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29580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格式:PPT
  • 页数:211
  • 大小:2.1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版七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学 课件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1.邓稼先邓稼先课 堂 导 学基 础 闯 关 阅 读 感 悟 拓 展 空 间 课 堂 导 学作家作品作家作品杨振宁(1922 ),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1956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

    2、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文体常识文体常识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志同窗数载,有着50年的友谊。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本文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描写、评价,展现出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生命奉献给祖国

    3、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阅读时,要注意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精神;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句式多变的语言特色;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结构特征,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和剪裁材料的方法,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指导阅读指导基 础 闯 关 1原创题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原创题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奠基 颤抖 死而后己 家喻户晓B束傅 仰慕 燕然勒功 当之无愧C诞生 萦绕 妇孺皆知 锋芒毕露D暑名 筹划

    4、马革裹尸 截然不同【解析】 A项,死而后已;B项,束缚;D项,署名。3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解析】 D项,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17江西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读经典作品,会拓宽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D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 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解析】 A项,搭配不当,应删除“人生感受和”;B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影子”;D项,成分残缺,应在“认为”

    5、前加“被”。5原创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B)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A BC D6原创题参照例句,仿写句子。例句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答案】(示例)父亲的一生是有胆量、有魄力地行进的,没有犹豫,没有折腾。阅 读 感 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6、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7、。”7选文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答案】表现环境极其恶劣,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8选文中用加点的“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连续发问,作为多年的朋友,作者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吗?为什么?【答案】连续用“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等词语来发问,驱使读者去想象邓稼先生前的工作生活情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老友的真诚关心和担忧之情,更能发人深思。9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答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核武器试验的要求之高、难度之大,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卓越

    8、才能和杰出贡献。10“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答案】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着、勇敢、无私。(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和高度的责任感。)拓 展 空 间 11本文将邓稼先和奥本海默对比来写,以后者的“锋芒毕露”突出了前者的“纯”的品格,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运用对比手法,写出某一人物的特点来。200字左右。【答案】 (示例)眼前的光晕开始重叠,于是一切都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大家还没有毕业、依然可以肆无忌惮的日子。那时候的他不出众,一转身就会被人遗忘,但是他总是努力地学习。他不骄傲,不张狂,穿着也很朴素,总是笑呵呵的,很招人喜欢。可是现在我想起他刚才的样子,打了

    9、耳洞,衣服穿得五颜六色,脸上一副张扬的表情,半是蔑视半是无理地瞥着别人,说出的话不堪入耳,让大家避而远之。短短两年,他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个放浪形骸的少年真的是曾经那个谦和有礼的学生吗?这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12综合性学习。学完本文后,班级开展以“走近邓稼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板报】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请你为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黑板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答案】(示例)伟大的“两弹一星”之父;光辉

    10、的科技探索历程。(2)【在线交流】假如邓稼先还健在,请你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和邓稼先在网上进行交流,你会如何设计?【答案】邓爷爷,您好,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邓爷爷,当您在科技攻关上遇到困难时,您一般是怎样解决的呢?(3)【写墓志铭】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请你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答案】(示例)鞠躬尽瘁献身两弹事业,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2 2. .说和做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 堂 导 学基 础 闯 关 阅 读 感 悟 拓 展 空 间 课 堂 导 学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臧克家(1

    1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文体常识文体常识1937年抗战开始,闻一多先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

    12、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他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与众不同。作为卓越学者的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的谦虚美德、实干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作为革命家的他是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

    13、畏的英雄气概。阅读时,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品质,做一个高尚的人。阅读指导阅读指导基 础 闯 关 2原创题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D) A疏懒典籍警报叠起群蚁排衙 B弥高楚辞讴心沥血一反既往 C迭起无睱秩序井然潜心贯注 D救济衰微目光炯炯慷慨淋漓 【解析】 A项,警报迭起;B项,呕心沥血;C项,无暇。3原创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解析】 C项,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

    14、不专心,思想不集中。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17日照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C)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解析】 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并且”改为“而且”;B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删除“通过”或“使”;D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5原创题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

