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件1.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29699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格式:PPTX
  • 页数:51
  • 大小:781.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件1.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期中 复习 课件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复习课件期中复习课件考点复习考点复习一、诗歌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鉴赏常用术语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叙述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说明)修辞修辞手法:手法:比喻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用典等。表现表现手法:手法:象征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物言志等。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惆怅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气节、忧国忧民等激愤、坚

    2、守气节、忧国忧民等作用:作用:深化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二、诗歌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鉴赏解题技巧(1 1)分析)分析意象、意境型意象、意境型提问提问方式:这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提问变体:这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样的思想感情?解答解答分析:分析:这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诗人情感的物象物象(即意象即

    3、意象)综合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产生想象的境境界。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应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应抓住诗中的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

    4、、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感伤伤”。答题答题步骤:步骤:(2 2)分析技巧型)分析技巧型提问提问方式:这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提问变体:请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手法(或或艺术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5、?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1 1)准确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2)结合结合诗句诗句阐释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 3)此此手法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答题步骤:步骤:(3 3)炼字)炼字型型(1 1)解释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 2)展开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述景象;(3 3)点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感情。提问提问方式:这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一联中最生动传神

    6、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提问变体:某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解答分析:古人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答题步骤:步骤:(1 1)诗歌)诗歌各各句(或句(或相关的相关的句子)分别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写了什么内容;(2 2)运用)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了何种表达技巧;(3 3)抒发)抒发什么情感。什么情感。(4 4

    7、)情感)情感、主旨型、主旨型提问提问方式: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提问变体:这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答题步骤:步骤:(5 5)分析)分析语言特色语言特色提问提问变体:请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提问提问方式:这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1 1)用用一两个词一两个词准

    8、确点明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语言特色;(2 2)用用诗中有关语句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具体分析这种特色;这种特色;(3 3)指出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情。答题答题步骤:步骤:答题答题思路:思路:(1 1)认真)认真审题;审题;(2 2)深入)深入阅读理解诗词;阅读理解诗词;(3 3)结合)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答题注意:注意:紧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紧扣评论关键词。关键词。(6 6)评价)评价题型题型提问提问方式:评价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题是先列举

    9、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1 1)找出)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方法:有:有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就直接用,没有的概括。揭示中心论点的句子

    10、就直接用,没有的概括。(1 1)标题)标题揭示揭示 (2 2)开头)开头提出提出 (3 3)结尾)结尾归纳归纳 (4 4)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句子的句子(5 5)文章)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XXXX展开论展开论述,找到关于述,找到关于XXXX的观点语句,总结概况。的观点语句,总结概况。三、议论文三、议论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2 2)分析)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论证方法的作用一般一般句式:使用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观点效果道理道理论证:论证:使用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了,论

    11、证了论证了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了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举例举例论证论证:使用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的的事事例(概括事例),例(概括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如果(如果有分论点,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论点),使论证更具体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有说服力。比喻比喻论证:论证:使用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将比作比作,论证了,论证了的观点,把抽象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对比论证

    12、:论证:使用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将和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的观点。(3 3)分析)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文章的论证思路 首先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结构: 提出问题(引论)提出问题(引论)分析分析问题(本论)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论)。 分析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些诸如“首先首先”“”“然后然后”“”“接着接着”“”“最后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种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

    13、表述。语。做这种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答题答题格式:格式:首先首先/ /直接提出直接提出论点论点/ /观点,或观点,或首先首先通过列通过列举举的的事例(典故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名言),引出引出的论题的论题/ /提出提出的论点;的论点;接着接着运用运用(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论点;最后最后重申重申/ /强调强调的结论。的结论。提示:若提示:若论点在结尾,则将上述答题格式顺序进行调整即可论点在结尾,则将上述答题格式顺序进行调整即可。(4 4)分析)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的类型和作用论据可分为论据可分为道理论据道

    14、理论据和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答题答题要点:(要点:(1 1)明确)明确论据类型论据类型;(;(2 2)具体)具体分析作用。分析作用。答题答题格式:这格式:这是是论据论据,(概括内容概括内容),),在文中起在文中起着着证明证明(论点(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否则写中心论点)的论点)的作用。作用。(5 5)启发)启发思考类题目和补充论据思考类题目和补充论据(1 1)启发)启发思考类思考类题目:题目:观点必须观点必须符合主流思想意识符合主流思想意识;把;把文章中心文章中心换个角度换个角度阐述一下即可;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

    15、阐述一下即可;注意联系实际题必须联系实联系实际际。(2 2)补充论据:)补充论据:看清楚要求补充的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为了应考,可以准备为了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勤奋”“”“处世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1 1)语体语体特点特点,抓住,抓住严密准确严密准确四个字做文章就

    16、可以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2 2)分析)分析具体语句,有具体语句,有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委婉、富有文采等特点。等特点。(6 6)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由主、谓、宾及连带成分构成的独立表达一个完整意由主、谓、宾及连带成分构成的独立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思的语言单位。(状),(定)主(状),(定)主+ +(状)谓(补

