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十六章杂环化合物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六 杂环化合物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主讲人:王碧主讲人:王碧教授教授1、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含义,分类和简单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含义,分类和简单杂环化合物的命名;2、掌握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喹啉(包括喹啉的合成法、掌握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喹啉(包括喹啉的合成法-Skraup法)的结构和性质;法)的结构和性质;3、掌握糠醛的性质和用途;、掌握糠醛的性质和用途;4、了解喹啉、噻唑及其衍生物,吡啶、嘧啶衍生物;吲哚、了解喹啉、噻唑及其衍生物,吡啶、嘧啶衍生物;吲哚、嘌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嘌啉及其衍生物的结构、性质;5、了解生物碱的一般知识。、了解生物碱的一般知识。重点:重点:五员杂环和六员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
2、亲核取代反应,五员杂环和六员杂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亲核取代反应,糠醛、喹啉的合成及性质用途。糠醛、喹啉的合成及性质用途。难点:难点:对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和亲电取对呋喃、噻吩、吡咯、吡啶的结构与芳香性和亲电取代活性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代活性的影响等知识的理解。教学目的要求:教学目的要求:16.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在环上含有杂原子(非碳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在环上含有杂原子(非碳原子)的有机物称为杂环化合物。一一 、分类、分类脂杂环脂杂环没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称为脂杂环。没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称为脂杂环。非芳香性杂环化合物具有与相应脂肪族化合
3、物相类似的性质。非芳香性杂环化合物具有与相应脂肪族化合物相类似的性质。例如:例如:ONOONHNH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四氢吡咯六氢吡啶奎宁环 通常,通常,杂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是指含有杂原子构成环的、有一定芳香是指含有杂原子构成环的、有一定芳香性的环状化合物。性的环状化合物。1、 脂杂环脂杂环三元杂环三元杂环四元杂环四元杂环五元杂环五元杂环七元杂环七元杂环(氮杂环丙烷氮杂环丙烷)(-丙内酯丙内酯)(-丙内酰胺丙内酰胺)(顺丁烯二酸酐顺丁烯二酸酐)(氧杂氧杂)(1H-氮杂氮杂)OHN(环氧乙烷环氧乙烷)OONHOOOOONH芳杂环:单杂环(五元杂环、六元杂环),芳杂环:单杂环(五元杂环、六元杂
4、环), 稠杂环(苯并杂环、杂环并杂环等。稠杂环(苯并杂环、杂环并杂环等。2 、芳杂环、芳杂环 具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称为芳杂环具有芳香特征的杂环化合物称为芳杂环苯并杂环苯并杂环杂环并杂环杂环并杂环五元杂环五元杂环六元杂环六元杂环呋喃呋喃噻吩噻吩吡咯吡咯噁唑噁唑噻唑噻唑咪唑咪唑吡唑吡唑吡啶吡啶嘧啶嘧啶吡喃吡喃(无芳香性无芳香性)吲哚吲哚喹啉喹啉异喹啉异喹啉嘌呤嘌呤OSNHNONSNNHNNHNNNONHNNNNNHN单单杂杂环环稠稠杂杂环环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稠杂环是由苯环与单杂环或有两个以上单杂环稠并而成.命名:杂环的命名命名:杂环的命名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
