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复习公开课ppt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论语》复习公开课ppt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高中语文 复习 公开 ppt 课件 下载 _其他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17届高考复习“论语选读” 一轮复习要求:一轮复习要求: 目中有人目中有人 口中有词口中有词 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手中有题手中有题要目中有人要目中有人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至,一位追求道德文明,追求道德至上的上的“尚德尚德”旗手,旗手,“德治德治”的卫道士,努力推的卫道士,努力推行着行着“德治德治” ”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位,一位“礼礼”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的捍卫者,积极规范着社会的礼制。着社会的礼制。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位,一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狱”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社会承当者,自信而又悲壮地守卫着社会的良心。的
2、良心。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一个仁者,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仁者的含义。仁者的含义。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一位君子,用君子的风范解读着君子的境界。君子的境界。 要目中有人要目中有人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一位懂得敬重他人又坚持 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原则的君子,宣传着原始儒学的交往原则。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一位良师,呈现着一种大 教育家的气象。教育家的气象。 高山仰至高山仰至,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一代师表,表达着知者的 人品之美。人品之美。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
3、个治国理,一群弟子,呈现着一个个治国理念,学子的风采。念,学子的风采。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一位智者,以理性的气度, 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讲解着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的内涵,和谐 的精义的精义解读步骤:解读步骤: 1 1、回忆它们的出处、回忆它们的出处 2 2、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回忆这一课的人物形象特征 3 3、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根据语录内容选择回答问题的关键词: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依据有关这一课平时学习复习时的形象认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识和积累,结合语录内容,整合出这道题答案的关键词答案的关键
4、词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以为政以德为主题,倡导尚德精神,以为政以德为主题,倡导尚德精神, 崇尚有德的思想、风俗、制度,追求道德文明。具体的崇尚有德的思想、风俗、制度,追求道德文明。具体的 理念有:为政以德,德教为本,德刑相辅,重德轻刑,理念有:为政以德,德教为本,德刑相辅,重德轻刑, 富而后教,节用爱民,反对攻伐,反对厚敛,正己以正富而后教,节用爱民,反对攻伐,反对厚敛,正己以正 天下等治国的德治理念。天下等治国的德治理念。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以,以 “ “重礼重礼”为主题,论述为主题,论述“礼礼”的的内涵,把内涵,把“礼礼”作为外在社会的政治体制,人的行为的作为外在社会的政治体
5、制,人的行为的基本底线和标志,规范、管辖人的行为。具体理念有:基本底线和标志,规范、管辖人的行为。具体理念有:克己复礼,天下有制,天下有道,天下有序,名正言顺,克己复礼,天下有制,天下有道,天下有序,名正言顺,孝悌为本,礼乐于仁等礼制理念。孝悌为本,礼乐于仁等礼制理念。 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以,以“卫道卫道”“”“承当承当”精神为精神为 主题,设计了一种以坚定的原则性为核心的政治品主题,设计了一种以坚定的原则性为核心的政治品 格,表现为对自己的德行能力以及政治使命充满信格,表现为对自己的德行能力以及政治使命充满信 心,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合乎仁道(真理)的,即使心,坚信
6、自己的事业是合乎仁道(真理)的,即使 生前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启发后生前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启发后 人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有为精神。具体理念为:在人沿着他的足迹前进的有为精神。具体理念为:在 其位谋其政(不敢不告也),替天行道(既不忍忘其位谋其政(不敢不告也),替天行道(既不忍忘 天下,亦不忍天下之终无道),我尽我义,知其不天下,亦不忍天下之终无道),我尽我义,知其不 可而为之等可而为之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式的有为理念。式的有为理念。 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以,以“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为主题,塑造了仁者为主题,塑造了仁者的风范,表
7、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真诚体现的社会的风范,表现为自然流露的仁爱之心,真诚体现的社会良心和天地正气,追求生命本质和意义的完美实现、伟良心和天地正气,追求生命本质和意义的完美实现、伟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大人格的形成。具体理念有: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为修身要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做人要有恻隐之心、不忍之心、体贴之心、敬重之心、爱物之心,以天下为重,义之所体贴之心、敬重之心、爱物之心,以天下为重,义之所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
8、通等仁爱理念。在是大信,大信必守、小信可以变通等仁爱理念。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以,以“重义崇德重义崇德”为主题,建立了重义为主题,建立了重义尚德、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具体理念有:信以成之,杀尚德、见利思义的价值观,具体理念有:信以成之,杀身成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身成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为仁理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等为仁理念。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以,以“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为主题,制定了一为主题,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的交往原则。具体理系列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的交往原则。具体理念有:周而比,群而
9、不党,听其言而观其行,择益舍损,念有:周而比,群而不党,听其言而观其行,择益舍损,厚责己、薄责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以言举人,厚责己、薄责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善交敬人,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不以人废言,善交敬人,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等交往理念。仁等交往理念。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以,以“诲人不倦诲人不倦”为主题,创立了中为主题,创立了中国式的而又有世界性的教育核心理念。具体理念有:因国式的而又有世界性的教育核心理念。具体理念有: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启发诱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0、,乐道好礼(非以贫为启发诱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乐道好礼(非以贫为乐而是虽贫仍乐,安贫乐学)等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乐而是虽贫仍乐,安贫乐学)等教与学的原则和方法。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以,以“师者风范师者风范”为主题,树立了君为主题,树立了君子的人格典范。具体理念有:进亦忧退亦忧,做人要有子的人格典范。具体理念有:进亦忧退亦忧,做人要有个性而又含蓄,要勇而有谋,要循循善诱、刚正弘毅,个性而又含蓄,要勇而有谋,要循循善诱、刚正弘毅,要有恻隐之心、怜悯之情,要有包容之心,不装腔作势,要有恻隐之心、怜悯之情,要有包容之心,不装腔作势,不作全盘肯定、不作全盘否定等为人理念。不作全盘肯定、不作全盘否定等
