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精选公共舆论学资料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2423383
  • 上传时间:2022-04-16
  • 格式:PPT
  • 页数:284
  • 大小:1.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选公共舆论学资料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选 公共 舆论 资料 课件
    资源描述:

    1、公共舆论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第一讲:公共舆论概念的起源v路易十六的财政部长奎斯内克尔第一次使用public opinion取代短语Iopinion publique.v广义舆论是人们对一切感兴趣的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社会公共事物所产生的一切意见,愿望,评价和想象的欲望,是持续性,变化性,公共性与个人性的统一。狭义舆论包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公共舆论和新闻舆论。v舆论的特点:v1.公论v2.一团模糊的社会意见或观点氛围,充满矛盾性和变化性。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v舆论 ylnvpublic opinion 众人的议论v舆论的定义

    2、非常多样化,人们都意识到舆论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什么是舆论却从来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就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舆论学对舆论的定义决定了舆论学的发展。v一种定义是:v舆论是指在一定社会范围内,消除个人意见差异,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在舆论的定义中,最关键要讨论的是,舆论的本体是“意见”还是“态度”。v为了避免在定义上争论不休,学者开始转向舆论应该包含的若干要素:其中“议题”、“公众”和“共同意见”是学者们提出的众多要素的交集。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v态度与意见的区别态度与意见的区别v意见始终是舆论研究的核心,是舆论的本体,舆论传播所着眼的也是意见的流动问题。

    3、意见(opinion)通常通过与态度(attitude)、信念(belief)和价值(value)尤其是和态度相比较来界定自身的,社会心理学家们把意见定义为:对某种态度、信念或者价值的言语表现,拓展开来,意见可以用行为例如愤怒地挥拳或者游行等方式表现。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v态度和意见的差别:v意见一般被认为是对于某个具体刺激(某个问题)所作的语言上的或者其它的明显反应,而态度是更基本的总体倾向,它对于一般性的刺激作出有利或者不利的反应。意见主要是取决于当时的形势,而态度对于一个人在多种形势下更持久地发挥作用。v其次,意见被认为具有更多的感性,并且在其构成中多少缺乏情感;态

    4、度是一种直接的、直观的定向,而意见是在一个社会母体里在各种选择性方案之间经过慎重考虑后产生的理性抉择 。v简要地说,态度是反应的倾向,而意见则是某种反应。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v卢梭论证了舆论的一系列特征与作用,首次提出了公共意见:public opinion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 v徐向红认为,霍布斯在1651年出版的向教会与君主宣战的著作利维坦中,第一次提出并详细论述了“舆论”和“公众意见”的概念。他说:“公议的公众意见就是辩论所得的决议和一切审议的目的”,“(对于劝说者而言),他们在说话时更注意人们的公众情绪与舆论,并运用直喻、隐喻、例证和其他演讲

    5、的武器,说服听众。”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 v刘建明认为,公众意见的概念是在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背景中形成的。他指出,当时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封建生产关系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而这种生产关系受到整个封建上层建筑的保护。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启蒙思想家提出平等、博爱的主张,反对等级特权和君主专制,倡导人民主权的思想。其中,卢梭论证了舆论的一系列特征与作用,并首次提出了公众意见(opinion pulipue)的概念。“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西方公众意见概念的形成是以1762年卢梭发表社会契约论一书为标志的。”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第二讲 舆论的起源

    6、和发展v一、原始社会的舆论形态v1、氏族舆论v氏族舆论是以血缘为基础、起着协调人们社会关系和充当法律手段的舆论形式,是随着人类社会形成而出现的第一个舆论形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0一、原始社会的舆论形态v2、巫术舆论v巫术舆论是以巫术为背景而协调人们行为的一种舆论形式,是借助超自然力来影响或控制客体的一种舆论方式。v巫术舆论可分为:v白巫术:即祝,用来表达积极的、肯定的意愿;v黑巫术:即咒,用来表达消极的、否定的意愿。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1v3、神话舆论v神话舆论是出于战争需要,借助神的力量来获得社会控制力的一种舆论形式。v神话舆论也可分为:v英雄传