    15、一项是(C)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现在,他“说”了就“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ABCD617宜昌中考清朝文学家张潮曾在幽梦影中为我们留下了两副尚未完成的对联,请你从中任选一副写出对句。予尝偶得句,亦殊可喜,惜无佳对,遂未成诗。其一为“枯叶带虫飞”;其一为“乡月大于城”,姑存之以俟异日。【答案】(示例)我选“枯叶带虫飞”,对句:落花伴蝶眠;鸣蝉携风歌。阅 读 感 悟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

    16、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

    17、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7选文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总领下文,说明下文介绍的内容是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8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

    18、”完全一致?【答案】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答案】这里是细节描写,描写了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闻一多先生的颂扬与景仰之情。10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含义: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优秀的诗人,又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烈士;同时也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伟大品格。作用:总结全文,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拓 展 空 间 11夹叙夹议是一种写作方法,叙、议二者的关系是:叙是议的基础,议

    19、是叙的深化。一般说来,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练。请以“亲情”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要求使用夹叙夹议的方法,200字左右。【答案】(示例)刘老师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她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在青岛工作。他们工作繁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画面,他的笑脸、声音,他喊

    20、“妈妈”时的模样。刘老师讲到这里哽咽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雨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雨雪留给自己,而把安宁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里面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12综合性学习。感动是情感的共鸣,是心灵的震撼,是精神的升华。邓稼先穷尽毕生心血,默默奉献,助力祖国国防事业更上一层楼,感动无数国人;闻一多注重一言一行,兀兀穷年,为祖国革命事业一出己力,勇当新时代学者楷模学校近日开展了“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希望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身边那些感人的故事。现在,特邀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1)请你按下面的要求拟写一个“感动班级人物”评选的活动

    21、方案。活动主题:_爱是你我,感动心间_活动目的:_用身边的具体事例打动同学们,引导、鼓励大家从平凡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增强责任感,提高品德修养,营造良好学风,构建和谐班级,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等。 活动方式: 感人故事我讲述;感动人物我推选;感人照片我展览等。(2)下面是“感动班级人物”李想同学的事迹,请你用第三人称为她写一段颁奖词。李想同学有一本学习札记,上面记录着学习的点点滴滴,如每科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重要的概念、常考题、常错题;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背书时间;努力培养自己对各科的兴趣,挖掘每位科任老师的优点;保持和同学的良好关系,让他们监督自己;每次考试后调整心态,进步了就制订更高的目标

    22、,退步了就检查计划是否有效;无论结果怎样,始终坚持自己心中的梦想。她进校时全校排名660名,经过不懈地努力,本学期她已经考入全年级前100名。 【答案】(示例)在学习路上,她曾经落后于他人,但是她目标坚定,风雨兼程,相信即使是一棵小草也有长成参天大树的一天;即使是最低矮的灌木也能成为栋梁,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只要努力坚持,丑小鸭也可以变成白天鹅。3.*回忆鲁迅先生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节选)课 堂 导 学基 础 闯 关 阅 读 感 悟 拓 展 空 间 课 堂 导 学作家作品作家作品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23、,散文天空的点缀失眠之夜回忆鲁迅先生等。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文体常识文体常识本文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为了培育萧红这朵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园圃中的奇葩,鲁迅甘作春泥,甘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倾注了大量心血;鲁迅去世之后,萧红从悲痛中振作起来,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其中回忆鲁迅先生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范。背景资料

    24、背景资料本文通过叙述作者与鲁迅先生一家交往过程中的生活小事,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魅力。阅读时,要注意识记生字词,了解作者萧红及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学习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品味其含义或作用;学习本文善于从生活琐事中去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鲁迅先生智慧、温和、平易近人的另一面性格,体会鲁迅先生生活朴实、为人宽厚、待友真诚的美好品德。阅读指导阅读指导基 础 闯 关 2原创题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_的会心的笑。青年人写信,写得太

    25、草率,鲁迅先生是_之的。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_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A超然痛心疾首安顿B展然 深恶痛绝 安顿C展然 痛心疾首 安稳D超然 深恶痛绝 安稳417济南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C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和悦耳的鸟鸣,他顿时感到身心舒畅。D5月24日,大约有260多名干部职工在现场聆听了道德模范们的报告。【解析】 A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删去“由于”或“使”;C项,搭配不当,“看到”不能和“悦耳的鸟鸣”搭配,可改为“看到满山青翠的草木,听到悦耳的鸟