5、音译,并加口字常用音译法,是按外文名称的音译,并加口字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旁,表示为环状化合物。如杂环上有取代基时,取代基的位次从取代基的位次从杂原子算起用杂原子算起用1,2,3,4,5(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或可将杂原子旁的碳原子依次编为次编为 , , ) 来编号来编号 二二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杂环化合物的命名五元杂环五元杂环五元杂环苯并体系五元杂环苯并体系呋喃呋喃(furan)噻吩噻吩(thiophene)吡咯吡咯(pyrrole)苯并呋喃苯并呋喃(benzofuran)苯并噻吩苯并噻吩(benzothiophene)苯并吡咯苯并吡咯吲哚吲哚 (indole)
6、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若至少有一个杂原子是含有两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若至少有一个杂原子是氮,则该杂环化合物称为唑。氮,则该杂环化合物称为唑。命名时的编号原则是:命名时的编号原则是: 1) 让杂原子的位号尽可能小;让杂原子的位号尽可能小; 2)当两个杂原子不相同时,编号的次序是:当两个杂原子不相同时,编号的次序是:按按O,S,N顺序顺序依依次次编号编号 , 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编号时杂原子的位次数字之和应最小。 NSNH2H3C512432-氨基-4-甲基噻唑NHN12345NN12345CH3吡唑1-甲基咪唑12345NO12345NSNNH12345异噻唑异噻唑(isoth
7、iazole)吡唑吡唑(pyrazole)异噁唑异噁唑(isoxazole)1,2-唑唑NO12345NS12345NNH12345噁唑噁唑(oxazole)噻唑噻唑(thiazole)咪唑咪唑(inidazole)1,3-唑唑 六六元杂环元杂环吡啶吡啶(pyridine)吡喃吡喃(pyran)-吡喃酮吡喃酮(-pyrone)-吡喃酮吡喃酮(-pyrone)哒嗪哒嗪(pyridazine)嘧啶嘧啶(pyrimidine)吡嗪吡嗪(pyrazine)杂环并杂环杂环并杂环喹啉喹啉(quinoline)异喹啉异喹啉(isoquinoline)苯并吡喃苯并吡喃(benzopyran)苯并苯并- -吡喃
8、酮吡喃酮(benzo- -pyrone)嘌呤嘌呤(purine)六元杂环苯并环系六元杂环苯并环系16.2 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体系含有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体系一、一、 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呋喃、噻吩、吡咯的结构三个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点:三个化合物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构成环的碳原子和杂原子构成环的碳原子和杂原子(N、S、O)均以)均以sp2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杂化轨道互相连接成健,并且在一个健,并且在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平面上,每个碳原子及杂原子上均有一个p轨道互相平行,轨道互相平行,在碳原子的在碳原子的p轨道中有一个轨道中有一个p电子,在杂原子的电子,在杂原子的p轨道中
9、有两轨道中有两个个p电子,电子,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形成一个环形的封闭的电子的共轭体系,电子的共轭体系, 电子电子数为数为4n+2 ,符合休克尔规则,符合休克尔规则,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因此这些杂环或多或少的具有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与苯类似的性质,故称之为芳香杂环化合物芳香杂环化合物。孤电子对在孤电子对在p轨道上。轨道上。共轭效应是给电子的。共轭效应是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诱导效应是吸电子的。56共轭体系共轭体系富电子芳环富电子芳环同理:呋喃、噻吩:同理:呋喃、噻吩:56共轭体系共轭体系电子为电子为6,符,符合合4n+2,具有,具有芳香性。芳香性。富电子芳环富电子芳环芳香性