    7、说:以象征性思维方式对社会事务所作的评价形式。v神话故事:是对英雄传说的二次加工,使舆论从平民水平上升为贵族水平,是舆论由自发走向自觉的重要标志。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2v1、国民舆论v即没落贵族和上升平民舆论,它代表着当时舆论的主流。v2、士人舆论v即文人学者舆论,它是当时最具理性色彩的舆论,是舆论成熟的标志。v3、农民舆论v它是农民反映自身利益、表达自身愿望和政治理想的舆论形式,是我国最原始的公众舆论形式。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3三、西方古代社会的舆论形态v1、古希腊的城邦舆论v它是古希腊公众用以表达对城邦政治各种意见与要求的舆论形式,是早期民主政治

    8、的产物。v2、中世纪宗教舆论v它是在残酷的宗教统治下形成的一种特殊舆论形式,其主旨在于消灭个人任何欲望。v3、文艺复兴时期的启蒙舆论v它是建立在人性觉醒基础上的一种舆论形式,承认人的幸福、保障个人权利是这一舆论形式的主要特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4四、现代社会中的公共舆论v1、资产阶级公共舆论的形成v资产阶级公共舆论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启蒙舆论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主张天赋人权、民主自由、契约、秩序与责任,v2、社会主义公共舆论的诞生v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标志着共产主义舆论的正式诞生。它是同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相对立的、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的一种崭新舆论。v3、对资产阶级公

    9、共舆论的质疑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5舆论的形成v研究舆论的若干纬度v纬度是事物的内在结构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评价的角度。v研究舆论的纬度一般有五个:v1、理性主义纬度v2、现代心理学纬度v3、社会学纬度v4、社会心理学纬度v5、综合研究纬度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61、理性主义纬度v定义:v在民主制度下争论政治问题时的理性讨论。v作用:v它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机制,每个人都不可能摆脱无形的舆论环境的包围与制约,是一种对个人或群体具有很大制约力的社会精神力量。v任务:v研究舆论形态、舆论的形成、产生作用、消失的规律等问题。2022-4-16主讲人

    10、:新闻系 刘行芳172、现代心理学纬度v现代心理学侧重于从个体的生理性思维发生、认识发生角度考察意见的产生,许多心理学概念被引入解释人们的意见的产生之源,形成了现代心理学的纬度。v从现代心理学纬度考察舆论,能够较好地说明个体意见形成的心理要素,有助于理解人的情绪、意见等外在表达的内在结构,进而更多的理解舆论的深层结构。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83、社会学纬度v社会学纬度是指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活动、经济状况、社会集团、社会流动、阶级、职业、性、国家和权力、社会生态环境、社会传播环境、宗教、社会规范、家庭、教育、科学技术等等的方面,考察个体意见的形成,进而考察舆

    11、论的形成。v社会学纬度有七个要素:社会地位(阶层)、种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地。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194、社会心理学纬度v社会心理学关注的是意见形成中的社会情境因素,“情境”是与个体密切相关的环境,包括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情境是被个体意识到的环境,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05、综合纬度v在研究与个具体舆论时,人们总是会从多方面来考察舆论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这就是综合纬度。v在对舆论进行综合纬度研究时,人们总是要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运用理性和经验来作出判断,并会吸收他人的意见成果。2022-4-16主讲人:

    12、新闻系 刘行芳21影响舆论形成的宏观因素v公众总体v舆论环境v舆论场v舆论波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2舆论的一般形成过程及其特点v1、社会变动、较大事件的发生刺激意见的出现个人意见是舆论的开始v2、意见在社会母体中互动中趋同冲突、讨论、协调、妥协v3、权力组织及其级领导人、大众传播媒介促成所希望的舆论外力对舆论的作用v4、文化与道德传统对舆论行程的制约思维定势和历史惯性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3第三讲 公共舆论的本质与特征v一、公共舆论的属性v1、本质属性:舆论(含公共舆论)是社会群体意识的表达,或者说是社会群体的集合意识和社会知觉。v2、表达方式:作为社会

    13、集体意识和整体知觉意识的公共舆论以社会公共意见的形态表现出来。v3、作为社会群体意识的公共意见是一种社会的前沿意识。v4、与个体意识相比较,公共舆论有三个特点:v(1)拥有较权威的信息v(2)拥有较全面的认识v(3)拥有较公正的评价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4二、公共舆论的特征v1、公共舆论具有公共性v2、公共舆论是一种理性化的舆论v3、公共舆论是有媒介参与讨论的舆论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5什么是公共舆论的公共性?v公公舆论的公共性是由它的形成方式和对象所决定的。个人意见、组织意见要转化为社会意见,就必须进行意见交换,而要形成公共舆论,就必须依赖能够形成共识

