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30821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格式:PPT
  • 页数:266
  • 大小:1.4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第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1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述5.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5.3 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5.4 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5.5 网络互联技术网络互联技术*5.6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管理5.7 Internet概述概述小结小结 习题习题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要求, 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管理系统既能进行本地处理, 又能彼此互联, 进行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 物理上的分散性和逻辑上的统一性, 使企业既能“运筹帷幄”, 又能“决胜千里”, 这就必须使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 并实现

    2、文本、 视频、 音频等多媒体信息的交互、 处理和传输。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功能和主要理论技术。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1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概述5.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结合的结果, 它们互相渗透, 互相融合, 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1.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网络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计算机主机造价昂贵, 而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价格相对便宜, 为了共享主机资源和实现信息的采集与综合处理, 连机终端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系统结构, 如图5-1所示。 第5

    3、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 5-1单处理机联机系统结构图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单处理机联机网络是一个分时多用户系统。 这种结构的主机负荷较重, 既要承担通信工作, 又要承担数据处理, 主机效率低。 另外, 通信线路的利用率低, 尤其在远距离传输时, 如果让多个终端用户都单独占用一条通信线路, 造价就很高。 所以, 在终端集中的地方, 采用了远程线路集中器, 以尽量减少通信费用。 这种结构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可靠性较低。 为了减轻主机的负荷, 提高主机效率, 可以在主机与通信线路之间设置通信控制器(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CCP)专门处理与终端的通信。 如图51中

    4、虚线所示。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计算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 为用户提供服务, 形成以多处理器为中心的网络。 最直接的形式是将多个主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如图5-2所示。 这种形式, 主机既承担数据处理又承担通信控制。 为了减轻主机的工作, 第二种形式是将通信功能从主机分离出来, 设置通信控制处理器CCP, 主机间的通信通过CCP间接进行。 如图5-3所示。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5-2主机直接互联的网络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5-3具有通信子网的计算机网络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 在逻辑上可划分为两部分。 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网

    5、上各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 它们组成的传输网络称为通信子网, 是网络的内层; 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 是计算机网络软、 硬件资源的拥有者, 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 是网络的外层。 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结合, 组成了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若将网络通信子网建成公共数据通信网, 或利用已有的公共数据网, 就成为社会公有的计算机通信网, 如图5-4所示。 广域网, 特别是国家级各部门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大多是这种形式。 这种网络允许异种机入网, 兼容性好, 通信线路效率高, 是广域网的基本形式。第5章计算机网络

    6、技术图5-4具有公用数据通信网的计算机网络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了实现用户之间的互联, 如果在所有用户之间直接进行连接, 这对通信线路资源是极大的浪费。 用户之间的互联是通过交换机实现的。 在通信子网中, 每个通信结点(CCP)都有数据存储和处理的功能, 通过对数据的存储/转发实现数据的传输(交换)。 一个通信网络由许多交换结点互联而成。 交换结点转发信息的方式就是交换方式。 交换方式可以分为线路交换、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其中线路交换是电话通信网电话交换机的传统工作方式。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种工作方式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 通话双方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交换机之间的一个话路)。 由

    7、于计算机之间通信的突发性, 不需要在两个通信结点之间建立专用通路, 而是将数据组织成报文或分组, 通过计算机通信结点进行存储/转发, 极大地提高了通信子网的效率。 分组相对报文而言, 数据长度较短而且固定。 分组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数据报交换和虚电路交换。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为了方便计算机连网以及网络互联, 实现计算机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 必须建立标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提出了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的概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研究、 吸收各计算机厂家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经验的基础上, 制定了计算机“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

    8、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n, OSI/RM)。 作为国际标准, OSI规定了可以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遵循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所谓的开放系统。 这种统一的、 标准化的产品互相竞争的市场给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繁荣。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4. 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Internet)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 起源于美国的国际互联网(或称因特网)飞速发展, 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络。 Internet对世界的冲击, 已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Internet仍然遵从分层的体系结构思想, 称为TCP/IP体系结构。 现在,

    9、计算机网络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不是国际标准OSI, 而是Internet的TCP/IP结构。 这样, TCP/IP常常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但是, 应当承认, OSI网络体系结构的思想在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从不同的观点有着不甚相同的定义。 综合起来, 比较统一的定义是: “地理上分散的多台独立自主的计算机通过软、 硬件设备互联, 在协议控制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这个定义的含义, 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1) 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工作站)是独立的。 它拥有自己的软、 硬件资源,