    17、)(状)谓(补)+ +(定)宾(定)宾单句的特点单句的特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有关联的单句构成的句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有关联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复句复句= =单句单句+ +单句单句复句的特点复句的特点四、补白知识四、补白知识关联词语连结的前后两项,如果前项是名词性的词语,关联词语连结的前后两项,如果前项是名词性的词语,一般要看作单句;如果是谓语性的,一般要看成复句。一般要看作单句;如果是谓语性的,一般要看成复句。例如:例如:无论谁,都必须依法办事。无论谁,都必须依法办事。无论谁当领导,都必须依法办事。无论谁当领导,都必须依法办事。只有你,才能说服他。只有你,才能说服他。只有你去,才能说服他。

    18、只有你去,才能说服他。复句复句复句复句单句单句单句单句递进递进复句:复句:分句分句间有一层进一层的间有一层进一层的关系(程度关系(程度更深,更深,数量更大,范围更数量更大,范围更广)。广)。复句类型复句类型例:小例:小伙不但能做一手绝妙的木工活,而且还是个远近伙不但能做一手绝妙的木工活,而且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子。闻名的孝子。 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不但不但而且而且 不仅不仅还还 尚且尚且何况何况 并且并且 甚至甚至 尤其尤其 反而反而承接承接复句:复句:分句分句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或相关的情况,具有先后相承的关系。例

    19、:电光例:电光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闪闪,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瓢泼大雨。 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首先(起初)首先(起初)然后然后 就就 便便 才才 于是于是 又又 接着接着 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又又又又 一边一边一边一边 不是不是而是而是 也也 同时同时并列并列复句:复句:分句分句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之间,不分主次,彼此平行。例:中例:中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国是火药的故乡,又是火箭的故乡。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不是不是就是就是 或者或者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要么要么 与其与其不如不如 宁可宁可决不决不 不是不是就是就是选择选择复句:复句:分句分句表

    20、示从两件事中选择一表示从两件事中选择一件(分句件(分句可以不可以不止两止两个)。个)。 例:要么例: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克服。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虽然虽然但是但是 尽管尽管却却 固然固然但但 然而然而 可是可是 转折转折复句:复句:后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意思的一分句是前一分句意思的转折(相反转折(相反或或相对)。相对)。例:虽然例: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因为因为所以所以 由于由于就就 之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是因为 因此因此 既然既然就就因果因果复句:复句:前前一分句表原因,

    21、后一分句表结果。一分句表原因,后一分句表结果。(或:前(或:前一分句说依据,后一分句说出由依据推出的一分句说依据,后一分句说出由依据推出的结论)结论)例:几例: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所以很寂静。假设假设复句:复句:前前一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一分句说这假设实一分句表示假设情况,后一分句说这假设实现就有结果。现就有结果。 例:如果例:如果你愿意,我就陪你到白云山看看。你愿意,我就陪你到白云山看看。 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如果如果就就 要是要是 若是若是便便 即使即使也也 假如假如也也 纵然纵然也也 常用常用关联词:关联词: 只有只有才才 只要只要就就 无论无

    22、论都都 仅管仅管却却 除非除非不不条件条件复句:复句:前前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在次条件下要产生一分句提出条件,后一分句在次条件下要产生的结果。的结果。例:只有例:只有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春天的到来,生活里才能开满鲜花。中考链接中考链接1.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句子加点的词都是代词)B“热爱祖国”“敬畏生命”“不忘初心”(三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C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句中偏正短语“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作主语)D“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此句是假设复句) 答案:D解析:条件复句 2

    23、.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成群结队”“沐浴春风”“左顾右盼”“慢慢探身”是类型各不相同的短语。B“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一句的主干是“星星出现”。C“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中“辜负”是名词。D“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这是条件关系复句。答案:A解析:“成群结队”“左顾右盼”都是并列短语。3.下列各项中对语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月29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园会正式开园。上午9点,记者从3号门步入园区,满目青翠,绿草如茵,各具特色的场馆被鲜花环绕。正前方是以“花海花伞”为设计主题的国际馆,9把高大的伞盖张开着,似一朵朵盛开的花。因

    24、为举办地生态环境美丽,所以它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关注。A第句的主干是“世园会开园”。B第句中的“记者”“园区”“场馆”“鲜花”均为名词。C第句中的“伞盖张开”“盛开的花”两个短语均为主谓短语。D第句是因果关系的复句。答案:B解析:偏正短语。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抚模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这些文字不端架子,如行云流水,又如云端紫燕,显得气象万千。此刻,你就沉溺在雅洁从容的文字里,仿佛和一位智者相对而坐,听他娓娓道来,你的心就长出了翅膀。A两个“和”字都是连词,“行云流水”是并列短语,“娓娓道来”是主谓短语。B“抚摸