    14、的公共论坛。v公共论坛是指不同社会个人、社会团体和群体进行意见交流的意见场,在这个意见场中,不同阶级、不同团体和群体可以就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自由地发表意见,在意见互动中形成共识。v社会个人、社会团体和社会群体的意见经过公共论坛达成共识,就不再是这个个人、团体或群体的个别意见,而转化为公众的意见,从而具有公共性,即成为公共舆论。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6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公共舆论的主要特征v1、社会转型期的公共舆论形态特征v媒介舆论的迅速扩张和主导地位的强化v人际舆论的广泛性穿透力增强v舆论的指向性更加明确v2、社会转型期舆论的价值取向特征多元性和矛盾化v价值取向的多元性趋势v

    15、价值取向的矛盾化倾向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7v3、社会转型期舆论的情感特征情绪化v公共心态的浮躁与舆论的情绪化v相对剥夺感与舆论的情绪化v4、社会转型期舆论的结构特征分散化v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v利益群体的分化与舆论的分散化v城镇化与城乡舆论的分散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8第四章 公共舆论的社会功能v第一节 公共舆论的道德规范功能v道德与道德规范v公共舆论活动发挥道德规范功能的原因v公共舆论活动在道德规范中的具体作用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29什么是道德?v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v

    16、道德规定善恶是非等的界限,是内心认可或在外界约束下习惯性遵守的规则、理想的方式等等。v道德揭示的不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社会与人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精神。v道德的发展不只是受经济基础的制约,还要受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其对社会的规范作用不是依靠强制力量,而主要依赖于“良心”起作用。v道德是价值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0什么是道德规范?v道德规范是指道德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约束力,它是在社会规范中最重要、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价值规范,是判断“好”与“坏”的最重要的标准。v道德是人的自我竞争和自我超越,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202

    17、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1公共舆论活动发挥道德规范功能的原因 v首先是由舆论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v从属性上看,舆论是公众整体意识的外化,用以评价现实生活,是人们潜在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之间发生碰撞的反应,总是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他们不能置身其外。v其次,是由于公共舆论活动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道德追求的需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2v公共舆论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过程,这一过程有助于满足人们“渴望高尚,追求高尚”的求善性需要,或有助于人们走出困境,获得道德上的解脱,有助于人们坚定某一信念而获得道德认同感,有助于人们开展社会活动时的道德需要,有助于满足个人

    18、独特的道德慰藉。v第三,公共道德活动能够形成某种道德氛围,实现道德由“现有”向“应有”转化。v一般来说,公共舆论形成的道德氛围,其势总是略高于社会个人的道德水平,从而形成一种“势差”,这种势差具有强大的裹挟力,强制力,无形中迫使公众向较高的道德水平转化。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所说的“服从-同化-内心”的过程。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3公共舆论活动在道德规范中的具体作用 v一是道德评价作用。v无论在什么时代,无论在哪个地区和国家,道德评价始终是舆论活动的最重要的内容。这种道德评价首先表现为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即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v由于公共舆

    19、论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应,是经过众多人的自由讨论、争论而形成的一种评价,是民心的反映,因此往往更趋向于合理,更具有说服力与影响力。有人甚至称之为“道德法庭”。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4v二是道德构建功能。v这是指它具有构建新的道德体系的功能。v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始终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整体的利益问题作为自己关怀的对象,因此它是人们社会关系的综合反映。道德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客观条件,即一定社会关系的形成;一个是主观条件,即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公共舆论活动就是人的社会关系和自我意识转化成为社会道德的必要条件。2022-4-16主讲人:新

    20、闻系 刘行芳35v人类社会在发展进程中,人的社会关系总是在不断地改变,所以,道德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6第二节 公共舆论的社会意识整合功能v社会意识整合功能概说v意见整合功能v心理整合功能v意识形态整合功能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7社会意识整合功能v社会意识是社会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舆论和公共舆论都是社会意识的反映,他们本身就是社会的表层意识与前沿意识,是社会意识体系中一个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对其他意识进行社会整合的重要因素。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8意见整合功能v意见是指公众对公共事务的评