    10、 完成一定的处理任务。 (2) 网络上的计算机, 在协议控制下互联, 实现数据通信。 (3) 网络上的计算机, 由于遵循统一的体系结构标准而成为开放系统, 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信网是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概念。 计算机通信网以传输信息为主要目的, 所研究的是通信传输协议、 对通信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数据传输的高效、 可靠。 另一个类似的概念是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集成应用环境, 是计算机网络在功能上的延伸。 分布式系统中的多台计算机除了可以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外, 还能协同工作, 以实现一个既定的功能。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多机系统

    11、也是与计算机网络类似的另一种系统。 多机系统是指同一机柜中或集中在同一地点的紧密耦合的多处理机系统或并行处理系统。 并行处理系统通过互联网络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以适应高速并行计算的需要。 而计算机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相当有限的, 它们是通过各种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可见, 计算机网络与并行处理系统, 分布式系统以及计算机通信网既是互相联系又是不尽相同的概念。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及其组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及其组织网络上连接的各个计算机系统, 要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必须使用相同的语言并遵守双方都能接受的规定或约定, 以控制数据交

    12、换。 这些规则或约定的集合称为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中, 各个主机系统为了实现一定的功能, 都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层次。 这些功能层次,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称为(某一层)实体。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就是说, 一个主机系统由不同层次的实体组成, 主机向对应层次的通信是虚拟的, 它通过调用下层的功能和为上层提供的服务实现。 那么, 系统如何分层, 各层次完成的功能或服务, 以及采用的通信协议都应当明确定义, 而且应当统一, 即标准化, 以保证不同厂商设备或系统之间实现互相通信。 计算机网络中, 这种层次的划分和功能的定义, 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标准化组织在这方面已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3、, 研究和创造了一系列有关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标准, 有的已作为国际标准, 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标准化及其组织主要有: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国际电信联合会(ITU)(原为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 CCITT)的X系列、 V系列以及I系列建议书;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IEEE 802 LAN局域网标准以及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的RS系列标准等。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1. 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的OSI参考模型参考模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 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

    14、标准化专门机构, 我国是该组织的成员国。 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定义了异构计算机网络标准的框架结构。 OSI标准为面向分布式应用的“开放”系统提供了基础。 “开放”就是指任何两个系统只要遵守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 都能实现互联。 ISO/OSI标准将任一个系统都划分为七层, 即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 作为异构系统互联的体系结构, 提供了互联系统通信规则的标准框架。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局域网标准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1980.2成立了局域网标准委员会, 现已形成了IEEE 802.1802.13各项标

    15、准, 对规范局域网产品的开发, 推动局域网技术的应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IEEE 802局域网标准中, 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并由于共享信道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两个子层, 加强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把网络层的寻址、 排序、 流控和差错控制等功能放在LLC子层来实现。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3. ITU建议建议国际电信联合会(ITU)是专门制定有关数据通信和公用数据网(广域网)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其中ITUT是ITU下属的标准化分部。 原国际电报电

    16、话咨询委员会(Consultative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CITT)现在已统一为国际电信联合会, 它是国际条约组织, 主要由各成员国的邮政、 电话、 电报部门组成。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 该组织为国际通信用的各种通信设备及规程的标准化分别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议。 在数据通信方面, ITU有两种系列建议, 即V系列与X系列建议书。 V系列建议是在数据通信发展初期, 在电话网和用户电报网上进行数据传输而制定的, 每个建议针对一个专题。 为了适应用于数据通信的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又逐步形成了公用数据交

    17、换网的X系列建议书。 其中X.21、 X.25和X.75同计算机密切相关。 在X.25建议书中, 将一个公共分组交换数据网分成物理层, 链路层和分组层等3层, 与ISO/OSI低3层对应。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 为了适应综合业务数字网(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的发展, ITU又制定了ISDN网的标准, 即I系列建议。 I.100系列描述了ISDN一般概念和基本原则; I.200系列提供了ISDN所支持的电信业务分类和描述方法; I.300系列说明网络状况; I.400系列为用户/网络接口; I.500系列为网络间的接口。 CCITT与