    26、鸣”;D项,前后矛盾,“大约”和“多”应删去其一。517黔南州中考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A BC D6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_(示例)给我一次挫折_,让我经受磨炼;给我一次失败,_让我学会振作_;我感谢每一次带我走向成

    27、功的经历。阅 读 感 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踩着云朵而来父亲说,你妈现在不中用了,在家门口都迷路。母亲小声争辩,是夜里黑,看不见嘛。母亲去亲戚家做客,当夜搭了顺路车回来,车子停在离家半里路的河对岸,过了新修的桥,就到家了。可她却找不着回家的路,稀里糊涂踏上了相反的路,越走离家越远,幸好遇到晚归的村里人,把她送回家。母亲老了,这是不争的事实,她再也没有从前的利索和能干了。我看着母亲,百感交集,想起了多年前与她相关的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它是奇迹。那年,我在外地上大学,第一次离家上百里,想家想得厉害,便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满是孤寂,如跋涉在沙漠里的人。母亲不识字,让父亲念给她听,她竟一刻也坐

    28、不住了,决定坐车去学校看我。母亲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大半辈子只圈在她那一亩三分地里。可她决心已下,任谁也阻拦不了。她去地里拔了我爱吃的萝卜,烙了我爱吃的糯米饼,用雪菜烧了小鱼临了,母亲又去和邻居大婶借了做客的衣一件鲜艳的碎花绿外套。母亲考虑得周到,她不想让在大学里念书的女儿丢脸。左挎右掮的,母亲上路了。那时去我的学校,需要在中途转两次车。到了终点站还要走十来里路。我入学报到时,是父亲一路陪着的。上车下车,穿街过巷,直转得我头晕,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记不住路。然而我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却准确无误地摸到我的学校。我清楚地记得,那是秋末的一天,黄昏降临了。风起,校园里的梧桐树,飘下片片金黄的叶。最后一

    29、批菊花们,在秋风里,掏出最后一把热情,黄的脸蛋红的脸蛋,笑得满是皱褶。我在教室里看完书,正要收拾东西回宿舍,一扭头,竟看见母亲站在窗外,冲着我笑。我以为是眼花了,揉了揉眼,千真万确是母亲啊!她穿着鲜艳的碎花绿外套,头上扎着的方格子三角巾,被风撩起。黄昏的余晖,在母亲身上镀一层橘粉,她像是踩着云朵而来。那日,我们的宿舍,过节一般。女生们个个都有口福了,她们咬着母亲带来的大萝卜,吃着小鱼,还有糯米饼,不住地说,阿姨,好吃,太好吃了。而母亲,不大听得懂她们说的话,只是那么拘谨地坐着,拘谨地笑着。那会儿,一定有风吹过一片庄稼地,母亲淳朴安然得犹如一棵庄稼。一路之上,母亲是如何上车下车,又是如何七弯八拐

    30、到达我们学校的,后来,她又是如何在偌大的校园里,在那么多的教室中,一眼找到了我的,这成了一个谜。我曾问过母亲,她始终笑,不答。现在我想,这些问题根本无需答案,因为她是母亲,所以她的爱能踩着云朵而来。7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母亲的举动母亲的言语神态情感现在_不认归途_小声争辩收到“我”的信后让“我”父亲念信_一刻也坐不住_听完信后_烙饼、烧鱼、借衣_不想让女儿丢脸秋末的一天站在窗外_冲着“我”笑_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1)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案】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此时校园的美丽,烘托了人物当时的愉悦心理,为下面温情的感人的情节发展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环境,也暗示和赞

    31、美了母亲为女儿竭尽全力的付出。(2)请谈谈你对文题的理解。【答案】文题运用了拟人手法,优美雅致有意境,引发读者的美好遐想与阅读兴趣;巧妙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诚挚地赞美了母爱的美好。9你如何理解文中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能精准地找到自己的女儿?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请结合原文及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母爱的理解。【答案】文中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因担心孩子不适应外地环境,凭着对孩子的那份深挚的爱与坚定的决心、顽强的毅力,精确地找到了自己的女儿。文中母亲战胜了各种困难,在校园中找到了“我”,完成了一件让人吃惊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生活中,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本不会织毛衣的母亲,只因我无意间说过想穿手织毛衣,便不