    21、价和看法。它既不等同于真理,又不是与真理绝对对立的。v意见整合是指由特定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所引发的,无数个人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过程。是意见的分离、聚合、消解、蜕变、迁移、转换、归类、重组的过程。v意见整合实际上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统一价值评价的过程,是一个产生新思想与新观念的过程,是一个精神生产与观念生产的过程。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39心理整合功能v心理整合功能是指统一情感偏好和意志要求,从而形成相对一致的倾向性和意向性的过程。v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v人的需要的多方面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心理体验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心理整合的必要

    22、性。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0v任何人都与周围构成或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定势。无论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定势都会产生心理失衡,所谓心理整合就是要解决好这种心理失衡。v在舆论活动中,通过意见互动而产生群体意见和群体心理,形成一种很强的心理定势和同化效应,从而改变原有的情感偏好与意志要求。v意见整合与心理整合是有机统一的,意见整合是心理整合的前提与基础,心理整合是意见整合的延伸与发展,意见整合带来了心理整合,心理整合又促进并加强了意见整合。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1意识形态整合功能v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存在方式。v公共舆论的整合意识形态功能,较明显的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的

    23、舆论活动上。v最典型的自我更新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变革。v成功的自下而上的变革往往导致意识形态的革命性更替。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2第三节 公共舆论的社会监督功能v公共舆论社会监督的含义v公共舆论具有社会监督功能的原因v公共舆论社会监督功能的表现形式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3公共舆论社会监督的含义 定义:监督是一方以一定的规范为基准,检查督促另一方,使之按社会规范行事的行为。v监督是人类社会维护社会秩序的特有现象。v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监督只能是自上而下的,成为统治阶级主宰人民的方式。v到了资本主义时代,社会民主得到了发展,监督就成为社会制衡的一种

    24、重要方式。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4v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监督则表现为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成为维护社会正常运转的一种力量。v监督的实质是权力和支配力量的表现形式。v舆论监督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监督,是指社会公众(社会组织或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权力机关的偏差行为进行批评和制约。它主要是通过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批评性舆论,对监督对象的思想与行为产生校正和制约作用,它是一种软性的社会监督。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5公共舆论具有社会监督功能的原因 v公共舆论之所以具有社会监督功能,归根结底是由舆论的本质与特征所决定的。舆论的本质或精神内核是社会群体意识的反映,

    25、是民心、民意的反映,它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正因为此,每一个社会的统治者或组织者都必须十分重视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6公共舆论社会监督功能的表现形式 1v(1)社会评价v公共舆论就其内容而言,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评价,即社会公众对公共人物、公共事务、公共权力机关进行评价。社会评价的好坏,对于公众人物、公共权力机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这些公众人物和公共权力机关运行的社会基础是否稳固,是否能够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其决策和部署是否能够落实。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7v社会评价首先表现为这种

    26、评价是公众的自发性评价,真实地反映着民意与民心。v其次,这种评价表现为公开性特征,由于舆论惯性规律的作用,它会产生滚雪球效应,能在社会上跨越时空的广泛传播,形成某种巨大的社会压力。所以,对于这种评价,任何权威都不可掉以轻心。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8公共舆论社会监督功能的表现形式 2v(2)道德判决v舆论不是法律,但它却比法律更古老,并且一直发挥着道德法庭的作用。“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成语就是说的舆论的巨大道德制约力量。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49公共舆论社会监督功能的表现形式 3v从舆论活动的传播机制来看,舆论监督是通过操纵人们的意识来实现的,而这种

    27、操纵又是建立在舆论对社会个人和公共权力机关的某种控制之上的。v这种控制有两种方式:一是意见制裁,即通过外界舆论对人们或社会组织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方式来制约他们的行为;二是交往制裁,即通过舆论活动来割断人们或社会组织与其他人或社会组织进行意见交流或社会交往,是指处于孤立与痛苦之中。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0第五章 公共舆论要素v第一节 公共舆论活动要素v公共事务v理性公众v公共意见v公共论坛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1公共事务v定义:公共事务(public affairs)指的是涉及许多人共同利益,或产生共同兴趣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问题。或者说是指与人们的现实

    28、利益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需要公众认真对待的社会事务。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2v公共事务的现代性特征v首先,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事务麦克卢汉与地球村(global village),文化学领域v其次,它标志世界事务已经由“大炮外交”向“网络外交”转变,政治学领域v第三,它认同世界是一个超级市场,“国家”、“民族”已成为最大的敌人,管理学思想v第四,它标志人类的发展(环境与生态)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课题,即“全球化思维、地方化行动”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3v全球化背景下舆论传播特征v(1)传播手段的高度现代化v(2)传播媒介的跨地区、跨国界