    25、一本书,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手指和心灵”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C“在温暖的阳光下,你与一段优美的文字邂逅”中,“在温暖的阳光下”作定语。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沉溺”改为“沉浸”。 答案:D解析:A.第一个“和”字是连词,第二个“和”字是介词;“娓娓道来”是偏正短语。A.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C.状语。答案:C解析:是定语。5.阅读下面的文字,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A“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一句中.“有”是动词,“果实”是名词,“的”是助词。B“从

    26、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中,“从后窍喷出”和“一阵烟雾”都是偏正短语。C“何首乌有拥肿的根”一句中“拥肿”是状语。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是假设关系复句。 谢 谢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梳理考点考点1:原始农耕(原始农耕(A)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

    27、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考点分析 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考点考点2:炎黄传说(炎黄传说(A) 最迟至距

    28、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考点考点3: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 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由此遭到破坏。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大约到夏中

    29、期之后,王位的更迭已看不见选举和罢免的痕迹,“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 从文献记载看来,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考点考点4:从:从“公天下公天下”到到“家天下家天下”(A)考点考点5:二里头遗址(:二里头遗址(A) 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

    30、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考点考点6:青铜时代(:青铜时代(A)史料:史料:重点阐述 史料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总的方面讲,凡是人类过

    31、去活动的一切遗迹,都可以作为史料:甚至自然活动的遗迹,也可以作为史料。如地震、火山爆发之类虽属自然现象,因其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也在史料的收集之列;不过我们一般讲历史,重点还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上。一、史料的定义:一、史料的定义:重点阐述1.1.从从形式上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形式上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文献史料史料: : a.正式的史书:如二十四史等。 b.本身不是史书,但可以作史料来用。如文学作品、地理书、方志、公文、私信、地契、家谱、类书等等。如诗经,本来是文学作品,但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对于西周史,它是相当重要的史料。 口述口述史料:史料:口头叙述的资

    32、料,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当事人叙述,后人追忆,访谈等未用文字记录的材料。二、史料的分类二、史料的分类:重点阐述实物实物史料:史料:遗址、遗迹、遗物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a.人与动物的化石。 像北京猿人、山顶洞人,这本身就是研究人类的史料。b.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工具。 如石、玉、木、铜、铁制的器具,都能反映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生产发展的水平,是研究古代物质文明和艺术的宝贵史料。特别是铜器,不仅数量多,艺术价值也很高。c.古人类生活的遗址。 如西安半坡,它再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此外如秦始皇陵兵马诵、唐三彩陶器等,都部分的反映出当时的生活情况。再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都是研

    33、究中国佛教艺术的宝贵史料。重点阐述2.2.从从价值上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价值上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1)第一手材料: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还是口头叙述的资料凡是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记叙的资料、有同时代人或距离那个时代比较接近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比较直接的证据,是所谓第一手材料(又称直接史料)。第一手材料的价值最高。它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资料。 比如甲骨文是研究殷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因为它是殷王占卜的记录,是当时人、当事人的记录,与事实出入较小,因而价值最高。现在我们研究殷商历史主要根据是甲骨文,而不是史记殷本纪等,因为后者不是当时人或当事人的记录,所以史料的价值就差

    34、多了。(2)第二手资料:后人的有关说法则是比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史料)。 古书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二手的材料,只有少数例外。例如史记,从黄帝写起,直写到汉武帝时代(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帝本纪是后人取封禅书补作的,原来叫今上本纪,因为原作很多地方触犯忌讳,所以失传)。史记记汉初以来的史事,可以当第一手材料看。至于讲秦以前的事,就差多了,因为很多都是传闻,究竟是否靠得住很难讲。证史方法:二重证据法证史方法:二重证据法:重点阐述 二重证据法是把传世文献与地下考古互为印证的历史研究方法。1925年,王国维就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开古史新证之演讲课,在总论中重新提出“二重证据法”理念,用

    35、新发现的地下材料与传统的史书典籍相印证。他的主要观点如下: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重点阐述 教材第二分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的历史主要用二重证据法。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从考古发现与神话传说中认识远古历史。第二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从考古发现、后世的文献记载中认识夏的历史。第三课商朝与青铜文化从考古发现、后世及当时的文献记载中认识商的历史。课堂

    36、练习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个体农耕 D.铁型牛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伐木”“纵火焚烧”的信息可知,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故A项正确;石器锄耕是奴隶社会的耕作方式,故B项排除;CD都是小农经济的特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地域差异角度:南稻北粟格局。农业结构角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生产模式角度: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与完善。经营方式角度: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

    37、相结合)。经济重心角度: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到补性。生产力角度:生产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水利设施不断进步。2.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答案】D【解析】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的历史研究方法,所以A的说法错误。结合一般历史知识,可知B、C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是错误的说法。课堂练习3.夏、商、周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其最主要依据是( )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最早的夏朝青铜器青铜铸造是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西周青铜产品趋向生活化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青铜农具A. B. C. D.【答案】B【解析】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故排除含有第项的A、C、D三项,选择B项。课堂练习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件1.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2969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