    18、ISO密切合作, 目前已采纳OSI体系结构, 并将其制定的已趋成熟的数据通信标准融进OSI七层模型中。 我国也是ITU成员国之一。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4. TCP/IP协议协议有了上述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协议, 并不是说就能构造出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 还必须要有高层协议提供更加完善的网络服务。 一般来说, 网络的低层协议决定了一个网络系统的传输特性, 与网络系统的硬件关联。 高层协议则提供了与网络硬件结构无关的, 更加完善的网络服务和应用环境, 通常是由网络操作系统实现的。 最通用的高层协议是TCP/IP协议, 它是一个协议集, 定义了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 传送层和应用层等4个层次。第5章计算

    19、机网络技术其中网络接口层定义了TCP/IP与各种物理网络如Ethernet、 TokenRing、 FDDI及其他网络的网络接口; 网际层相当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传送层对应传输层; 应用层则包含了OSI参考模型的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功能。 类似的高层协议还有SPX/IPX等。 5. 中国国家标准局中国国家标准局是我国有关工程和技术标准的法律制定机构, 它颁布有关的标准。 我国已决定在计算机与通信领域采用相应的国际标准, 因此, 国家标准局的主要工作是将有关国际标准采纳为国家标准。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2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为网络的

    20、体系结构、 拓扑结构、 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网络的体系结构是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功能层次的描述, 是概念上的抽象。 拓扑结构是从几何的角度对网络结构的抽象, 即抽象为结点和连线的集合。 网络的逻辑结构是从网络工作原理考虑的逻辑组成, 即内层是通信子网, 外层是资源子网。 网络的物理结构则是网络的物理实现。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2.1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所谓网络体系结构, 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和信息处理, 把每个计算机的功能划分为定义明确的层次, 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 将划分的层、 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接口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是系统功

    21、能层次的划分, 是系统功能的抽象。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1. ISO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计算机网络标准模型, 及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它为开放系统互联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作为开发各种网络协议标准的基础。 该模型将每个连入网络的开放型计算机按通信和信息处理功能划分为7层, 如图5-5所示。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5-5ISO/OSI 七层参考模型、 协议和接口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该模型中, 连入网络的计算机中每一个层次都称之为实体, 两个计算机同一层次实体之间的通信, 称为对等层协议通信, 执行对等层协议规范。 同一层

    22、次实体之间的通信则通过上下层之间的接口, 上一层依次调用下一层的功能和下层依次为上一层提供服务而实现。 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是虚拟的, 真正的通信实际是在计算机之间通过物理信道实现的。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七层功能概述七层功能概述(1) 应用层。 这是OSI体系结构的最高层。 这一层的协议直接为端用户服务, 是开放系统与应用进程的接口, 提供分布式信息处理环境。 应用层管理开放系统互联, 包括系统的启动、 维持和终止, 并保持应用进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数据记录, 其他层都是为支持这一层的功能而存在的。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层协议已经定义的协议主要有: 电子邮件协议, 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功能。

    23、文件传输协议, 提供各种文件类型(包括远程数据库文件)访问功能。目录服务协议, 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虚拟终端协议, 提供不同类型终端兼容功能。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和公共管理信息服务, 提供对网络中的资源、 交通和安全管理功能, 还有许多其他应用服务协议正处于制定和标准化的过程中。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表示层。 表示层的功能是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 它将要交换的数据从适合于某一用户的抽象语法转换为适合OSI内部使用的传送语法, 即完成信息的格式转换。 使得应用实体不必要关心信息在“公共” 表示方面的问题, 为应用层提供语法的独立性。 应用层实体可以使用任何语法, 表示层提供这些语法与应用

    24、实体通信所需要的公共语法之间的转换。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各种计算机内部数据表示可能不同, 例如整数、 浮点数的格式可能不同, 字节的顺序(高位字节与低位字节的位置)可能不同, 这些方面的差别在网络传输时需要统一。 这可以类似于用基本数据类型构造复杂数据结构的方法, 用一种抽象语法表示用户的数据, 应用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向下传送到表示层时, 表示层用抽象语法表示它的结构, 传送到对方的表示层时, 也用同样的抽象语法解释它。 表示层提供的服务有: 统一的数据编码(整数、 浮点数的格式, 以及字符编码等)、 数据压缩格式、 加密技术等, 后两种是数据传输过程所需要的。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3) 会