    29、经营v(3)传播的屏障作用消解,信息流动的自由度提高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4v公共事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v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存空间和精神生存空间都极大的拓宽,人们的社会交往、社会联系也不断延展,社会矛盾必然越来越复杂。这些矛盾在出现、激化、调整和转化时,都有可能作为公共事务而引发舆论。v社会矛盾以不同的形式浮现出来,公共事务也就具有不同的形态,具体包括潜伏形态的社会问题,外显形态的社会事件和激化形态的社会冲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5v当矛盾双方持均衡态势,就会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生克消长,公共事务即以社会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当社会矛盾积聚到一定

    30、的程度,矛盾双方处于调整、分化、重组的状态,社会环境或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失调现象,公共事务就表现为各种社会事件;矛盾进一步激化,就会演变为社会冲突。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6理性公众v公众(the public):v“公众”与“人群”、“群众”是不同的概念,它是一个有着内聚力的社会群体,而这种内聚力来自于精神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v一般舆论学对公众的定义:指那些以某种公共事务为共同话题,参与社会讨论过程的个人、群体和组织。(徐向红现代舆论学)v公共舆论学对公众的定义:是指以精神的沟通和平等的交流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由参与社会评价的理性化的社会单位。(程世寿公共舆论学) 20

    31、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7v理性:理性的本质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v理性理论是个体论的,而不是整体论的。也就是说,宏观结构的社会现象是从人类的互动中浮现出来的,他们特别假定,人类有一种本性,即渴望获取,并希望成功,这种本性关注的焦点就是直接而即刻的回报。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8v理性理论的普遍性特征:v(1)以理性精神、自由交流为基础的个体;v(2)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行为;v(3)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满足社会交流及自身需要为目的。v理性公众的时代特征:v(1)理性公众是大众社会背景下的理性公众。v(2)理性公众是社会转型期的理性公众。v(3)理性公众是多重层

    32、序化的理性公众。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59(1)理性公众是大众社会背景下的理性公众。大众化社会:v是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的社会,并非指社会成员的增加,而是指传统社会在经历了工业化之后,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因之有了显著改变而呈现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v大众社会通过中介机构来实现社会整合;v大众社会里,个人与社会不仅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起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0v大众社会舆论的质变v传统舆论学认为,在一般舆论现象中,公众要受到意见领袖(党政领导、单位负责人、群体骨干、社会知名人士或者传媒把关人)的影响和引导,公众参与舆论讨论时不可避免地要笼罩在

    33、意见领袖的作用下;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1v但在大众社会后期,大众社会的成熟为渐渐理性化的公众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也为社会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可能。“我们社会存在着多元团体,他们各自独立,并提供了稳固的社会基础,让理念不同的人得以以开放而自由的方式竞争领导权。另一方面,民众也因此能够从众多候选人之中,挑选其领导者。在许多生活领域,他们也可以凭借制度性的安排,适时对领导层施加压力。”(徐向红现代舆论学)这意味着,在理性公众面前,意见领袖的作用将越来越不起作用。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2v(2)理性公众是社会转型期的理性公众。v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加速期。v作为

    34、一个转型期的社会,既有与其他社会相类似的最基本的社会矛盾,又有与其他社会不尽相同的新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决定了转型期的社会中存在着与会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冲突的加剧相伴生的诸多问题。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3v转型期的公众社会认知:从内容上为被动接受性,从标准上是政治意识型,从形式上是虚假理性型。v转型期的公众社会情感:在转型期,社会情绪因政治性情绪和物质生活不丰的压力感主导转变为情感反应的多样化。在政治性情感方面,由初期的热烈期盼和信任感发展到中期的挫折感、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和困惑感,以及对腐败现象的反感越来越强烈;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社会焦虑感和人际关系的

    35、冷漠感达到一定的强度;公众的文化情感方面,怀旧情绪的蔓延成为文化心理的主要特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4v转型期的公众个体价值观:v传统价值观体系特征是通过将个人价值消融在集体价值之中而彻底否定个人价值,通过使感性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对立彻底否定感性价值,通过“重义轻利”价值取向在经济生活中的贯彻而抑制商业的发展。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5v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国家不再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都转化为商品,必须从等价交换中去获取时,利益原则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原则,“重义轻利”的基本价值取向已不能成为支撑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石。整个价值体系向实