11、为人理念。 心中有脉心中有脉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以,以“礼乐治国礼乐治国”为主题,制定为主题,制定了治国的四个境界:初级境界,以力治国,定国了治国的四个境界:初级境界,以力治国,定国安民,追求和平;中级境界,以智治国,足国富安民,追求和平;中级境界,以智治国,足国富民,追求富裕;高级境界,以礼治国,礼国教民,民,追求富裕;高级境界,以礼治国,礼国教民,追求文明;特级境界,以乐治国,和国乐民,追追求文明;特级境界,以乐治国,和国乐民,追求大同。和平需求大同。和平需“力力”,富裕需,富裕需“智智”,文明需,文明需“礼礼”,和谐需,和谐需“乐乐”。四个发展等级,层层递。四个发展等级,层层递进。进。
12、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以,以“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为主题,确立为主题,确立了一种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的精神。具体理念有:了一种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的精神。具体理念有:中庸为德,过中庸为德,过 犹不及,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犹不及,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善者好之、恶者恶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善者好之、恶者恶之等文化哲学理念。之等文化哲学理念。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092009浙江)浙江) 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4分分) ) 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13、三隅反。则不复也也” ”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 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予贡曰:予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 24(1)(1)有不少成语源于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论语,例如,例如“不愤不启不愤不启”、“不不悱不发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1分分) ) (2)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评析。(3(3分分) ) 【答案】(【答
14、案】(1 1)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2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无言之教”或或“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亦可)。亦可)。 评析: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评析:略。【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概括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力,能力层级为D D级。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级。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 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 24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15、。请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的一句话,然后然后分析分析它们所表达的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思想。(。(4 4分)分)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鱼小人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鱼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欧阳修朋党论)党论)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
16、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取向。 篇目:篇目:周而不比周而不比 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112011浙江)浙江)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
17、国可使齐。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计算,即不到十个。 23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为政观。(。(1 1分)分) 孔子:孔子: 韩非子:韩非子: 24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4分)分) 2323为政以德(或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18、以法治国 24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德治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122012浙江)浙江)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论语论语乡党:乡党:“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不问马。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
19、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不。,问马。,问马。” 23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2分分) ) 2424对照孔子的对照孔子的仁爱观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3分分) ) 2323(1)(1)贵人贱马贵人贱马 (2) (2)人、马并重(或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先人后马”) 24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
20、并重人马并重”并非孔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础上推己及人。 篇目:篇目: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手中有题手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132013浙江)浙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论语学而)学而) 子曰: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
21、语(论语宪问)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者。(宋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23.23.补出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2 2分)分) 24. 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3 3分)分) 23 23、颜子、颜子 恶衣恶食恶衣恶食 24 24、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
22、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篇目:篇目: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心中有题心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142014浙江)浙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孔子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论语季氏)季氏) 子曰:子曰:“孰谓微生高直孰谓
23、微生高直? ?或乞醯焉或乞醯焉, ,乞诸其邻而与之。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论语语公冶长)公冶长) 23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观。(1 1分)分) 24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 4分)分) 【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x):醋。):醋。 23.23.答案:择友。答案:择友。 2424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答案: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
24、,并非正直之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 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答题时解析:考查对孔子思想的领会和分析,以理解分析为主。答题时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要紧扣材料,挖掘孔子评论的用意所在。心中有题心中有题 高考真题高考真题(20152015浙江)浙江)
25、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2324题。(题。(5 5分)分) 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