    25、话层。 会话层提供两个表示层实体之间交互时组织和同步它们的会话过程, 以及为管理它们的数据交换提供必要的手段。 它提供的会话服务可分为两类: 会话管理服务, 把两个表示实体结合在一起, 或者把它们分开。 控制两个表示实体间的数据交换过程, 即对话服务。 例如, 分界、 同步等。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4) 传输层。 传输层的功能是在两个端系统之间可靠、 透明地传送报文。 当会话实体要求建立一条传输连接时, 传输层就为其建立一个对应的网络连接。 如果要求较高的吞吐率, 传输层可能为其建立多个网络连接(分流)。 如果要求的传输速率不很高, 单独创建和维持一个网络连接不合算, 则传输层就可以把几个传输

    26、连接多路复用到一个网络连接上。 这样的多路复用和分流对传输层以上是透明的。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传输层的服务可能是提供一条无差错按顺序的端到端的连接, 也可能是提供不保证顺序的独立报文传输, 或多目标报文广播, 即所谓面向连接的服务和面向无连接的服务。 这些服务可由会话实体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传输连接在其两端进行流量控制, 以免高速主机发送的信息流淹没低速主机。 传输层协议是真正的源端到目的端的协议, 它由传输连接两端的实体处理。 传输层和下面网络层的界面是用户和通信子网的界面。 传输层以下的功能层协议都是通信子网中的协议。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 网络层。 网络层的功能在通信子网内完成,

    27、 在源、 目的结点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路径, 将分组正确地传送到目的地, 并提供流量控制功能。 交换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选择路径, 路径可以是固定不变的, 也可以由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变化。 另一个要解决的是流量控制, 防止网络中出现局部的拥挤甚至全面的阻塞。 此外, 网络层还拥有记账功能, 以便根据通信过程中交换的分组数(或字符数、 比特数等)计费。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6)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建立、 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 保证网络中相邻结点之间数据的有效传输, 应表现为一条无差错的信道, 传送数据链路服务数据单元(称为帧)。 一个数据链路连接建立在一个或多个物理连

    28、接上。 相邻结点之间的数据链路控制的主要功能有: 组织数据帧, 以帧为单位进行传输, 校验和应答。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 流量控制, 对发送数据的速率进行控制, 以免发送过快, 接收端来不及处理而丢失数据。 差错控制, 接收端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校验、 发现差错, 必须重传。 数据链路管理, 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必须通过某种形式的对话, 建立、 维护和终止一批数据的传输过程。 数据链路控制功能由数据链路层协议实现, 要求数据链路层协议能适应各种数据链路配置, 如点对点链路和多点链路、 半双工链路和全双工链路等。 数据和控制信息在同一线路上传输, 因而数据链路协议应能区分数据帧和控制信息帧。 最常用的

    29、数据链路协议是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DLC)。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7) 物理层。 在OSI参考模型中, 物理层的功能规定为“在数据链路实体之间提供激活、 维持和释放用于传输比特的物理连接的方法, 这些方法有机械的、 电气的、 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 这种物理连接可以是单工或双工的, 它可以是串行的或并行的按位传输。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特性描述连接器的形状、 几何尺寸、 引线数、 引线排列方式、 锁定装置等。 电气特性规定信号线的连接方式, 驱动器和接收器的电气参数, 并给出有关互联电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功能特性对接口连线

    30、的功能给出确切的定义, 如数据线、 控制线、 定时线和地线, 有的接口可能需要两个信道, 因而接口线又可分为主信道线和辅信道线。 过程特性则规定了使用接口线实现数据传输的操作过程。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2.2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特性。 所谓拓扑, 是一种研究与大小、 形状无关的点、 线、 面(构成图形)特性的方法, 由数学上的图论演变而来, 图是由线所连接的点的集合。 从网络拓扑学的观点看, 网络是由一组结点和连接结点的链路组成的。 结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转换结点, 支持网络线路连续, 通过所连接的链路转发信息, 如电话交换机、 集中器和通信控制器(CCP)等。 另