    36、利化方向发展,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唯利化倾向;在个人与集体价值取向上向个体本位价值倾斜;伦理价值中的克己、忍让、服从取向逐渐向竞争、平等、法律取向转移;单一价值取向向多元价值取向转化。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6v(3)理性公众是多重层序化的理性公众。v所谓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将一个社会的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v从根本上说,社会地位构成了社会分层的主要标准,“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依据。v理性公众的多重层序特点决定了主体在参与公共舆论行为时具有不同的属性,扮演不同的角色,对公共舆论发生着不同的影响。 2022-4

    37、-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7第二节 公共舆论的意识要素v注意v知觉v固定成见v情绪和情感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8注意v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心理活动便离开其余的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v在社会生活中,公共事务纷繁复杂,每天围绕在公众周围的社会事件成百上千,引发的社会问题纵横交错,但并不是每一个最终都能形成公共舆论,只有那些能够引起公众注意的公共事务才有可能最终形成舆论。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69v注意分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三种。v无

    38、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注意的一种初级表现形式。v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如新异性、活动、变化以及刺激物之间的对比等;二是人自身的状态,如情绪、精神、人的需要、兴趣和期望等。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0v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又叫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有意注意的对象本身或许并不是容易吸引人的,但由于它所具有的意义与人们的需要有密切关系,因此人们会自觉主动的调节和支配注意的指向。v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需要意志努力集中注意的指向,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对该事物产生了固定的兴趣或习惯,而可以不需要意志

    39、努力而继续保持注意。它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于个人以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1v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彼此之间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v(1)若强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一致,则随着前者的时间增长而使后者得到强的促进作用;v(2)有意注意可因由新的刺激物引起的无意注意的参与而加强。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2知觉v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在公共舆论现象中,当事件发生客观刺激后,这种信息刺激与公众已有的经验共同作

    40、用,就产生了知觉。v知觉的信息加工过程一般要经过分析、比较和决策三个阶段。根据知觉对象的性质,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3v知觉发生的规律有两条:第一,知觉的选择性规律。从背景中分离出知觉对象,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二是注意的选择作用。当注意指向某个事务时,这个事物就成为公众的知觉对象,而没有被注意的其他事物就成为知觉的背景。v第二,知觉的整体性规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这种组织和解释还表现在对对象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中,公众总是把它们视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4v当某一个社会事

    41、件发生时,公众对其进行感知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联想,并把联想到的对象在大脑中进行有机的组织和解释,从而综合起来给予评价。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5v这种组织的规律一般有三条:v相似规律;v接近规律;v连续规律。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6固定成见v指社会公众先于公共事务的信息刺激之前头脑中就存在的相对固定的观念,它不受具体事件因素的影响,是个人信仰、世界观等观念的综合。v固定成见是文化不断传承和积淀的结果,是社会个体作为某个特定角色而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标志。v构成固定成见体系的要素包括信念、信仰、世界观等。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7v信念指坚信某

    42、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v信仰是一种特殊的信念,指能调动人的全部身心力量去为之奋斗的一种信念;v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8情绪和情感 v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与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v情绪总是由某种刺激引起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自身都有可能成为情绪的刺激源。v情绪和情感是两个难以分割又区别明显的概念:(1)产生基础不同;(2)稳定性不同;(3)表现特点不同。v情绪和情感的共同特征:(1)强度;(2)紧张度;(3)快感度;(4)复杂度。 2022-4-16

    43、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79第三节 公共舆论的价值要素v公共舆论的价值是指公共舆论满足理性公众及现代社会各种需要的程度。v公共舆论的价值大,其满足主体需要的能力就高,继而对社会进步起到的推动作用就大。v公共舆论的价值来自公众活动的社会价值,它的内在结构都是以满足人和一定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公共舆论行为的出发点以及舆论目标,都体现着对需要的追求。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0v公共舆论价值的大小由诸多因素决定,包括:公共事务的利益相关度、理性公众的参与强度和舆论意见的评价质量。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11、公共事务的利益相关度 v利益相关度是指某种事件或问题与相关人

