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十五章-民族地区社会问题.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十五章-民族地区社会问题.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 社会学 概论 教学 课件 第十五 民族地区 社会问题
- 资源描述:
-
1、在线教务辅导网: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第一节第一节 贫困问题贫困问题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第三节 性别不平等性别不平等第四节第四节 毒品与吸毒毒品与吸毒第一节第一节 贫困问题贫困问题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贫困问题一、社会学视野中的贫困问题 (一)贫困的定义(一)贫困的定义贫困:个人或群体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无法获得足够的物质基础和社会资源,以至于不能维持其社会文化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准的生存状态。 (二)
2、贫困的划分(二)贫困的划分从程度上,贫困可以划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物质贫困、精神贫困与文化贫困;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与发展型贫困;从持续时间、发生频率上,可以划分为暂时性贫困与长期贫困等。 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原因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及原因 (一)贫困线与贫困人口(一)贫困线与贫困人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于1984年首次运用恩格尔系数法研究和测算了中国的绝对贫困线。 在新世纪的扶贫工作中,国家将已经脱贫、初步解决温饱但仍然在温饱线上徘徊的低收入人口也纳入到扶贫对象中。2001年的农村居民低收入标准为人均872元。 (二)贫困县(二)贫困县 (三
3、)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三)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 (四)民族地区的贫困县(四)民族地区的贫困县1986年划定的331个国家重点贫困县中,民族地区有141个,占42.6%。 三、民族地区贫困的特点三、民族地区贫困的特点 1 1、区域贫困与社区贫困并存。、区域贫困与社区贫困并存。 2 2、物质性贫困与精神性贫困并存。、物质性贫困与精神性贫困并存。 3 3、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 4 4、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并存。、农村贫困与城镇贫困并存。四、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四、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 1 1、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从总体上来看,民族地区多位于西南、西北边陲,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阶段都
4、远离本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处于一种边缘的地位。 2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一些自然条件不利的社区。贫困社区多位于本地区的边缘地带,远离当地主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干线。特别是那些通常被外界认为是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更加难以摆脱贫困。 3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长期的贫困使贫困人群对生活感到失望,或者缺乏自信。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某种外力,而不是主动开拓,再求发展。 4 4、人口因素、人口因素人口数量增长快,人力资本水平低,人才流失严重,这是民族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人口的人力资本水平仍很低,主要表现在总体教育水平低、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
5、高、健康状况差等方面。 五、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对策五、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对策 (一)扶贫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一)扶贫政策向民族地区倾斜民族地区的反贫困行动早于汉族地区。政府还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脱贫的优惠政策。(二)政府的扶贫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二)政府的扶贫资金向民族地区倾斜扶贫资金的分配重点向5个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省份倾斜。(三)形式多样的扶贫工程(三)形式多样的扶贫工程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民族地区扶贫开发。 2、动员组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发达省市、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口扶贫工程。 3、政府还积极引导
6、或争取国外的扶贫项目。 第二节第二节 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一、社会学视野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一、社会学视野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即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这种恶化反过来对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是环境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二、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一)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 (1)森林减少。)森林减少。民族地区是我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长期以来,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西北地区除陕西外,森林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森林面积的3%,而西北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的30
7、%)的森林覆盖率为1.75%,远低于14%的全国平均水平。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森林破坏所导致的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不仅带走了土壤中的养分使之退化,而且是引发洪灾、旱灾的重要原因。 (3)沙漠化。)沙漠化。沙漠化为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以及原系沙漠地区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 (4)石漠化。)石漠化。石漠化即岩溶石漠化(又称喀斯特石漠化或石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由于受人为活动的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地表呈现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乃至消失的现象。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