均之(4 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 5)于唐僧:)于唐僧:“此何难之(此何难之(6 6)有?)有?”唐僧曰:唐僧曰:“汝之(汝之(7 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 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 9)乎?乎?” 1 1之之 一僧欲之(一僧欲之(1
2、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 2),唐僧不之(),唐僧不之(3 3)应。其独往,其待也)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与?均之(4 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 5)于唐僧:)于唐僧:“此何难之(此何难之(6 6)有?)有?”唐僧曰:唐僧曰:“汝之(汝之(7 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 8)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9 9)乎?乎?” 解析:(解析:(1 1)动词,可译为)动词,可译为“到到”、“往往”。(。(2 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
3、间词后,不译。(后,不译。(3 3)代词,可译为)代词,可译为“他他”。(。(4 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这”。(5 5)代词,可译为)代词,可译为“这件事这件事”。(。(6 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 7)助词,用)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 8)结构助词,可译为)结构助词,可译为“的的”。(。(9 9)人称代)人称代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词,表第一人称,可译为“我我”。 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
4、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这件事有什么困难的呢?困难的呢?”唐僧说: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2 2乎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王之好乐甚,则
5、齐国其庶几乎(1 1)。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死乎(2 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曰:“可塞赋敛也。可塞赋敛也。”嗟乎(嗟乎(3 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 4)!而王胡为乎()!而王胡为乎(5 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恢乎(必恢恢乎(6 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 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8)?)? 解析:(解析:(1 1)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
6、,相当于)句末语气助词,表揣测,相当于“吧吧”。(。(2 2)介词,)介词,相当于相当于“于于”,“在在”。(。(3 3)()(4 4)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啊”“”“呀呀”。(。(5 5)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6 6)形容词词尾,相当)形容词词尾,相当于于“的样子的样子”、“地地”。(。(7 7)介词,表比较,相当于)介词,表比较,相当于“比比”。(8 8)句末语气)句末语气 助词,表疑问。助词,表疑问。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译文:大王喜欢音乐太投入了,那么齐国治理得(也)差不多了吧。但是我曾经
7、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多了吧。但是我曾经看到一个人,他家世代捕蛇,有多人死在这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件事上,却仍然做这件事不停下来,问他原因,(他)说:“(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捕蛇)可以应付赋税啊。”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哎,赋税的危害真是比毒蛇还厉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害啊!然而大王您为什么还如此沉溺于音乐呢?如果大王在治理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国事上专心致志,一定会游刃有余的,(这样的话)大王的作为真是比耽溺于音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真是比耽溺于音
8、乐强百倍啊。为臣愚钝,所说的话难免有误,大王能原谅我吗?王能原谅我吗? 3 3者者 李白者(李白者(1 1),诗仙也。为当国者(),诗仙也。为当国者(2 2)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者(3 3),山中与幽),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者(4 4)乃其得)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者(5 5)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
9、名。 解析:(解析:(1 1)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助词,用在判断句主语的后边,起提顿作用,不译。(2 2)助词,附)助词,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上文所说的人、事、物,译为“的的人人”“”“的事的事”“”“的东西的东西”“”“的想法的想法”“”“的做法的做法”。(。(3 3)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助词,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气助词作用,不译。(4 4)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助词,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方面方面”“”“样东样东西西”“”“个个”“”“样样
10、”之类。(之类。(5 5)助词,定语后置标志。)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译文:李白,是诗仙啊。被统治者拒之门外,就在这座山中游赏。如今,(他)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在山中与远离尘嚣的人对饮,是(为了)抒发心中的郁结之情啊。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让杨国忠为他捧墨,写诗讽刺杨贵妃,这几件事是他得罪统治者的根源,也是他个性张扬的表现。所以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张扬的表现。所以
11、他虽然仕途上不如意,却仍然不放弃伟大的志向,(并)在诗歌里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抒发出来,他流传后世的诗篇不可计数,于是成就了他万世英名。 4 4也也 “ “师道之不传也(师道之不传也(1 1)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2 2)?)?”“”“吾将劝勉督责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以行之也(3 3)。)。”“”“汝之言,金玉也(汝之言,金玉也(4 4)。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5 5)!)!” 解析:(解析:(1 1)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2 2)
12、句)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3 3)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 4)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 (5 5)句末语气助词,与)句末语气助词,与“哉哉”连用,表感连用,表感叹语气。叹语气。译文:译文: “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什么能恢复它呢?凭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13、!” 5 5何何 “ “徐公何(徐公何(1 1)能及君也?)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 2)也?其所据何(也?其所据何(3 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 4)其大也!然何()其大也!然何(5 5)人能忘情耶?何以()人能忘情耶?何以(6 6)除此弊,望君教我)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以良策,何如(7 7)?)? 解析:(解析:(1 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 2)疑问代词,)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