    44、的利益联系程度。v公共事务与公众的利益相关度越高,就越能引起公众的注意和讨论;公共事务越重要,人们对事态的期望越大,公共舆论的规模、强度就越大,公共舆论的价值也就越高。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2v公共事务的利益相关度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v与公众的地域接近性v事件本身的显著性v事件的及时性v事件的公开程度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32、理性公众的参与强度 v公众参与强度与公共舆论的价值量成正比,参与强度越大,舆论的价值量也越大。v参与强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v参与讨论的公众人数v公众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v表达方式的强弱v公众评价活动所触及社会问题的深度以及社会事件

    45、系统的意志调节力度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43、舆论意见的评价质量 v评价信息是认识的深化。当人们接触到一个新鲜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状态,得出描述性信息;接着揭示事物的性质,得出析义性信息;最后进行评价,判断客观事物能满足主体何种需要,从而得出评价性信息。v评价方式可分为个人评价、社会评价和历史评价。v社会评价可分为专家评价、决策评价和舆论评价。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5v与其他评价方式相比,舆论评价的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参与者极其广泛性和不固定性;评价的及时性和公开性。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6v公共舆论意见的评价质量高低与舆论的价值

    46、成正比关系,评价性信息质量越高,舆论的价值就越大。v意见评价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v(1)评价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与真理的接近程度;v(2)评价是否如实反映社会事件的本质和规律;v(3)评价反映民意的程度,是否顺乎历史的发展,并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7第六章 公共舆论流程v第一节 舆论流程研究现状v舆论流程是指舆论从发生到形成的全过程。研究舆论现象的产生与形成过程,探求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的客观规律是舆论学的主要内容之一。v其主要方法是: v因素分析法v阶段划分法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81、因素分析法 v舆论学初期研究对舆论形成的

    47、因素的分析具有随意性,包括:奖励、奉承、说服、广告、宣传、传闻、讽刺、命令和惩罚等。当然,他们也意识到诸多因素中,作用并非完全相等,在某些情况下,一个决定性因素或一组同类因素具有特殊的重要性。v舆论学后期研究则采用多因素法,即集中研究几个因素,并进而通过相关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研究者特别注意的因素有三个:社会经济状况、居住地(城市还是农村)和宗教(新教还是天主教)。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892、阶段划分法 v阶段划分法是一种对舆论形成过程加以概括的方法,这种方法跳出舆论形成因素的圈子,略去舆论形成过程中千差万别的细节,从时间的纬度把握舆论产生、形成、发展、消失过程

    48、中的某些可以观察到的转折性特征,并据此将舆论的形成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研究。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0克莱德金的四阶段分析法: v(1)公众对一事产生不满,希望可以通过团体行动对此事加以匡正;v(2)公众的不满普遍地表达出来,意识到他们的共同需要;v(3)公众通过报纸进行议论和争辩,问题被具体化;v(4)权力组织进行判断和决策。 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1戴维森的十阶段分析法: v(1)在个人交流中提出问题;v(2)讨论普遍化,问题形成;v(3)一个社会团体注意到这个问题;v(4)党派领袖指出这个问题;v(5)大众传播媒介和专业机构介入这个问题所涉及的领域;

    49、v(6)有关这个问题的思想被简化并在公众中得到普及;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2v(7)舆论出现(也可能不出现);v(8)更多人虽互不认识,但议论时抱有相同的看法,舆论完全形成;v(9)公众更多面对面的讨论开始,在团体的意见和行为、权威的建议、成见的作用、个人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下,公众通过个人接触和相互作用,开始解决这个问题;v(10)发现新目标,提出新问题,或者问题为法律、习俗、社会规范所包容,问题消失。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3鲍尔的七个步骤法: v(1)许多散在各处的个人意见从不同来源汲取思想,并对同一个社会问题给予关切;v(2)一些有组织的团体对这个问

    50、题提出解决办法,一类公众开始产生;v(3)当一个有组织的反对派出现时,这类公众最后形成;v(4)反对派在解决了内部问题并组织起来以后,转而向持中立态度的人们寻求支持;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4v(5)舆论出现,它是这一讨论和争辩的产物;v(6)舆论要求政府机构采取决策行动;v(7)最后,对该问题负有责任的人们采取行动,作出权威性决定。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刘行芳95刘建明四阶段分析法: v(1)个人意见的多样化及相互靠拢;v(2)无数意志的融合社会讨论和舆论圈的出现;v(3)舆论领袖的评价指导;v(4)获得权威性舆论形成最后的标志。2022-4-16主讲人:新闻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选公共舆论学资料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242338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