10、大小芳香性大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表明: 离域能:离域能:150.5 121.3 87.8 66.9(kJ/mol)二、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二、呋喃、噻吩、吡咯的性质(一)存在与物理性质(一)存在与物理性质 见见教材教材p554 (二)光谱性质(二)光谱性质 1. IR c-H = 30773003cm-1,N-H = 35003200 cm-1 (在非极性溶剂在非极性溶剂的稀溶液中,在的稀溶液中,在3495 cm-1,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有一尖峰。在浓溶液中则于3400 cm-1,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有一尖峰。在浓和淡的中间浓度时,两种谱带都有),杂环杂环C
11、C伸缩振动伸缩振动:16001300 cm-1 (有二至四个谱带)(有二至四个谱带)。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这些杂环化合物形成封闭的芳香封闭体系,与苯环类似,在核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磁共振谱上,由于外磁场的作用而诱导出一个绕环转的环电流,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此环电流可产生一个和外界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在环外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的质子,处在感应磁场回来的磁力线上,和外界磁场方向一致,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在去屏蔽区域,故环上氢
12、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一般在7ppm左右。左右。2. NMR呋喃:呋喃:H =7.42ppm H =6.37ppm 噻吩:噻吩:H =7.30ppm H =7.10ppm 吡咯:吡咯:H =6.68ppm H =6.22ppm(三)呋喃,噻吩,吡咯的化学性质(三)呋喃,噻吩,吡咯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 2.吡咯的弱碱性和弱酸性吡咯的弱碱性和弱酸性 3.加成反应加成反应 1.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三三类类反反应应(1)呋喃,噻吩,吡咯亲电取代活泼顺序)呋喃,噻吩,吡咯亲电取代活泼顺序 呋喃,噻吩,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进行。这是由于环上呋喃,噻吩,吡咯亲电取代反应很容易
13、进行。这是由于环上五个原子共有六个五个原子共有六个电子,故电子,故 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电子出现的几率密度比苯环大。换句话说,环上的杂原子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大。换句话说,环上的杂原子有给电子的共轭效应,能使杂环活化。所以,在环活化。所以,在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亲电取代反应中的速度比苯环快的多。OSNH000000+ 0.1- 0.03- 0.02+ 0.20- 0.06- 0.04+ 0.32- 0.10- 0.06 从结构上分析,五元杂环为从结构上分析,五元杂环为56共轭体系,电荷密度比苯大,共轭体系,电荷密度比苯大,如以苯环上碳原子的电荷密度为标准(作为如以苯环上
14、碳原子的电荷密度为标准(作为0),则五元杂环),则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有效电荷分布为:化合物的有效电荷分布为:杂原子给电子共轭效应愈强,环上电子云密度愈大,亲电取杂原子给电子共轭效应愈强,环上电子云密度愈大,亲电取代愈易进行。代愈易进行。 N 电负性电负性3.0, O 电负性电负性 3.5, S 电负性电负性 2.4,N、O与碳在同一周与碳在同一周期,期,S在第三周期,其在第三周期,其p轨道与碳的轨道与碳的p轨道重叠较小。轨道重叠较小。 吸电子诱导:吸电子诱导:O(3.5) N(3.0) S(2.6) 给电子共轭给电子共轭:N O S综合:综合:N贡献电子最多,贡献电子最多,O其次,其次,S最少。