    31、一类是访问结点, 它除可以连接链路外, 还可以存储、 处理并作为发送点和接收点, 一般处在通信子网的末端, 所以访问结点也称为端点。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间或通信子网中通信控制器(CCP)之间的通信信道连接形式有两种: (1) 点点信道, 通信双方处于信道的两端, 以点点连接形式互连计算机构成的网络, 称为链路型网络。 (2) 多点信道, 也称为广播信道, 即多个计算机连接到一条通信线路的不同分支点上。 实际上, 广播信道的网络仅有一个通信信道, 为网上所有计算机所共享。 当广播信道用有线介质实现时, 则变为总线结构或多点线路。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1. 点点点信道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点信道

    32、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点点信道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6所示。 1) 星形结构。 星形结构由一个功能较强的转接中心S以及一些各自连到中心的结点(从结点)组成。 这种网络各从结点间不能直接通信, 从结点间的通信必须通过中心结点转接。 星形结构有两类: 一类是转接中心只起使从结点连通的作用。 另一类转接中心是一个很强的计算机, 从结点一般是计算机或终端, 这时转接中心有转接和数据处理的双重功能。 强的转接中心也称为各从结点共享的资源, 转接中心也可按存储转发方式工作。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5-6链路型网络拓扑结构(a) 星形;(b) 环形;(c) 树形; (d) 总线形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33、环形结构。 环型结构是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 它由通信线路将各结点连接成一个闭合的环, 数据在环上单向流动, 每个结点按位转发所经过的信息, 可用令牌(Token)协调控制各结点的信息发送和接受, 环上任意两结点都可通信。 (3) 层次结构或树形结构。 层次结构是联网的各计算机按树形连接, 树的每个结点都为计算机。 一般说来, 越靠近树根, 结点的处理能力就越强。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底层计算机的功能和应用有关, 一般都有明确定义的和专门化很强的任务, 越靠近树根的计算机则有更通用的功能, 以便控制协调系统的工作。 层次结构信息的传输在不同级上垂直进行, 这些信息可以是程序、 数据、 命令或以上

    34、三者的组合。 层次结构适用于相邻层通信较多的情况。 典型的应用是底层结点解决不了的问题, 请求中层解决, 中层计算机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求顶部的计算机解决。 底层的计算机一般处理繁琐的重复性工作, 如数据采集和变换, 而数据处理、 命令执行(控制)、 综合处理则由上层处理。 如共享的数据库放在顶层而不分散在各个底层结点。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层次结构如果只有两级, 就成为星形结构。 (4) 总线结构。 总线结构网络是把联网的计算机分别连接到通信线路的不同分支处, 通信线路成为共享总线。 总线网也是局域网最常用的拓扑结构。 在IEEE 802局域网中, 总线网有IEEE 802.3, 即争用总线网和

    35、IEEE 802.4令牌总线网两种。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广播信道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广播信道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广播信道网络可以是总线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 也可以是无线(如卫星)广播拓扑结构。 广播式信道局域网中所有结点都共享同一信道, 信道的分配方法可以有多种, 如时分多路复用(TDM)、 频分多路复用(FDM)适合均匀传输的传统分配方法; 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结点用轮询方式分配信道或动态分配时间片等集中控制方式; 也可采用信道上结点争用信道的方法。 局域网中, 由于共享信道, 信道的分配或接入控制, 也就成了局域网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这就是所谓的媒体(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第5章计算

    36、机网络技术5.2.3逻辑结构(组成)逻辑结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结构, 也就是网络的组成。 它是从网络的工作原理考虑的网络结构。 网络上互联的计算机, 它们各自是一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具有自己的软、 硬件资源, 可以完成信息处理功能。 要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必须通过网络通信控制器和通信信道。 因此, 计算机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如图5-7所示。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5-7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中, 外层是资源子网, 内层是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中主要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 它们都是端结点, 也与通信的源结点和宿结点相连接。 拥有

    37、资源的用户主机具有信息处理的功能。 通信子网的任务是在端结点之间传送由信息组成的报文, 它主要由转接结点和通信线路组成。 转接结点指网络通信过程中起控制和转发信息作用的结点, 例如程控交换机、 集中器、 接口信息处理机等。 通信线路是指传输信息的信道, 可以是电话线、 同轴电缆、 无线电线路、 卫星线路、 微波中继线路以及光纤缆线等。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域网中, 一个报文从源结点到宿结点, 在通信子网中需经过多个转接结点的转发, 即先将报文接收存储, 然后按通信协议的规定, 以一定的方式选择路径转发出去, 这就是存储转发。 局域网中, 转接结点简化为一个微处理芯片, 每台主机(或工作站)都设