    32、辞辛苦地向他人学习织毛衣。由此,我认为,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无私的。母亲原本并非万能,但是,她会因为心中的一份深深的爱而无所畏惧甚至竭尽所能地去完成,直至成功。拓 展 空 间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把椅子在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的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不搭理她。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问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避雨时,这位年轻人没有向她推销任何东西,虽然如此,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离去,转身拿给她一把椅子。雨停之后,这位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店主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前往苏

    33、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这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当这位年轻人收拾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答案】(示例)年轻人之所以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关心和礼貌。由此可知,唯有付出才能得到,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4.孙权劝学孙权劝学课 堂 导 学基 础 闯 关 阅 读 感 悟 传 统 文 化 课 堂 导 学作家作品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 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是他主 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1 362年间的史事,宋神

    34、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 362年的历史。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就学,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阅读时,应注意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句子及重

    35、要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体悟文章主旨;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并养成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指导阅读指导基 础 闯 关 4原创题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解析】 B项,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5原创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孙权劝学节选自_北宋_(朝代)_司马光_(作者)编纂的_资治通鉴_,这是一部_编年体通史_,其目的是“观古今之通变,明治乱之得失”。(2)成语“吴下阿蒙”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_卿今者才

    36、略,非复吴下阿蒙_。这一成语的意思是:_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_。(3)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其原句是:_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这一成语的意思是:_改变老眼光,用新眼光看人_。阅 读 感 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7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1)文中表现

    37、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的一句话是: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2)“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答案】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的认可、赏识。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答案】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答案】(对于)有志气的读书人分开多日,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兄长知晓事情为什么那么晚呢!9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一)16兰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38、,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注】遗(wi):给,送。过:错误,过失。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举贤而任之A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B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解析】 A项与例句,之:代词,他;B项,之:结构助词,的;C项,之:衬音助词,无实义;D项,之:结构助词,无实义。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39、【答案】(国家)治理是得到了治理,但并不是书信原来的意思。13“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答案】“此类”指燕相曲解郢人信中“举烛”的含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治学的人在征引、解释前贤遗言时往往凭主观臆断,把原本没有的意思勉强加上去,以讹传讹、穿凿附会学风的批判。(二)16永州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

    40、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乙】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1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蒙乃/始就学【解析】 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是:蒙/乃始就学。16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A实践出真知,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缺乏。B教育指导他人,把时间和精力

    41、花在别人身上,不利于自己的发展。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增长了许多才能。1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答案】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2)“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答案】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18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一个成语。【甲】文:_教学相长_;【乙】文:_刮目相待_。传 统 文 化 古代博士“博士”一词最早出自战国策,其含义为“博通古今的人”。可不久就变成了官衔的称呼,战国时的齐国就有“博士”这一官职。秦至汉初,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著名的有西汉的贾谊和董仲舒。汉武帝时设

    42、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此时的“博士”渐渐由官职演变为教职。魏晋以后,博士多是专精一艺的职官,如精于礼仪的太常博士,通晓音律的太乐博士,精通医术的术医博士,精通天文、卜筮之术的天文博士,等等。唐宋时期,博士作为一种称呼,由官职、教职拓展到对独特职业的称呼,如“茶博士”(精通茶艺的跑堂堂倌)、“酒博士”(酒楼里技艺精湛的小跑堂)等。19原创题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家慈”是旧时对别人称自己母亲的谦辞。旧俗有“严父慈母”之说,故有此称。B汉朝设五经博士,专管经学传授。此时的博士是通过征拜和荐举的方法选拔的,不需要经过层层考试。C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之一,在阳历4

    43、月5日或6日,旧俗以清明的后一天为寒食节。D古代王侯谦称为“孤”或“寡人”,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解析】 C项,旧俗以清明的前一二日为寒食节。写作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文题链接】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为题,写一篇作文,600字左右。【写作指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动笔行文之前,应在题目横线处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如“尊敬”“佩服”“感动”“叹息”等,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对象,补齐题目。“这样的人”可以是你熟悉的人,比如你的亲人、同学、邻居;也可以是陌生