15、最少。电子密度电子密度-络合物络合物亲电取代反应活泼顺序为:亲电取代反应活泼顺序为: (2) 亲电基团容易进入杂环的亲电基团容易进入杂环的2,5 位(即位(即, 位),若杂环位),若杂环的的2,5位已有基团存在,则进入位已有基团存在,则进入3位。位。 位比较活泼的原因是因为在反应中形成的中间体正离子有位比较活泼的原因是因为在反应中形成的中间体正离子有3个个共振式参与共振。共振式参与共振。如果在如果在位发生反应,形成的中间体正离位发生反应,形成的中间体正离子只有子只有2个个共振式参与共振,参与共振的共阵式愈多,杂化体共振式参与共振,参与共振的共阵式愈多,杂化体愈稳定,故在愈稳定,故在位发生反应的
16、中间体正离子比较稳定,稳定的位发生反应的中间体正离子比较稳定,稳定的中间体正离子的过渡态能量低,反应速度快中间体正离子的过渡态能量低,反应速度快。因此亲电取代反。因此亲电取代反应容易在应容易在位发生。位发生。 NHEHNHEHNHEH(3)吡咯、呋喃、噻吩的亲电取代反应,对试剂及反应条件必)吡咯、呋喃、噻吩的亲电取代反应,对试剂及反应条件必须有所选择和控制,进行取代反应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须有所选择和控制,进行取代反应须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 尤其是吡咯、呋喃对酸及氧化剂比较敏感,选择试剂时需要注意;尤其是吡咯、呋喃对酸及氧化剂比较敏感,选择试剂时需要注意;呋喃,噻吩,吡咯,遇强酸及氧化剂
17、很容易使环破坏,因此呋喃,噻吩,吡咯,遇强酸及氧化剂很容易使环破坏,因此 噻吩、吡咯的芳香性较强,噻吩、吡咯的芳香性较强,所以易取代而不易加成;所以易取代而不易加成;呋呋喃的芳香性较弱喃的芳香性较弱,虽然也能与大多数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虽然也能与大多数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但在强亲核试剂存在下,能发生亲核加成。但在强亲核试剂存在下,能发生亲核加成。(4)亲电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A.硝化硝化 呋喃,噻吩,吡咯很容易被氧化,甚至也能被空气氧化。呋喃,噻吩,吡咯很容易被氧化,甚至也能被空气氧化。因此一般不用硝酸直接氧化。通常用比较温和的非质子的硝化因此一般不用硝酸直接氧化。通常用比较温和的非质子
18、的硝化试剂试剂硝酸乙酰酯硝酸乙酰酯(CH3COONO2)进行硝化,反应还须在低温进行硝化,反应还须在低温进行。进行。乙酐乙酐 乙酰基硝酸酯(硝酸乙酰酯)乙酰基硝酸酯(硝酸乙酰酯) 杂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泼性越强,反应温度控制的越低。杂环亲电取代反应的活泼性越强,反应温度控制的越低。 呋喃比较特殊,在此反应中首先生成稳定的或不稳定的呋喃比较特殊,在此反应中首先生成稳定的或不稳定的2,5加成产物,然后加热或用吡啶除去乙酸,得硝化产物加成产物,然后加热或用吡啶除去乙酸,得硝化产物.呋喃易生成呋喃易生成2,5加成物,与反应物的离域能大小有关加成物,与反应物的离域能大小有关。离域能。离域能大,反应活化能小
19、,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大,反应活化能小,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呋喃的离域能较小呋喃的离域能较小(呋喃(呋喃66.9kJ/mol,噻吩,噻吩121.3 kJ/mol,吡咯,吡咯87.8 kJ/mol),因此),因此易与乙酰氧基负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易与乙酰氧基负离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而吡咯具有较高的芳香,而吡咯具有较高的芳香性,因此,易于失去质子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必须注意到呋喃性,因此,易于失去质子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但必须注意到呋喃与大多数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只有在强的亲核试剂存在与大多数亲电试剂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只有在强的亲核试剂存在时,才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时,才发生亲核加成反应。B