    38、定一个微处理芯片(在网卡中), 以广播方式进行报文信息传送, 唯一的信道为网络中所有主机共享。 任何主机发出的信息所有主机都能收到。 信息包中的地址信息则可指明通信双方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 也可使用特定的地址说明该信息包是发送给所有站的。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2.4物理结构物理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是指网络的物理实现, 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物理集成。 具体的实现与网络的功能、 性能有关。 一般说来, 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分组交换器, 为报文分组选择路由, 形成传输的“连接”。 多路转换器, 多路到一路或一路到多路的转换, 实现信道的共享(信道多路复用)。 第5章计算

    39、机网络技术分组组装/拆卸设备。组装, 接受终端字符流, 组装成网络传输协议规定的报文格式“帧”或“分组”。 拆卸, 将网络来的报文分组拆卸为字符流, 送至目标地址规定的响应终端。 网络控制中心, 管理和检测网络的运行, 对网络用户进行注册、 登录和记账, 对网络故障进行检测。 2. 资源子网资源子网网络上全部计算机硬、 软件资源。硬件: 主机(HOST)/外设(终端)。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 主要指网络操作系统, 它是建立在各主机操作系统之上的一种操作系统, 实现不同主机系统之间的用户通信, 资源共享以及提供统一的网络用户接口。 网络数据库系统, 它是在网络操作系统支持下的一种数据库系统,

    40、 可以是集中式网络数据库, 也可以是分布式网络数据库, 向网络用户提供数据服务, 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网络应用软件, 它是实现网络应用的各种软件的集合, 如电子邮件服务软件, 文件传输服务软件等等。 网络互联设备, 实现网络与网络的互联, 实现不同协议层次上的连接, 如中继器、 网桥、 路由器、 网关等。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3局局 域域 网网 技技 术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泛指将小区域范围内的各种数据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 以高的数据传输速率互相通信的一种数据通信系统。 所谓小区域, 可以是一个建筑物、 一个校园或者大至几十千米的一个区域。 而数据通信设

    41、备则是广义的, 包括计算机、 终端、 各种外围设备等。 数据通信设备有时也称为站或站点。 局域网是一个通信网, 若要组成计算机局域网, 还要将连接到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一般认为局域网就是计算机局域网, 并不加以区分。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5.3.1局域网概述局域网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自主互联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而计算机局域网是局部范围的计算机网络。 它是为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大量微机相互通信、 共享外部设备、 数据信息和应用程序而建立的。 1. 局域网特点局域网特点很难给出局域网的严格定义, 一般的叙述是: 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 利用通信线路将众多

    42、微机等设备连接起来, 实现相互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称为计算机局域网络。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有以下主要特点: (1) 传输速率高且误码率低。 局域网传输速率一般为11000 Mb/s; 因为传输距离短, 误码率很低, 一般在10-810-11范围。(2) 地域覆盖范围小, 一般在10 km以内, 至多不超过100 km, 属于某一单位内部管理。 (3) 以微机为主要建网对象。 大部分局域网没有中央主机系统, 只有多种微机和外设。 可以说, 局域网是专为微机而设计的网络系统。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2. 局域网基本技术局域网基本技术局域网是计算机通信网络, 其基本技术涉及拓扑结构、 传输形

    43、式和信道的访问控制方法(介质访问控制或媒体接入控制方法)。 (1)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已如前述,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及其连线的几何布局, 它描述了各结点的逻辑位置。 就局域网而言, 它的拓扑结构就是连至网络的数据通信设备之间的互联方式。 局域网具有三种典型的拓扑结构: 星形、 环形、 总线或树形。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星形拓扑结构中集中控制方式较少采用, 而分布式星形结构在现代局域网中采用较多; 环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 也是一种分布式控制, 它控制简便, 结构对称性好, 传输速率高, 应用较为广泛; 总线拓扑结构可以实行集中控制, 但较多的是采用分布式控制。 总线拓扑的重要特