14、哉哉”“”“也也”;相当于;相当于“为什么为什么”、“什什么么”、“什么原因什么原因”。(。(3 3)代词,做宾语,什么。()代词,做宾语,什么。(4 4)用在形容词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多么”。(。(5 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什么”。(6 6)即)即“以何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拿什么”、“凭什么凭什么”。(。(7 7)即)即“如何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办”。译文:译文: “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15、呢?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这样说)本(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来是错误的,但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依据什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么(才这样说)呢?推究其中的道理,(是)爱自己的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老公很深啊。哎,感情造成的谬误多么大啊!但是什么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人能够忘情呢?拿什么消除这种弊端,希望您能教给我(一个)好办法,怎么样?(一个)好办法,怎么样? 6 6其其 狐谓狼曰:狐谓狼曰:“羊肉其(羊肉其(1 1)鲜乎!君其()鲜乎!君其(2 2)有意,叼其()有意,叼
16、其(3 3)一而啖)一而啖之,得饱其(之,得饱其(4 4)口福。)口福。”狼曰:狼曰:“其(其(5 5)如猛犬何?)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羊数詈言,其(6 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 7)无闻邪,其()无闻邪,其(8 8)畏主人邪?及其(畏主人邪?及其(9 9)嬉逐,愿为一雪其()嬉逐,愿为一雪其(1010)耻。君其()耻。君其(1111)许之!)许之!”犬笑曰: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欲加之罪,其(1212)无辞乎?)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其(13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17、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 解析:(解析:(1 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么,)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或表感叹语气,多么,真。(真。(2 2)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假设,如果。(3 3)指示代词,其中的。()指示代词,其中的。(4 4)第一人)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称代词,自己的。(5 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 6)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他的。(7 7)()(8 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还是。(。(9 9)第三人)第三人称代词,它们。(称代词,它们。(1010)指示
18、代词,那种。()指示代词,那种。(11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一定”、“还是还是”。(。(12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道、怎么。(13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7 7焉焉 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1 1),狭狭焉(),狭狭焉(2 2),未料有伏焉(),未料有伏焉(3 3),),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4 4),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是
19、余有叹焉(5 5),骄而轻敌若此,焉(),骄而轻敌若此,焉(6 6)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7 7)?但以其傲,斥焉()?但以其傲,斥焉(8 8),则必无颜世上矣。),则必无颜世上矣。 解析:(解析:(1 1)()(2 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然”,相当于,相当于“的样的样子子”。(。(3 3)兼词,相当于)兼词,相当于“于彼于彼”,在那里。(,在那里。(4 4)句中语气助词,表)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示停顿。(5 5)语气助词,不译。()语气助词,不译。(6 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疑问代词,怎么,哪里。(7 7)句)句末语气助词,相当
20、于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呢”。(。(8 8)代词,相当于)代词,相当于“之之”,他们。,他们。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
21、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译文:狐狸对狼说: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您如果想尝一尝,叼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那如何对付猛犬呢?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羊好多次说你坏话,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
22、这耻辱全部洗刷掉。希望您答应我!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有借口吗?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8 8若若 “ “若(若(1 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奇哉!若(2 2)人之思,若()人之思,若(3 3)天)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 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
23、)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若(5 5)龙之一爪也。若夫()龙之一爪也。若夫(6 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 7)柳子厚则)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解析:(解析:(1 1)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假设,如果。(2 2)指示代词,此,这个。()指示代词,此,这个。(3 3)副词,表推)副词,表推测,好像。(测,好像。(4 4)第二人称代词,你。()第二人称代词,你。(5 5)连词,相当于)连词,相当于“或或”。(。(6 6)和)和“夫夫”连用,连用,构
24、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在说”、“至于至于”的意思。(的意思。(7 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至于至于”。译文:译文:“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
25、片鳞龙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作鱼的一片鳞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一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感情,绝了。 9 9因因 因(因(1 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 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 3)。)。其常因(其常因(4 4)人不备,袭取之,如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