    44、的人,比如路人、新闻报道中的人;可以是某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至于究竟应该写什么样的人,应从自身的经历和对人物的感知程度等加以确定。但应注意的是,你所确定的这个人,必须是具有某种精神品质,或代表某种风气的人,要着眼于个性、品质去描写,写出你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再对题目加以补充和完善。二、精选素材,分清主次。不管你写的是什么样的人,让你尊敬也好,叹息也罢,都应有相应的事例支撑。正所谓“人因事显”,离开具体的事例,人物的性格、品质乃至精神面貌,都无从表现出来。因此,选材一定要认真仔细。通常情况下,应选择二至三个能够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性或特点的事例来写,安排材料时还应分清主次,

    45、详略得当。三、讲究方法,写好人物。写人最要紧的是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就是把人写活,突出其个性特点。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追求往往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得以彰显。如曹文轩的草房子中,桑桑得了重病后开始懂得照顾妹妹:“桑桑硬把柳柳拉到背上。他吃力地背起柳柳,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不大一会儿,冷汗就大滴大滴地从他的额上滚了下来。”他不再是那个将橱柜造成鸽子笼,将秃鹤的帽子挂上旗杆的调皮的桑桑了。读到这里,我们便会被桑桑面对苦难与疾病时的坚强所感动,他此时的善良更令我们敬佩!“哪怕是帮别人从地上捡起一块橡皮,心里都为自己而感动;桑桑愿

    46、意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面对死亡,桑桑终于长大了,他表现出来的优雅和悲壮,勇敢和坚强,善良和爱心,多么令人震撼!而这种震撼,就来自于典型事件对人物的突出力量。2抓住特征进行描摹,体现人物的思想品格。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我们要努力选取最能够体现人物特征的点来写,或者以形传神,或者以声传神,或者动作描摹如在林林总总的鲁迅回忆录中,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枝独秀。作者通过女性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超群的

    47、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性品质。文章开头就是神来之笔:“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这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这是萧红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鲁迅,是一个使常人敢于走近并能够伸手去触摸的可亲的鲁迅。3借助合理的写作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运用合理的写法,如侧面描写、对比、衬托等,以期达到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在孙权劝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

    48、下阿蒙!”这一段运用了侧面描写,写出了鲁肃的吃惊与赞叹,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这是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刻画次要人物(或环境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4恰当使用抒情或议论句,对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点睛式的概括。如散步一文,以“我”为人物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开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和谐美好的关系,特别是主旨句:“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49、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佳作借鉴】 这样的人让我难忘我真的没有想到,离开初中校园都好几年了还时常会想起她。方形的脸,马尾辫,个子不高,下巴总是高高扬起,脸上常常流露出自信和戏谑的神情。这样的画面,竟还是如此清晰。初次相见,她反复强调:“我姓向,向老师!一定要记着,别隔着老远叫我生物老师,生物老师!”见下面一阵骚动,她莞尔一笑,继续道来,“你们是不知道呢,原来这门课叫植物学,于是我便成了植物老师;后来又叫动物学,我又成了动物老师;现在好一点儿了,叫生物学”话未说完,台下已是一片哄笑声。这样的场景,在之后的两

    50、年里时有发生。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她是一个不寻常的漂亮女老师。虽然她的笑常常如晴日里的阳光,让人倍觉温馨;但是,她的严格也是超出常人的。还记得初一下学期,我因有事请假而耽误了一天的功课,第二天便堂而皇之地没交作业。本以为可以相安无事,不料放学后,老师一脸严肃地走到我身边,掷地有声地说道:“到我办公室来一趟。”这是以命令的口吻说的,丝毫不容置疑。我自知事态严重,赶紧认错,却为时已晚。向老师就未交作业一事,严厉地批评了我一番,并罚我加做三遍作业,以吸取教训。当时我实在气恼得很,但现在想来却只有微笑了:为自己的稚气和懒惰,也为老师的不留情面。即便如此,她的生物课仍是我最喜欢的课程。除了她,没有哪个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295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