    44、征是可采用广播式多路访问方法, 它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Ether网(以太网)。 总线结构是局域网采用最多的结构形式, 可靠性高, 扩充方便。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树形结构在分布式局域网中较流行的是完全二叉树, 这种结构的扩充性能好, 寻址方便, 适用于多点检测的实时控制和管理系统。 也可以将星、 环、 总线等基本拓扑形式组合而构成混合形拓扑结构。 (2) 传输形式。 局域网的传输形式有两种: 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基带局域网在传输媒体上传输的是单一传输率的数字信号, 而宽带局域网在传输媒体上传输的是经过高频调制的模拟信号, 同一个媒体上可传输多个不同的频道。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上常用的传

    45、输媒体有双绞线、 同轴电缆和光缆。 双绞线又区分为无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对于双绞线, 由于局域网的传输率已达到10 Mb/s以上, 甚至100 Mb/s, 因此, 必须选用数据级双绞线。 以UTP为例, 选择UTP3、 UTP4、 UTP5, 这三种类型可分别适应以太网的10 Mb/s、 16 Mb/s环网,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或快速以太网的100 Mb/s三种使用环境。 同轴电缆常用于以太网, 它的频宽与抗外界电磁场干扰能力均比UTP强。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基带或宽带以太网上分别选择50 或75 的同轴电缆作为传输媒体。 光缆作为局域网传输媒体可获得很高的传输率

    46、, 很强的抗外界干扰能力, 极小的电磁辐射及较长的网络段跨距等。 由于光缆内的光信号有单向性和不宜分流的特点, 因此, 以光缆作为传输媒体的局域网其拓扑结构常选择星形、 环形或簇形。 簇形拓扑是环形和总线形的复合结构。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3)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在局域网中, 由于多个站点往往共享一条传输媒体, 因此必须要确定哪个站点能访问这一共享媒体, 即允许它往信道上交换报文信息。 也就是说, 必须要有一种方法或规定对媒体的访问进行控制, 以免在媒体上由于并发传输而造成碰撞, 这就是媒体访问控制协议。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基带局域网上, 采用时分复用技术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以太网为CS

    47、MA/CD方法(参见以太网), 令牌环网与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为令牌传递方法(参见令牌环网)。 在宽带局域网上,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采用频分复用技术, 即将媒体的频带划分为若干频道。 经过调制的数字信号如果在不同频道上传输, 不会发生碰撞; 但如果它们在同一频道上传输, 仍有可能发生碰撞。 因此, 在同一频道上往往还要采用基带局域网上常用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对网络吞吐率、 实时性以及优先访问机制等性能有很大影响。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3. 局域网协议标准局域网协议标准为了使多个主机系统互联成局域网, 它的层次结构也应该参考和采用ISO组织关于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遵循OSI

    48、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 任何一个层次的设计, 只需涉及与其上下两层之间的接口和该层所要完成的协议即可, 不再需要考虑与其他层之间的关系。 采用层次结构的设计方法, 可以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由于局域网的迅速发展, 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 必须在传输形式、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数据链路控制等方面制定标准。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IEEE 802委员会制定的IEEE 802标准进展快, 而且比较完全, 许多已被国际化组织ISO采纳作为ISO的国际标准。 (1) 局域网的协议层次。 局域网由于共享信道, 它的体系结构只包含OSI参考模型的最低两层, 即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由于局域网

    49、中的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比较复杂, 且在结点间传输数据之前首先要解决由哪些设备可以占用传输媒体, 为此, 数据链路层要有媒体访问控制功能, 并提供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了使数据帧传输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IEEE 802标准把数据链路层划分为两个子层次, 即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LLC子层为高层提供一个或多个服务功能和逻辑接口, 与高层(网络)联系, 而与物理媒体及媒体访问控制无关, 它具有帧的接收与发送功能。 发送时要把发

    50、送的数据加上地址和循环冗余校验CRC字段等构成LLC帧; 接收时把帧拆封, 执行地址识别和校验功能, 并且有帧顺序、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功能。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该子层还包括某种网络层的功能, 如数据报、 虚电路和多路复用等功能。 MAC则根据网络的不同拓扑结构和媒体特性而有不同的媒体访问控制标准。 这样, 物理媒体和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对高层的影响在MAC与LLC的界面是一致的, 或者说, LLC子层与所用的物理信道、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无关, 而MAC子层却和媒体密切相关, 从而形成(制定)各种不同协议标准的局域网。 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IEEE 802局域网拓扑结构简单, 网络层的很多功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5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308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