20、、 呋喃、噻吩、吡咯的磺化反应呋喃、噻吩、吡咯的磺化反应 吡咯、呋喃不太稳定,所以须用温和的磺化试剂吡咯、呋喃不太稳定,所以须用温和的磺化试剂磺化。常用的温和的非质子的磺化试剂有:吡啶与三磺化。常用的温和的非质子的磺化试剂有:吡啶与三氧化硫的加合化合物。氧化硫的加合化合物。N+ SO3CH2Cl2室温NSO3(固体,含量固体,含量90 %)S+ NSO3ClCH2CH2Clr. t.SSO3-Ba(OH)22Ba2+NH+ NSO3100 oCNHSO3-NHHClNHSO3H常温常温反应反应首先首先得到得到吡啶吡啶的磺的磺酸盐,酸盐,再用再用无机无机酸转酸转为游为游离的离的磺酸磺酸 噻吩比较
21、稳定,既可以直接磺化(产率稍低),也可以用噻吩比较稳定,既可以直接磺化(产率稍低),也可以用温和的磺化试剂磺化温和的磺化试剂磺化,也可直接用浓硫酸磺化也可直接用浓硫酸磺化 。 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苯通常含有少量的噻吩。可在室温下反复从煤焦油中得到的苯通常含有少量的噻吩。可在室温下反复用硫酸提取,用硫酸提取,由于噻吩比苯容易磺化,磺化的噻吩溶于浓硫酸由于噻吩比苯容易磺化,磺化的噻吩溶于浓硫酸内,可以与苯分离内,可以与苯分离。然后水解,将磺酸基去掉,可得到噻吩:。然后水解,将磺酸基去掉,可得到噻吩: 噻吩噻吩2磺酸磺酸 6976%(溶于浓(溶于浓H2SO4)C、 呋喃、噻吩、吡咯的卤化反应呋喃、噻吩、
22、吡咯的卤化反应呋喃,噻吩在室温与氯或溴反应很强烈,反应强烈,易得多呋喃,噻吩在室温与氯或溴反应很强烈,反应强烈,易得多卤取代物。为了得一卤代卤取代物。为了得一卤代(Cl, Br)产物,要采用低温、溶剂产物,要采用低温、溶剂稀释等温和条件。不活泼的碘则须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稀释等温和条件。不活泼的碘则须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OOOClClClCl2-40+OBrOOBr2, 0稀释(86 %)SSBrSIBr2AcOHI2, HgOC6H6, 0(78 %)碘不活泼,要用催化剂才能发生一元取代碘不活泼,要用催化剂才能发生一元取代Br2, 0NHNHClNHBrBrBrBrEtOHSOCl2 (1
23、mol)Et2O, 0(80 %)唯一能直接卤化制得的唯一能直接卤化制得的2卤吡咯卤吡咯 (60 %)NH+ Ac2O150 - 200 NHCCH3O(70 %)NHNa或 NaOH(浓)PhCClNNa+ONCOPhOBF3+ Ac2OOCCH3O(75%-92 %)D、 呋喃、噻吩、吡咯的傅氏酰基化反应呋喃、噻吩、吡咯的傅氏酰基化反应NHENHEsp2杂化杂化sp3杂化杂化碳上酰化,正电荷处在碳上酰化,正电荷处在离域范围内,较稳定。离域范围内,较稳定。氮上酰化,正电荷氮上酰化,正电荷不处在离域范围内。不处在离域范围内。 呋喃、噻吩的酰化反应在呋喃、噻吩的酰化反应在 -C-C上发生,而吡咯
24、的酰化反应上发生,而吡咯的酰化反应(不用催化剂)既能在(不用催化剂)既能在 -C -C上发生,又能在上发生,又能在N N上发生。在上发生。在 -C -C上发生比在上发生比在N N上发生容易。上发生容易。 呋喃,吡咯,噻吩亲电取代反应小结:呋喃,吡咯,噻吩亲电取代反应小结:呋喃,吡咯遇强酸容呋喃,吡咯遇强酸容易开环或产生聚合物。故所使用的亲电试剂一般比较温和易开环或产生聚合物。故所使用的亲电试剂一般比较温和。噻吩很稳定,与酸不发生上述反应。噻吩很稳定,与酸不发生上述反应。噻吩傅氏酰基化反应非常有用,但需要小心控制反应条件噻吩傅氏酰基化反应非常有用,但需要小心控制反应条件,如,如用无水三氯化铝,氯
25、化锡等催化剂易与噻吩产生树脂状物质。用无水三氯化铝,氯化锡等催化剂易与噻吩产生树脂状物质。必须将三氯化铝等先与酰化试剂反应生成活泼的亲电试剂,然必须将三氯化铝等先与酰化试剂反应生成活泼的亲电试剂,然后在与噻吩反应。后在与噻吩反应。 NHOO+ H2SO4 +S墨绿色E、 呋喃、噻吩、吡咯的傅氏烷基化反应呋喃、噻吩、吡咯的傅氏烷基化反应 0SCH2ClS+ CH2O + HClZnCl2呋喃,噻吩,吡咯进行烷基化反应很难得到一烷基取代的产呋喃,噻吩,吡咯进行烷基化反应很难得到一烷基取代的产物。常得到混合的多烷基取代物。甚至不可避免的产生树脂物。常得到混合的多烷基取代物。甚至不可避免的产生树脂状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